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卷1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27163771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卷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卷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卷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卷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卷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卷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卷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遗嘱(zh)渗透(shn)瞬间(shn)巅峰(din) B.搀扶(chn) 琐屑(xio) 扫帚(zhou) 倒坍(t)C.濒临(bn) 池沼(zho) 紊乱(wn) 考订(dng) D.田畴(chu) 题跋(b) 扒掘(ju) 罅隙(xi)2.下列词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梵语 由忠 边陲 瞥见 B.燥热 赋闲 嚼碎 推祟C.簇拥 遒劲 隧道 点缀 D.摄取 丘壑 俯瞰 阴庇3.下列划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那些怪石嶙峋、犬牙交错,高崖生木,岩上落花,错

2、落掩映,俯仰生姿 , 都可成为美景。 B.平庸者有时看不见山,攀登者永远胸中有丘壑。C.他由于长途跋涉地走了一千米路,早已疲惫不堪了。 D.桃花开了,前来人工湖畔观赏的人络绎不绝。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前进中学开展了“国学经典诵读”“书法进校园”。 B.通过“一师一优课”活动的开展,使我市教师的教学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C.为了防止溺水事件不再发生,学校规定夏季午休时间学生必须进教室午睡。 D.家庭和学校对孩子安全问题的过度关注,反而会降低孩子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5.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或者一本书读

3、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 A. B. C. D.6.下列关于昆虫记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昆虫记中“两种稀奇的蚱猛”是指恩布沙和白面孔螽斯。 B.法布尔称赞黄蜂的建筑才能,认为在这一点上它远胜于卢浮宫的建筑艺术智慧。C.昆虫记中,法布尔仔细观察食粪虫劳动的过程,称这些食粪虫为清道夫。 D.蝉拥有电报线。二、默写7.古诗文默写。1、感时花溅泪,_。2、答谢中书书中表明作者自豪的句子

4、是:_,_。3、欧阳修采桑子中动静相衬,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的句子是:_,_。_,_。4、晏殊浣溪沙一词中构成“新”与“旧”对比的句子是:_,_。 (1)感时花溅泪,_。 (2)答谢中书书中表明作者自豪的句子是:_,_。 (3)欧阳修采桑子中动静相衬,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的句子是:_,_。_,_。 (4)晏殊浣溪沙一词中构成“新”与“旧”对比的句子是:_,_。 三、综合性学习8.阅读下面这幅“合家吃西瓜”的漫画,用文字描述画面内容(50字左右,标点除外),并概括漫画主题(20字左右)。四、诗歌鉴赏9.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

5、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注】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1)词的上片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2)词的下片主要是用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的?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五、文言文阅读10.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

6、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注】涂潦,泥沼雨水。畚锸,箕畚铁锹。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1)解释加好像词的意思。相与步于中庭 _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轼诣武卫营 _卒全其城 _ (2)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

7、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河 将 害 城 事 急 矣 虽 禁 军 且 为 我 尽 力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4)【甲】文表现了苏轼安闲自适的心境,还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乙】文记述了苏轼率领官兵抗洪筑堤、保城安民的事迹,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六、现代文阅读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一边疼着,一边美好 遇到他们,是在去南方的火车上。彼时,他们剥好橘子正要往女儿口里送时,小女孩突然调皮一笑,像个小精灵般,腰肢一扭便滑开了。 对面的我,被这温暖的一幕打动,眼见旅程无聊,便和他

8、们搭讪了起来。听他们口音,应是北方人,我便问:“年关将近,你们怎么往南方去?在南方定居?” 男人摇头。他们在南方小城打工,上周好不容易买好车票,准备回北方老家过年,这刚到家第二天,便又急着返回南方。到南方后把事情处理好,然后再回家过年。 什么事这么慌张?这年头买张火车票容易吗,短短两三日就要来回奔波? 男人看我疑惑,刚要说话,却被他的妻子给打断了。女人指着孩子说,因为她骗了人家,他们才不得不来往匆匆。 在他们的话匣子中,我才得知前后的原委: 他们在南方小城打工,九岁的女儿,就在他们工地旁的民工子弟学校读书。男人干的是模板活,很累很苦;女人的活儿比较简单,在工地上做做饭,烧烧汤,支持家用。他们居

