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六校高考语文模拟考试无答案粤教.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7132606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六校高考语文模拟考试无答案粤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广东六校高考语文模拟考试无答案粤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广东六校高考语文模拟考试无答案粤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广东六校高考语文模拟考试无答案粤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广东六校高考语文模拟考试无答案粤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六校高考语文模拟考试无答案粤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六校高考语文模拟考试无答案粤教.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届高三六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悼念倒爷 俘虏掳掠 非难难免 B.蜕化褪色 蹉跎嗟叹 果脯胸脯C.炽热炙烤 诀别联袂 创伤开创D.歼灭悭吝 犒劳蒿草 押解解差2下列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今天,我们的社会仍然存在这样的现象,高速路上、马路边出了车祸,在现场一片狼藉、惨不忍睹的情况下,很多人不是救助伤员、保护现场,而是趁火打劫,哄抢货物,真让人心酸。这种乘人之危、趁乱牟利的行为不仅是对当前法律秩序的漠视,更是对个人道

2、德乃至社会公德的拷问。A惨不忍睹 B趁火打劫 C心酸 D乘人之危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环境信息的立体化公开,恐怕是此次会议绕不开的重要议题。环境信息的公开透明,是决定政府和民众能否走向环境“共治”的重要前提。 B.走过60年发展历程的铁道部,作为国务院政府机构中唯一扮演政企双重角色的部委,已被公众视作阻碍市场经济改革的一大壁垒。 C. 我们要继续推进改革,当然我们也知道,改革在得到普通民众广泛支持的同时,利益受损的既得利益者必然会对改革加以反对和阻碍。 D. 4月15日,美国波士顿马拉松比赛快要结束时,一场不好的厄运突然降临到参赛运动员头上,在终点线附近接连发生了三起爆炸,

3、造成3人死亡,百余人受伤。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学力只不过将原来不好的稍加润饰,使可陪衬你的好的,它只能增加量不能提高质。既有天才,再加学力,就能在学问上有成就。 做诗也是一样,有的人未学过做诗,但是他做起诗来,形式上虽然不好,却有几个字很好,或有几句很好,那种人是可以学做诗的,因为他有做诗的才。 要成大学问家,必须要有天资,即才。俗话说:“酒有别肠,诗有别才。” 一个人在身体机构上有了能喝酒的底子,再加上练习,就能成为一个会喝酒的人。如果身体机构上没有喝酒的底子,一喝就吐,怎样练习得会呢? 有的人写起诗来,形式整整齐齐,平仄合韵,可是一读之后,毫无诗味,

4、这种人就不必做诗。一个人的才的分量是一定的,有几分就只有几分,学力不能加以增减。A. B. C. D.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22分)(一)游九华山记 清施闰章昔刘梦得尝爱终南、太华、女几、荆山,以为此外无奇秀。及见九华,始自悔其失言。是说也,尝窃疑之。而李太白以山有莲花峰,改九子为九华。予舟过江上,望数峰空翠可数,约略如八九仙子云。其山外峻中夷,由青阳西南行,则峰攒岫复,瑰奇百出。而入其中则旷以隐。由山麓褰裳,则寒泉数十百道,喷激沙石,碎玉哀弦,而入其中则奥以静。盖岩壑盘旋,白云蓊郁,道士所族处者,是为化城。一峰屹然,四山云合,若群龙之攫明珠者,是为金

5、地藏塔。循檐送目,虚日之气远接江海,而四方数千里来礼塔者,踵接角崩,叫号动山谷,若疾痛之呼父母,蹈汤火之求救援。道士争缘为市,几以山为垄断矣,岂复知有云壑乎!于是择其可游者曰东岩,其上有堆云洞、狮子石,僧屋数间,刻王文成手书。文成聚徒讲学,游憩于斯,有东岩燕坐诗。今求其讲堂,无复知者。天柱峰最高,俯视化城如一盂。绝壁矗立,乱山无数。所谓九十九峰者,迷离莫辨,如海潮涌起,作层波巨浪,青则结绿,紫则珊瑚,夕阳倒蒸,意眩夺目。盖至此而九华之胜乃具。惜余非闲人,不得坐卧十日,招太白、梦得辈于云雾间相共语耳!游以甲午岁十月,从之者查子素光、徐子道林。(二)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序 唐李白青阳县南有九子山,

6、山高数十丈,上有九峰如莲华。按图征名,无所依据。太史公南游,略而不书,事绝古老之口,复阙名贤之纪。虽灵仙往复,而赋咏罕闻。予乃削其旧号,加以九华之目。时访道江汉,憩于夏侯回之堂,开檐岸帻,坐眺松雪,因与二三子联句,传之将来。 注释:褰裳:提衣。奥:深,隐蔽。化城:道观名,被四周之山环绕如城。角崩:以额撞地,即叩头。结绿:美玉名。岸帻:起头巾,露出前额。形容举止洒脱。5.对下列句子中队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士所族处者,是为化城 族:辈,类B.而四方数千里来礼塔者 礼:礼拜,朝拜C.有东岩燕坐诗 燕:闲暇D. 复阙名贤之纪 阙:缺失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

