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一含解析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27177787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一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一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9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一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9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一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9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一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一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一含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质量检测一(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网络信息时代,高新技术对社会生活领域的广泛渗透,不仅严重地冲击了当下的社会秩序和规则体系,更加深了人类现代生活的风险程度,极大地增加了个人生活的流变系数,使人的全面发展面临多重困境。在物理空间的维度里,人们在血缘的身份确证、地缘的时空限制和业缘的群体认同等因素的制约下,进行着有限的交往。然而,虚拟空间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生存和交往领域,交往主体以符号化的形式开展着全新的网际交往。借助于数字化的信息符号,构成了虚拟主体的符号化表达,使得虚拟环境中的交往主体摆

2、脱了现实世界中生理、地域和身份的束缚,增强了交往的自主性,丰富了交往的形式。但是,新型交互模式的出现,也不可避免地给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难题。人的自主性生存、多样化选择程度的加深与自我身份的迷失、社会归属的削弱相伴而生,虚拟生存虽然改变了现代人的技术体验和空间体验形式,但也滋生着现代生存的深层焦虑。虚拟主体是一个符号,进行着自觉选择下的行为体验,然而,这一符号又随时变成一副面具,遮掩了行为主体的“本我”,进行导致了人们的多重人格。现实生活世界与网络虚拟世界的不同境遇和生活规范将造成“本我”与虚拟主体“网我”的分离甚至对立。自我存在方式的分裂,带来的不仅是自我认同的危机,更遮蔽了“本我”的真实性,

3、严重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科技巨大的革命力,在为人类创造超越现实、实现自我、追求解放的条件和手段的同时,也逐渐演化成为一种框架,使人类反被置于技术的框架之中,正如马克思当年指出的:“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现代技术的无节制扩张,形成了巨大的张力,形成了巨大的科技旋涡,让越来越多的人不得不遵循技术逻辑而生存。事实上,原始的技术充分地凝结和释放着人文智慧,但现代技术的崛起,魔幻般地幻化出巨大的物质力量的同时,也导致人与自然、技术与人文之间的关系空前紧张。这种片面性的急剧扩张所形成的科技漩涡,无情地将人类抛入一个机械力高度发达但生存危

4、机丛生的世界之中,技术逻辑约定着人的生存逻辑,从而使人文价值和人的生命意义走向了失落。在网络信息空间里,人们在面临多元文化交相辉映、多元价值交相激荡、多元信仰交相碰撞的文化样态的同时,还受制于技术理性的支配,导致人的全面发展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假设技术理性被不断泛化成主导其他理性和衡量意义价值的标尺,被认定为这个时代人的最根本的,也是唯一的思维方式和生存方式,那么,根植于人类生活意义的文化生活便彻底地失去了价值根基。这样,科技文化的发展,反过来也制约了人文文化。随着虚拟时代的到来,人文理性和技术理性、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这一系列矛盾加剧了科技文化与人文诉求的断裂,彰显人类生活

5、意义的文化褪去了人文价值理性的关怀,这种人文失落必然滋生着文化的嬗变。(摘编自王丽鸽、李炳毅试论网络社会下人的虚拟生存与全面发展)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的全面发展面临多重困境,与高新技术冲击当下的社会秩序和规则体系,加深人类现代生活的风险程度有关。 B与物理空间不同,在虚拟空间里的网际交往中,人们的血缘的身份、地缘的时空和业缘的群体将不复存在。 C原始技术充分地凝结和释放着人文智慧,而现代技术在幻化出巨大的物质力量的同时也产生了负面作用。 D人在网络信息空间里,除了面临多元文化、多元价值等文化样态,也受到技术理性的支配,人的全面发展受到影响。 解析:本题考

6、查理解语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人们的血缘的身份、地缘的时空和业缘的群体将不复存在”错,虚拟空间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生存和交往领域,但不意味着人们的血缘的身份、地缘的时空和业缘的群体将不复存在。答案:B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空间扩大、科技旋涡和文化嬗变三个结果阐述网络时代人的发展的困境。 B文章除了阐述网络社会带来的现实症结外,也提到了其带来的好处,有辩证意味。 C文章第三段引用马克思的有关言论,论述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负面作用。 D与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的写作动机有关,文章着重论证了虚拟空间对人生存的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

