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优质教案(第五单元)

上传人:huang****ling 文档编号:127168886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858.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优质教案(第五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优质教案(第五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优质教案(第五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9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优质教案(第五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9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优质教案(第五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优质教案(第五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优质教案(第五单元)(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 年部编版语文 九年级下册优质教案 第五单元 2019 年 3 月 1 第 17 课屈原 节选 教学目标 1 朗读课文 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 赏析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象征手法 体会其表达效果 3 学习屈原深切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点 1 朗读课文 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 赏析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象征手法 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学习屈原深切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方法 背景法 提问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 有这样一个人 他身材魁梧 饱经风霜的脸上愁眉不展 腰系博带 佩陆离长剑 戴切云

2、高冠 着雪白罗服 瑟瑟秋风下 踱步远方 似行吟泽畔 似引吭悲歌 他 便是屈原 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今天 就让我们走进 郭沫若的戏剧作品 屈原 走进这位伟大诗人的内心世界 二 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 认识作者 了解作品背景 作者简介 郭沫若 1892 1978 原名郭开贞 四川乐山人 我国伟大的无 产阶级文学家 历史学家 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古文字学家 作品有诗集 女神 历史剧 屈原 等 背景资料 屈原 写于 1942 年 1 月 正是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半壁河山 沦于敌手 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 积极 悍然发动 皖南事变 郭沫若面 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 创作了历史剧 屈原 以批判国民党反动派

3、的黑 2 暗统治 展示了现实世界光明与黑暗 正义与邪恶 爱国与卖国的尖锐斗争 起 到了 借古讽今 古为今用 的作用 屈原 战国时楚国人 出身贵族 曾做过左徒 三闾大夫 怀王时 主张联 齐抗秦 选用贤能 但受贵族排挤不见用 遭靳尚等人毁谤 被放逐于汉北 于 是作 离骚 表明忠贞之心 顷襄王时被召回 又遭上官大夫谗言而流放至江南 终因不忍见国家沦亡 怀石自沉汨罗江而死 其忌日成为后人纪念他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 重要作品有 离骚 九章 天问 等 对后代文学影响极大 目标导学二 把握文本写作思路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握故事大意 将本文的写作思路梳理完整 明确 第一部分 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

4、自然力 表达了对黑暗 的激愤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第二部分 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 权者 2 阅读课文中的舞台说明 谈谈其作用 明确 舞台说明为舞台上屈原的动作 形象外貌做了一个必要的交代 为读 者理解下文的震天撼地的呼喊做了铺垫 我们可以看到舞台上的屈原是一个坚持 真理的爱国者 是一个受到奸佞残酷迫害的形象 目标导学三 把握本文写作特色 1 文中作者将很多的事物赋予了其他的含义 请同学们归纳一下 作者究竟赋 予了这些事物什么特殊的含义 这又是一种什么手法 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谈 谈戏剧的创造主旨 明确 风 雷 电 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 光明的变革力量 洞庭湖 东海 长江 象征人民群众

5、无形的长剑 象征坚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 象征无德无能 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没有阴谋 没有污秽 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 象征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 这是象征手法 对风 雷 电的呼唤与歌颂 表现了 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望 也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 追求 2 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 请品读下面的句子 指出下面句子的修辞方 法 并赏析其表达效果 1 风 你咆哮吧 咆哮吧 尽力地咆哮吧 2 电 你这宇宙中的剑 也正是 我心中的剑 你劈吧 劈吧 劈吧 把这比 铁还坚固的黑暗 劈开 劈开 劈开 3 鼓动吧 风 咆哮吧 雷 闪耀吧 电 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 毁 灭 毁灭 毁灭

6、呀 明确 1 这几句运用了呼告 反复的修辞手法 强烈地表现了屈原对风的 3 热切期盼和对黑暗势力的痛恨 2 运用呼告 比喻 反复的修辞手法 热切地 赞美电这种自然界的伟力 表达屈原想要冲破黑暗的急切而又果敢的决心 3 运用了呼告 排比 反复的修辞手法 呼唤着在黑暗中咆哮着 闪耀着伟大的自 然力来毁灭这黑暗的社会 表达了必须彻底毁灭黑暗社会的决心 体现了他与黑 暗势力决斗到底的浩然正气 3 屈原的独白激情澎湃 气象雄浑 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明确 要点 1 内心独白想象奇特 联想丰富 气势宏伟 表现作者浪漫 主义的激情 2 运用象征的手法 将作者难以言表的情感表达得更加含蓄 深 沉 凝练 3

