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四化联动战略解读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7145478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9.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战略管理)四化联动战略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战略管理)四化联动战略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战略管理)四化联动战略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战略管理)四化联动战略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战略管理)四化联动战略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战略管理)四化联动战略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战略管理)四化联动战略解读(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化联动”战略解读中共建湖县委党校 理论教研室导言:2011年,我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 “四化联动”发展战略,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经过认真研读、学习及其深入的走访,我们对“四化联动”战略有了一定的初浅认识。为了让全县人民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四化联动”发展战略的内涵、意义及实施重点,我们分别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经济国际化四个层面对“四化联动”战略作一个粗浅的解读,寄希望为推动四化联动战略提供些许帮助。“四化联动”战略解读之新型工业化战略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在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战略。这一战略的实施对我国顺

2、利推进产业结构转换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我县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刻学习和把握新型工业化的内涵,认真研究新型工业化建设切入点的基础上,并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状况,审时度势地提出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对于率先在苏北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开创“十二五”发展新局面,实现跨越式发展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新型工业化的基本内涵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但是其本质内涵就是强调工业化和信息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在发展的过程中改变以往靠加

3、大资源投入、附加值低的传统的、粗放型的工业化发展道路。新型工业化的新特点新型工业化相比于传统工业化的发展具有四个显著的新特点:一是联动性。传统的工业化是从工业化本身出发,试图通过一些具体方式上的改善来寻求新的发展,这种发展方式是片面的,而新型工业化强调在三次产业协调联动发展中完成工业化,是一个全面的工业化。二是多元性。大多数发达国家是在完成工业化之后再发展信息化,信息化是在工业化的基础上实现的,而新型工业化是在完成工业化的过程中推进信息化发展。三是可持续性。传统工业化大多走得是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建设的路子,而新型工业化强调可持续发展,强调工业化进程中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来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

4、污染,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能力和后劲。四是以人为本。在很多发达国家工业化实现的过程中注重机械化和自动化,导致严重的失业问题,而新型工业化要求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尽量考虑资本技术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减少失业率。我县新型工业化实施的战略重点“十二五”是我县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我县一方面要坚持先前实践已经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发展方式和措施;另一方面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准确把握新型工业化的基本特征,积极创新促转型、调结构的措施,大力突破制约转型发展的制约瓶颈,积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不

5、断增强转型发展的新动力,又好又快推进我县新型工业化进程,建设幸福建湖。突出对项目前期的支持。做好工业项目前期工作,是促进工业投资稳定较快增长,实现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环节。因此,我县要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必须要突出对项目前期的支持。要根据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出台工业项目决策咨询服务协调机制,成立工业项目决策服务协调领导小组,成立为工业项目提供前期调查、产业咨询、项目备案核准申报、可研报告编制、项目政策争取等项目前期服务的工作机构,编制产业招商目录,拓展项目工作思路,把项目前期与产业招商有机结合,促进产业招商。增强工业创新驱动力。创新是科学技术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及转变经济发

6、展方式的战略基点和中心环节。纵观世界产业分工的链条,可以发现,发达国家投入的是创意和科技;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方式主要靠资源、能源、劳动力等要素推动。因此,我县新型工业会战略实施的一个战略要点就是要不断增强工业创新驱动力。要增强工业创新驱动力,首先要通过加快完善城市功能建设、全面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切实增强城市发展软实力、推进传统特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形成新的文化优势来营造一个良好社会创新氛围;其次要加大对工业创新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在资金方面给予积极地支持,并积极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合作交流,努力将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先进生产力。大力培植产业链。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带来,以往依

7、靠优惠政策构建的产业优势以及初加工的工业体系将逐渐失去竞争力。以后的工业竞争优势将构建在独具特色的产业链经济上,产业链拉长一段,市场空间就会增大许多。因此,我县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一形势,根据现有的产业基础,不断拉长产业链,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要在现有的石油装备、节能灯具两个国家级产业制造基地的基础上,加大研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朝着产业集群方向努力,争取做大、做强这两个产业集群。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企业自主创新是创新的原动力,是新型工业化战略实施的关键。因此,鼓励企业创建研发机构,提高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实现重点领域的技术突破,形成具有较强技术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发挥龙

8、头企业对行业的技术辐射能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此,我县应通过加大财税政策支持以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来营造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环境,充分调动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支持载体和平台建设。新型工业化战略的实施需要有载体和平台的支持。优质载体和平台是新型工业化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因此,我县新型工业化战略的实施需要加大对载体和平台的建设力度。就目前我县来说,要进一步加强对已有的“两区三园”的科学规划和改造,积极创新管理体制,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革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新型工业化的实施需要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因此,我县要积极打造“智慧高地”,营造出“

