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精华试卷(三)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27177640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精华试卷(三)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精华试卷(三)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精华试卷(三)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精华试卷(三)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精华试卷(三)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精华试卷(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精华试卷(三)(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预测卷(一)说明:1全卷共6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为12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用2B铅笔把对应号码的标号涂黑。3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指定区域 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 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评分说明:

2、1. 主观题部分,考生答案与参考答案意思相近即可;如果考生的答案与参考答案不一致,但符合题目要求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 主观题答案表述不准确、不顺畅的酌情扣分。3. 附加题从严给分。一、(24分)(本题共5小题,每句1分,每句错、漏、多一字扣0.5分,扣完该句分为止)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1)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诗经关雎)(1分)(2)白居易观刈麦中“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诗句,描写了刈麦时农民在烈日下田间辛苦劳作的情景。(2分)(3)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2分)(4)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其一)(1分)(5)默

3、写赵师秀的约客。(4分)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共4分,每空1分)(1)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yn b(荫蔽)?(2)无论是那远古时代神圣的传言,都不能激起我心中的wi ji(慰藉)的幻梦。(3)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fng xu zi t(风雪载途)的寒冬。(4)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chng do f zh(重蹈覆辙)。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B. 他讲着,掀动浓厚的眉毛,睁开

4、圆大的眼睛,射出犀利的光芒。C. 七月流火的盛夏,没有一丝凉风,闷热难当,然而运动场上却是一派火热的景象,运动员们练得热火朝天。D. 王俊凯在经典咏流传中唱的明日歌家喻户晓,北京理工大学的校长也曾在毕业典礼中提到。3. C(七月流火:指大火星西行,天气转凉。不可以用来形容天气炎热)(3分)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通过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使我们明白了学习共产党员爱国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的重要性。(删去“通过”或“使”)B. 我们班的“学霸”不但经常热情地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而且学习很好。(将“经常热情地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与“学习很好”互换位置)C. 大学毕业生不再局限

5、于传统的就业观念,而在毕业去向选择上呈现多元化、网络化、娱乐化的三大模式。(将“模式”改为“趋势”)D. 微商之所以会热门的重要原因,是因为大家习惯性地刷朋友圈,它便能随时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删去“因为”)4. D(句式杂糅,删去“之所以”“因为”,或删去“的重要原因”)(3分)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4分) 2018年2月25日,中国在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接过了奥运会旗帜,就此正式开启了第24届冬奥会的奥运周期。4年之后的下届冬奥会将在中国的北京和张家口举行。在闭幕式上,中国献上了“北京8分钟”的精彩表演,它将中国的传统元素和创新融合在一起。这场表演的主角是两只“熊猫信使”,它们和多

6、名艺术家一起在闭幕式上为世人奉献了美妙的演出。与此同时,24块移动屏幕展现了中国的美好形象、科技成果、传统舞蹈、知名企业以及2022年冬奥会标志。中国利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向世界展示了现代而创新的形象,并为成功举办2022年冬奥会助力。(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不超过25字。(2分) “北京8分钟”惊艳世界,开启冬奥会新周期。(2分)(2)根据对联常识,将下面六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2分) 国泰民兴 四海 舞平昌 同圆梦想 冬奥 奔北京 冬奥舞平昌,国泰民兴;四海奔北京,同圆梦想。(2分)二、(46分)(一)(10分)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7、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

8、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共3分,每空1分)(1)南极潇湘(尽,直达 ) (2)而或长烟一空(有时 )(3)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成璧。(1)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2分)(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在天下

9、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2分)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本文是应友人滕子京之请而作,既表明了作者对滕子京政绩的肯定与期望,也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仁人同道的自勉。B. 本文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于一体,在句式上骈散结合,读来声调铿锵,富有节奏,给人以美的享受。C. 第段在写法上很相似,都是先抒情后写景,用对比手法使“迁客骚人”一悲一喜的览物之情形成强烈的反差。D. “进亦忧,退亦忧”照应前文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抱负。C(先写景后抒情)(3分)(二)(9分)诸葛亮论赏罚赏罚之政,

10、谓赏善罚恶也。赏以兴功,罚以禁奸,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赏赐知其所施,则勇士知其所死;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故赏不可虚施罚不可妄加,赏虚施则劳臣怨,罚妄加则直士恨。(选自诸葛亮集)【注释】政策。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 谓赏善罚恶也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B. 赏赐知其所施 / 施八尺屏障C. 赏虚施则劳臣怨 / 劳其筋骨 D. 罚妄加则直士恨 / 大王加惠9.D(A.说的是 / 认为;B.施加 / 设置,安放;C.有功劳的 / 使劳累;D.施加)(3分)10.请用三条“ / ”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刑 罚 知 其 所 加 则 邪 恶

