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宿迁马陵中学高中语文 李将军列传导学案 苏教选修《<史记>选读》.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7160483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宿迁马陵中学高中语文 李将军列传导学案 苏教选修《<史记>选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江苏宿迁马陵中学高中语文 李将军列传导学案 苏教选修《<史记>选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江苏宿迁马陵中学高中语文 李将军列传导学案 苏教选修《<史记>选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江苏宿迁马陵中学高中语文 李将军列传导学案 苏教选修《<史记>选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宿迁马陵中学高中语文 李将军列传导学案 苏教选修《<史记>选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宿迁马陵中学高中语文 李将军列传导学案 苏教选修《<史记>选读》.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高中语文 李将军列传导学案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习目标】1、 积累文言知识;2、 认识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述史优秀传统;3、 感悟史记不仅写出了历史的真实,也富有文学的诗意;4、 探讨通过典型事例、生动细节和个性化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艺术特色。【知识链接】李将军列传是史记中久享盛誉的名作。作者以赞颂的激情、错综变化的笔法,多层次地描绘了李广传奇的、悲剧的一生,塑造出古代英雄的高大形象,卓立千古,彪炳万世。太史公自序云:“勇于当敌,仁爱士卒,号令不烦,师徒向之,作李将军列传。”本篇列传围绕着精于骑射,勇敢作战;热爱士卒,不贪钱财;为人简易,号令不繁三个特点,刻画了李广

2、这样一个作者理想的一代名将的英雄形象,而对李广的坎坷一生,尤其是对他以及他整个家庭的悲剧结局,表现了无限的惋惜与同情,对汉代皇帝用人制度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同时,作者在李广坎坷悲惨的一生际遇中,也寄寓了自己的满腔悲愤与辛酸。【学习过程】一、 整理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2)吏当广所失亡多()(3)辄分其麾下()(4)广讷口少言()(5)以为李广老,数奇() (6)意甚愠怒而就部( )(7)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8)遂引刀自刭()(9)悛悛如鄙人()(1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2、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1)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同 (2)见广

3、,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同(3)行十余里,广详死 同(4)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同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广家世世受射(2)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3)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4)广暂腾而上胡儿马(5)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6)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7)专以射为戏,竟死(8)广数自请行(9)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 (10)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11)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 (12)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13)因问广、食其失道状 (14)遂引刀自刭(15)其李将军之谓也 (16)此官虽小,可以谕大也4、古今异义(1)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 (2)而广为骁骑将军,领属护军将军

4、 (3)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 (4)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 (5)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5、词类活用(1)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 (2)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 (3)络而盛卧广。 (4)于是至汉,汉下广吏 (5)臣愿居前,先死单于。 (6)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 6、文言句式(1)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2)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3)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 (4)为虏所生得 (5)其李将军之谓也? 7、难句翻译(1)、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 (2)、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3)、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

5、不走,用坚其意。 (4)、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三、思考下列问题1、生活在文景帝时的李广有什么人生遭际?他给你的初步印象是什么?2、汉武帝对匈奴作战以来,作为边将的李广有哪些活动和遭际?司马迁在这部分中展示了这位名将怎样的风采?3、晚年李广什么样的人生遭际?造成李广悲剧结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司马迁的是如何评价李广的?5、 本文在艺术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视野纵深拓展】李广的悲剧在中国历史上,西汉时期的名将李广无疑是一位充满浓厚悲剧色彩的人物。他一生与匈奴70余战,为二千石吏40余年,但却至死未得封侯,给后人留下了“李广难封”的浩叹。司马迁史

6、记中一篇李将军列传,对李广的遭遇寄予了无限的感慨和同情,令后人一掬“萧条异代不同时”之热泪。然而,它并没有真正反映历史的真实,也歪曲了造成李广悲剧的深层次原因,更误导了后人的认识和评价,像王维老将行“卫青不败乃天幸,李广无封缘数奇”之类意气用事、不着边际的诗句,就是这方面的典型。平心而论,李广的悲剧命运是注定了的,这既有时代的背景,更有其个人的因素。李广所处的时代,正是西汉国防战略发生重大转折的关键时期。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登基后,变“无为而治”为“有为进取”,一改汉高祖以来在匈奴和战问题上的消极防御国策。对匈奴的侵扰,汉武帝采取积极反击的措施,运用骑兵集团纵深突袭的战法,对匈奴贵族势力实施歼灭性

7、打击。在这一重大战略转变形势面前,李广作为在对匈奴消极防御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将领,显然,“江郎才尽”,无力承担统率汉军大规模反击匈奴的重任,只好眼睁睁地看着以卫青、霍去病为代表的“新生代”将领后来居上,建功立业。“人事有代谢”, “长江后浪推前浪”,历史的规律就是这样无情:汉朝廷战略方针的演变遂成为李广难封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李广抑郁不得志更在于他个人军事才能局限所致。作为一名久历战阵的将领,李广长于战斗指挥,骁勇善射,在战术上灵活机智,有勇有谋,敢于打硬仗,打恶仗,射术之精堪称一绝,威震匈奴各部,被匈奴畏誉为“飞将军”。然而这种近攻格斗上的剽悍骁勇,终究掩盖不了李广拙于战役和战略指挥的根本缺

8、陷。李广曾先后五次率精兵参加反击匈奴的作战,应该说杀敌立功、晋爵封侯的机遇多多,可是他不是无功而返,就是损师折将,根本没有表现出“飞将军”的风采。常言道,“一之为甚,其可再乎!”连续五次机会李广都不曾把握住,这恰好说明,李广只是一名斗将,而非真正大将之材。他明显疏于战略战役指挥上的大智大勇,尤其不善于指挥大规模骑兵集团远程奔袭、机动作战,而这一点正是他的致命弱点,也是他一生不得封侯的最主要原因。对这样的遭遇,李广愤愧自杀,这是缺乏自知之明的表现;司马迁等人的鸣冤叫屈,则是失却理性态度的曲辞。其情虽可悯,其理实难喻。的确,在李广身上,爱兵如子、身先士卒的优点殊为突出,“宽缓不苛”使得“军中自是服

9、其勇”,以至他自尽后,“一军皆哭”,连普通百姓也“皆为尽哀”。可是,他在治军上放任自流,不讲求以法治军、严格管理也是不争的事实。具体表现为,行军时“无部伍行阵”,止舍时“人人自便”,连必要的警卫都不设置“不击刁斗以自卫”,在幕府中则无“文书籍事”。这种把严格要求和关心士卒对立起来的做法是根本不可取的。孙子说“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李广违背了这一治军的基本原则,无怪乎劳而无功、际遇坎坷了。可见,李广的悲剧,不在于时运不济,而在于他自身弱点。所以,对他的分析和评价,也应少一点道德上廉价的同情,多一份历史上冷峻的思考。 选自光明日报【当堂检测】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后汉以马邑城

10、诱单于,使大军伏马邑旁谷,而广为骁骑将军,领属护军将军。是时,单于觉之,去,汉军皆无功。其后四岁,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详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于是至汉,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1、下面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是 A、行十余里,广详死 假装 B、广暂腾而上胡儿马 霎时 C、于是至汉,汉下广吏 下去 D、当斩,赎为庶人 交赎金(免死刑)2、与“后汉以马邑城诱单于,使大军伏马邑旁谷”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组是: A、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B、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C、良久乃许之,以为前将军。D、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3、翻译下面的句子。 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