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南开区2019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27183537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南开区2019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天津市南开区2019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天津市南开区2019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天津市南开区2019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天津市南开区2019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津市南开区2019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南开区2019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南开区高三基础训练(三模)文综历史试题文科综合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历史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1至3页,第卷4至8页,共100分。第卷 选择题(共44分)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2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关于大禹治水,诗经赞美道:“洪水茫茫,禹敷下土方。”尚书曰:“禹平水土,主名山川。”左传云:“美哉禹功!明德远矣。微禹,吾其鱼乎!”史记中亦有记载:“大禹平活水土,功齐天地。”据此分析,下列

2、的历史理解最准确的是A大禹治水是真实存在的 B无法断定大禹治水的真实性C史记的记载最可信 D题干中史料都属于口述史料2古代中国史学家左丘明在左传中记录了齐国上大夫晏子的一段话:“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 这些话反映的主要思想是A“和而不同” B“民以食为天”C“无为而治” D“崇尚礼乐教化”3有学者指出,郑和航海图(即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是明朝与西方海上交通的真实写照,蒙古山水地图(又名丝路山水地图)手卷则全面反映了明朝与西方

3、的陆路交通。这两幅地图最能够反映出当时郑和航海图(局部) 丝路山水地图(局部)A朝贡贸易制度发展到顶峰 B中国人已经具有较丰富的地理知识C政府倡导对外开放的政策 D中西方之间海陆经济交流活动频繁 417世纪的新兴势力尼德兰、瑞典、英国、法国都在北部在欧洲北部做生意比在欧洲南部有着无可争议的优势。这里的“优势”主要是指A工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 B垄断性贸易公司的建立C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D欧洲新贸易中心的形成5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解决了一个人统治国家的问题,但其后100余年间英国仍是被几十个大贵族通过议会进行统治。这说明当时的英国A宪政体制仍有待完善 B革命成果遭严重破坏 C行政权尚未发生转移

4、D代议制机构形同虚设61921年推行某政策时,列宁反复强调这种“退却”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其目的是为了在日后最终转入“进攻”。这种“退却”A是在战争环境下采取的措施 B明确了苏联建设的步骤和方向C不利于苏俄经济的快速恢复 D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7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又被中国共产党人称为“革命的三民主义”和“新民主主义的三民主义”。在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具体主张中,最接近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的思想是A主张“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B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C承认“耕者有其田”,并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D嘱咐“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

5、待我之民族”8李大钊在1920年说:社会主义理想“因各地、各时之情形不同,务求其适合者行之,遂发生共性与特性结合的一种制度(共性是普遍者,特性是随时随地不同者),故中国将来发生时,必与英、德、俄有异。”张太雷1921年指出:要“把国际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和方法正确地运用于各国具体特点的基础之上。”恽代英1924年指出:“解决中国的问题,自然要根据中国的情形,以决定中国的办法。”这些观点主要反映了当时共产党人认识到A要摆脱苏联革命道路模式的束缚 B普遍接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张C开始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D把马克思主义结合国情的必要性9依据中国共产党史第十三章的目录,“四”的标题应该是第十三章为

6、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一、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四、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制定五、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三、党在国民党统治区斗争策略的转变六、党为早日实现全民族抗战而斗争A南京国民政府的独裁统治 B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C东北抗日联军的艰苦斗争 D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形成10建国后召开的某次大会提出了“从资本主义的束缚和小生产的限制下面,解放我国的生产力”的任务。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各民主阶级、民主党派、工农业劳动模范等各界、各民族代表。这次会议是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11新中国成立后的近30年间,在国家的大

7、力推动下,农村的经济社会结构出现了一系列巨大变化。1980年代初,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进入蓬勃发展时期,这次改革是A结合实际对农村地权关系的重新调整B发挥市场导向作用改变农村的产业结构C总结人民公社化运动以来经验教训的结果 D动员农民参与国家政权建设的有效方式第卷 非选择题(共56分)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试卷上。(答案写在每道题后面的答题框内)2本卷共3题,共56分。12(24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始见于资治通鉴,其语意当由汉书武帝纪赞“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中化出。后世围绕此八字定评,发生激烈争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史记魏其武安列传记载:“建

8、元元年,丞相卫绾病免于是乃以魏其侯(窦婴,窦太后侄)为相、武安侯(田蚡,景帝王皇后同母弟)为太尉太后(文帝皇后、景帝之母窦太后)好黄老之言,而魏其武安、赵绾、王臧等务隆推儒术,贬道家言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御史大夫)、王臧(郎中令)等,而免丞相、太尉建元六年,窦太后崩武安侯蚡为丞相天下士郡诸侯益附武安。”史记儒林列传与 汉书儒林传均载:“(建元六年)及窦太后崩,武安侯田蚡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材料二 “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上亲问以古今治道,对者百余人。广州人董仲舒对曰: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

