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普宁二中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无答案粤教.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7134806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普宁二中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无答案粤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广东普宁二中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无答案粤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广东普宁二中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无答案粤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广东普宁二中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无答案粤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广东普宁二中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无答案粤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普宁二中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无答案粤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普宁二中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无答案粤教.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普宁二中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第二次月考语 文 试 卷本试卷六大题,共24小题,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

2、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答案无效。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证券 蜷伏 甲醛 怙恶不悛B酗酒 畏葸 和煦 嘘寒问暖C画眉 附和 划艇 祸起萧墙D鹧鸪 咫尺 蔗糖 龇牙咧嘴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巴金用全部人生经验倾心创作的随想录力透纸背,情透纸背,堪称一本伟大的书。B如今巴以和谈的时机已是生米煮成熟饭,再无限期拖延下去,将给双方带来无尽的灾难。C近年来,“”恐怖势力通过暗杀、爆炸、投毒等手段,在甘肃进行恐怖活动,制造了一系列耸人听闻的恶性事件,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D那一年,

3、在这座文化独特的城市街头,一连出现了三本特立独行的时尚杂志。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火车票实名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春运倒票现象,但要从根本上解决旅客买票难的问题,还必须加快铁路的建设,加大铁路运力。B区长上午参加了研究和制定创建和谐社区及建设精神文明计划,下午主持召开了全区学习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社会的经验交流会。C岭南文化有近海开放、边缘杂交、内引外接的特点,特别是从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以来受欧风美雨的熏染,成为国内近代民主科学思想和经济自由竞争的肇源地。D中国冰雪健儿们在温哥华冬奥会取得的战绩,再一次说明中国队不管是男女项目还是团体项目,抑或是各单项,都取得了长足进步。4

4、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古往今来的画家,可谓恒河沙数,不可胜计,可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画社会认为最好的画;第二类,;第三类,。第一类人,;第二类人;第三类人,与道合而为一,“其人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他的艺术,。“朝闻道,夕死可矣”置好坏于度外,受冥顽不朽的力量驱动作画终身勤于斯而不闻道世俗形骸消亡之日,正是他的艺术走向永恒之时画自己认为最好的画就是天然本真的生命A、 B、 C、 D、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9题。梁孝王武者,孝文皇帝子也,而与孝景帝同母。初,武为淮阳王十年,而梁王胜卒。其明年,徙淮阳王武为梁王。梁王二十五年复入朝,是

5、时上未置太子也,上与梁王燕饮,尝从容言曰:“千秋万岁后传于王。”王辞谢。虽知非至言,然心内喜。其春,吴楚齐赵七国反。吴楚先击梁棘壁,杀数万人。梁孝王城守睢阳,而使韩安国、张羽等为大将军,以距吴楚。吴楚以梁为限,不敢过而西,与太尉亚夫等相距三月。吴楚破,而梁所破杀虏略与汉中分。明年,汉立太子,其后梁最亲。有功,又为大国,居天下膏腴地,地北界泰山,西至高阳,四十馀城,皆多大县。孝王筑东苑,方三百馀里。广睢阳城七十里。大治宫室,为复道,自宫连属于平台三十馀里。得赐天子旌旗,出从千乘万骑。东西驰猎,拟于天子。二十九年十月,梁孝王入朝。景帝使使持节乘舆驷马,迎梁王于关下。既朝,上疏因留,以太后亲故。王入

6、则侍景帝同辇,出则同车游猎,射禽兽上林中。梁之侍中、郎、谒者著籍引出入天子殿门,与汉宦官无异。十一月,上废栗太子,窦太后心欲以孝王为后嗣。大臣及袁盎等有所关说于景帝,窦太后义格,亦遂不复言以梁王为嗣事由此。以事秘,世莫知。乃辞归国。上立胶东王为太子。梁王怨袁盎及议臣,乃与羊胜、公孙诡之属阴使人刺杀袁盎及他议臣十馀人。逐其贼,未得也。于是天子意梁王,逐贼,果梁使之。乃遣使冠盖相望于道,覆按梁,捕公孙诡、羊胜。公孙诡、羊胜匿王后宫。使者责二千石急,梁相轩丘豹及内史韩安国进谏王,王乃令胜、诡皆自杀,出之。上由此怨望于梁王。梁王恐,乃使韩安国因长公主谢罪太后,然后得释。三十五年冬,复朝。上疏欲留,上弗

7、许。归国,意忽忽不乐。北猎良山,有献牛,足出背上,孝王恶之。六月中,病热,六日卒,谥曰孝王。 (节选自史记梁孝王世家)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尝从容言曰 平静的样子B以距吴楚 抵御C大治宫室 管理D阴使人刺杀袁盎及他议臣 暗中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以太后亲故 以事秘,世莫知 B迎梁王于关下 拟于天子C上疏因留 乃使韩安国因长公主谢罪太后 D梁之侍中 乃与羊胜、公孙诡之属阴使人刺杀袁盎及他议臣十馀人 7以下几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孝景帝猜忌梁王的是( )(3分) 千秋万岁后传于王 得赐天子旌旗,出从千乘万骑 王入则

