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一语文《短歌行》公开课教案和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7131905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高一语文《短歌行》公开课教案和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广东高一语文《短歌行》公开课教案和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广东高一语文《短歌行》公开课教案和教学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广东高一语文《短歌行》公开课教案和教学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高一语文《短歌行》公开课教案和教学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高一语文《短歌行》公开课教案和教学反思.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短歌行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诵读和分析讨论,体味短歌行“忧”中奋发、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2学习本文比喻,用典,抒情与言志相结合等艺术手法的运用,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3积累文言字词,理解诗歌含义,并熟练背诵全诗。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感知全诗。 2问题探究,梳理文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理解诗人的“忧”,感悟诗人在暮年时分仍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雄心,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观。教学重点正确理解诗人的“忧”, 体会曹操渴望天下贤才尽归己有,一统天下的抱负。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把握诗歌的意境,品味全诗的慷慨之气。教学方法1讲读法 2诵读法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课前预习 疏通文意

2、,掌握生字词教学过程与步骤一、 导入1. 播放短歌行录音。2.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将。酒至兴处,忽闻鸦声向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二、明确“忧”和“求贤”的思想情感内涵。 1.情感是解读诗歌的钥匙,诗言志,歌咏怀,大战前夕,曹操的心情如何呢?曹操抒发了什么情感呢?,从诗中寻找线索(找诗眼)。(一个字概括:忧诗眼。)如何理解他这种情感? (诗人为何而忧?) 2.可以说,诗人的情感焦点是“忧”,那么诗人为何而忧? 学生体会:“三忧”

3、(一“忧”人生苦短)(学生齐读第一层。) 东汉末年,群雄奋起,众多能人志士都想抓住时机建功立业,此时的曹操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这些辉煌的业绩也花费了他太多的时间(曹操时年已五十四岁),况且其中又遇到了不少挫折和失败,因而他深感奋斗的艰难和时光流逝的无情。“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的短促感、焦灼感重重地向他压来,这使他不由发出“人生几何”的感慨。(二“忧”贤才难得)(男生齐读第二层。) 仅仅把感叹“人生苦短”作为诗歌的起点和终结,这只是一般文人的思想境界。而曹操毕竟是曹操。当时,各据一方的军阀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都在用尽一切办法延揽人才。孙权有周瑜、鲁肃、张昭等,刘备有诸葛亮、关羽、张飞等,

4、即使刘表之流,手下也有一些谋士。曹操虽然拥有诸多的谋士猛将,但为了完成统一天下的宏伟功业,他希望天下所有的人才都聚集在他这里。在曹操热烈的求贤过程中,焦虑和痛苦不时地向他袭来。(三“忧”功业未就)(女生齐读第三层。)作者为了什么而“求贤”呢?“山不厌高天下归心” 这可以说是笼罩全篇的忧思,“人生苦短”之忧、“求贤不得”之忧皆由它而来。一统天下是曹操毕生的奋斗目标。而眼前,赤壁之战前景未卜,作为一个深谋远虑、渴望建功立业的将领,他能不产生这样的忧思吗? 3.“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正因为功业未就,曹操思贤之心才会如此强烈。曹操渴求人才,天下人才也不是仅仅在等待,他们也在寻找自己的用武之地,从哪可

5、以看出来? 明确:“绕树三匝”句。“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见三国演义)。 绕树三匝句,鸟儿为什么找不到可以栖落的枝头? (没有贤主。) 这话从曹操口中说出,有没有弦外之音?其实这是诗人发出的一个召唤:天下贤才到我这里来吧,我时刻在恭候着你们! 诗中充满对人才的渴盼,一片谦恭之气,但说其中又有一种霸气。从哪些句子可以感受到? 明确: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借周公的典故,既表达了对人才的谦敬,又委婉地流露出其吞吐天下的雄心壮志,气势是宏大的,意义上深远的。“山不厌高,水不厌深。”诗人正是为了成为高山,成为深海,才如此虚怀若谷。对,心里没有霸气的人,笔下便没有霸气。 短歌行让我们从另一个侧

6、面看到曹操作为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他有爱才、礼贤的坦荡胸襟;他有统一天下的宏大志愿;他有开创新局面的进取精神。尽管他也有“忧”,有“很深的忧”,但是他的“忧”是站在国家的高度、英雄的角度之上的“忧”,这绝非杜康酒所能消解。诗歌的主旨 :“诗言志”,结合曹操的忧,说说诗人抒写了什么“志”? 明确: 广纳人才,建功立业,统一天下。 3、 艺术表现手法鉴赏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内容,根据我们平时的经验,我们有什么独到的作法?指导:“方向”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1. 言志与抒情相结合。诗歌抒发了诗人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言志的同时也抒发了诗人的感情:有人生苦短的

7、忧叹之情,有对贤才的渴求之情,有既得贤才的欣喜之情,有对犹豫徘徊的贤才的劝慰之情,有坚信自己礼贤下士,天下贤才定会归附自己的自信之情。诗人把这些复杂的感情,通过似断似续,低廻沉郁的笔调表现了出来。 2.全诗化用典故 引子衿中表现女子对情人深情思念的名句,表达诗人对贤才的渴望;“青青”二句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曹操在这里引用这首诗,而且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这实在是太巧妙了。他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

8、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实在是太周到了,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紧接着他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因为曹操所写的是诗,所以用了典故来作比喻,这就是“婉而多讽”的表现方法。 以周公吐哺的典故,表示要虚心待贤,

9、使天下贤士归心。比喻。以明月比喻贤才,以明月不可掇比喻贤才难得。以乌鹊择木而栖比喻贤才的徘徊歧路,表达对他们前途的关切。以“山不厌高,还不厌深。”比喻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宽阔胸襟。 总的说来,这首诗虽然充满了深沉的忧叹,但是其中洋溢着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激荡着一股慷慨激昂的感情,给人以鼓舞和力量。四、朗读诗歌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用自己的情感去解读诗歌,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通过课文的学习,现在请同学们扮演一次曹操,来次横槊赋诗。如今你就是那位文才武略,领军出征,欲一统天下的曹操,你该怎么去读?五、课外探究 (1) 鲁迅: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

10、2)、许绍对曹操的评语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3)、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概括了人们对曹操的三个称谓:英雄、奸雄、奸贼。以上是一些关于曹操的资料,请你结合短歌行诗人的形象来评价历史人物曹操。教学反思: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不少教师都能把课文解读得非常生动而深刻,这的确能体现一个语文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力。根据新课标精神,让学生学会学习是一个值得每一个教师永远探究的课题。本节课想强化学生三个意识:1.在阅读中注意学习方法的总结归纳意识,如揣摩诗歌情感的方法:“诗眼”法(以后还将涉及:题材法、尾联关注法等等),揣摩诗歌表达技巧的方法:“方向”法。2.学会发现问题并进行积极探究的意识。3.诗歌需要品读的意识。现在看来,教学目标基本完成。遗憾有二:1.指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时候,缺乏必要的引导,以致学生思考缺乏方向性,从而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2.对学生的基础关注不够,尽管要求学生做好预习的工作,但仍然不可忽视文言基础方面的强化,课堂上也可明显感觉到,学生预习的功夫花得是相当不够的。4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