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海安实验中学高中语文 劝学导学案 苏教必修1.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7163136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海安实验中学高中语文 劝学导学案 苏教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江苏海安实验中学高中语文 劝学导学案 苏教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江苏海安实验中学高中语文 劝学导学案 苏教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江苏海安实验中学高中语文 劝学导学案 苏教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海安实验中学高中语文 劝学导学案 苏教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海安实验中学高中语文 劝学导学案 苏教必修1.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海安县实验中学高中语文 劝学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1、学习设喻论证的方法和“对举”的行文方式。2、了解荀况关于学习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教材助读】1.本文为什么以“劝学”为题?2.对于学习,什么才是最重要的?预习反馈:1、 强记字音:中()輮( ) 舆( )有()槁暴( )砺( )参省( ) 臾( )跂( )楫( ) 生( ) 蛟( )跬( ) 骐骥( ) 驽( )锲( ) 镂( ) 跪( )蟮( ) 螯( ) 2、荀子其人:荀子是先秦儒家学派最后一位大师,他既是一位思想家,具有一定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反对迷信天命、鬼神,提倡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又是一位文学家,在战国诸子中,他

2、与孟子、庄子对后世影响最深;最后,他又是一位教育家。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在宇宙观方面,荀子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人类可以用主观努力去认识它,顺应它,运用它,以趋吉避凶。他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人认识客观事物,首先要通过感觉器官和外界事物接触,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有朴素的唯物思想。 【课堂探究】学生活动1:研习第一节,作者用了什么手法证明了什么观点?自主探究:找出第一段的中心句并概括小组合作:第一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展示交流:由学生上黑板进行解读,展示学生能力。归纳总结:中心

3、句为“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作者使用比喻论证说明学习的意义在于改变和提高自己。学生活动2:研习第二节,作者用了什么手法证明了什么观点?自主探究:找出第二段的中心句。小组合作:你觉得人的成长是由后天还是先天决定的?展示交流:学生展示自己合作探究成果。归纳总结:作者用比喻论证证明了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的道理。人的成长更多的是由后天决定的。学生活动3:研习第三节,作者用了什么手法证明了什么观点?自主探究:找出第三段中心句。小组合作:我们应该怎样学习才能有成效?展示交流:学生展示自己合作探究成果。归纳总结: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在于积累、坚持和专心。作者用比喻和对比论证说明了这一点。

4、【当堂检测】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A蓼(lio)蓝 靛(din)青 其曲中(zhng)规 参省(xng)B跂(q)而望 埃(i)土 金就砺(l) 骐骥(j)C跬(ku)步 舆(y)马 槁暴(p) 金石可镂(l)D用心躁(zo)也 须臾(y) 句读(do) 参(cn)省乎己2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组是( )A假舆/马者 B故/木受绳则直C善/假于物也 D吾尝/跂而望矣3下列句子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D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4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解释最恰当的一组是(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暴:露B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5、 须臾:指长者C故不积跬步 跬:一步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省:忽略5找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A求人可使报秦者B甚矣,汝之不惠C自古以来,未之尝闻D吾日三省吾身阅读下面文字,回答69题。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6下列成语中“备”的意义与“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中的“备”同的一项是

6、( )A求全责备 B有备无患C德才兼备 D攻其不备说说下列句子主要的修辞手法。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以喻代议,寓议于喻是这段文字的特点,请找出本段文字的议论中心( )A学习全在积累,细水长流,才能得到逐步提高。B只有持之以恒,不断积累,才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C慢工出细活,学习上应该提倡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D只有逆境才能成才。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文言文的翻译方法有置疑和意译两种

7、。直译要求原文文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文字在原文中有根据,句式特点、风格力求和原文一致。意译则是译出原文大意。翻译时应以直译为主,实在难以翻译时可辅以意译。)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翻译: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翻译: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翻译: 【归纳总结】1、 定语后置句略解(1)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用“者”字煞尾,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这种格式中的“者”相当于结构助词“的”。如: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战国策荆轲刺秦王)(2)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而”字,再用“者”字煞尾,格式“中心词而定语者”。如: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

8、大,有几人与?(张博五人墓碑记) (3)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字,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4)数词作定语有时也后置,构成“中心词+数(量)词式结构”的格式。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一顿有时(就)吃掉一石的粮食注意: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示修饰关系的句子,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则不后置。2、本文设喻的特点(1)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2)设喻方式多样:正面设喻,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輮木为轮”、“金就砺则利”等从正面阐明学习的重要性。正反设喻,如“蚓”和“蟹”、“骐骥”和“驽马”、“锲而舍之”和“

9、锲而不舍”,通过正反对照把所要说明的道理说得更具体明白。反复设喻,如“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连用几个不同的比喻,使读者加深对道理的理解。 ()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有的是将道理隐含于比喻之中,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锲而舍之”、“锲而不舍”。有的先设喻,后引出道理,如第二段,作者先连用五个比喻,后引出“善假于物也”的道理。有的先设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如第三段第一层,作者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积善成德”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水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进一步论证。 【问题拓展】(一)师旷论学晋平

10、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10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安有人臣而戏其君乎?答: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答: 11师旷关于人生少年、壮年、老年学习意义的论述,用荀子劝学中的原话说就是 ,这则短文启示人们: 。(二)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xi污水),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土,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1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答: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土,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答: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