7、比喻 拟人 排比 夸张 反复 呼告 反问等多种修辞方法的 运用 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感情色彩 4 多用短句 表达激烈的情感 急促的 语气 体现屈原忧国忧民 英勇无畏的伟大精神 目标导学四 形象分析 把握文章思想感情 作品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屈原形象 屈原的形象有何象征意义 明确 屈原是一个爱国爱民 忠贞不屈 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 神的形象 作者以屈原的形象体现和概括了中华民族的性格 歌颂他所坚持的争 取自由和反抗侵略的高风亮节 歌颂他为捍卫真理与正义刚正不阿 奋不顾身的 意志言行 三 板书设计 呼唤与歌颂 风 雷 电 怒斥与愤懑 土偶木梗 屈原 爱国爱民 忠贞不屈 浩然正气 英勇无畏 四

8、板书设计 可取之处 此教案以学生为主体 引导学生在不断的朗读中感受 领悟人物的内心情感 品味 欣赏文章语言 既培养 提 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又教会了学生边读边思 读后再思 思后再读的学习方法 不足之处 作为戏剧 本文教学未能充分体现其戏剧特征 教学 过程中更侧重于对文章内容的把握 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大 遗憾 4 第 18 课天下第一楼 节选 5 6 7 第 19 课枣儿 教学目标 1 了解剧情 了解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人们生存状态的变化 2 了解现代戏剧艺术中常用的象征手法 3 熟悉剧情 领悟剧本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4 揣摩情节 语言 理解作品的象征意义 培养学生对戏剧的品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

9、了解现代戏剧艺术中常用的象征手法 2 熟悉剧情 领悟剧本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我国社会转型期人们的生存状况 正确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 走 出封闭 走出传统 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方法 引导法 谈论法 教学过程 一 导语设计 数不清的枣儿 爹喊自己的娃来吃 别人的娃却来了 娃喊自己的爹吃 身 边却只是别人的爹 他们使劲喊 娃不应 爹也不应 漫山遍野无人应 田野里 只回荡着祖孙二人无比热烈却又近乎无望的呼喊 为什么这饱含着爹娘生命的人 性和人情果竟唤不回从小也是由它奶大养大的儿孙 这枣儿啊 到底是苦涩还是 香甜 二 整体感知 把握剧情 1 学生自荐朗读课文

10、一人读老人 一人读男孩 其余同学点评 提示 男孩的语言应读出纯真 活泼 稚嫩 可爱的情调来 老人的语言应读得 亲切一些 读出长者的风范 读出较强的人生沧桑感和浓浓的乡土气息 2 选一位同学概括剧情 明确 在乡间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下 一位老人遇到了一个捡枣儿的男孩 这一 8 老一少交谈起来 十分亲热 在谈话中 老人回忆有关 枣 儿 的往事 流露 出自己对儿子的思念 男孩要把 枣儿 留给父亲吃 流露出自己对父亲的盼望 他们满怀亲情 呼唤各自的亲人回归故乡 回到自己身边 来吃这家乡的 枣 儿 三 理解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师设计相关问题 引导学生揣摩剧情 把握人物形象 多媒体显示 关于老人 1 老人

11、在与男孩的谈话中 回忆了哪些事情 如何认识老人的心态 2 老人对男孩的态度如何 3 如何评价老人这个形象 关于男孩 4 请谈谈你对剧中男孩这一形象的认识 关于老人的儿子和男孩的父亲 5 你对剧中未出场的这两个人物怎么看 这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关于枣儿 6 枣儿在剧中起什么作用 7 关于枣儿的童谣在剧本首尾出现两次 这样写 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效果 学生分组讨论 小组长记录发言要点 并代表小组全班交流 其余小组成员 可补充 也可点评 活动成果展示 关于老人 1 老人在与男孩的谈话中 回忆了枣儿小时候的事 儿子 枣儿 一名的来历 儿子只顾摘枣竟尿了老人一脖子 枣儿小时候一有尿就尿到枣树下 回忆了自己

12、 小时候偷枣而长出小枣树的事 枣儿落到鬼子的钢盔上吓跑鬼子 闹灾荒时靠枣 儿活命的故事 老人在谈话中 沉思 心事重重 闪着泪花 流露出老人对儿子的思念 对以往岁月的怀念 对故土的热爱之情 有一种浓浓的失落感 2 老人请男孩吃枣 老人让男孩骑跨在自己肩上摘枣 老人给男孩讲故事 老 人与男孩拉勾发誓 老人紧紧搂住男孩 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 自己也拿起枣 儿咀嚼 这些都表现了老人对男孩的疼爱 表现出了一种不是祖孙而如同祖孙 般的长辈对晚辈的关爱 也折射出他对儿子的亲情 3 剧中的老人首先是老一辈的农民形象 他一生劳作 不离乡土 如今老迈 儿子离乡外出 他继续留守家园 其次他是具有更普遍意义的老一代的长

