河北省保定市唐县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调研试题新人教版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7187021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保定市唐县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调研试题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河北省保定市唐县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调研试题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河北省保定市唐县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调研试题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河北省保定市唐县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调研试题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河北省保定市唐县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调研试题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保定市唐县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调研试题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保定市唐县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调研试题新人教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保定市唐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调研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为闭卷,共3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将卷I选择题部分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上(见第5页),交卷时只交答题纸。亲爱的同学们,满载搏击的充实和收获的喜悦,拿起笔来证实你能力的机会到了,做个深呼吸,相信自己,你能行!卷I(选择题,共50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在表格中的相应位置。(每小题2分;共50分)1三字经有云:“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其中“七雄”中最后胜出的诸侯国是 A. 魏国 B. 齐国 C. 秦国 D. 赵国22018年1月3

2、1日,TFBOYS成员王源出席纽约联合国青年论坛,关注优质教育和教育公平。下列思想家的观点中有体现“教育公平”的是A. 老子 B. 孔子 C. 孟子 D. 韩非子3. 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与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关系最为密切的历史事件是A. 张骞通西域 B. 鉴真东渡日本 C. 遣唐使来华 D. 玄奘西游天竺4成语故事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成语与三国鼎立有关的是A. 退避三舍 B. 围魏救赵 C. 纸上谈兵 D. 草船借箭5观察右边的示意图,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历史阶段特征是A. 文明的起源 B. 国家的产生 C. 开创大一统 D. 政权

3、的分立6. 2011年3月14日,国际数学协会正式宣布:将每年的3月14日设为国际数学节,来源则是中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成就。这项成就是A. 测算出的一年时间 B. 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C. 机械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等 D. 数学名著大明历7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隋朝建立 隋灭陈,统一全国 开凿大运河B. 隋灭陈,统一全国 隋朝建立 开凿大运河C. 开凿大运河 隋朝建立 隋灭陈,统一全国D. 隋朝建立 开凿大运河 隋灭陈,统一全国8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其中以安史之乱为写作背景的

4、诗句是A.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B.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C.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D.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9“中国”在英文中为“CHINA”,它是借用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瓷器来命名的。唐朝手工业者创制的闻名中外的瓷器珍品是A. 孩儿瓷枕 B. 景泰蓝 C. 冰裂纹瓷器 D. 唐三彩10历史课堂导入教学时,老师展现了如下材料。材料反映的情况是A. 经济繁荣 B. 开放的社会风气 C. 民族交往与交融 D. 多彩的文学艺术1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南方经济曾经长期落后于北方 B. 北方人民南迁促进南

5、方经济发展C. 唐朝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D. 宋朝海外贸易兴盛12. 水浒传中有这样的情节,李逵和燕青逛东京大街,一个有说书、唱曲、猜谜、踢球等娱乐活动的场所,让两人流连忘返。这一场所在当时被称为 A. 皇宫 B. 都市 C. 瓦子 D. 早市契丹货币西夏货币13观察右图,不能够得到的信息是A. 货币样式模仿中原钱币B. 契丹、西夏创制了文字C. 契丹、西夏商品经济发展D. 两种货币在中原广泛流通14历史上蒙古族曾经建立了疆域空前辽阔的大元王朝,其建立者是A. 成吉思汗 B. 忽必烈 C. 努尔哈赤 D. 阿保机15元末全国税额比元初增加20倍,大批蒙古贵族抢占土地,加之中原连年灾

6、荒,使得百姓破产流亡,无计为生。依据材料,元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表达最准确的是A. 赋税不断增加 B. 天灾人祸交加 C. 中原连年灾荒 D. 蒙古贵族占地16盘旋在崇山峻岭之上,绵延峭拔的八达岭啊,舞起矫健的巨龙,短兵相接的年月,你是抵御外敌入侵的壁垒;和平建设的年代,你是显示民族气魄的支柱”诗中赞美的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是A. 龙门石窟 B. 大运河 C. 故宫 D. 长城17与明朝灭亡没有直接关系的是A. 吴三桂引清兵入关 B. 土地兼并 C. 农民起义 D. 政治腐败 18“看我抓一把中药服下一帖骄傲”“让我来调个偏方专治你媚外的内伤”这是周杰伦弹唱的中国风系列歌曲本草纲目中的歌词,下列

