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管理)山西省城镇居民收入对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7147444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50.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收益管理)山西省城镇居民收入对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收益管理)山西省城镇居民收入对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收益管理)山西省城镇居民收入对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收益管理)山西省城镇居民收入对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收益管理)山西省城镇居民收入对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收益管理)山西省城镇居民收入对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收益管理)山西省城镇居民收入对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大学研究生学位课程论文(2011 - 2012学年 第 1 学期)学院(中心、所):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专 业 名 称: 数量经济学 课 程 名 称: 计量经济学 论 文 题 目:山西省城镇居民收入对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授课 教师(职称): 崔海燕 研 究 生 姓 名: 贺 淑 珍 年 级: 2011级 学 号: 201121602002 成 绩: 评 阅 日 期: 山西大学研究生学院2012年 月 日山西省城镇居民收入对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摘 要: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政府坚持采取扩大内需的方针,有效地拉动了经济增长。然而,居民消费需求能否实现持续增长则是这一问题的关键。本文依据山西省20

2、00-20009年的最新数据,通过Eviews6.0统计软件对收入弹性进行分析得出,城镇居民消费的弹性水平不高,这与高速的经济增长水平不相符合。为此我们要致力于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繁荣消费市场,从而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拉动经济和谐、健康、稳定、快速的向前发展。关键词: 山西省;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实证分析Abstract: Since the outbreak of financial crisi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upholds the policy of expanding domestic demand to promote economic

3、growth effectively. The key, however, is whether residents consumption demand can keep its sustainable growth. Through the Eviews-6.0 statistical software to the income elastic analysis, the conclusion is that Urban consumption flexibility level is not high, which is not consistent with this high sp

4、eed and economic growth level based on the date of consumer spending in the 2000-2009 year. Thus, we should work to increase urban residents income, perfect social security system, prosperity consumer market, so as to improve urban residents the level of consumer spending and make the economy harmon

5、ious, healthy, stable and fast forward development.Key word: Shanxi province; urban residents; income and consumption; empirical analysis 1 引言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一直力图以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然而,消费需求增长相对缓慢,居民消费趋势低迷却是一直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山西省经济在近几年保持了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为9088.1亿元,突破9000亿元大关,五年连续跨越4个千亿元台阶,年均增长11.2%;其中城镇居民

6、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9%。消费水平是体现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30年来,山西省的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消费活动是经济活动的终点,一切经济活动都是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消费活动又是经济活动的起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因此,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从影响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收入出发,运用计量经济学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现阶段山西省城镇居民收入对消费的影响,并据以提出各种建议和解决方法。以此来提高山西省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从而推动经济和谐、健康、稳定、快速地向前发展。2 理论分析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

7、车”之一,始终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对于我国来说,研究消费问题更是具有重大意义:从当前看,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出口受到较大冲击,完成“保增长”的任务越来越需要依靠刺激消费需求;而从长期看,扩大消费需求,促进消费、投资与出口的协调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消费理论是解释消费者行为的基础理论,这里的消费指消费总量,而不是具体商品或劳务的消费需求,这是有别于需求理论之处。本文就是在凯恩斯绝对收入消费理论指导下,建立消费函数模型,研究山西省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下面将介绍经典的凯恩斯消费函数模型。凯恩斯认为,在短期内,影响个人消费的主观因素是比较稳定

8、的,消费者的消费主要取决于收入的多少,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也在增加,消费是“完全可逆”的,但消费的增长低于收入的增长,即著名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在这一理论假设下,可得到如下的个人消费函数:Ct=b0+b1Yt+t, (t=1, 2 T)其中,Ct为第t期的消费支出,Yt为第t期的绝对收入,b0表示自发性消费,b00,b1为边际消费倾向,0b10,为边际消费倾向,且01。利用Eviews6.0软件对消费性支出与年收入作线形回归,最终得到了回归分析结果(见图1)。分布散点图(图2)、实际值和观测值曲线(图3)、。使用最小二乘法估计的主要数值如下:R2=0.996969; F=2961

9、.063;DW=0.887089;由于1148.3790且00.5501471.860 ,则在95%置信度下,拒绝原假设H0,通过变量Y显著性检验。由图1中的检验结果还可知,F统计量不显著,即原假设成立,说明确实不存在异方差。除此之外,其DW值也符合要求,说明该回归结果不存在自相关。故可建立模型:ln Ct=1148.379+0.550147lnYt模型(1)是双对数模型,故其回归系数即为弹性系数。弹性系数反映自变量变动1%引起因变量变动的百分数。在此方程中解释变量的系数说明,在2000 -2009年时段内,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居民人均全年收入每增加1%,全年生活消费支出将会相应增加0.5

10、50147%。表120002009年山西省城镇居民收入、消费数据(单位:元)年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Ct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部年收入Yt城镇职工平均工资20003941.874745.272728.8620014123.015416.333140.9520024710.966528.484704.7220035105.387446.895527.8920045654.158428.816338.8020056342.639538.567103.4520067170.9410793.897877.3020078101.8412468.419057.8120088806.5513858

11、.989019.3520099355.1014983.159741.38(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1-2010)图1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和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部年收入的回归结果 图2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Ct和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部年收入Yt的分布散点图(单位:元)(x轴代表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部年收入,y轴代表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图3消费支出的实际值和观测值曲线(红线为实际值曲线,绿色线为观测值曲线)3.2 消费性支出与城镇职工平均工资的收入弹性分析3.2.1 原始数据与变量选择 工资是收入的主要来源,所以我们选取山西省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Ct为被解释变量,选择城镇职工平均工资的收入弹性为解释变量。数据仍使用表1的数据。3.2.2 建模与分析利用20002009年的数据(表1)得出消费性支出和城镇职工平均工资的回归结果图(4)、分布散点图(图5)、实际值和观测值曲线(图6)、。再次运用西方消费函数理论,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山西省城镇居民的消费函数双对数模型为:lnCt=+lnWT+t, (t = 2000, 2001,2009)其中:Ct为第t期的消费支出,Wt为第t期城镇职工平均工资,为待估参数,Ut为随机扰动项。从经济意义上讲,表示自发性消费,0,为边际消费倾向,且01。利用Eviews6.0软件对消费性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