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中考语文第三次适应性考试试题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27183840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无锡市中考语文第三次适应性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苏省无锡市中考语文第三次适应性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苏省无锡市中考语文第三次适应性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苏省无锡市中考语文第三次适应性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苏省无锡市中考语文第三次适应性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无锡市中考语文第三次适应性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无锡市中考语文第三次适应性考试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无锡市2018届中考语文第三次适应性考试试题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根据课文默写。(8分) ,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荡胸生层云, 。(杜甫望岳)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赤壁) 辛勤的老师们看到自己的学生长大成人、幸福生活时,都会由衷露出欣慰的笑容。此情此景,正如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中的名句 “ , 。”2. 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分道扬bio 恣su 浮想联pin 3.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左丘明,鲁国史官,主要

2、作品为左传。曹刿论战选自此书。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历史散文,记载春秋时期史实,富有文学性。B. 蒹葭是诗经的第一篇,描写了一位热恋者在深秋的早晨,在长满芦苇的河边寻找意中人的情景,表达了古代人民对爱情的真挚和执著,开爱情文学之先河。C. 狼的作者是清代的小说家蒲松龄,文言写成,选自短篇小说聊斋志异。D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我们学过的范进中举出自于儒林外史。4、下列各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为了加大宣传整本书阅读的力度,学校采取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学生在活动中陶冶了情操,领会了做人、修身、行事的道理

3、。 B.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令全世界为之瞩目。 C.今日,西山白玉枇杷已进入黄金采摘期,无数当地村民忙着采摘枇杷,将销往无锡、上海、常州等地。D汉字听写大赛,使人们进一步认识了汉字之美,更加重视汉字书写与汉字文化传承。 5. 下列文段中加点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A有奇字素无备者 素:向来,一向 B 旋刻之 旋:随即,立刻C用讫再火令药熔 火:用火 D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为

4、:被6下列各选项说话得体的一句是(2分 )A. 敬请您担任我社团顾问,如能得到应允,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B. 明日乔迁之喜,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C. 数百里外寄来如此厚礼,推辞不了,只好笑纳。D奉上刚刚草就的拙作,敬请拜读,专候宝贵意见。7.名著阅读(8分)(1)下面对名著内容有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水浒传中浔阳楼吟反诗、三打祝家庄、怒杀阎婆惜等故事都与宋公明有关。B.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回忆留学生活时,着力写了一位老师和一位朋友,老师是藤野先生,朋友是范爱农。C.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汤姆和哈克偷偷地潜入到酒鬼波特藏宝藏的岩洞中,并根据他们偷听到的关于“二号”的描述,找到了一个宝箱一

5、一里面有一万两千余元!发现宝藏的他们成了大富翁。D.西游记“三调芭蕉扇”中,“第二调”是孙悟空变成小虫钻到铁扇公主肚子里,从而向铁扇公主借到一把假扇子。(2).阅读水浒传选段,并回答下面两个问题。(6分) 孙二娘道:“叔叔既要逃难,只除非把头发剪了,做个行者,须遮得额上金印,又且得这本度牒做护身符。年甲貌相又和叔叔相等,却不是前缘前世。阿叔便应了他的名字,前路去谁敢来盘问。这件事好么?”孙二娘口中的“叔叔”是梁山上的哪位好汉? (1分) 语段中的“叔叔”为何要逃难? (2分)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混名也叫行者。请结合两本书的具体情节,说说两位行者在性格上的相似点。(3分) 二、阅读与赏析(共42分)

6、(一) (12分)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 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

7、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 “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无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选自汉书 李广苏建列传注释 棫: y,棫阳宫,宫名。 除:台阶。8.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准确的一项是( ) (2 分)A.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B.臣事

8、君/犹子事父也C.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D.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9.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2 分)A.苏武被单于囚于北海,单于一心想招降苏武,便派遣李陵去北海劝说苏武。B.李陵投降单于后,被授予奉车都尉,李陵告知苏武此生不可能回到汉朝了。C.李陵招降苏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诉说自己当年投降的心情,以希打动苏武。D.苏武面对李陵的招降,态度坚决, 即使受到斧钺和汤镬这样的极刑, 也在所不惜。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 素: 武父子亡功德 亡: 诚甘乐之 乐: 请毕今日之欢 毕: 11.翻译下列句子。 (4 分)(1) 空自苦亡人之地,信

9、义安所见乎? (2 分) 译: (2) 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 (2 分) 译: (二)(6 分)汉江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注释 本诗写于杜甫五十六岁,北归无望,生计日蹙,漂泊流徙。 腐儒:诗人自称,含有自嘲之意。12.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6 分)(1)找出颔联意象并分析其作用。 (4 分)答: (2)词的颈联和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答: (三) (8 分) 豁达 人生像一首诗,有甜美的浪漫,也有严酷的现实;人生像一支歌,有高亢的欢愉,也有低旋的沉郁;人生像五彩绚丽的舞台,有众星拱

10、月的主角,也有默默无闻的配角面对世事浮沉想要“胜似闲庭信步”,就得有豁达的襟怀。 豁达的人,有着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尖刻、势利、贪婪、嫉妒几乎与他无缘。他潇洒、坦荡、热情、开朗,决不会被生活中琐碎的小事所困扰,更不会文过饰非,甚至于暗箭伤人,它是一条江、一条河,滔滔滚滚,直奔向大海。 豁达的人,有着宽容的气度。听到逆耳忠言会报以感激,听到谗言诽谤则一笑了之。在他面前,你不必为说错一句话担惊受怕,也不必为做错一件事而惴惴不安, 因为他是个明智的人。他知道:人,包括他自己,是不可能没有错的。 能战胜千百次失败后的沮丧,百折不挠,重新奋起,是豁达;不为讥讽、中伤、打击、陷害,义无反顾,走自己的路,是豁

11、达;到山穷水尽处,仍能眺见碧海蓝天,是豁达;勇于承认别人的长处,善于发现和弥补自己的短处,是豁达;能够摆脱荣辱祸福、成败得失的狗苟蝇营,是豁达。豁达是人活着的一种境界,是生存的艺术。 豁达的对立面是狭隘。狭隘的人总是斤斤计较,容不得一丝一毫的吃亏。高尔基曾经说:“有些人在获取了荣誉后,就长出一个极其丑陋的自负的脓包。 ” 自负的人看谁都不入眼,还谈什么豁达胸襟?太平御览里有个“妒花女”,见花就踩,闻香说臭。因为花与容相联。花的美触痛了她的嫉妒心,于是干出蠢事。 其实,很多人不是不知道豁达能带给自己快乐,但又无法制止内心的各种猜疑。以致陷入世事纷争而不能自拔,没一天安稳日子。 狭隘的人如何变得豁

12、达呢?首先要多和豁达诚恳之人交朋友,从他们身上学习为人之道。其次,要摒弃各种世俗杂念,并自觉远离那些堵塞心胸的噪音和画面。生活中许多事,听了不如不听,见了不如不见。要有聋者、盲者的智慧,去听无声之声,去看无色之色。当我们掩上双耳,即听到大自然生机盎然的勃发之声;当我们闭上双眼,即看到心中无限的世界美轮美奂。心境变宽了,并且纤尘不染! “世界上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 , 让我们真诚、热情、谦虚、勇敢、坚定,努力成为一个真正豁达的人。 当然虽然豁达宽容是一种美德,但也不应盲目宽容,失去原则,对于那些用心险恶的行为,我们也应给予反击,绝不宽容。 鲁迅先生的一对联:“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就做了很好的诠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