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6辛弃疾词两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上传人:男**** 文档编号:127186508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3.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6辛弃疾词两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6辛弃疾词两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6辛弃疾词两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6辛弃疾词两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6辛弃疾词两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6辛弃疾词两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 稼轩雄深雅健 自是本色 俱从南华 冲虚得来 然作词之多 亦无如稼轩者 中调 短令亦间作妩媚语 观其得意处 真有压倒古人之意 邹祗谟 远志斋词衷 我敢大胆说一句 这首词除了武圣岳飞的 满江红 可与之媲美外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堆里 再难找出第二首这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 虽然杜甫也写过 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王 军旅诗人王昌龄也写过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但这些都是旁观式的想象 抒发和描述 哪一个诗人曾有他这样亲身在刀刃剑尖上滚过来的经历 列舰层楼 投鞭飞渡 剑指三秦 西风塞马 他的诗词简直是一部军事辞典 他本来是以身许国 准备血洒大漠 马革裹尸的 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 再

2、无用武之地 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 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 他临江水 望长安 登危楼 拍栏杆 都只能热泪横流 梁衡 把栏杆拍遍 作者介绍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这首词写于淳熙元年 1174年 秋 词人在江东安抚司参议官任上 这时他南渡已12年之久 尚未得到北伐抗敌的机会 登上赏心亭 面对着大好江山 无限感慨涌上心头 深感自己的报国之志难酬 他愤然写下了这首词 以此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慨之思和爱国之情 背景解读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这首词写于词人在镇江任知府时 宋宁宗开禧元年 1205年 执政的韩侂胄意欲以北伐巩固自己的地位 于是起用词人任镇江知府 镇江毗邻战争的前线 是北伐的重要基地 词人到任后为北伐

3、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但他不同意韩立即北伐的主张 韩听不进词人的劝告 把他调离了镇江 词人面对锦绣河山 感慨自己报国无门 凭高望远 抚今追昔 写下了这篇传唱千古之作 这首词从某种意义上说 相当于给韩的一封 谏书 宋朝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公元1127年 中国北方的金国女真人举兵南下 繁华的中原王朝不堪一击 徽钦二帝被俘 在开封的北宋为金国所灭 宋钦宗的弟弟赵构逃往南方 迁都临安 史称南宋 赵构被推举为皇帝 史称宋高宗 战争破坏了北宋人民平静的日常生活 无数人流离失所 成千上万的中原官员及民众像潮水一样仓皇向南逃亡 史称 南渡 知识链接 南渡 后 登上词坛的是李清照 朱敦儒和叶梦得 李纲 陈与义等南渡

4、词人 这批词人主要生活在12世纪上半叶徽宗 钦宗和高宗三朝社会由和平转向战乱的时代 由于时代的剧变 他们的生活和创作环境明显分为两个阶段 他们的前半生 是在徽宗朝畸形的和平环境中度过 生活比较安定舒适 大多数词人是在绮罗丛中吟风弄月 创作上虽已初露锋芒 但被当时还健在的前辈词人周邦彦 贺铸等的光芒所遮掩 尚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靖康之难后 金人的铁蹄改变了他们后半生的生活和创作倾向 民族的屈辱 山河的残破和民众的苦难 促使他们自觉接受苏轼的词风 为救亡图存而呐喊呼号 并日益贴近社会现实生活 去表现战乱时代民族 社会的苦难忧患和个体理想失落的压抑苦闷 南渡词进一步扩展了词体抒情言志的功能 加强了词

5、的时代感和现实感 ku i ku i gu ku i w n w n y n y n c n c n j n ch n qi n j ng j ng j ng 1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中 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 两句是两个典型的细节描写 词人写这两个细节的作用是什么 请结合词人的处境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词人用两个动作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 一是仔细端详抽出鞘来的宝剑 一是用手使劲拍打亭上的栏杆 这两个形体语言要表明的是 词人手握宝剑却没有用武之地 空有力气却没有地方使用 只好用敲打栏杆来发泄自己的怒气 两个动作把词人欲赴前线杀敌 报效国家却没有人理解的激愤和 恨 形象地表达了出来 2 舞榭歌台

