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27177660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广东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广东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广东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广东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Word版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级地理科试题命题人:叶晓文 审题人:周仁桂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地理分界线一般位于地理要素或地理综合特征变化梯度最大的带段。读图,回答第1、2题。 1.乙分界线是我国( )A. 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分界线B.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C. 800 mm年等降水量线D. 1月0 等温线2.图中三条地理分界线走向基本一致,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地形B. 夏季风C. 太阳辐射D. 海陆热力差异右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第3、4问题。3.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 )A.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 B.边界有实有虚C.属不同层次的区域 D.区域

2、间特征差异较大4.下列有关四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区域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 B.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C.丙区域河流长但流量变化小 D.丁区域土层厚但土壤肥力低在荒漠广布地区,常因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绿洲和荒漠过度地带生态环境进一步退化,形成“生态裂谷”。读民勤北部荒漠草场至县城(绿洲)地下水位变化图,回答第5、6问题。 5.“生态裂谷”的位置最可能位于距县城A. 020kmB. 2040kmC. 4060kmD. 6080km6.“生态裂谷”附近的地带A. 植被覆盖率较高B. 风力侵蚀作用较强C. 固定沙丘转为流动沙丘D. 地下水流向荒漠区读北半球两个地区典型民居景观或示

3、意图,回答第7、8小题。7.甲地民居采用设计门前台阶的建筑形式,主要考虑的自然原因是( )。A.夏季洪水多发 B.夏季高温潮湿 C.冬季降雪量大 D.冬季光照时间短8.乙地采取此类建筑形式可能考虑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 )。A.降水 B.光照 C.地形 D. 大风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首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如图四块区域,并将这四块命名为“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据此回答第9、10题。9. 关于区域与其命名组合正确的是( )A. “黄色中国” “金色中国” “绿色中国” “银色中国”B. “金色中国” “银色中国”

4、“绿色中国” “黄色中国”C. “银色中国” “金色中国” “绿色中国” “黄色中国”D. “金色中国” “黄色中国” “银色中国” “绿色中国”10. 各色分区与主要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A. “黄色中国”海拔所致 B. “金色中国”海陆位置影响C. “绿色中国”流水侵蚀作用 D. “银色中国”纬度位置影响下图是我国东南某区域借助技术手段识别生态、生产和生活空间的一组图像资料。读图回答第11、12题。11. 图中( )A. 甲地宜大规模种植水稻 B. 乙河自南向北,流速较快C. 丙地的城镇化水平最低 D. 丁比戊路更宜建高速公路12. 在进行绿色宜居城镇发展规划时,还需要叠加该区域的(

5、)降水分布图 土地利用图 空气质量图 矿产分布图 人口分布图A. B. C. D.2018年1月18日下午,作为全球城市复杂环境下的首次试跑,京东配送机器人在中新天津生态城上路运行,与此同时,京东开办的无人超市在中新天津生态城正式开张纳客。据此完成第13、14小题。13. 京东配送机器人按系统设定路线精准送达所需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RS、GIS B. GPS、RS C. GPS、GIS D. 数字地球、GIS14. 京东在无人超市选址过程中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A. GIS B. RS C. GPS D. GPRS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13次缔约方大会于2017年9月6日在内蒙

6、古鄂尔多斯市举办。图为“我国部分地区荒漠化状况图”,读图回答15、16题。 15.图示区域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有 过度放牧 森林破坏 过度樵采 过度农垦A. B. C. D. 16.下列对图中荒漠化扩展及治理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土地荒漠化的扩展与夏季风有关B. 荒漠化正向东、向北推进C. 在牧区多掘水井以增加水资源D. 退耕还牧,合理限制载畜量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也是我国水土流失多发区。下图示意该地区坡度与土壤冲刷量的关系。读图,回答17、18题。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土壤冲刷量与坡度呈正相关关系B. 所示区域土壤冲刷量较小主要是因为地表径流量小C. 土质疏

7、松是影响该地土壤冲刷量大小的重要因素D. 季风气候降水的不稳定性与该地水土流失息息相关18.关于该地土地利用方式的叙述,不合理的是A. 为缓解人地矛盾,因地制宜发展山地立体农业是该地的发展方向之一B. 区域坡度较小,可以直接在坡上发展种植业C. 为保持水土,区域可以发展林牧业D. 区域以植被保护为主,以防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青海省共和县塔拉滩(图甲)以戈壁沙丘为主,是黄河上游风沙危害最严重地区之一。20112017年,塔拉滩地区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建成数十个光伏企业集聚的产业园。光伏产业促进了生态改善,植被不断恢复,沙丘移动明显减缓。读下图,完成第19、20题。19. 塔拉滩地区面临的主

