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20 古代诗歌五首《望岳》PPT课件

上传人:侗****源 文档编号:127132963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8.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20 古代诗歌五首《望岳》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20 古代诗歌五首《望岳》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20 古代诗歌五首《望岳》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20 古代诗歌五首《望岳》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20 古代诗歌五首《望岳》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20 古代诗歌五首《望岳》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20 古代诗歌五首《望岳》PPT课件(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绿色圃中学资源网 人教版统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 20 古代诗歌五首 望岳 杜甫 公元712年 公元770年 字子美 自号少陵野老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与李白合称 李杜 大李杜 杜甫也常被称为 老杜 走近作者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 被后人称为 诗圣 他的诗被称为 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 杜工部 也称他杜少陵 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 春望 北征 三吏 三别 等名作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 大多集于 杜工部集 写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 736 二十四岁的诗人离开长安 开始过一种 裘马清狂 的漫游生活 此诗即写于北游齐 赵 今山东 河北一带 时 是现存杜

2、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 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 相关介绍 泰山 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中部 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 气势雄伟磅礴 有 五岳之首 天下第一山 之称 在汉族传统文化中 泰山一直有 五岳独尊 的美誉 自秦始皇封禅泰山后 历朝历代帝王不断在泰山封禅和祭祀 并且在泰山上下建庙塑神 刻石题字 整体感知 朗读诗歌 注意节奏 读准字音 读出感情 岱宗 夫如何 齐鲁 青未了 造化 钟神秀 阴阳 割昏晓 荡胸 生曾云 决眦 入归鸟 会当 凌绝顶 一览 众山小 再读诗歌 结合注释理解内容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指泰山 泰山横跨齐鲁 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 泰山到底如何雄伟 横跨齐鲁 青色的峰峦连

3、绵不断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 山的南北两面 一面明亮一面昏暗 截然不同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层云生起 使心胸震荡 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 看峰峦层云迭起 胸中一阵阵荡涤波涛 张大眼睛目送那渐入山林的点点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终当 终要 登上泰山的顶峰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 俯瞰群山 豪情满怀 这首诗分别是从什么角度写看泰山的 细读感悟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远望 近望 细望 远望 首联用问答的形式 写远望所见 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 参天耸立的形象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颔

4、联是近望所见 上句写泰山的秀美 下句写泰山的高大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前句虚写后句实写 钟 将大自然写得有情 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 割 字用得极好 泰山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一样 切断了那照临下土的阳光 分出了山南向阳明亮 山北背阴晦暗的两个世界 有力地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 这一联写凝望之景 归鸟 是投林还巢的鸟 可知时已薄暮 诗人还在望 不言而喻 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 可以看到诗人不怕困难 敢于攀登绝顶 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读这首诗 在领略泰山高远幽深 神奇秀丽的同时 也仿佛看到了诗人那卓然独立的形象 写法探究 意境深远 形象鲜明 特别是读到它的末联 更使人浮想联翩 仿佛跟诗人一道神游于泰山的绝顶之上 进一步感受到泰山俯瞰群山的气概 对诗人青年时代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也就洞若观火了 正因为有如此深远的意境 这首诗历来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 这首诗通过描写泰山神奇秀丽 雄伟高大的形象 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 敢于攀登绝顶 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课堂小结 望岳 板书设计 写景 抒情 远望 巍峨高大近望 神奇秀丽 凝望 心胸坦荡愿望 勇攀绝顶 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俯视一切 1 背诵课文 并用楷书默写 2 课外阅读积累杜甫的名作 随堂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