9、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天子善其对,以仲舒为江都相(后世学者考证董仲舒任江都相应在元光元年)。”资治通鉴汉纪九(其中“董仲舒对曰”引自汉书董仲舒传)(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问题上,史籍记载存在哪些主要分歧?(4分)材料三 事实上,汉武帝从未采纳过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更未真的有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实际行动董仲舒在历史上的第一次出现,是在武帝七年(元光元年)他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不新鲜,不过是步田蚡后尘,鹦鹉学舌,沽名钓誉

10、而已。孙景坛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子虚乌有材料四 汉书董仲舒传中的这段文字:“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才孝廉,皆自仲舒发之。”前二位的主要功绩在“隆儒”,这可以理解为重视儒学,重用儒生。但纵观他们全部所为,重视儒学层次太低,只是“俱好儒术”而已而董仲舒则不然,他一开始就从思想和政治战略的高度,提出“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才孝廉”,立点之高,无与伦比。管怀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有其事与孙景坛同志商榷(2)根据材料三、四,概括两位学者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问题上的不同观点。(8分)材料五 对于“罢

11、黜百家,独尊儒术”,一向有所误解。误解之一是,以为这一国策是董仲舒一人促成的;误解之二是,既然是“罢黜百家”,就以为从此禁绝了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其实不然。近年来中外学者对此作了澄清,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非仅仅采用董仲舒一个人的建议;汉武帝也没有禁绝儒家以外的各家学说,其本意是确立儒家在官学中的“独尊”地位,不许其他学派分沾。这些学派依然可以在民间自由流传,并没有禁绝。樊树志国史十六讲(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武帝采取哪些措施确立儒家在官学中的“独尊”地位?材料五对材料三、四有何价值?(8分)(4)综上,你认为影响历史认识的因素有哪些?(4分)13(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

12、料一 从1904年开始,英国一直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德国是英国第二大贸易伙伴。英国大量的过剩资本正好满足了德国公司的扩张需要,在当时40个国际制造业卡特尔中有22个是英德联合公司。在大战爆发前4个月,英国泰姆士报刊登长文说,“所有的君主、政治家和国民都知道,一个集团反对另一个集团的战争将是一场无可估量的大灾难。这种认识带来的是一种责任感就是有责任规范和约束那些最大胆、最不计后果的人。”在维也纳、彼得堡、柏林、巴黎和伦敦,战争的爆发将欢呼的爱国者人群带到大街上。罢工停止了,抗议取消了,工人阶级聚居区的路障也拆除了。这就是亚瑟朗索姆描绘的“将一个民族聚合成一个整体的时刻”。德国计划六星期进驻巴黎

13、。英国政治家宣布“战争将在圣诞节结束”。1916和1917年冬天,在整个欧洲,无论在战壕中还是在后方,处处都是悲观情绪。摘编自美尼尔福克纳世界简史等(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盛行“战争不可能论”,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观点出现的主要原因。你如何理解“1916和1917年冬天,在整个欧洲处处都是悲观情绪”?(8分)材料二 1938年9月30日,英国首相尼维尔张伯伦在慕尼黑协定签字后返回英国时受到了盛大而热情的欢迎。1938年捷克斯洛伐克危机时,罗斯福拒绝进行斡旋,而是向希特勒呼吁通过谈判避免战争。当他听到张伯伦将亲自前往慕尼黑与希特勒等会谈后,他打电报给这位首相,表示了他的支持,并说

14、张伯伦是“一个大好人”。慕尼黑协定签字后,罗斯福将其视为一个避免战争的和平措施而加以接受,国务卿科德尔赫尔也感到宽慰,认为和平已经保住,“大家都觉得松了一口气”。 摘编自徐蓝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欧美和平运动的发展材料三 和平主义又称非战主义,它反对战争或一切形式的暴力,追求以和平和非暴力方式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和对抗。和平主义宣扬战争的残酷性和破坏性,反对一切战争,认为只要通过宣传就能够消灭战争的根源。和平主义的基本理念是,任何形式的战争都是不合理的, 战争不是解决国际纠纷的合法手段。崔瑞连和平主义与绥靖政策 (2)根据材料二、三,简要谈谈你对“战争与和平”的认识。(8分)14(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该学说很快流传到世界各地,衍生出社会达尔文主义。英国人斯宾塞最早将进化论推广到人类社会,他认为竞争能够创造出优秀的社会和最优秀的人,穷人是无法适应竞争环境的人。德国学者认为,不同种族为生存空间而斗争,成功的种族必将扩大其生存空间。美国学者认为,达尔文的新方法解释了现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