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考生物复习专题提升01实验探究专题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7165282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中考生物复习专题提升01实验探究专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北京市中考生物复习专题提升01实验探究专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北京市中考生物复习专题提升01实验探究专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北京市中考生物复习专题提升01实验探究专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北京市中考生物复习专题提升01实验探究专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中考生物复习专题提升01实验探究专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中考生物复习专题提升01实验探究专题(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提升(一)实验探究专题(1)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综合运用。(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确认变量、作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搜集处理数据等,并能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与探究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分清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技术和用具、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实验结果和讨论。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找到自变量和因变量。专题分类突破类型一探究实验【题型点

2、悟】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和具备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是否具有灵活运用实验知识的能力,是否具有在不同情景下迁移知识的能力。解答时仔细结合上下文进行补充,要注意以下事项:(1)补充实验原理类:联系教材中相关联的原理、知识点进行知识迁移,深入分析题目中与实验原理有关的内容,归纳出答题切入点和解题思路。(2)补充实验步骤类:需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变量,审读所提供的信息中是否准确控制了实验变量,是否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补充完整实验相关内容。(3)预测实验结果类:需认真分析实验目的和相关知识,确定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探究性实验的现象和结果往往是未知的或不确定的,应针对各种可能性分别加以考

3、虑和分析,得到相关结论。文字描述应力求简练、准确、科学。【解题要点】一、明确目的、原理和要求结合具体实验内容和探究实验的模型二、确定和处理三种变量处理自变量(实验变量)、因变量(反应变量)、无关变量三、分析步骤、预测结果与结论(1)分析步骤:首先分组编号;分析对照组和实验组;观察或测量并记录实验结果(2)预测结果与结论:表述方式因实验类型不同有所区别在探究光合作用原料的实验中,将图ZT1-1所示的两个实验装置同时放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下一段时间。此实验不能说明的是()图ZT1-1A.装置B、C中质量会增加的是BB.本实验探究的是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C.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乳酸菌是原核生物D.本装置

4、中选择同种植物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答案 C解析 能说明A:酵母菌在呼吸的时候释放出二氧化碳,是B中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乳酸菌是厌氧生物,呼吸的时候不释放二氧化碳,因此C中植物随着光合作用的进行,装置内会缺少二氧化碳。能说明B:装置B和C的其他条件是一致的,只有瓶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是变量。不能说明C:题中没有资料能说明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结构特点。能说明D:植物本身是本实验的无关变量,因此要保持一致。1.生物学兴趣小组探究“甜度对蚂蚁取食的影响”,你认为下列实验方案需要修改的选项是()蚂蚁数量甜度温度亮度30只甜食30 明亮或阴暗30只甜食30 明亮或阴暗A.蚂蚁数量B.甜度C.温度D.亮度2.生

5、物小组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并获取了实验数据,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时间2分37秒1分46秒54秒图ZT1-2A.小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多,用时就越少B.在A、B、C三处放置食物,小鼠走迷宫用时会减少C.小鼠用时越来越少,说明其学习能力越来越强D.小鼠一旦学会走迷宫,就不会忘记3.如图ZT1-3是检验植物某种生理活动释放某种气体的装置,表述正确的是()图ZT1-3A.检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B.检验呼吸作用,释放氧气C.检验光合作用,释放二氧化碳D.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4.下表所示实验或探究活动中,相关操作或注意事项与所要达到的目的对应错误的是()选

6、项名称操作或注意事项目的A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两支试管在37 温水中放置一段时间使唾液中的消化酶更好地发挥作用B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始终使用一支滴管,并在每次使用前用蒸馏水洗干净提高实验的准确性C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记录水蚤心率时重复三次使实验数据更准确D比较人体呼出气体与空气的差别在两个集气瓶中分别伸入一根点燃的细木条检测两瓶气体中有无二氧化碳5.为探究豌豆种子萌发过程中能量变化(以温度变化为参照),设置了图ZT1-4所示的一组对照实验。在AD四幅坐标图中,能正确表达实验结果的是()图ZT1-4图ZT1-56.你有在菜园栽培植物的经历吗?春天翻耕土地时,经常会看到蠕动的蚯蚓,

7、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探究了解它们。图ZT1-6(1)观察图ZT1-6所示的蚯蚓时,要经常往其体表滴水以保持湿润,原因是,根据运动的方向和环带的位置,判断其前端应该是(填“A”或“B”),蚯蚓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构成,属于环节动物。(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通过“蚯蚓对土壤的翻耕作用”实验观察,发现土壤变得疏松,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3)图ZT1-7是生物小组的同学设计的两个对照实验来探究适合蚯蚓生存的环境。实验一探究的问题是?实验二的变量是,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应该是:蚯蚓喜欢的生活环境。图ZT1-7(4)从动物进化的历程看,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环节动

