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11内能及其利用含解析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27134899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1.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11内能及其利用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中考物理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11内能及其利用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中考物理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11内能及其利用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中考物理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11内能及其利用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中考物理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11内能及其利用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11内能及其利用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11内能及其利用含解析(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专题11 内能及其利用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热和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发生热传递时,温度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B. 一块 0的冰熔化成 0的水后,温度不变,内能变大C. 内燃机的压缩冲程,主要通过热传递增加了汽缸内物质的内能D. 夏天在室内洒水降温,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的性质【来源】2018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物理试题【答案】B故选B。点睛:温度、热量、内能是不太容易理解,容易混淆的量,温度是一个状态量,实质是物体内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热量是个过程量,表示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改变多少的量度;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动能与势能的总和,注意加深理解,多练习。2某品牌无人驾驶汽车在一段平直

2、公路上匀速行驶6.9km,用时5min45s,消耗燃油1.5kg,已知汽车的牵引力是2000N,燃油的热值为4.6107J/kg,假设燃油完全燃烧。通过计算可知,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汽车行驶速度是20km/h 消耗的燃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6.9107J汽车牵引力做功的功率是30kW 汽车发动机的效率是20%A. 只有和 B. 只有和 C. 只有和 D. 只有和【来源】2018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物理试题【答案】D【解析】汽车行驶速度是:,故错误;消耗的燃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故正确;匀速行驶时汽车受到的牵引力与阻力是平衡力,所以汽车牵引力做功的功率是:,故错误;汽车发动机的做的功为:,汽

3、车发动机的效率是:,故正确。.故选D。3下面几个研究实例中,采用了相同研究方法的是( )利用光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保持压力不变,改变受力面积“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时,用加热时间的长短表示吸收热量的多少“探究物体的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时,让同一钢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滚下A. 和 B. 和 C. 和 D. 和【来源】2018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物理试题【答案】C点睛:理解实验中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当一个结果受多个因素的影响时都使用此方法进行实验,实验时让一个因素变化,而其它因素都控制相等或相同即控制变量。4关于温度、内能、热量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温

4、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B. 正在沸腾的水的温度一定是100C. 冬天搓手变暖是通过做功使手的内能增大D. 热胀冷缩中的“热”“冷”是指内能【来源】湖南省邵阳市2018年中考物理真题【答案】C【解析】分析:解决问题的诀窍是:物体吸热或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但物体的内能增大,不一定是由物体吸热或温度升高引起的。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是热传递和做功;解答:A、物体的内能增大,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物体对它做了功,故A错误;B.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正在沸腾的水的温度是100,故B错误;C. 冬天搓手变暖是通过做功使手的内能增大,说法正确;D. 热胀冷缩中的“热”“冷”是指温度;故D错误;故选C

5、 【点睛】正确理解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解决问题的诀窍是:物体吸热或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但物体的内能增大,不一定是由物体吸热或温度升高引起的。5小明用煤气灶烧水时,进行了如下思考,正确的是( )A. 煤气燃烧越充分,其热值越大B. 加热过程中水的比热容变大C. 壶内水温度升高的过程中内能增大D. 水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来源】山东省临沂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答案】C解答:A、热值是燃料的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故A错误;B、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与温度无关,故B错误;C、物体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剧,内能增大,故C正确;D、水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故D错

6、误;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物质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明确各个物理量的真正含义后,可顺利解决此题。6下列四幅图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成果,对其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B. C. D.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四川省泸州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答案】D点睛:(1)孔明灯灯内的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在空中所受的浮力变大,大于它自身的重力所致;(2)日晷能够记录时刻,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3)由p 得,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或者减小受力面积;(4)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7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

7、量B. 0的冰熔化成0的水内能不变C. 汽油机的压缩冲程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 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转移【来源】【全国市级联考】2018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物理试题【答案】A点睛:(1)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内能;(2)物体温度升高或者降低时,内能随着增大或减小;但是物体内能变化时,温度不一定变化;(3)汽油机的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4)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存在于热传递过程中,只能说吸收或者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热量是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的。8下列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分析错误的是( )A. 夏天,常用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升