8、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A. 草场退化 B. 水土流失 C. 森林破坏 D. 土地盐碱化20. 光伏产业促进了塔拉滩的植被生长,最关键是因为太阳能电池板( )A. 阻挡风沙,减弱风力侵蚀 B. 吸收热量,增加土壤温度C. 减弱蒸发,提高土壤水分 D. 反射阳光,改善光照条件读“亚寒带针叶林、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模式图”,完成第21、22题。21. 与乙森林系统相比,甲森林系统的( )A. 生物体储存的养分少 B. 落叶层储存的养分多C. 土壤中储存的养分少 D. 系统整体的物流量大22. 全球的乙森林系统主要分布在( )A. 非洲大陆 B. 大洋洲 C. 亚欧大陆 D. 南美洲甘肃永昌县喇

9、叭泉林场,位于石羊河一级支流西大河流域中段,是永昌县北部的主要生态防护屏障。但20世纪90年代开始,树木随着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而大量死亡。2003年起,林场在规划改造区域,实施外围乔木、灌木和内部枸杞、沙棘(白榆)配置的林带建设(如下图)。据此23-25题。23.喇叭泉林场树木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能源短缺,过度砍伐 B.全球变暖,蒸发量增加C.西大河上游人口、经济规模扩大 D.植被新陈代谢,群落自然更替24.喇叭泉林场树木大量死亡的明显影响是( )A.可开垦耕地面积增加 B.荒漠化范围缩小C.区域土壤肥力增加 D.固定的沙丘再度被激发或活化25.关于2003年起喇叭泉林场开始的林

10、带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防风效能显著,风速明显降低 虽没有经济效益,但生态效益突出使得农田蒸发量增加,空气湿度增加 使林场土壤熟化速度加快,提高林业经济效益A. B. C. D. 抱坡岭是三亚市一座山体裸露、地势起伏较大的废弃石灰岩矿山,自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以来,抱坡岭成为首批山体修复试点之一,相关部门采用了削坡退台、设置“V”型槽等综合治理办法恢复山体的生态环境。据此26-28小题。26. 抱坡岭需要人工修复最主要的原因是( )A. 石灰岩易风化,造成危岩崩落,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B. 处于台风多发区,易引发地质灾害C. 山体坡度大,涵养水土的能力差,自我修复能力基本丧失D. 美

11、化环境,增加旅游景点27. 每一级退台都设置为外缘高、内部低的主要目的是( )A. 降低爬山难度 B. 增加耕地面积 C. 便于汇集雨水 D. 提高地面美观度28. 适合用于该山体修复的植被的特点应具有( )A. 耐旱、耐贫瘠 B. 耐旱、耐盐碱 C. 耐涝、耐贫瘠 D. 耐涝、耐盐碱西藏和黑龙江的沼泽湿地面积广大,读表中数据,回答第29、30题。29.黑龙江省和西藏自治区沼泽湿地成因的相似之处是( )A.降水丰富,集中于夏季 B.气温低,蒸发微弱C.冰雪覆盖,有利于下渗 D.地势低平,排水不畅30.下列关于两地湿地变化的原因和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黑龙江湿地大幅减少,主要是由于农业

12、基地的开发B.湿地减少加剧了黑龙江的洪涝灾害C.西藏湿地面积增大与全球变暖有关D.旅游资源的开发是西藏湿地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右图是某年河北、甘肃、四川、黑龙江四省能源生产结构图,读图31-33题。31.图中对应的省分别是A甘肃、四川、黑龙江、河北B四川、河北、黑龙江、甘肃C四川、黑龙江、甘肃、河北D甘肃、河北、黑龙江、四川32.对四省能源生产结构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以可再生能源为主B清洁能源的比重大C不利于减排温室气体 D有利于降低酸雨危害 33.制约省进一步开发水能的地理条件,正确的是() A水能资源蕴藏量小 B水能资源分布分散C水能富集地人口分布稀疏 D水能富集地地质条件复杂地源热泵

13、技术是利用空气温度与土壤或地下水的温度差异,通过地埋管换热器实现热量从高温热源向低温热源转移的技术。其中冬季可以利用该技术将土壤或地下水中吸收的太阳能和地热能开发利用出来。下图为地源热泵工作原理示意图。读图,完成34、35题。34对图示地源热泵技术的原理的理解,正确的是()冬季能吸收土壤或地下水中的部分热量,提高室内温度将夏季土壤或地下水吸收的太阳能储存起来,供冬季采暖冬季把供暖设备埋入地下以减少热量损失,提高供暖效率夏季能把室内部分热量释放到土壤或地下水中,降低室内温度ABCD 35目前,地源热泵技术没有得到大规模推广的主要原因是()A需要铺设大量的地埋管换热器,初期投资大B受天气影响大,供热与制冷的日变化都很大C城镇地区建筑物密集,缺乏足够的地面空间D地热能分布不均,在地壳较稳定地区不适用泾河、渭河在古城西安北郊交汇时,呈现出一清一浊界限分明的奇特景观,成语“泾渭分明”由此而来。历史上曾经“泾清渭浊”,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现在出现了“泾黄渭黑”的现象。据此完成36-38题。36. 历史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