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第16课过小孤山大孤山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上传人:男**** 文档编号:127186566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5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第16课过小孤山大孤山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第16课过小孤山大孤山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第16课过小孤山大孤山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第16课过小孤山大孤山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第16课过小孤山大孤山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第16课过小孤山大孤山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6课过小孤山大孤山 卜算子 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赏析 作者自题 咏梅 全词却以托物言志的手法 描绘了梅的纯洁自爱 不同流俗 作者以梅自喻 意在言外 上阕着重写梅的处境困难 外 断 两字 写出梅的所在 乃无人问津的荒凉偏僻之处 下阕则托梅寄情 表现作者性格孤高 即使遭受打击 也绝不与争宠邀媚 阿谀逢迎之小人为伍的高洁品格和不畏谗毁 坚贞自守的傲骨 咏物传神 比拟贴切 寓意深远 表现了作者的信念和品格 详见 书愤 作者介绍 选自 陆游集 入蜀记 一作 过小姑山大姑山 为作者在宋孝宗乾道六年 1170 八

2、月初一和八月初二的两则日记 是时 陆游被起用为夔州 今重庆奉节 通判 由故乡山阴 今浙江绍兴 出发赴任 一路沿长江逆流而上 历尽两岸奇山异景 因作 入蜀记 以记其胜 小孤山 又名髻山 在今安徽宿松东长江中 大孤山 在今江西九江市东南 背景解读 小孤山小孤山位于宿松县复兴镇境内 与江西省彭泽县城隔江相望 山高百米 方圆一里 被誉为 长江绝岛 素有 海门天柱 海门第一关 之称 相传大禹治水在此刻石记功 秦始皇刻 中流砥柱 于石上 由于山形像一位云髻高绾的美女 人们又将此山称为小姑山 而与之相对的长江南岸的澎浪矶 不知何时起 改名为彭郎矶 由此 宋代大文豪苏轼便在其诗中写道 舟中估客莫漫狂 小姑前年

3、嫁彭郎 知识链接 小孤山山体独特 无处不景 无景不奇 东看一文笔 西望太师椅 南观似悬钟 北看啸天龙 千百年来 以其秀 奇 险 独而著称 主要胜景有 龙耳洞 先月楼 弥陀阁 天妃殿 半边塔 界潮祠 梳妆亭 御诗碑 等 大孤山大孤山 其状如鞋 俗称鞋山 大孤山是两百万年前第四纪冰川时期形成的小岛 它高出水面约90米 周长千余米 大孤山三面绝壁 耸立湖中 山上有丰富的人文景观 明代建有普陀寺 宝塔 天后宫和梳妆台等建筑 自宋到清 大孤山文人墨客荟萃 游山逛景 山下游船 桨声灯影 喧闹若市 山上暮鼓晨钟 梵乐悠扬 特异之物 文中指风景最优美的地方 指优异的人或物品 多指美女 辉映 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

4、表现出来 把意思或道理充分表述出来 长江的西 路 省名 没走路 不可以 流 水流 行 行走 广泛传布 盛行 副词 互相 代词 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 译为 她 动词 帮助 名词 相貌 动词 经过 名词 过错 副词 过于 动词 超过 动词 责备 副词 凡是 副词 总共 一共 形容词 平凡的 副词 实在 名词 信使 这里指媒人 动词 随意 动词 相信 动词 通 伸 伸张 结构助词 的 代词 它 音节助词 无实义 名词作动词 闻名 形容词作动词 靠近 名词作状语 向东南 名词作状语 像墙壁一样 4 文言句式 1 此山当是其一也 2 及抛江过其下 3 信造化之尤物也 4 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5 东坡先生

5、所谓 舟人指点岸如赪 者也 6 其间一日阻风不行 判断句 省略句 应为 余过其下 判断句 状语后置句 应为 若以楼观亭榭稍饰 判断句 省略句 被动句 应为 阻于风 于 表被动 1 理清作者行舟的线索 答案 过烽火矶 过澎浪矶 小孤山 遂行泛彭蠡口 始见庐山及大孤 晚抵江州 泊湓浦 2 文中作者用精彩变化的笔墨 抓住各处景物特征进行描绘 只寥寥几笔就描绘出鲜明独特的形象 找出文中描绘景物的句子 填写在下面横线处 烽火矶 峭石 小孤山 澎浪矶 大孤山 答案 烽火矶 嵌岩窦穴 怪奇万状 色泽莹润 峭石 杰然特起 高百余尺 丹藤翠蔓 罗络其上 如宝装屏风 小孤山 碧峰巉然孤起 上干云霄 澎浪矶 虽无风