9、住的地方是棚户区,来这里的都是农民工。大家的日子过得虽然都是清苦,但相处得也是极为融洽。 本来,棚户区的日子虽然平淡,但也不失幸福地继续着。但在这一年的十二月里,一个民工兄弟的女儿却得了病,医院下的诊断触目惊心:癌。孩子在医院住了短暂的日子后,便因为负担不起高昂的费用而回。当然,医生也曾暗示过,说这种病发现时已是晚期,不是花钱的事了。他们听出医生的弦外之音,才不得不抹着大把眼泪把孩子接回了“家”。 据说,这种病有极强的传染性。所以,谁也没敢去看她。只有男人在网上查阅过,这种病根本就没有传染性。但是,没人信他。 他和妻子,几次去过那个女孩的家。尽管比较拮据,但每次去都买水果,送上几百元钱。他们能

10、表心意的,也只能如此了。 几个月后的一天,星期一。被折磨得不成样的女孩正躺在椅子上休养,对着门,对着阳光。他们的女儿上学时,正好经过女孩家门口,看到屋内的她。女儿隔院子喊,等放假了,我来看你。那个女孩反问,你来看我干吗?女儿揉揉鼻子,略微想了想,便答道,我来给你讲讲外面的世界:这几天,花开了,冰融了,水在欢快地唱歌。还有,童话书里的小熊掉进陷阱后,又被猎人救了起来。还有可恨的灰太狼,被喜羊羊捉弄得好惨呀 女儿一口气将她心中所认为的美好说了出来。躺椅上的女孩苍白的面容上飞来了一抹嫣红。女孩稍微挣扎了一下,眨巴着大眼睛,说,你真的会来吗?女儿重重点了点头,做出了承诺:我说话算话的,否则让我鼻子长到

11、天上。下周四上午我们放寒假,中午我就来看你。我讲一天,你听一天,好吗?里面的女孩点点头,脸上笑靥如花;外面的女儿也点点头,面颊上阳光朵朵。 约定,本是不会落空的。只是女儿没想到,为了返途顺利,父母提前买好了火车票,且在第二天就出发了。她只好把心事压在心底,不敢跟父母言语。她也知道,现在的火车票是多么难买。 回家后,她才把心事告知于父母。爸妈丝毫没耽误,决定次日就返程。 我听完,鼻端酸酸,感动的同时却也问他们:“值得吗?”我知道,对于经济拮据的他们,不说来回上千公里的颠簸,光是车费怕是也不少。 “值得!”男人郑重点点头,“女儿答应过她,我们不能磨灭了那个女孩心中期待的那份美好。” 这时,女人也指

12、着女儿说:“同时,我们也希望她以后也能珍惜别人对她的美好,更不希望她从小就视承诺为儿戏。” 在遇到他们之前,我很难想象,世间居然有美好得诸如他们这样的人,为了孩子对别人的承诺,不惜颠簸千里之遥来兑现诺言。现在我知道,说是为了生命即将陨落前的悲悯也好,还是为了捍卫并践行承诺也罢,但有一点是不争的事实这份承诺,在美好得令人心疼的同时,却也熠熠闪动着人性的光辉和彰显着生命的尊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表现手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段的两个疑问句既写出了“我”心中的疑惑,也推动了本文故事情节的发展。 B.选文第段写到男子和妻子虽然生活拮据,但每次都会去带水果和现金去

13、看望患癌症的女孩,体现了他们心灵的美好和善良。C.选文第段写到女儿“把心事压在心底”,可以看出他们女儿的懦弱和不守信用。 D.选文的结尾写到“这份承诺,在美好得令人心疼的同时,却也熠熠闪动着人性的光辉和彰显着生命的尊严”,与文章的题目相照应,升华了本文的主旨。(2)文章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请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农民工一家人的故事。 (3)品析第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请谈谈你对文章标题一边疼着,一边美好的理解。 (5)文章是如何讲述农民工一家人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给燕子留个门干亚群 当河里最后一块冰被我们捣碎后,叮叮咚咚的水流声从村东一直响到村西。也就这么几天里,村里又多了一份热闹,门前的枣树上开始有叽叽喳喳的声音。老人便把门开得大大的。我们感到不解。老人说,燕子回来了,它们要筑巢,如果关着门,燕子会觉得主人不欢迎它们。 敞开的门,有春风灌进来。春风仿佛在铺一条无形的路,是空中温暖的路。燕子顺着赶过来。春风把沿途的树都弄绿了。于是,有一天,我们听见燕子的叫声,看见燕子的身影像黑色的闪电。 老屋横梁上的那只燕子窝,跟我们玩的那种烂泥炮形状差不多,上宽下窄,不过看起来有点疙里疙瘩。我们也不知道哪一年筑的,每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