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管理)重庆市企业工资收入情况调查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7149763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5.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收益管理)重庆市企业工资收入情况调查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收益管理)重庆市企业工资收入情况调查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收益管理)重庆市企业工资收入情况调查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收益管理)重庆市企业工资收入情况调查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收益管理)重庆市企业工资收入情况调查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收益管理)重庆市企业工资收入情况调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收益管理)重庆市企业工资收入情况调查(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市企业工资收入情况调查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重庆市企业职工工资收入有了较大的增长,据统计“八五”期间,该市企业职工工资每年以16%的速度递增。进入“九五”时期,1997年全市企业职工年人均工资5431元,比1996年增长12.1%,扣除物价因素,职工实际工资收入增长趋于平缓。 一、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方面的情况 1、改进完善企业工资宏观调控体系,重庆市在国家下达的弹性劳动工资计划内,加强对地区性企业工资增长的宏观预测和综合管理,加强弹性工资计划与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的衔接,使企业工资增长控制在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范围内。见表: 1997年重庆市企业弹性工资计划执行情况表 见表 2、改进和完善企业工资

2、决定机制,按照“分级分类”管理的原则,重庆市在现行企业工资总额调控办法(即“两低于”、“工效挂钩”、“工资总额包干”、“计税工资”四种基本形式)的基础上,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完善政策措施,并加大对国有企业的调控力度,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审核后下达到所有企业,重庆市1997年企业工资宏观调控情况,见下表: 1997年我市企业工资宏观调控情况表 单位:万元/万人 见表 该市企业纳入上述四种调控办法的企业分别比1996年有所下降,其发展趋将进一步下降,主要原因是: (1)十五大召开后,重庆市国有企业改为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的增多,据统计,到三季度重庆市国有企业改制的占总户数的30%,并

3、在继续发展; (2)兼并合并组建企业集团,使重庆市国有企业户数减少; (3)企业濒临破产或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有的国有企业退出现行的工资调控办法范围; (4)现行工资宏观调控办法需要改进完善,近年来,金融(地方)、房地产行业发展很快,工资收入宏观调控乏力,加强这些行业工资宏观调控是当前做好工资工作的重要方面。 3、适时调整全市最低工资标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对影响重庆市最低工资的因素测算。适时调整全市最低工资标准,满足了重庆市经济发展的需要,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4、健全国有企业工资内外收入监督检查制度。根据劳动部、财政部、审计署的有关规定,重庆市成立了由市劳动局局长担任组长,市财

4、政局、审计局副局长任副组长的企业工资内外收入监督检查领导小组。明确规定所有企业开展工资内外收入自查,主管部门复查,并将复查情况报市监督检查领导小组,对部分行业的少数企业列为重点监察对象,采取在自查基础上通过经资格认可的社会中介机构审计的办法,对上年度工资内外收入的提取,发放及其他情况进行检查审核,逐步完善对企业实行工资收入分配专项审计制度,保证了国有资产的所有者权益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加强了企业工资的宏观调控,确保了国家有关企业工资法律、法规、政策的贯彻落实。 5、积极稳妥地推行国有企业经营者年薪制的试点工作,根据市政府规定,劳动局与财政、税务、国资局紧密配合,除在市机械行业(24户)、四联

5、集团(22户)、建工集团(10户)继续试点外,另有一些市属企业和区县属企业也进行了试点。 6、积极开展工资指导线,人工成本管理及集体协商谈制工资制度调研工作。工资指导线的各项调查,测算准备工作已就绪,待报市政府批准后即可施行。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探索按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分配的办法,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工资分配机制。 二、当前重庆市企业工资分配中需要及时研究和解决的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 (一)不同行业工资收入差距增大 1、条块分割使不同行业职工工资收入差距突出。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和管理体制等多方面原因,地区、部门和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财政承包制,在社会财力分配上所产生的分散割据,国家

6、财政级次(或行业)解缴所产生的利益分配格局等,都极大的淡化了国家在职工工资收入管理和调控上的意义,形成谁有钱谁发的“单位分配”,导致社会财富向不同条件倾斜,各行业职工工资收入拉开了较大差距。见下表(不含原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 重庆市不同隶属关系国有企业职工近五年人均工资比较 单位:元 见表 从上表所列可以看出,中央属企业年人均工资1993年仅比市属企业职工多693元,高17个百分点,到五年后的1997年,比市属企业多3285元,高40.8个百分点。中央企业职工工资与市企业职工工资差距逐年扩大的原因是: (1)中央属企业大多是垄断企业,技术设备先进,经营管理较好,效益逐年增长,工资增长较

7、快; (2)政策因素。中央属企业享受本行业的工资福利政策,也享受地方政府出台的政策,增加了收入; (3)监督检查措施乏力,这些企业远离主管单位,即使企业有违国家有关工资分配政策,地方管不了,上面管不到; (4)市区县属国有企业由于各种原因效益较差,职工工资增长较慢,也是工资收入出现较大差距的重要原因。 2、部分行业职工工资收入悬殊。重庆市部分行业职工工资收入出现了较大的悬殊差距必须引起重视,见下表(不含原万县市、涪陵市、黔江地区): 见表 从上表所列可以看出,1995年重庆市企业职工工资收入最高行业比最低行业相差2.2倍,至1997年相差达到3倍。这种差距还在不断扩大,究其原因: 一是行业垄断