8、华吸热B. 烧开水时看见冒“白气”,是水汽化生成的水蒸气C. 打开酒精瓶的瓶塞后,屋里弥漫着酒精味,这说明酒精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 常用水给汽车发动机冷却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来源】【全国市级联考】2018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物理试题【答案】B【解析】A、夏天,常用干冰给食品保鲜,干冰有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干冰升华吸热,故A正确;B、当水烧开时,从壶嘴冒出温度较高的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冷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珠,故B错误;C、打开酒精瓶的瓶塞后,教室里弥漫着酒精味,是扩散现象,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C正确;D、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

9、热量多,所以暖气装置中用水来供热;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汽车发动机中用水来冷却,故D正确。故选:B。点睛:(1)物质直接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吸热;(2)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液化放热,“白气”通常是指大量的小水珠;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升华吸热;(3)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4)水的比热容较大,与其它物质相比,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水吸收的热量最多。9.下列事实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的是A. 尘土飞扬,说明分子是运动的B. 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是可分的C. 气体被压缩后体积发生了较大变化,说明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大D. 将两个干净平整

10、的铅柱紧压在一起会结合起来,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来源】2018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中考)物理【答案】AD、将两个干净平整的铅柱紧压在一起会结合起来,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故选:A。【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分子的性质和特点,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10从物理学角度解释诗句,下列说法与物理知识相符的是()A. “潭清疑水浅”实际上是一种光的反射现象B. “看山恰似走来迎”中描述的“山”在“走”,是以山为参照物C. “花气袭人知骤暧”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D.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诗中磁针指向南方的一端是磁针的N极【来源】2018年甘

11、肃省白银市、凉州市、张掖市中考物理试题【答案】C【解析】解:A、“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的折射产生的一种现象,故A错误;B、以诗人乘坐的船为参照物,山与船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山是运动的,所以会感觉到“看山恰似走来迎”,故B错误;C、“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故C正确;D、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小磁针在地磁场的作用下,始终指向南北方向,其中,指南的一端磁针的南(S)极,故D错误。故选:C。点睛:(1)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彩虹等;(2)本题中研究的

12、是山的运动状态,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3)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即扩散,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4)这里的磁针石实际上就是小磁针,地球是个巨大的磁体,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11以下几条摘录是出自某同学在学习“内能”一章时的课堂笔记,其中不正确的是()A. 扩散现象不能在固体之间发生B.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C.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D. 摩擦生热是通过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来源】2018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物理试题【答案】A点睛:(1)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生扩散现象;(2)

1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3)晶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4)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12(2018宁波)如图是某网友在四月拍摄的某地雪景:积雪初融后,在某停车场上出现了一个个“雪馒头”,甚为奇特。雪堆正下方是方形地砖,每块方形地砖周围是条形砖。气象专家调研发现:四周条形砖比中间方形地砖具有更好的导热性和渗水性。关于形成“雪馒头”景观的解释肯定不合理的是()A. 空气温度较低是“雪馒头”得以保留的原因之一B. 方形地砖导热性差是形成“雪馒头”景观的原因之一C. 太阳辐射导致条形砖上方的雪比方形地砖上方的雪更易熔化D. 地表热量易通过条形砖及四周缝隙传递,使条形砖上的雪更易熔

14、化【来源】浙江省宁波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答案】C【解析】A、“雪馒头”是固态积雪,空气温度较低,低于雪的熔点,积雪长时间不能熔化,才会出现这一现象,故A正确;B、方形地砖导热性差,使得地面温度不同,温度较高处积雪熔化,形成“雪馒头”现象,故B正确;C、太阳对条形砖和方形地砖的辐射相同,故C错误;D、地表热量易通过条形砖及四周缝隙传递,使条形砖温度较高,积雪更易熔化,故D正确;故选:C。13关于分子热运动及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气体与液体中B. 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C.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D. 0的冰块内没有内能【来源】【全国市级联考】

15、2018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物理试题【答案】B点睛:(1)一切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发生扩散现象;(2)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和斥力;(3)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4)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14如图所示,70kg的消防员沿着钢管匀速下滑时感到手心发烫,此时受到钢管对他的摩擦力大小和导致手心内能改变的方式是(g=10N/kg)( )A. 70N 热传递 B. 70N 做功C. 700N 热传递 D. 700N 做功【来源】广东省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答案】D【解析】70kg的消防员受到的重力为:,当消防员沿着钢管匀速下滑时,受力平衡,摩擦力与重力相等,所以受到的摩擦力为:;人克服重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所以手心发烫,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物体内能的。故D正确。点睛:牢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是解题的关键,即热传递和做功,两种方式对于内能的改变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