6、 亦浪涌 大孤山 四际渺弥皆大江 望之如浮水面 1 结构图示 2 主旨归纳这是两则日记 又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作者通过对小孤山 大孤山一带景色的描写 抒发了他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同时也流露出了他志在抗击金人 收复中原的情思 1 诗文传说的引用 郡县沿革和地形防戍等说明在文中有何作用 对应考点 鉴赏文章的表达技巧 提示 结合文章内容和引用的作用作答 答案 丰富了作品的内容 使写景游记更具有思想深度 充满历史的积淀 诗文传说增添了神话的氛围 更显空灵雅致 与所描绘的胜景相互映衬 更为引人入胜 2 本文所写景点虽多 但不是孤立地写出其特征 而是注意了景点间的联系 结合文章分析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

7、点的 对应考点 鉴赏文章的表达技巧 提示 结合文章中各景点的地理位置作答 答案 一是各处景物虽千姿百态 但又均有山与江水相互生发辉映的描写 构成整体背景 使景物在多样中见统一 二是注意各景点地理上的联系 文章屡次写江流和行船 即在分散的景点中贯以线索 至于写澎浪矶和小孤山 二山东西相望 写大孤山时又与小孤山作比 更见出其间的联系 从而由各景点共同组成一幅完整的长江山水图 3 作者是怎样融情入景 显露自己的心境的 对应考点 鉴赏文章的表达技巧 提示 结合融情入景手法在文章中的具体运用作答 答案 1 写孤石 又有一石 不附山 山有万状 石有万种 作者偏偏只写 不附山 杰然特起 之石 让我们自然联想

8、到受南宋朝廷主和派排挤 打击 仍不改恢复之志的诗人的孤傲情怀 2 泊沙夹 游小孤山中庙宇 徙倚久之而归 徙倚久之 绝不仅仅只是想多看几眼风景 更是表达了面对半壁江山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绪 3 写 俊鹘抟水禽 这本是自然的一种生存现象 算不上是怪异景色 而作者却将其作为一景写入其中 并叹 甚可壮也 我们不难发现 作者所感叹的不仅仅是 俊鹘抟水禽 联系陆游的抱负 理想及前半生的经历 我们可以联想到诗人此时多么希望南宋的将士个个像俊鹘 希望南宋对金的斗争像 俊鹘抟水禽 一样威武雄壮 动人心魄 4 江水清浊分明 合处如引绳 不相乱 作者在文中写江水清浊 隐喻主战和主和两派的势不两立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

9、的含义 指出了考查范围 即考纲要求的120个实词和课本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常用实词 且明确了考查方向 即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考点透视 文言实词 从近几年高考全国卷对实词的考查情况看 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涉及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词 词类活用 通假字和偏义复词等方面 现多与翻译题一起综合考查 考查趋势 1 对称推断法文言文中排比句 对偶句 并列词句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 在对举句中 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 词义相近 相反或相对 因此 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 词性进行分析 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义 词性 2 语境推断法主要是利用语境 句内语境和句外语境 语句连贯 相承相接的特点 其意义也是上下连贯 相

10、承相接的特点来推断实词含义 方法归纳 3 语法推断法根据词语在文中的位置 推知它的词性 根据词性而推知它的实词词义 而语法依据就是 句子的一般结构是 主语 谓语 宾语 主语 宾语大多由名词 代词充当 谓语大多由形容词 动词充当 定语由名词 代词 形容词充当 状语由副词充当 那么我们就可以用语法推断法分析实词所处的语法位置 推知它的词性 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4 联想推断法联想推断有课本联想推断和成语联想推断两种 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 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 因此 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 相互比照 辨其异同 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不少成语源于文言文 因此在成

11、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 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 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 用法 推断出文言实词词义 5 邻字推断法文言文中的同义复词实际上是同义复用 如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中的 敝 根据它与 疲 相邻的特点 可以推断出它的意思也是 疲劳 典型例题 注 本文是方苞在科举受挫后写给中举的学友王昆绳的回信 色养 指孝养侍奉父母 褐甫 方苞的另一位朋友 胥易技系 形体劳累 心怀忧惧 蔑蔑 藐小 不足称道 退之 唐代文学家韩愈 字退之 答案 C 解析 索 求取 陆游 一生不作牛衣泣钱钟书先生在 谈艺录 一书中说 放翁诗余所喜诵 而有二痴事 好誉儿 好说梦 这里 钱先生不乏讥讽 当出于对陆游及其诗歌

12、的研究而从严谨的治学态度出发的 何况从钱先生 谈艺录 和 宋词选注 中关于陆游的论述来看 他对陆游及其诗歌的评价亦有前后不一的地方 不宜细究 然而 誉儿 说梦 倒确是陆游之 好 好说梦 大抵是匡扶社稷 恢复中原之 梦 是书生笔端剑气的愤世之 梦 是屈辱偏安时政和奢靡痿痹世风的先觉之 梦 醒世之 梦 至于 好誉儿 陆游诗集中充斥着大量的寄儿 示儿之作 反映出作为父亲的陆游对子女的教诲 期望 褒扬 爱怜深切 其实 综观陆游生平 喜诵 之 痴事 远非止此 他性好山水 痴花恋草 结友金兰 且诗若泉涌 语无遮挡 这也是他磊落飒爽 豪放不羁的性格使然 谢灵运有云 山水 性之所适 陆游家乡山阴 今浙江绍兴

