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生理学课件第12章 神经系统

上传人:热**** 文档编号:127131729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PPT 页数:194 大小:15.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生理学课件第12章 神经系统_第1页
第1页 / 共194页
人体生理学课件第12章 神经系统_第2页
第2页 / 共194页
人体生理学课件第12章 神经系统_第3页
第3页 / 共194页
人体生理学课件第12章 神经系统_第4页
第4页 / 共194页
人体生理学课件第12章 神经系统_第5页
第5页 / 共1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体生理学课件第12章 神经系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生理学课件第12章 神经系统(1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二章 神经系统Functionofnervoussystem 重点内容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神经系统的躯体运动功能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脑的高级功能与脑电活动 神经系统 nervoussystem 神经细胞 neuron 神经胶质细胞 neuroglia 分类和组成 第二节 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的一般功能 一 神经元和神经纤维P283 1 结构 胞体 轴丘 树突 轴突 始段 AP 轴突末梢 髓鞘 郎飞结 突触小体 2 功能 感受刺激传导兴奋 胞体 突起 轴突 1个 树突 1 多个 一 神经元 神经元的一般结构和功能 二 神经纤维 Nervefiber 的功能 1 构成

2、2 功能 局部电流传导兴奋 神经冲动 轴突长树突 轴索 髓鞘神经膜 神经纤维 胞体 树突 轴突 3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生理完整性 双向性 绝缘性 相对不疲劳性 3 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 1 顺向轴浆运输 胞体 轴突末梢 快速 驱动蛋白 递质囊泡 410nm d 慢速 微丝1 12nm d 2 逆向轴浆运输 轴突末梢 胞体 靠动力蛋白 运输神经生长因子 病毒 狂犬病病毒 毒素 破伤风毒素 205nm d 4 神经的营养作用 神经末梢 释放营养物质 调整所支配组织的代谢 影响其形态结构 生化和生理特性 弱 持续 神经损伤后其支配肌肉的萎缩 二 神经胶质细胞P284 一 特点1 数量大 约为神经

3、元的10 50倍2 分布广泛 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3 突起无树突 轴突之分4 相邻细胞以缝隙连接相连5 不能产生动作电位 中枢神经系统内几种胶质细胞 1 支持作用2 修复和再生作用3 免疫应答作用4 物质代谢和营养性作用5 绝缘和屏障作用6 稳定细胞外的K 离子浓度7 参与某些递质及生物活性物质的代谢 二 功能 第三节 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 一 突触传递 人类神经元的数量 1011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小体数目 2000突触总量 2 1014 一 突触传递 突触 synapse 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其他神经元的胞体或突起相接触 并传递信息的部位 突触的概念与分类 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发生功能接触的结构

4、 接头 junction 传出神经元与效应器之间的突触 突触 化学性突触 神经递质 电突触 局部电流 定向突触 非定向突触 几类重要的突触传递 经典的突触神经 骨骼肌接头 神经 平滑肌接头神经 心肌接头 一 化学性 经典 突触传递 三部分 轴突末梢 突触小体 囊泡 线粒体 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 突触间隙 1 突触的细微结构 1 突触的结构和分类 Ach 氨基酸 E NE 神经肽类 2 经典突触的分类P285 依接触部位不同 1 轴突 胞体突触2 轴突 树突突触3 轴突 轴突突触 依产生的效应不同 1 兴奋性突触2 抑制性突触 2 突触传递过程 1 突触传递过程 突触前神经元 轴突末梢 前膜上Ca

5、2 通道开放 Ca2 入突触小体 递质释放入突触间隙 作用于后膜上受体 后膜对某些离子的通透性改变 离子进出后膜 产生突触后电位 局部电位 突触后膜电位改变 突触小泡与前膜融合 破裂 2 突触后电位 类型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excitatorypostsynapticpotential EPSP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inhibitorypostsynapticpotential IPSP 1 EPSP 突触后膜在兴奋性递质作用下发生去极化 使该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升高 概念 形成机制 突触前神经元 末梢释放兴奋性递质 与后膜受体结合 后膜对Na K 通透性 尤其是Na Na 内流 K 外流 后膜

6、局部去极化 EPSP 2 IPSP 概念 突触后膜在抑制性递质作用下发生超极化 使该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下降 形成机制 突触前神经元 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 与后膜受体结合 后膜对K Cl 通透性 尤其是Cl Cl 内流 为主 后膜局部超极化 IPSP 二 非定向突触传递 非突触性化学传递 1 结构基础 曲张体 无突触前 后膜结构一对多的支配关系传递时间长 距离大 20nm 是否产生效应取决于受体分布 2 特点 三 电突触传递 1 结构基础 缝隙连接 2 特点 传递电信号 双向传递 无前 后膜之分 传递速度快 几乎无潜伏期 3 功能 促进神经元同步化活动 二 神经递质和受体 1 神经递质 neur

