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华英外国语学校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苏教.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7146301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华英外国语学校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苏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苏华英外国语学校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苏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苏华英外国语学校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苏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苏华英外国语学校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苏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苏华英外国语学校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苏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华英外国语学校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苏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华英外国语学校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苏教.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华英外国语学校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第卷(选择题 每题3分,共42分)一基础知识(18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脾性 裨益 奴婢 纵横捭阖 稗官野史B.恒心 煊赫 渲染 残垣断壁 齐桓晋文C.辑录 修葺 舟楫 开门揖盗 缉拿归案D.犄角 崎岖 绮丽 倚马可待 风光旖旎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嬉笑 寅吃卯粮 国事 共商国是B.厮打 身怀六甲 欣喜 心喜若狂C.缘分 源远流长 代劳 以逸待劳D.滥觞 人才辈出 厉行 例行公事3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人类的祖先在这迁徙中 了漫长的光阴。外面的世界能够 视野,能够发展和壮大

2、自己.。只有养成了习惯,才是 的、自觉的行为,道德建设才会有实效。A度过 开阔 稳定B 渡过 开阔 稳固C渡过 开拓 稳固D度过 开阔 稳定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到了高中,他这样的发明已经有了20多件,其中获得省、市一、二、三等奖的就有15件。1999年,他的高效率扳手易拆卸钉书钉定量倒药瓶三项发明几乎同时获得国家专利。B. 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技术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C. 吸取爸爸的教训后,他自己发明了一种“自动晾衣架”,其“科技含量”明显高出老子一筹,真是“后生可畏啊!”D. 昨天的作

3、业太多了,能全部完成的同学,只不过占全班十分之二、三。至于完成的质量就更不好说了。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年来,世界各地局部地区的战争接连不断,造成大量的难民毁家纾难,流离失所,这一现象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B 只有我们党员干部为政清廉,带好了头,才能上行下效,使整个社会风气得到根本的好转。C 由于这次展销会上展出的多是一些大家熟悉的作家的新作品,引起了读者的极大兴趣,所以,开幕式刚一开始,热情的人们便似过江之鲫,纷纷涌向各个展台。D 黄仁宇先生是当代中国学者中罕见的具有见微知著、融会贯通的驾驭史料能力的“通史”之才。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归纳整

4、理是学好语文的方法之一。通过归纳整理,可以把零星的、肤浅的、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系统的、深刻的认识。B 改革开放二十年是一场演练,也是一种积累,我们走出了一条道路,锻造了一支队伍,酿就了一股情,积累了丰富经验。C 目前学校法制教育存在着僵化、条文化、成人化的现象,急需培养和提高既懂教育、又精通与未成年学生相关法律知识的专职教师。D 举世瞩目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带着中国人的骄傲在金秋十月腾空而起并取得圆满成功,这是足以令国人值得可喜可贺的事情。二阅读下文,完成7-10题。(12分)信息文化信息文化的直接后果是把全球结成一个紧密的信息整体,无论身处何地,一旦被纳入由电脑、电视、卫星、电话、电

5、传组成的现代化信息网络,就可以与整个世界同时存在,同时知晓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的种种变化。某种局部的社会变迁,通过全球一体化的信息网络,可能及时准确无误地传播到全球范围,从而产生全球性影响,使全球各区域之间的关联性大大增强。另一方面,信息一体化暴露了不同社会之间的差距,强化了不同社会之间的频繁接触。从而使人们很快意识到各自的处境和差距,有利于互相交流,协调发展,取长补短,加速前进,追赶代表全球先进水平的发展浪潮。正如不同的土壤中可以开出不同的花朵一样,信息文化的崛起改变了人们的群体意识。浓厚的乡土意识是口头传播时代的产物。人们只能与本乡本土的小群体频繁交流,从而产生一种乡土依恋心理。强烈的民族意识

6、是文字传播时代的产物。不同乡土的人群依靠共同的文字认同,共同的文字支撑着共同的文化。只有进入电讯时代,各民族之间的普遍的文化认同才能发生。面对卫星电视和电子计算机,人们接受的是全方位传递的文化,人们必须依靠异种文化为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发展自身的文化。人们越来越超越自己的民族和国家,从全球协调发展的角度去思考和认识问题,从而形成了普遍的全球意识。7.对“信息一体化”两方面作用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使全球结成一个信息整体,并暴露不同社会之间的差距,促进交流和发展。B 使局部的社会变迁发生全球性影响,增强各区域之间的关联性,并暴露不同社会之间的差距,促进交流和发展。C 把全球结成一个信