7、对于本草纲目的说法错误的是A. 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B. 由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编著C.被译成多国文字,是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D.该书只记录了治内伤的偏方191644年明朝灭亡,清军入关,按照公元纪年法,这一年属于A. 15世纪40年代 B. 16世纪40年代 C. 17世纪40年代 D. 14世纪40年代20嘉庆帝还是皇阿哥的时候随父亲南巡,在杭州他目睹八旗将士接受骑射检阅,但见“射箭箭虚发,驰马人坠地”。他当政后,每次述说此事都引以为戒,可见乾隆时口口的情况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口口口”应是A. 君主集权 B. 文化专制 C. 结党营私 D. 军备废驰21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

8、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指门户、人家)日千,鳞次栉比”。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民族交融推动人口增长 B. 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C. 地主兼并土地,城郊得到开发 D. 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22民间有“明修长城清修庙”的说法,这反映了清朝一些统治者实行了颇具远见卓识的民族政策,对边疆少数民族进行安抚。以下内容与此不符的是 A. 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 B. 康熙帝册封班禅C. 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 清政府妥善安置土尔扈特部23军机处一日的工作日程:接折(阅读奏折)一见面(请皇帝旨)一述旨(拟皇帝旨意)一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一交发(下

9、发旨意)。这实质上反映了A. 皇帝的辛劳 B. 君权的强化 C. 地方的懒政 D. 仪式的完善24“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评论的是清朝A. 实施闭关锁国政策 B. 戚继光抗倭 C. 出现晋商 D. 设置宣政院25. 专制主义政治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把国家的一切权力高度集中于最高统治者之手;二是排斥任何形式的监督。下列各项中符合这两个基本特征的是A. 西周的分封制 B. 隋唐的科举制C.元朝开创行省制度 D. 明朝废除宰相制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七年级历史试题答题纸卷I选择题部分答题卡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题号1415161

10、71819202122232425答案题号卷选择题卷总分总分合计人总分核查人2627282930得分复查人卷II(非选择题,共50分)得分评卷人26、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_ 。(2)推行变法,为秦统一全国奠定基础的历史名人是_ 。(3)战国时期成功地协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 “防洪灌溉工程”是_ 。(4)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_。(5)隋炀帝时期开通了以_为中心的、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6)唐朝农民创制的一种先进的灌田工具是_ 。(7)宋代最受重视的节日是_ 。 (8)元朝时期民族交融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新

11、的民族是_ 。 (9)被称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著作是_ 。(10)中国古典小说艺术的巅峰之作是_ 。得分评卷人27、读图识图,回答问题(共9分)四大发明是中国的先民们以聪明才智为世界留下的一串光耀千古的足迹,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阅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 根据上面三幅图,请你分别说出与它们有关的三项重大发明。(6分)(2) 请你结合图三的发明,谈谈它对世界发展的贡献。(3分)得分评卷人28、解析材料,回答问题 (共11分)材料一材料二 郑和与哥伦布航海情况对比表航海家项目郑和(中国)哥伦布(意大利)时间14051433年14921504年航海次数7次4次各次航

12、海的船只大小船只200多艘最少3只,最多17只每次航行人数约2.72.8万人最少90人,最多1500人(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郑和的船队从我国何处出发?最远到达哪里?(3分)(2)根据材料二,比较郑和与哥伦布航海情况,说一说郑和下西洋为什么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4分)(3)请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4分)得分评卷人29、材料解析(共9分)材料一: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的正式确立。宋朝初期,虽然还处在战争状态,但赵匡胤对开科取士却没有丝毫懈怠,建国当年便举行了第一次科举考试,录取了19人;第二年考试,只录取了11人;此后数年,每榜进士大约都在10人左

13、右,最少的乾德四年(966年)仅录取了6个人,可谓凤毛麟角。而唐、五代以来,每科进士都录取在二三十人。材料二:开宝三年(970年),宋太祖命主持科举的礼部整理近十年以及后周乃至后汉的举子档案,统计一下,看历经15次考试还没考中的究竟有多少人。礼部经过仔细核查,列出了以司马浦为首共计106人的名字。赵匡胤大笔一挥:这些人实在不易,统统赐本科进士出身。后来,这种进士有个专门的名称,叫做“恩科进士”,即皇帝开恩特赐的进士。(1) 据材料一,指出宋朝科举选士呈现的趋势是什么。(2分)(2) 材料二中赵匡胤“大笔一挥”改革发展了科举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项改革在宋代产生的深远影响是什么?(2分)宋代改革发展科举制是在落实什么政策?(1分)(3)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时期科举考试的变化。(2分)(4) 上述材料和问题研究的主题是什么?(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