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通用版教师用书:第4部分 第7讲 考场作文的凤头、豹尾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27159236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通用版教师用书:第4部分 第7讲 考场作文的凤头、豹尾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通用版教师用书:第4部分 第7讲 考场作文的凤头、豹尾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通用版教师用书:第4部分 第7讲 考场作文的凤头、豹尾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通用版教师用书:第4部分 第7讲 考场作文的凤头、豹尾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通用版教师用书:第4部分 第7讲 考场作文的凤头、豹尾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通用版教师用书:第4部分 第7讲 考场作文的凤头、豹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通用版教师用书:第4部分 第7讲 考场作文的凤头、豹尾(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考生在考场这个特殊而紧张的氛围下要想写成一篇让评卷老师“眼睛为之一亮”的急就之作,就必须重视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开头如“爆竹”,结尾如“撞钟”,扮好“凤头”,饰好“豹尾”,首尾圆合,是考场作文取得高分的亮点。一、雕饰凤头常见“8技法”高考作文中,精彩的开头(凤头)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锤定音的,它常常对作文的基调、氛围、情境起着引导的作用,好的开头可以吸引评卷人的目光,激发阅卷老师的兴趣。优秀作文的开头虽方式各异,或开门见山,一览无余,或开门向壁,曲径通幽,但都是殊途同归。对此,考生需要注意两点:一是语言简洁,切勿烦琐冗长,拖泥带水;二是快速入题,观点清晰,切勿含糊不清,故弄

2、玄虚。(一)开门见山,直接入题破题式开头是议论文最简捷、最鲜明,同时也是操作性最强的开头方式。或者以哲理性的语言旗帜鲜明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给人以雄辩的力量和思想的震撼;或者对标题和相关概念的意义加以解释和阐述,表明自己的观点。而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开头可以直接交代人物或通过对人物肖像、语言、动作等的描写点题;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一开头就可以点明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等,直接进入主题。如:(示例一)生活是一部“作品”,我们每个人都是创造生活的“作家”,而那些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人则是我们的“读者”。那么,应当怎样对待这些读者的呼声呢?我认为,应当善则听之,恶则弃之。(选自善则听之,恶则弃之)点评开篇

3、扣住“怎样对待这些读者的呼声”,引出“应当善则听之,恶则弃之”的观点,开门见山,入题简洁,切中肯綮,干净利索。(示例二)江山如画,美人垂泪;英雄末路,霸王别姬。大伯的眼泪顺着眼角落下,他浑厚、沙哑的声音,随着眼泪的落下被咽入胸腔。我们总爱问大伯:“每次都哭,怎么还唱?”他总回答:“京剧的语言太美妙,我舍不得不唱。”(选自京剧)点评开篇利用四个四字句举例生活中的语言之一京剧。然后通过神态、语言等细节描写刻画了大伯倾情演唱京剧的情景,一问一答的对话,点出了文章的主题“京剧的语言太美妙”,生动而富有感染力。(二)名句开篇,彰显底蕴将名言警句、经典诗文、俗语等,不是作为题记而是作为文章开头的一部分内容

4、,直接引用或化用,将其作为全文的中心论点或者以此引出论点。这样做既可以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彰显作者的文学底蕴,还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色彩,从而起到先声夺人、文采飞扬的艺术效果。如:苏轼在琴诗里写道:“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诗人是智慧的,他通过对琴声的追问,向我们形象地提出了一个哲学命题:美美与共,成就辉煌。(选自美美与共,成就辉煌)点评开篇引用苏轼的名句,由诗人对琴声的追问,归纳出一个哲学命题,“美美与共,成就辉煌”这一命题恰恰是本文的中心论点。这样的开头既有文采,又能水到渠成地展示观点。(三)起兴类比,引人入胜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这里所说

5、的“他物”并非与此物无关,相反,二者之间应该有着密切的逻辑关系。这类文章的开头,作者常常从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写起,花鸟鱼虫、飞禽走兽,无所不包,化理为形,化虚为实,用形象包蕴思想,同时又大于思想,读来使人口舌生香,回味无穷。如:水加水还是水,淡而无味;盐加盐还是盐,咸极遭弃;若将盐加入水中,则是一杯有味的盐水。物如是,普通话与方言之间的关系亦如是。(选自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点评由水和盐的关系,进而联想到“普通话与方言之间的关系”,作者巧妙地由生活现象入手,引出话题,为下文展开论述分析张本。(四)反弹琵琶,柳暗花明考生要论证的观点与传统的、一般人的观点相对或相反,而那些观点从某个角度来说又没有错