8、侍景帝同辇,出则同车游猎 窦太后义格 天子意梁王,逐贼 上疏欲留,上弗许A B C D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有一年,皇上同梁王刘武一起宴饮,说去世后要把皇位传给梁王,梁王连忙说不敢当。孝景帝虽然知道这不是真心话,但心里还是很高兴的。B吴楚齐赵等七国起兵反叛朝廷。梁孝王亲自在雎阳守城,派韩国安、张羽等为大将与吴楚对抗。最终吴楚等叛军被击灭。梁王被赏赐可以使用天子的旌旗。C梁王入朝,表达了想留在长安的愿望,得到皇上的允许。梁王在宫中侍奉景帝同乘一辇,外出同乘一车游猎。D梁王在暗杀事发后,让公孙诡、羊胜自杀,并交出他们的尸体,皇上由此怨恨梁王,但是又对他有所

9、期望。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吴楚破,而梁所破杀虏略与汉中分。(3分)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4分)(选自李密陈情表)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3分)(选自苏轼赤壁赋)10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7分)江上 董颖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注】董颖,大致生活在宋高京绍兴初前后,一生穷困潦倒,迫于生计而常年奔走异乡。摩挲:用手抚摩。 (1) 这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作简要分析。(4分)(2)“待汝成阴系钓舟”这一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3分)11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

10、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有志与力, , ,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2)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3)沧海月明珠有泪, 。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4)间关莺语花底滑, 。 ,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琶行)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阅读经典的文化价值徐 雁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中华民族不但创造出了辉煌的物质文明成果,而且创造出了灿烂的精神文明之花。这文明的载体,就是历经劫难而传承下来的经典文献。它们被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所传抄记诵、编辑印行,并整理研究和阐述发扬,从而在社会个体的心理

11、和情意,以及民族群体的思想和文化等方面,深远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 “经”者,本义与“纬”相对,是指古代人工编织物上的纵线,后引申为被读书人历代尊奉的典范性著述;“典”者,标准也,法则也。用文字结撰的著述,只有经历了时间和空间上的洗礼,得到了一代又一代读书人接力式的认可,才能成为“经典”。经典著述,往往凝聚着前贤先哲思想文化的精华,是后来者读书求知、作文治学的重要依据,因而浩瀚国学以“经学”为源,琳琅四部以“经部”为尊,灿烂辞海中则有“引经据典”之语。 在中华文化史上,最早的经典,特指孔夫子晚年删订传世的五部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故有“五经”之说。自汉武

12、帝“独尊儒术”,确立“五经博士”之后,经学成为中华文化的思想学术正统,“五经”也就成为了国家意识形态层面上的基本经典。“玩习古义,修明经典。”(三国志魏志)儒家经典的精义,乃是一个读书人入则修身养性,独善其身,出则议事参政,兼济天下的基本人文规范。隋、唐科举制度的推波助澜,使得“经学”的社会地位获得了进一步的强化。南宋时期,在大儒朱熹等人的倡导下,“经学”与时俱进地发展成为了“理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取得了与“五经”相等同的地位,从此“四书”与“五经”并称于世,深刻地影响了元、明、清三代读书人。直至清廷在近代“西学”浪潮冲击下,废止全国的科举考试制度,传统经学的神圣地位才一落千丈。 其

13、实,早在明代万历年间,“西学东渐”的历史帷幕就曾悄然开启。随着欧洲耶稣会传教士到访我国,先进的西方科学技术一度深入吸引过中国士大夫们的好奇心和注意力。经过了数百年间中、西方的政治博弈和宗教风波,到十九世纪中叶,科技水平和新知识体系愈发先进了的西方人士再度进入中国,但运随时迁,在大清帝国的封建体制统治下,中国社会早已积弱积贫,远远落后于世界潮流。 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内忧外患的形势,国破家亡的现实,终于昭示了梁启超、康有为、谭嗣同等有识之士们,认清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政治幼稚病,觉悟了“落后就要挨打”的本质是在于社会制度的落后性。 尽管自“五经”而“四书”,自“经学”而“理学”,

14、儒家文化及其经典著述完成了其历史的使命,但它们对于中国哲学、史学、文学、艺术乃至民俗心理的重大影响,并未随时磨灭;而且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兴起,它们对于凝结中华民族以思想、道德、文化、学术乃至政治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观”的卓越贡献,更在与时俱增。站在二十一世纪的时代坐标上,回望历史,展望未来,我们不难发现,以儒家经典为核心的中华文化,不仅是保持中华民族和谐发展的重要共识基础,是中华民族自尊自信地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思想底蕴,更是可持续性地走向现代化未来的不竭精神源泉。花香何及书香远,美味怎比诗味长?”朱自清在经典常谈中曾精辟地指出:“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钱穆也曾在国史大纲中告诫我们,一国国民不可“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而当有。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其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