13、山川清丽 钟灵毓秀 会稽山 镜湖 兰亭 禹迹寺 若耶溪 山阴道 著称于世 自小就濡染了山水之 好 加上诗人一生遇合不偶 颠沛流离 得意时纵情山水 失落时寄情山水 与山水结下了不解之缘 陆游一生钟情山水 遇到稍纵即逝的良辰美景 更是坐花醉月 秉烛夜游 由于 喜论恢复 为当权者所嫉恨 屡遭贬谪 因而足迹遍天下 江 浙 闽 赣 川等当时偏安小朝廷的大部分疆域 都留下了他迁谪的身影 诗人追踪先贤胜迹 抚今追昔 诗词篇章喷薄而出 细雨骑驴入剑门 为其 自画像 虽然带点戏谑 但更多的是睥睨古今的自信和纵横天下的豪情 陆游爱花 日久成痴 开遍成都诸家园林的海棠 海云寺 一树千苞 的茶花 临安深巷叫卖的杏花

14、更有那故乡镜湖边的临水桃花 都是他的羁旅良友 穷途佳人 陆游尤爱梅花 一生写了一百六十多首咏梅诗词 翻翻 剑南诗稿 所涉梅花的诗 就达四百余首 足见爱梅之深 他的咏梅诗词中 尤以 卜算子 咏梅 最为人所熟知 陆游为何如此爱梅 许是 独标高格 的梅花最契合诗人性情 陆游一生 许国虽坚 但 朝天无路 受尽当权者的排挤与打击 但他坚持自己的主张 从不动摇 哪怕因此而遭讥讽 丢官帽 断生计 始终不屈不挠 就像他说的 一生不作牛衣泣 万事从渠马耳风 从陆游开始 梅花便成了士大夫节操坚贞的象征 陆游还在 花时遍游诸家园 一诗中说 为爱名花抵死狂 爱花不仅成痴 而且疯狂 纵观古今 能望其项背者鲜也 陆游好交

15、友 无论仕宦文武还是方外僧道 无论名流雅士还是落魄书生 乃至江湖侠客 深山隐者 只要性情契合 便不拘一格 倾心交往 他虽说始终反对朝廷的 和戎 政策 并对以出卖抗金英雄为晋身之阶的权贵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显示出壁垒分明的政治主张 但对于品行端良的朋友 并不苛求主张同一 显示出他宽容的胸怀 陆游曾试图劝说范成大积极筹措 蓄力反攻 但范成大权位日高 深知朝廷对金求和政策的牢不可破 故对抗金这一 雷池 不敢轻越一步 即使这样 也没有影响他们情谊日笃的交往 海棠盛开的季节 范成大常常与幕僚诗友在制置司西园设宴观花 锦亭美酒 舞衫琵琶 座上必邀陆游 两人虽为上下主宾 但全无官场俗套 吟诗作句 唱酬不绝 每

16、每篇章一出 士大夫争相吟诵 一时洛阳纸贵 传为佳话 淡交如水 久而不坏 是陆游一生不变的交友原则 他与辛弃疾 两人都是名震当时且影响深远的文坛巨擘 都有救国救民恢复中原的志向 都亲历过雕弓宝马的生活 都曾因主张抗金被朝廷长期投闲置散 性格特点和政治主张上的相似 使他俩引为莫逆 陆游晚年赋闲二十年 后来甚至饲禄也不再向朝廷申请了 忍饥裁句 枵腹读书 均能排遣自如 他在镜湖边上的那几间茅草房年久失修 在风雨中摇摇欲坠 辛弃疾豪侠仗义 多次向陆游提出为他建一栋 精舍 皆为陆游坚拒 其实 早在三十年前 陆游任职嘉州时 朋友晁公武欲以别墅相赠 他也婉言谢绝了 性情如此 与陆游至交终生的 同僚中除上文涉及的 还有周必大 韩元吉 杨万里 张季长 朱熹 名士中有谭德称 隐士中有师伯浑 释道方外之士也不少 陆游虽然爱国抗敌的政治主张始终如一 对卖国求荣的人和事也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但他的性格也有其双重性 比如说他既佩服 奉命于危难之间 的诸葛亮 又佩服擅长黄老之术的安期生 既以邦国济世为己任 又相信老庄学说的释道精神 既希望效法吐哺周公 又以 不为五斗米折腰 的陶渊明为精神皈依 这种看似摇摆 反复 矛盾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