6、。为了不引起读者的误解,作文开头先肯定那些观点,然后再从“反向”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是一种“反弹琵琶”的开头方法,开场圆满,滴水不漏。如:孔子曰:“君子不器。”意思是君子不应该像器具那样,让自己的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而我却说,君子当为器。君子当接受教育使自己进步、完善,从璞玉浑金成长为有用之器;君子当海纳百川成为有容之器;君子当砥砺前行成为国之重器,怀抱为国为民,舍我其谁之志。(选自君子当为器)点评先引用孔子名言“君子不器”,继而简洁而凝练地提出相反的观点“君子当为器”,开门见山,明快有力,同时照应题目。之后的三个“君子当”,以排比句式从三个方面阐释观点,为下文展开论述张本。(五)整句入题,先

7、声夺人开头以对偶句、排比句等形式来议论点题、抒发情感,既能凸显文章的文采,同时又能增强文章凌厉的气势,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这已成为近几年高考高分作文中的常见手法。如:(示例一)相揖于春风,我懂得鲜花盛开的美好;相恤于诗书,我珍视风乎舞雩的安乐;相敬于先贤,我一遍遍吟咏“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观看完“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我澎湃的心情久久难以平复。(选自飒爽青春生浩气,不畏任重求弘毅)点评此开头围绕“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展开,一连三句,形成强大的气势,而后点出“我澎湃的心情久久难以平复”,为下文展开张本。(示例二)半丁画心,雁冰书情。良铮焚身膏振臂高呼,良镛执纸笔笑傲江

8、湖。前有越王卧薪尝胆,后有鲁迅弃医从文。浙江宝地,人才济济;钱江潮涌,浩浩汤汤。浙江精神正是“水”的精神,务实肯干,润万物于无形。作为浙江学子,身处新时代的广袤天地,唯有常怀“浙江精神”,方能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选自心怀江潮,务本精耕)点评开头前三句分别是四字句、九字句、八字句,句式整齐又富有变化,以42个字写了6个人(陈半丁、茅盾、穆旦、金庸、勾践、鲁迅)及他们各自的特质,几句话写尽论据之内涵,可谓高度凝练。(六)巧设问句,发人深思文章一开篇便提出疑问或设置悬念,点燃读者的阅读热情,造成一种新奇感,一步步引导读者更深入地思考,给人一种欲罢不能之感。如:“国之重器”是什么?支撑一个国家存在或

9、变强的人或物,就是“国之重器”。前两天在报纸上读到题为“国之重器,人才为要”的评论,不由沉思:看我泱泱中华,可称“国之重器”者谁?想到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选自“国之重器”赞)点评面对作文材料中的“器”字,作者开篇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国之重器是什么”。然后自问自答,阐释其内涵。但作者没有停留在空泛论述的层次,而是进一步明确自己要讨论的问题,那就是泱泱中华,哪些人可以称为“国之重器”,进而展开对自己心中伟人的论述。(七)比喻生辉,妙语成金比喻,可以将抽象化为形象,将深奥化为浅显,将复杂化为简明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富有感染力。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开

10、头,先要明确文章需要表现本体的何种特点,然后根据这一特点展开联想和想象,寻找一个和本体相似而又完全不同类的事物作为喻体,喻体最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事物。如:祖国是阳光,我是树苗。经过18个春秋,曾经的幼苗,如今已枝繁叶茂,成为新时代的栋梁。在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我们:“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我们新时代的青年,不仅在祖国的庇护下成长,更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中国梦的实现添砖加瓦。在新时代的今天,新青年在祖国的高速发展中得到成长。(选自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点评文章以生动形象的比喻句开篇,把“祖国”比作“阳光”,把“我”比作在阳光下成长的“树苗”,写了青年一代