11、知 其 所 畏 故 赏 不 可 虚 施 罚 不 可 妄 加10.刑罚知其所加 / 则邪恶知其所畏 / 故赏不可虚施 / 罚不可妄加(3分)11.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在治国方面有哪些特点呢?(3分)11.诸葛亮非常重视赏罚的作用,强调赏罚不仅需分明,还需公平、公正。(3分) 【参考译文】奖赏和惩罚的政策,说的是奖励善的惩罚恶的。奖励用来鼓励立功,惩罚用来杜绝奸邪的行为。奖励不能不公平,惩罚也不能不同等。通过赏赐使他们知道获得好处的原因,那么勇士就会为了正义而奋不顾身;通过惩罚使他们知道所要被惩罚的原因,那么做坏事的人就知道有所畏惧了。所以奖励不能无根据地实施,惩罚不能随便地乱用,如果没有根据地奖

12、励,有功劳的人就有怨言;如果随便地惩罚,那么正直的人就会忌恨。(三)(10分)读书是一种“遇见”赵 畅我以为,读书其实是一种“遇见”。打开书本的刹那,就开启了一扇去往不同时空的大门,碰见各种各样的人,听说形形色色的事,接触不同年代留下来的思想精华。如果说,“遇见”是读书与生俱来的产物,那么,选择怎样的“遇见”,读书人理应有属于自己的主动权。苏东坡说得好:“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所欲求者尔。”那么,什么才是“所欲求者”?我想,除了要选择那些契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功课长进的书籍外,关键一定要按优中选优、精中选精的原则,去选读那些经受过时间和一代又一代读者淘洗的经典。须知,

13、读一本经典抵得上读几十本、上百本普通之书。而对于那些平庸的书籍,我们还是少读或者不读为妙。那样的“遇见”,只是重复,只会无端损耗你去选择读一本经典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太不值得。读书的“遇见”,又并非不动脑筋地匆匆而过,而是一种主观能动的行为。换言之,一定要避免人云亦云的做法,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善于从无疑处读出有疑。诚如孟子所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据说,梁启超先生对所读之书是不愿轻易相信的。他作王荆公,为搞清楚王安石新政的真相,不仅反复研读王临川全集,还参阅宋人文集笔记凡数十种。所以,当与宋史互相参证时,他始发现其中的一些以讹传讹抑或故意诋毁、污蔑的谬误,然后,他“一一详辨之”,以还

14、原历史真相。这种实事求是的“遇见”方式,不仅是对历史负责,也是对自己的治学态度负责。从书本中来,到生活中去,则是一种以“遇见”叠加“遇见”而解疑释惑的有效方法。延伸或者跳出书本的平面“遇见”,而到现实的自然与社会中去做立体的“遇见”,其效果或许会更精彩、更生动。历史地理学家葛剑雄教授,就对读书与旅行之间的关系有着独到的理解。他说:“我是搞历史地理的,旅行有时会带来契机,长期解不开的谜解开了。我曾和凤凰卫视拍过告别三峡的纪录片,就看到当地一个盐场,卤水直接从山里流出来,这种卤水看着普通,其实咸得不得了,直接放在锅里煮就成了盐。这里的盐场一直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还在用,后来才停掉。我研究移民史,巴

15、人曾迁到这里煮卤产盐,巴人为什么一度很强势,地盘能扩展那么大?他们控制着盐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原本,葛剑雄教授在读书中无法解开的疑窦,想不到因为一次拍纪录片的“遇见”,终于茅塞顿开。从这个意义上说,在现实自然与社会中的立体“遇见”,无疑是对书本知识一种必不可少的重要补充和佐证。想起杨绛先生说过:“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先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请高明,和他对质。”这无疑是对“读书是一种遇见”最生动的诠释。而一个会“串门”、常“遇见”的读书人,更让“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成为可能,水到渠成。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10月9日,有删改)12.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读书是一种“遇见”是比喻的说法,意在告诉人们选择什么样的书来读,读书过程中要有自己的思考判断,读书要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B. 第段画线句子引用杨绛的观点启发我们多读书,读好书,努力做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