8、物有着共同的祖先,软体动物比环节动物进化的特征有;节肢动物比环节动物进化的特征有(写出一项)。7.为了探究“丁香提取液对马铃薯呼吸作用强度的影响”,某科技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步骤1:选取体积大小相近,薯皮未损伤、其他状况相同的马铃薯,分为16等份,每4份为一组,分别均匀喷洒等质量的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丁香提取液和清水(如下表),放在阴凉通风处迅速晾干。组别1234试剂0.0025%的丁香提取液0.0050%的丁香提取液0.0075%的丁香提取液清水样品份数4444步骤2:把经过预处理的马铃薯用网袋装好后,放在温度为12 、湿度为50%的恒温恒湿培养箱中储藏180天,储藏期间每隔45天各取出一组

9、样品测定其呼吸作用强度,并绘图(呼吸作用强度表示每千克马铃薯每小时减少的质量为多少毫克),结果如图ZT1-8所示:图ZT1-8(1)设置清水组的作用是,该实验的变量是。(2)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8.条件反射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体通过生活经验积累的结果。小红同学在学习了条件反射建立的有关知识后,设计并实施了如下实验:在鱼缸的1/3处加一块隔板,在隔板下面事先开一个洞,左边投饵室的小滑轮上悬吊一个饵料夹,鱼缸左侧悬挂一盏小灯泡,如图ZT1-9所示。图ZT1-9将饥饿一天的金鱼移入鱼缸内,让它熟悉环境1小时。开灯12次,金鱼对光没有明显反应。随后再开灯,在灯光刺激510 秒后,由滑轮吊下饵料夹

10、投放饵料,吸引金鱼游过孔洞取食,每天上午和下午各强化训练2次。一段时间后,经过灯光和饵料的多次结合,即使只给灯光刺激,金鱼也会游过孔洞取食。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1)根据小红的实验设计,你认为她提出的问题可能是?(2)从神经调节的角度来看,由灯光刺激引起的金鱼游过孔洞取食属于;该类型的反射是在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的参与下形成的,完成此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是。(3)通过实验可以看出,使金鱼建立“灯光游过孔洞取食反射”的重要条件是。(4)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金鱼通过训练后即使只给灯光刺激,也会游过孔洞取食的行为属于,此类行为是在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类型

11、二观察实验【题型点悟】此类题多考查细胞或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点,生命活动的现象,通过观察获得直观感性认识,形成抽象的理性认识。例如,观察根尖的结构、叶的结构、心脏的结构等。在试题呈现方面,会给出一些新情景和观察实验,考查教材中做过的观察实验,考查基础知识和概念,要求考生明白教材中观察实验的原理和方法等。观察方法:一是观察的顺序,要按照从外向内(或从内向外)、从左向右、从上向下等一定的顺序,切不可看到什么是什么,以免遗漏解题信息。二是思考图中相关结构的联系,在观察清楚图示结构以后,还要思考各结构间的联系,从联系中寻找教材概念。观察实验中比较典型的一类是和显微镜有关的实验。【解题要点】读:细读资料

12、或所给实验,再联系教材实验。思:思考实验所要揭示的生物学原理或者概念。联:联系和结合考题作答。图ZT1-10为“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及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以下解释不合理的是()图ZT1-10A.血管是动脉B.血管是静脉C.用湿棉絮包裹小鱼的鳃盖及躯干部以免其乱跳D.血管是毛细血管,可观察到其中红细胞单行通过答案 C解析 A正确:图中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B正确:图中是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C错误: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并经常滴加清水,目的是保持小鱼

13、正常的呼吸。D正确: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因此是毛细血管。回忆一下你所做过的以下实验,其中操作过程正确的是()选项实验名称操作过程A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B观察叶片结构制成临时切片,用稀碘液染色,使染液浸润到标本全部C观察细菌的永久装片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再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D观察血液的流动用高倍镜观察小鱼尾鳍毛细血管内血液的流动答案 A解析 A正确: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需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以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B错误: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结构时,叶肉细胞含有颜色,不需要染色。C错误:用显微镜观察细菌时,由低倍物镜换成高倍

14、物镜时,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不用调节粗准焦螺旋。D错误: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主要观察的是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以及其内血液的流动情况,用低倍显微镜即可观察清楚。1.某兴趣小组欲“观察猪的小肠绒毛”,正确的操作方法是()A.将4厘米长的小肠段横剖开,放在生理盐水中观察B.将4厘米长的小肠段纵剖开,放在清水中观察C.将4厘米长的小肠段横剖开,放在清水中观察D.将4厘米长的小肠段纵剖开,放在浓盐水中观察2.某同学用同一台显微镜观察同一血涂片标本,通过更换目镜、物镜和调节准焦螺旋等,在视野内分别观察到了图ZT1-11所示的四幅图像,其中物镜镜头离装片距离最近的是()图ZT1-113.生物小组将放置在暗处一昼夜的银边天竺葵做如图ZT1-12处理,光照一段时间后,取A、B两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