11、对国家和个人的认识,既彰显了文采,又为下文的进一步论述做了很好的铺垫。接着写自己已经成为栋梁,并且点明自己的成长跟祖国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八)情景交融,感染读者以景入文是写作记叙文常用的开头技法。在文章的开头,运用景物描写,为文中所写的人和事展示周围的环境、渲染气氛、提供背景,能给人留下美好清新的印象;景物之中融入作者的主观感情,又能达到景中有情、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开头运用景物描写,要注意描写景物的文字不能过多,突出主要景物即可,并且要与文中所写的人和事有密切的关联。如:六月的天空格外蓝,教学楼安静地矗立着。教室里面,您正温和地说道:“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

12、们。”听见您的话语,正低头看书的我,刹那间有了在最美的年华遇见了您的感触,思绪一阵飘扬(选自在最美的年华遇见您)点评作者以景物描写开篇,通过渲染教室外面静谧、祥和的氛围,引出“我”听到老师的话语后的深深感触,给人一种亲切之感。二、锻造豹尾常见“10技法”古人在谈到文章的结尾时,常以“豹尾”为标准,是指结尾时笔法要简洁、明快、干净、利落,犹如豹尾劲扫,响亮有力,给读者以咀嚼回味的余地。(一)画龙点睛,总结升华在文章的结尾,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凝练简洁的语句归纳总结,以便对前文中的观点、态度、主张和主旨进行重申,画龙点睛,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点明文章的主旨,起到卒章显志的作用。这种形式的结尾能

13、有效地解决考生在写议论文时出现的散、杂、泛、乱的问题,将漫无边际的思绪归拢起来,使文章的观点鲜明突出。如:我们生于斯,长于斯。中华文明用她特有的“韧性”绵延整个民族,养育一代代精魂。我们的民族复兴之路已然越走越宽,作为青年的我们,不如先从以身传承这种民族韧性开始,向着心中的理想迈进(选自文明的韧性)点评结尾处寥寥数语,既是对题目的进一步阐释,也是对全文的总结,点明主旨,收尾自然。(二)照应开头,呼应前文一篇佳作,一般既重视思想与文采,又重视结构的匀称和谐。在议论文中,结尾处如能巧妙地照应开头,一呼一应,首尾圆合,便能使文章读来气韵流畅。文章首尾呼应既能体现视觉上的和谐对称,又能体现思维上的起承

14、转合、严密周全。如:(开头)草感地恩,方得其葱郁;花感雨恩,方得其艳丽;己感彼恩,方得其壮大。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温暖的人间;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结尾)山感地恩,方成其高峻;海感溪恩,方成其博大;天感鸟恩,方成其壮阔。感恩,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使我们的生命更加灿烂。(选自常怀感恩之心)点评本文开头和结尾都以“感恩”入句,中心突出,首尾呼应,深化了主题,且都使用排比句式,形成结构上的对称美,显得整齐完整,给人以清晰深刻的印象。(三)警示劝诫,呼告号召议论文在议论某些现实问题的时候,为了达到警示、劝诫的作用,往往在结尾处发出呼告或号召,以促使人们意识

15、到问题的严重性,明确问题会导致的严重后果。这种形式的结尾具有触动人心的力量,能有效达到警示、劝诫之目的。在结尾处提出号召,用呼吁(如“让我们”)的句式来号召人们去追求真、善、美,反对假、恶、丑,能凸显文章内容的现实意义;而直接呼告某人,以号召的方式结尾,对某人表达一种期望。这种形式的结尾,能有效凸显作者的写作意图,唤起读者的共鸣。如:(示例一)当下的中国虽然经济发展飞速,人才有如泉涌,但在中美贸易摩擦中,中国依然面临挑战愿中国新时代之青年能做到心系国家、心系民族,在渴望“被需要”的同时主动“迎合”国家和时代的需要时刻铭记:“被需要”的修饰词绝不仅仅是渴望。(选自人永远活在自身之外)点评文章结尾提到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挑战,并发出警示,呼吁新时代的青年要心系国家,将“被需要”的渴望转化为切实的行动,深化并升华了主题。(示例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8岁的你们,请谨记“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与我一道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吧!(选自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点评结尾点题,总结升华,号召有力,引人深思。但要注意以这种形式来结尾,一定不要空喊口号。(四)巧妙引用,增强底蕴名言警句是语言的精粹。善于在结尾处引用名言警句、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