13、者形象 他满怀亲情 富有爱心 他关爱已成年的下一代 又疼爱尚年幼的新一代 作为 9 过来人 他怀旧而又传统 面对生活的变化不失爱心 不失希望而又有所失落 关于男孩 4 剧中的男孩想把枣子留给父亲吃 喜欢吃巧克力盼望父亲带巧克力回来 他 蹑手蹑脚捡枣子 把枣子藏在红肚兜上的衣袋里 温顺地挽扶老人 认真听老人 讲故事 和老人拉勾发誓 男孩是年幼的新生一代的形象 他思念父亲 喜爱 心疼自己的老人 好奇而懂事 在他身上处处表现了儿童纯真可爱的天性 关于老人的儿子和男孩的父亲 5 老人的儿子 不再像老一辈那样 终身不离乡土 而是远离故乡和亲人 闯 荡于外面的世界 男孩的父亲 离开乡村而定居于城里 抛弃了

14、旧家而另成新家 这两个人物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社会的变化 关于枣儿 6 全剧以 枣儿 为标题 并以 枣儿 贯穿全剧 让老人与男孩围绕 枣儿 进行对话 展开情节 老人的经历 情感乃至命运 都与 枣儿 有着不解之缘 男孩对父亲的思念 也与 枣儿 相牵连 枣儿 是全剧情节发展的线索 是 人物对白的话题 7 这首童谣表达了在 枣儿 中所融入的父母疼爱子女的亲情 以这首童谣开 头 隐含了全剧与 枣儿 有关 与亲情有关的特定内容 并将人们带入具有民 族传统风情 充满乡土气息的特定情境 结尾用这首童谣 但情境有所变化 由 幕后换为前台 由哼唱变成呼喊 由没人回应转为 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的声音 既与开头相呼应

15、又强化了剧中的情境和内容 深化了全剧的思想感情 四 深层探究 突破难点 1 探究枣儿的象征意义 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教师提问 剧本采用了象征手法 枣儿 象征着什么 如何理解作品的主题 示例 1 枣儿象征着亲情 老人思念儿子 男孩想念父亲 枣儿凝聚着老人与男孩的情 感困惑 2 枣儿象征着故乡 老人喜欢怀旧 表现了老人对故土的挚爱 儿子久出未归 离开故土追寻心中的梦 3 枣儿是传统生活的象征 精神家园的象征 枣儿代表亲情 故乡 更代表一种 文化传统 一种生活方式 它所牵涉的老人与儿子 男孩与父亲等人物之间的关 系 是当今社会的缩影 喻示的是社会转型期人们普遍面对的现实 在剧烈深刻 的社会变革中 人

16、们的情感 心态 思想观念 生存方式 精神归宿都面临着严 重的考验 10 教师总结 在剧中 枣儿是亲情的象征 是故乡的象征 也传统生活的象征和精 神家园的象征 剧本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 赋予了 枣儿 以丰富而深刻的社会 内涵 使全剧具有了深厚的思想内蕴 请大家谈谈对作品主题的认识 五 延伸拓展 深化认识 提示 联系现实生活 关注自己周围的老人和小孩孤独的现象 了解产生这种现 象的原因 想一想 你能为他们做点什么 学生畅谈见闻 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 关心自己周围的老人和儿童 六 课堂小结 枣儿 是香甜的枣儿 也是苦涩的枣儿 那一声声苍凉的 稚嫩的呼喊 发 自内心 像根在呼吸 像泉在喷涌 那呼喊 不只是期盼 更是一种给予 一种 天赐 是爹娘赐予儿孙赖以生存的精神维系和生命依托 正是这呼喊健全着他 们神经 仁满着他们的羽翼 使他们飞得更高 更远 枣儿是一座永久的家园 又是一座需要护理和更新的家园 我们相信 爹娘 享用那移栽他乡的奇异的甜果果时 会品出那甜果果中儿孙小时的尿香味 儿孙 回乡品尝爹娘留给自己的枣儿时 仍会由衷地赞叹 还是家乡的枣儿好吃 七 布置作业 1 剧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