7、组是( )A.而李太白以山有莲花峰 而入其中则奥以静B.循檐送目,虚日之气远接江海 加以九华之目C.于是择其可游者曰东岩 今求其讲堂D.略而不书 虽灵仙往复,而赋咏罕闻7.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九华之胜”的一组是( )峰攒岫复,瑰奇百出 喷激沙石,碎玉哀弦踵接角崩,叫号动山谷 绝壁矗立,乱山无数夕阳倒蒸,意眩夺目 开檐岸帻,坐眺松雪A. B. C. D. 8下了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代的刘禹锡曾经很喜爱终南山、太华山等山,认为除这些外,天下没有奇秀之山。等他见到九华山,就后悔说错了话。B. 李白因山上有一座山峰很像莲花,便将九子山改为九华山。作者从江上经过,

8、看到的景象也大致印证了李白的描述。C.九华山最高峰为天柱峰,往下看化城观小得好像一个器皿。峭绝的石壁矗立,众多的山峰没有秩序地排列着。 D. 李白认为司马迁南游的时候,忽略了九华山而没有记录于史书,关于九华山,年纪大的人也完全没有提及过,又缺少名家贤士的描述。9.把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是说也,尝窃疑之。(3分)译文: (2)道士争缘为市,几以山为垄断矣,岂复知有云壑乎?(4分)译文: (3)惜余非闲人,不得坐卧十日,招太白、梦得辈于云雾间相共语耳!(3分)译文: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登舍身台 明戚继光 向来曾作舍身歌,今日登临意

9、若何?指点封疆余独感,萧疏鬓发为谁皤?剑分胡饼从人后,手掬流泉己自多。回首朱门歌舞地,尊前列鼎问调和。【注】戚继光,明代抗倭名将;“舍身台”在河北遵化。 封疆:诗中指边界。皤:白。胡饼:即烧饼,指干粮。列鼎:列鼎而食,指权门的豪华生活;调和:菜肴的味道。(1)本诗前三联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试作简要分析。(4分) (2)本诗后四句主要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3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全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1)子曰:“夫仁者, ,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2)鹤汀凫渚, ;桂殿兰宫, 。(王勃滕王阁序)(3)此时相望不相闻, 。鸿雁

10、长飞光不度,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4)但以刘日薄西山,_,_,朝不虑夕。(李密陈情表)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消费时代文学的意义 蒋述卓在当今消费社会中,文学艺术常常被其他的文化现象如广告传媒、时装表演、商品包装、各种节庆等所借用,并覆盖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之中。这种借用造成了许多亚文学艺术现象,或称之为文学边界的扩大,从而形成审美的泛化或称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态势。对此文化现象我们究竟如何应对?首先我们应该看到,文学艺术的这种被借用不是什么坏事,对文学艺术的发展来说,反而会起到一种形式上的拓展与推进。历史上文学艺术常常被宗教所借用,产生诸如西方的教堂音乐、

11、教堂壁画以及中国敦煌的变文等等。宗教看重的正是文学艺术的感染力。当今的广告借用文学增强它的影响力和感染力,若有独创性,亦可能产生广告文学这一新的文学体裁;网络文学更是借助网络的普遍使用而正逐渐形成它独有的文学体裁、语言等形式特征,并且改变着读者的阅读习惯,甚至改变了受众与生产者的相互关系。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当物质生产条件包括技术发生一定变化之后,意识形态包括文学艺术等上层建筑在内都会产生或快或慢的变化。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艺术,在当今信息时代与消费时代,文学艺术发生扩容、变异并产生变种,应该是可以理解、容忍并逐渐接受的。其次,文学艺术被其他领域所借用带来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也并非坏事,而是

12、好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追求进程中,大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欲望只能是越来越强烈。大众要求他们的衣食住行越来越趋向于审美化,而生产者为了适应消费者的需求而将审美“灌注”于产品中,会成为消费社会的正常态势。美理应属于大众。大众在美的产品与全社会制造美的氛围中得到美的熏染进而提升自身的素质又有什么不好呢?在送人的礼品包装盒上印上唐诗不是既富人情味又富艺术性吗?在逛商场时顺便观赏它布置得美仑美奂的陈列橱窗,不也是赏心悦目吗?刺激消费当然是销售商的目的,但对“灌注”其中的艺术性难道我们就只有反感、排斥吗?日常生活成为审美文化的一部分,艺术也成为美好生活的一部分,艺术生产又成为文化制作的一部分,亚文学艺术

13、现象亦能给大众带来美的享受,诗意泛化一下又有什么不妥呢?再次,对什么是消费社会中的“诗意”问题,也应有一个新的理解。拿中国画来说,昔日描写幽壑高林、渔樵寺庙谓之有诗意,到“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以及现代国画大师齐白石等人,描写平民百姓以及百姓日常生活器物也不能说它就缺乏诗意。徐悲鸿画马固然符合传统的诗意,但写实写史的题材如田横五百壮士等也有诗意。当今的一些文入画,将候车的白领、闲居弄猫的妇人画进画中,也不能说就无诗意了。细想一下,西方的一些优秀画家,过去描写的也多是贵族的日常生活,如洗浴、梳妆、宴会等,它既是时尚,同时也充满诗意。如今的画家本着“笔墨当随时代”的精神,把笔触放到平民的日常生活中,只要思想深刻,也同样会获得诗意的。在科学技术发达的时代,通过一定的技术诗意还可能被放大与加强。如灯箱广告中的巨幅照片,电视中富有诗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