7、力。A项,“空间扩大”不是结果,而是原因,其导致的结果是人格裂变。答案:A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自我身份的迷失、社会归属的削弱,导致人的自主性生存、多样化选择程度的加深,滋生现代生存的深层焦虑。 B人在网络世界中的虚拟主体“网我”比在现实世界中的行为主体“本我”更真实,两者可能产生分离甚至对立。 C现代技术的巨大张力使人们自觉主动地按技术逻辑约定生存逻辑,使人文价值和人的生命意义走向了失落。 D技术理性如果成为主导其他理性和衡量意义价值的标尺,会制约人文文化的发展,甚至会使人类失去人文价值理性的关怀。解析:本题考查整合文中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推断的能力。A项,强加因果关系。“

8、自我身份的迷失、社会归属的削弱”与“人的自主性生存、多样化选择程度的加深”有一定的关系,但不一定是因果关系。B项,“人在网络世界中的虚拟主体网我比在现实世界中的行为主体本我更真实”于文无据。C项,“自觉主动地按技术逻辑约定生存逻辑”错,人在技术张力下不得不遵循技术逻辑而生存。答案:D(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我不过就是一个吴孟超“他创造了中国医学界乃至世界医学肝胆外科领域的无数个第一,他翻译了第一部中文版的肝脏外科入门专著;他制作了中国第一具肝脏血管的铸形标本;他创造了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和常温下无血切肝法;他完成世界上第一例中肝叶切除手术;他也切除了迄今为止世

9、界上最大的肝海绵状血管瘤他从医75年,将超过15 000名病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他就是朗读者吴孟超。”他,被人们称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今年已经96岁。他的右手,握过众多的奖杯,但却最契合止血钳的形状筋脉虬结,右手食指指尖微微向内侧弯;但又超乎寻常的柔软细腻,指甲整齐润泽食指畸变是因为过去的成千上万台肝脏手术,细腻灵活是为了未来能再多帮助一个生命。庞眉皓发的吴孟超说,自己爱惜手要远胜过脸。脸老了没有所谓的,但是这双能在手术台上连续操作十个小时的手,是和死神博弈的利器,在肝脏的方寸之间渡人生死,接病人回到人间时,要稳健而有力在面对病人满腹腔的充血时,所有人都只能看到满眼的红色,但吴孟超的手可

10、以直接伸进去,代替眼睛游刃有余地选中血管一掐,血当即就会止住。吴孟超其实是马来西亚的归国华侨。他初中毕业时,祖国正遭受法西斯的侵略。按照当地习俗,校方要出资让毕业生聚餐。“奉献自己”的种子,已经在身为班长的吴孟超心中深种了他当即建议,把聚餐的钱捐给祖国正在浴血抗战的前方将士。于是一份以“北婆罗洲萨拉瓦国第二省诗巫光华初级中学39届全体毕业生”名义的抗日捐款,送往了抗日根据地延安。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在毕业典礼时,学校收到了八路军总部以毛泽东、朱德的名义发来的感谢电。吴孟超下定决心,要回国参加抗日战争,即使一人之力不能救祖国于水火,也要和亿万同胞共赴汤蹈火。吴孟超走了一个月的水路、旱路,来到

11、昆明,却发现去延安的路只会更加漫长凶险。同学劝他,与其送死,不如科学救国。于是,吴孟超暂时按下自己内心的激愤,投入了考取同济高中的复习中。后来,吴孟超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院,有幸听到了“当代中国外科之父”、在“二战”中挽救无数生命的裘法祖教授的课,顿时被他的渊博知识、精湛医术所折服,用吴孟超自己的话说,“成了他的铁杆粉丝”。后来吴孟超在医院当住院医生,才得以近距离地跟裘法祖查房、看他手术,真正如愿以偿地成为他的学生。到今天,中国肝胆外科的中坚力量,百分之八十是吴孟超的学生、学生的学生和第三代、第四代学生。吴孟超再次回到马来西亚时,父亲已经因为胆囊结石胆管结石去世了。他为了救国,学了这一行,却没有机