6、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两句是什么意思 有什么作用 答案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 孙权的风流余韵现已不复存在 舞榭歌台 是承平气象的象征 孙权以区区江东之地 抗衡曹魏 使自己国土不受外侵 并拓域开疆 造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风流 指孙权的才略及其建树 这里引申为孙权的遗迹 雨打风吹 指的是历史风雨 自孙权以后 京口一带屡遭兵火 到辛弃疾时已将近千年 当年孙权的风流余韵已荡然无存 言外有江山寂寞 时势消沉之意 这两句话突出萧飒 凄凉之象 笔调转为哀婉 舒缓 词人慨叹眼前之景象 表达了他对孙权的崇拜和对当前时局的担忧 结构图表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上片写景高远寥廓 景中寓情 沉郁悲壮 下片由写景抒情转到言志

7、与悲叹 表达了词人请缨无路的愤懑 怨恨和无限的痛苦 最后悲愤之情无法抑制 只能做英雄末路之叹 主旨探微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上片赞扬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的刘裕 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 这里 对孙 刘的英雄业绩的缅怀与歌颂 正是对朝廷中的主战派的期望 对投降派的讽刺 下片借讽刺刘义隆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 最后还借廉颇自况 抒发自己壮志难酬而老大无为的感慨 问题1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这首词蕴含了词人哪些情感 对应考点 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 提示 要抓住时代背景 作者经历 结合诗词重点语句来进行解读 答案 热烈高亢的抗金复国豪情 这是潜藏在全词行文

8、中 并时时向外奔突的一股压抑不住的精神力量 无人理解 孤独难耐的痛楚 怀才不遇 年华虚度 壮志难酬的哀伤 问题2 这两首词运用了很多典故 各有什么用意 请填写下表 对应考点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提示 运用典故 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方法 它增强了作品的意蕴 丰富了作品的内涵 理解典故是把握古代诗歌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径 一般而言 古代诗歌中的用典主要有三种情形 化用或引用前人诗句 引用神话传说 引用历史故事 答案 尽西风 季鹰归未 是借张翰来自比 不过却是反用其意 既表明自己很难忘怀时事 弃官还乡 又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 并抒发了对金人 南宋朝廷的激愤 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 乡思与前面的 游子

9、呼应 是 落日 断鸿 背景里 游子 的真情流露 刘郎在这里泛指像刘备那样有大志的人 这个典故用在这里是说词人既不学为吃鲈鱼而还乡的张季鹰 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 怕应羞见 中的 怕应 二字是词人为许汜设想 表示怀疑 你这样的小人 有何颜面去见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 表达了对英雄的追慕 折射出了辛弃疾的雄心壮志 可惜流年 忧愁风雨 树犹如此 中的 流年 即时光流逝 风雨 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 树犹如此 则表达了词人对国事飘摇 时光流逝 北伐无期和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的忧虑 刘裕出身贫寒 历经百战开创基业 这和南宋统治者苟安于江左 忍气吞声的怯懦表现形成鲜明的对照 这一典故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景仰

10、也暗含着用英雄们的业绩鼓励 鞭策自己之意 问题3 辛弃疾在创作这两首词时 人生处境和心理状态有什么异同 对应考点 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 提示 重点在于理清词人的时代背景 人生经历以及一生的抗金主张 答案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写于淳熙元年 1174年 秋 当时词人胸怀报国壮志 从北方率众南来已有12年 在这么长的时间里 朝廷从来没有给他北上抗金的机会 所以他感到非常郁闷 这一年的秋天 词人登上了建康城的赏心亭 眺望辽阔的南天 远逝的流水和高耸的山峰 又看到了夕阳西沉 听到了声声雁鸣 就更引发出他的无限忧思 词人既不愿退隐江湖 又不肯贪图享受 他只是急切地希望去杀敌报国 生怕时不待人 就这样白白地