8、,经济效益较好是少数高工资收入的主要原因。为了集中财力,并参与国内外竞争,保证国民经济的顺利发展,国家对少数行业实行集中经营是必要的,但因此也带来了工资收入分配失衡等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二是重庆市国有企业在全市经济中占主要部分,许多企业转制不转机,管理水平差,缺乏市场竞争能力,企业效益差。有的企业经营者为了自身利益,不愿适时增加职工工资。 三是企业工资分配管理体制不顺。目前企业工资是分级管理,分兵把口,各管一块,“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工资调控实际是财务调控,财税部门对企业成本费用的核算,财务把关各有差异,没有较统一规范的宏观调控办法,更谈不上行业间的工资调节了。 3、企业职工工资收

9、入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收入存在差距。 1985年工改后,企业工资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收入按不同办法管理,工资渠道各有不同。近几年,重庆市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工资逐步拉开了差距。见下表 单位:元/人年 见表 (说明:1997年机关职工年人均工资未包括提高基础工资和滚动升一级工资的数字) 重庆市企业职工工资收入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收入差距不很突出。市企业工资因经济效益较差而增长较慢。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实际工资收入远远超过企业职工工资收入。 4、不同经济体制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差别明显 国有企业在重庆市经济结构中所占比重较大,且经济效益逐年下降,工资收入增长低于其他经济形式企业职工。见下表 见表 重庆

10、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职工工资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一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特别是十五大召开以后,极大的推动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二是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带动社会总体需求的增长,而市场又处于非规范状态,从事市场活动特别是直接从事经营的单位和个人,较容易获得远远高于国有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三是当前市场经济发育不完备,许多改革措施有待深化,国有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等方面还不适应市场需要,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直接影响了职工工资收入的增长。 (二)企业内部各类人员工资收入存在一定差距 1、近年来,重庆市加强了对企业经营者工资收入的调控和管理,企业经营者与企业职工工资收入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见下表

11、见表 据以上统计,1995年经营者年人均工资是职工的2.95倍,至1997年,经营者年人均收入是职工的2.12倍,呈逐步缩小趋势。应当特别指出的是,以上调查,并不包括企业经营者从当地政府、主管部门获得各种名目的奖励。 2、企业各类人员工资收入存在差距 据对56户中小企业职工1997年工资收入情况进行的调查,各类人员收入见下表 单位:年、人、元 见表 近年来,各级劳动部门加强了对企业工资分配的指导,企业重视处理好内部各类人员的利益关系。但也同时反映出被调查的企业平均主义的工资分配办法还在一定程度存在。 3、重庆市困难企业增多,下岗职工生活困难 重庆市下岗职工多,截止1997年12月底止,全市下岗

12、职工42.2万人。其中国有企业下岗职工28.4万人,集体企业下岗职工12.2万人,其他经济体制下岗职工1.6万。进入1998年,下岗职工还在逐步增加。下岗职工生活较困难,其中,市属国有企业停产半停产67户,下岗职工5.6万人,每月由市财政贷款发生活费每人120元。区(市)县属下岗职工生活费大多低于120元。解决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是重庆市当前的政务大事,各方面都在千方百计予以解决。 4、工资外收入是行业间分配悬殊的重要因素 重庆市各行业工资收入差距较大。其主要原因是工资外收入增长较快。据1995年调查统计,全市职工平均工资外收入约1271元,到1997年已增长到年人均1560元。其中机关事业单位

13、职工工资外收入占全年总收入的40%左右,企业占全年总收入的24%左右。有的行业工资外收入远远超过工资收入。(重庆市证券公司近两年每年人均工资收入2万多,其中工资外收入超过了工资内收入)。有的行业(金融、保险、电力等)除货币外,还经常发放各种实物、副食品,工资外收入基本处于无序状态。 1997年对重庆市74户企业重点进行了工资内外收入情况的专项监督检查,发现这部分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见下表: 单位:户、人、万元 见表 对于违反国家有关工资分配的法律、法规、政策的市属企业,重庆市已分别给予了处理。但对中央属企业的违规行为,则显得无能为力。 工资外收入难于调控和管理,其主原因是: (1)工资外收入来

14、源多样化和无规则的增长。当前各行业工资外收入透明度很低,统计报表从不填列。许多单位普遍有创收渠道和帐外收入,逢年过节和平时都可以各种名目发给本单位职工钱物。 (2)相互攀比和特殊的分配政策,随着改革的深入并逐步引入市场机制,高收入的刺激产生日益膨胀的攀比效应,物价随市场波动又产生了工资收入补偿的需求,加重了国家对低收入欠帐的压力。重庆市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外收入普遍高于企业职工,且处于扩大趋势,引发相互攀比,更增加了做好工资外收入管理工作的难度。 (3)工资外收入管理体制和办法还没有完全建立。在新旧管理体制转换中,旧的突破了,新的管理制度没建立,增加职工福利和增加职工收入混为一体,哪些是合法的

15、,哪些是不合法的,界线不清。企业工资外收入中,福利费提取比例有明确规定,但劳动保护费用的提取就没有明确规定。以致不少效益较好的行业都是以职工劳保名义泛发钱物。 (4)工资宏观调控监督检查措施不力,形成无法可依。当前,企业工资管理体制未理顺,各部门职责不清,发现问题无法管也不能管。工资外收入的综合治理已成为工资分配领域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三、做好企业工资工作的几点意见 1、探索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企业工资宏观管理体制。企业工资工作应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工资管理体制应逐步从目前的按条块,靠行政和财务解缴手段过渡到按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法律、法规手段管理,建立跨行业跨财务解缴关系的中央与地方比较协调的宏观调控管理办法。近期重庆市在积极做好企业工资增长指导线的各项准备工作,争取尽快在全市推行。同时修改完善现行国有企业工资总额宏观调控办法,认真做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