12、会给自己的父亲医治。他在父母的墓前,说:妈妈爸爸,我已经为祖国做了一点事情。在2004年,82岁的吴孟超,不顾众人的反对接下了一台复杂的肝脏肿瘤切除手术。手术的对象是一个叫甜甜的女孩,她肝脏的肿瘤,比篮球还大,大到所有人都认为只有肝移植一条路可以保命。同事偷偷劝吴孟超,说别人都不敢切,你切了,万一出了事,你的名誉就没有了!在旁人在乎“晚节”大过天的年纪,吴孟超只认“人命关天”,他果断地说:我不过就是一个吴孟超,救治病人是我的天职名誉算什么!2004年9月24日早上8点到晚上6点,吴孟超通过整整十个小时的手术,给女孩切掉了肿瘤。女孩说:“后来我选择了9月24号让我获得再生的日子,和我心爱的人携手

13、走上红毯。今天我可以拥有完整的人生,谢谢您。”在吴孟超这里,所谓“人上人”的荣耀他尽管让别人去享受,他只图善尽“人中人”的天职。一生中听到最多的话,就是别人感恩的话;听到最多的字眼,就是“谢”这个字。但这对于像吴孟超这样的医生来说,足够美好了。(选编自朗读者第二季第9期)【相关链接】吴孟超的同事:“认识您三十多年了,在很多人看来,您是个传奇,但只有我看到过,手术后靠在椅子上的您,胸前的手术衣都湿透了;两只胳膊支在扶手上,掌心向上的双手在微微颤抖。”“您说,如果哪一天,我真的在手术室里倒下了,你知道我是爱干净的,记住给我擦干净,不要让别人看见我一脸汗的样子。”对于自己越喜爱越器重的学生,吴孟超会

14、越严厉。学生张绍庚说,导师常常告诉他们:“一定要趁年轻时好好学习,一个好的外科医生,必须具备严谨、细致和耐心的医风,否则将一事无成。”(央视网中国微故事,2018年07月26日第80期)“一个医学家应该把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作为终身追求。”“虽然退休了,但只要组织需要,只要病人需要,我随时可以进入战位,投入战斗!”吴孟超说。 (2019年1月11日文汇报)4下列各项中,不能用来支撑吴孟超是“肝胆外科之父”的一项是(3分)()A他翻译了第一部中文版的肝脏外科入门专著,制作了中国第一具肝脏血管的铸形标本。B他创造了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和常温下无血切肝法,完成世界第一例中肝叶切除手术。C年岁已高的吴孟超

15、不顾众人的反对,接下了一台复杂的肝脏肿瘤切除手术,并获得成功。D我国的肝胆外科中坚人才,百分之八十是他的学生、学生的学生和第三代、第四代学生。解析:C项,只能表明吴孟超敢于担当、技术精湛,不能支撑是“肝胆外科之父”。答案:C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长期在手术台上与死神博弈,救人过万,使吴孟超右手筋脉虬结,右手食指发生畸变。B外人常看到的是吴孟超传奇般的辉煌业绩,却很难看到他真实、辛劳的日常工作状态。C吴孟超严格要求他用心培育的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深深影响着他全力救治的女孩。D弃“人上人”的荣耀,尽“人中人”的天职,是对“我不过就是一个吴孟超”的诠释。解析:从原文看不出吴孟超的人格魅力对女孩的影响。答案:C6请结合材料,探究吴孟超“只要组织需要,只要病人需要,我随时可以进入战位,投入战斗”这种言行的成因。(6分)答:_答案:爱国思想一直体现在他的言行中:倡议为抗日捐款,希望参加抗日;用医学为国服务,把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作为终身追求。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