11、老去 而他的雄心壮志却没人能够理解 这正是词人当时内心最大的悲哀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写于开禧元年 1205年 这时词人以六十余岁的高龄出任镇江知府 镇守京口 镇江 京口是三国时吴国所置的军事重镇 又是南朝宋武帝刘裕北伐时起兵的地方 所以当词人登上北固亭时 就很自然地联想起在这里活动过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他赞美了古人孙权和刘裕 评论了南朝宋文帝草率出兵的历史 对南宋朝廷一直偏安江南 不图恢复 致使自己南归43年来 空怀报国壮志而得不到杀敌陷阵的机会表示极大的愤慨 楚天千里清秋 水随天去秋无际 辛弃疾 水龙吟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 雨霖铃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12、杜甫 登高 翻翻中国诗词歌赋 字里行间 文人墨客 似乎都与这个 秋 多多少少有些这样那样的缘分 他们常常借这个 秋 诉说一些什么 追忆一些什么 抒发一些什么 从而牵动你我内心深处隐隐若若的一点什么情愫 技法镜鉴 即时小练 请以 秋 为话题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 答案 示例 树上的叶子微微泛黄 显示着苍老 一阵风吹来 叶都纷纷扬扬地舞落着 偶尔有几片从肩旁擦过 蹲下身去捡拾一片仔细地端详 那上面的纹路已如老人额上攀爬的皱纹 这即是从初芽到落叶归根的沧海一瞬间吗 人又何尝不是像叶儿呢 刘禹锡说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而张继说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我觉得秋天就是有一种落寞 凄

13、凉的氛围 但这又有什么不好呢 生活怎么可能永远都快乐 生活的丰富多彩在于快乐和悲伤的交错 假如秋天代表悲伤 那么它便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请不要总将她当作天使隐形的双翼 勇敢地扇动它 努力飞越海上风暴浪涛 到达梦想的彼岸 考点解读 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诗人在塑造形象 创造意境 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 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 表达方式的使用 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 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 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 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对接高考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1 常用的修辞手

14、法 比喻 拟人 夸张 对比 对偶 反问 设问 反复 互文等 2 常用的表达方式 叙述 议论 抒情 描写 考查的重点是抒情和描写 其中 抒情可分直抒胸臆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手法常是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等 3 常用的表现手法 对照 衬托 渲染 烘托 用典 铺垫 象征 动静结合 虚实相生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借古抒怀 借古讽今 托物言志 以乐景写哀情 以哀景写乐情等 考查动态 表达技巧一直是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中的设题热点 对学生而言却是难点 其难就在于一些学生在对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理解上 概念不清 手法不明 高考对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考查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 一是从语言运用角度分析的修辞手法

15、二是从描写与抒情方式角度分析的表现手法 解题技巧 1 储备知识 要掌握好表达技巧中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 结构技巧四个方面的各个知识点 夯实基础 不混淆概念 2 把握表达效果 表达技巧是为主旨服务的 因此 在分析表达技巧时 必须密切联系诗歌的主要内容和其中渗透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应当结合各种表达技巧的特点和诗词表达的思想内容 重点评析其作用 效果 答题步骤 第一步 准确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 第二步 结合诗句说明这个手法的内容 第三步 指出运用该手法的作用 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传达了怎样的旨趣 产生了怎样的效果等 真题典例 2018年浙江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 完成后面的题

16、送王昌龄 唐 李颀漕水东去远 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出 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 中无蒲稗生 夕阳满舟楫 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 解衣沙鸟鸣 夜来莲花界 梦里金陵城 叹息此离别 悠悠江海行 注 莲花界 佛寺 诗中指洛阳白马寺 这首诗与柳永 雨霖铃 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 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 答案 送君多暮情 句点出了伤别之情 淹留野寺出 至 梦里金陵城 层层铺写暮景 满篇幽淡惆怅 字字都是 暮情 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 结尾 叹息此离别 再次点明别离之情 悠悠江海行 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 2 2015 天津卷 阅读下面的宋诗 完成后面的题 雨过至城西苏家 宋 黄庭坚飘然一雨洒青春 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 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 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 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 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 1086年 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 是年 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 知制诰等要职 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答案 对仗 如 花飞 对 柳拂 红香湿 对 绿色匀 比拟 如 柳拂 从视觉 嗅觉 触觉等多角度 运用通感 进行描写 如 衣袖红香湿 一世豪杰 辛弃疾徐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