7、息整体,使人们了解世界发生的种种变化,从而追赶代表全球先进水平的发展浪潮。D 使本地区的社会变迁发生全球性影响,同时又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和差距,从而取长补短,加速前进。8对第一段出现的概念,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信息文化”指电脑、电视、卫星、电话、电传等信息手段。B “信息网络”指全球各区域之间的关联性以及不同社会的频繁接触。C“信息一体化”指用现代化手段把全球各个区域结成一个信息整体。D“不同社会”指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或地区。9对信息文化的间接后果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信息文化的崛起改变了人们的群体意识。B 信息文化使人们接受全方位的文化传递。C 信息文化使人们的意识越来越超越

8、自己的民族和国家。D 信息文化使人们形成普遍的全球意识。10对“正如不同的土壤可以开出不同的花朵一样”所比喻的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浓厚的乡土意识是口头传播时代的产物。B 强烈的民族意识是文字传播时代的产物。C 群体意识是信息文化崛起的产物。D 普遍的全球意识是电讯时代的产物。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12分)羊祜,泰山南城人也。世吏二千石,并以清德闻。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祜率营兵出镇南夏,开设庠序,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与吴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皆听之。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意以诡计令吴罢守,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

9、利。祜之始至也,军无百日之粮,及至季年,有十年之积。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而颇以畋渔废政。尝欲夜出,军司徐胤执戟当营门曰:“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将军之安危,亦国家之安危也。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祜改容谢之,此后稀有出矣。乃进据险要,开建五城,收膏腴之地,夺吴人之资,石城以西,尽为晋有。自是降者不绝。乃增修德信,以怀柔初附。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人有略吴二儿为俘者,祜遣送还其家。吴将陈尚、潘景来寇。祜追斩之,美其名节而厚加殡敛。景尚子弟迎丧,祜以礼遣还。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江沔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

10、吴人翕然悦服,称为羊公,不之名也。祜寝疾,求入朝。及侍坐,面陈伐吴之计。疾渐笃,乃举杜预自代。祜卒二岁而吴平,群臣上寿,帝执爵流涕曰:“此羊太傅之功也。”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疾渐笃,乃举杜预自代 笃:确实B 世吏二千石 吏:担任官职C祜改容谢之 ,此后稀有出矣 谢:道歉D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 绥:安抚12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 )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乃进据险要,开建五城意以诡计令吴罢守而颇以畋猎废政A 两个“乃”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B 两个“乃”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C 两个“乃”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D 两个“乃

11、”字相同,两个“以”字也相同13下列材料,都说明羊祜“清德”的一项是 ( )轻裘缓带,身不被甲 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 景、尚子弟迎丧,祜以礼遣还 刈谷为粮,皆计所侵 进据险要,开建五城A B C D 1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羊祜在都督荆州期间,发展生产,广积粮食,进据吴国的部分土地,采取怀柔的策略征服吴人的民心,为后来晋灭吴奠定了基础。B 羊祜用武力进据险要,收膏腴之地,夺吴人之资,斩杀敢于来犯的吴将,与此同时,采用怀柔政策,使得吴人俯首臣服,终于灭吴。C 羊祜率军进入吴境,凡有所侵害,必然赔偿;外出打猎,也不越边界,凡自己的士兵得到吴人打伤的猎物,悉数归还。这些举动深

12、得民心。D 羊祜用计平定了边害后,就腾出一半兵力来垦田种粮,使得晋军储备了十年的军粮。这是他用兵精明之举。第卷(共108分)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乃增修德信,以怀柔初附。 译文 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译文 1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丰乐亭游春(其三)欧阳修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1) 这首诗写了暮春怎样的特征? (2) 游人对此怀着什么样的感情? 17名篇名句填空(每空0.5分,共8分) ,来吾道夫先路。日月忽其不淹兮, 。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 , 。亦以明死生之大, 。臣心一片磁针石, 。大行不顾细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