9、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人才使用氛围,打造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一线创新人才队伍,为新型工业化战略的实施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加快我县新型工业化建设的步伐。“四化联动”战略解读之新型城市化战略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代表,是时代经济、社会、文化的渊薮和焦点。城市化既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是经济社会综合发展的综合体现。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传统的城市化存在着诸多弊端,中国的城市化必须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市化道路。我县在新时期适时地提出新型城市化发展战略,既符合时代背景,又符合我国的国情和我县的区情,是促进我县经济社会有好又快发展,提升城市品位,建设幸福建湖的重要保证。但是什么是新型城市化?我

10、县的新型城市化建设将新在何处?我县如何建设新型城市化?这些都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重要问题。新型城市化的基本内涵以往把城市化都定义为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变的过程。新型城市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以和谐社会为方向,以全面、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特征,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市化,全面提升城市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镇协调发展的城市化路子。我县新型城市化“新”的表现我县的城市化发展道路谓之新型城市化,是因为与传统城市化相比,这种城市化有鲜明的新特点,这些新特点主要表现为六个

11、转型:由城市优先发展向城乡互补协调发展转型;由高能耗的城市化向低能耗的城市化转型;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增长型转变;由高环境冲击型向低环境冲击型转变;由放任机动型向集约机动型转变;由少数人先富的城市化向社会和谐的城市化转变。我县新型城市化战略实施重点完善城镇规划体系。城镇规划体系对有序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县要实施新型城市化战略,建设现代城市,就应该顺时应势,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一系列要求和部署,高标准、高起点、高要求,有序推进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整合要素资源,优化空间布局,不断完善规划体系。建立新型产

12、业支撑体系。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内在支撑,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构建新型产业体系是新型城市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我县地处江苏沿海中部,位于江苏沿海大开发和长三角一体化两大国家战略交汇处,拥有石油装备、节能灯具两个国家级产业制造基地,是江苏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已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百强县,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基础。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县应该顺应时代的要求,不失时机的抓住历史机遇,以“两区三园”为载体,积极调整和改造皮革制造等传统产业,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努力壮大石油机械装备等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类产业集群

13、,积极构建新型产业体系,为新型城市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关键,也是新型城市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县的新型城市化建设需要根据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提高城市在资源承载、环境承载、经济承载以及社会承载等方面的综合承载能力。一方面要切实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保护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营造水绿文明,突出城市文化特色,建设高品位的宜居城市。另一方面,要不断深化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多形式、多渠道的投融资体制,保持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合理的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的良性发展。推进城乡一体

14、化发展。统筹城乡,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推进新型城市化的必由之路。要尽快制定城乡一体的系列改革举措,改变现有的城乡分治管理模式,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统筹城乡空间发展新局面,协调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实行城乡无差别的劳动用工制度,保证城乡劳动者同工同酬;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加强城乡人口自由流动,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地向城镇转移;尽快建立起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要进一步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对接,如城市道路,管网、供水、供电等设施向农村延伸,科技教育、医疗卫生及其它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通过努力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速度,进而加快新型城市化建设

15、的步伐。进行制度创新。要积极打破不合理的行政区域界限,抓住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与江苏沿海大开发的战略机遇,按照经济联系强度加强周边县市的竞争与合作。加快改革制约城市化进程的户籍、教育、医疗、住房以及社会保障体制,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和改善民生。“四化联动”战略解读之农业现代化战略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在我县的产业结构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农业能否得到快速发展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促进我县农业快速转型发展的关键。县委县政府在这关键的时期适时地提出农业现代化战略是顺应时代潮流,放眼全球和未来,做出的重大战略抉择,对我县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

16、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农业现代化的内涵 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在这个过程中,农业日益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武装起来,使农业生产力由落后的传统农业日益转化为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实现了这个转化过程的农业就叫做农业现代化的农业。农业现代化是一种过程,同时,农业现代化又是一种手段。 农业现代化的特点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有着严格的区别,农业现代化具有显著地特征:生产过程机械化。农业生产从选种、育秧、耕地、播种、施肥、除草、灌溉、收割、脱粒、烘干、仓储、加工、包装、运输等从种粒到餐桌所有环节都用先进的机械设备来代替传统的人类手工劳动。 生产技术科学化。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使农产品的产量得到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得到提升,并且使生产本大幅度下降。通过不断地完善农业的基础科研、应用科研及推广体系,来不断地提高科技对农业增产增效的贡献率。增长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