7、otransmitter 及其分类 1 概念 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在末梢处释放 能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膜上的受体 并产生一定效应的信息传递物质 2 递质的鉴定 有合成递质的前体 酶系统和合成能力 递质储存于突触小泡中 兴奋传来后释放 与后膜上受体结合而发挥生理作用 人为给予该递质 能引起相同生理效应 存在使该递质失活的机制 有特异的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 3 神经调质 neuromodulator 由神经元合成和释放的 对递质的信息传递效应起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调质作用 递质与调质无明确界限 调节信息传递效率 增强或削弱递质的效应 外周神经递质Ach NE 嘌呤类 肽类等 中枢神经递

8、质Ach 儿茶酚胺类 E和NE DA 5 HT 组胺 氨基酸类 肽类 嘌呤类 NO CO 前列腺素等 4 递质分类 按分布 2 递质共存现象 戴尔原则 1种递质 共存 2种递质 意义 协调某些生理活动 ACh 副交感神经 血管活性肠肽 促进唾液分泌 舒张血管 增强胆碱能受体的亲和力 3 递质的合成 释放和代谢 合成 多在胞质储存 突触小泡释放 Ca2 依赖性释放失活 重摄取 NE酶降解 ACh 胆碱酯酶 肽类等 再合成 二 神经递质的受体 receptor 细胞膜或细胞内能与某些化学物质 递质 调质 激素 发生特异性结合并诱发生物效应的特殊生物分子 概念 配体 激动剂 能与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并

9、产生生物效应的化学物质 拮抗剂 能与受体发生结合 但不产生生物效应的化学物质 受体的亚型 胆碱能受体 M M1 M5 和N N1 N2 亚型的意义 肾上腺素能受体 1 2 和 1 2 3 一种递质能选择的作用于多种效应器细胞并产生不同的作用 亚型 神经递质和受体的发现 OttoLoewi 1873 1961 GermanyPharmacologist1936NobelPrizeforPhysiologyorMedicine Loewi 1921 双蛙心灌流 迷走素 ACh 1 胆碱能受体 能与ACh特异性结合的受体 2 E能受体 能与E NE结合的受体 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后效应复杂的原因 受体

10、类型的不同不同配体与不同受体结合能力的不同不同器官上不同类型受体分布密度不同 3 突触前受体 突触前受体 2受体 作用 负反馈调节突触前递质的释放 4 中枢内神经递质的受体 中枢神经递质Ach 儿茶酚胺类 E和NE DA 5 HT 组胺 氨基酸类 肽类 嘌呤类 NO CO 前列腺素等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反射 单 多突触 三 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 反射 reflex 概念 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 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 刺激 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一 反射与反射弧的概念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反射弧 三 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 二 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1 单线式 2 辐散式 传入N元 3 聚合式 传出N元 4

11、 链锁式 中间神经元 5 环式 中间神经元 传入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 传出神经元 1 单向传递2 中枢延搁 突触延搁 3 总和 时间 空间 4 兴奋节律的改变5 后发放 后放电 6 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 三 中枢兴奋传递 突触传递 的特征 temporalsummation Spatialsummation EPSP 4 兴奋节律的改变 5 后发放 后放电 刺激停止后 传出N仍继续发放冲动结构基础 环式联系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感觉的产生 内 外环境刺激 内 外感受器 感觉 上行 传导路 大脑皮层 一 感觉 上行 传导路 浅感觉传导路 深感觉传导路 痛觉 温度觉 粗略触觉 本体感

12、觉 位置觉 运动觉 浅感觉中的精细触觉 传导路由3级神经元组成 一 中枢对躯体感觉的分析 特点 先上行 延髓 后交叉 1 丘脑前的传入系统 脊髓和脑干 1 浅感觉传导路 特点 先交叉后上行 2 深感觉传导路 GO 粗略触觉 精细触觉 本体感觉 二 丘脑 1 特异感觉接替核 腹后外侧核 躯干四肢 腹后内侧核 头面部 内侧膝状体 听觉 外侧膝状体 视觉 一 丘脑的核团 二 丘脑 2 联络核 丘脑前核 腹外侧核 丘脑枕 二 丘脑 3 非特异投射核 髓板内核群 中央中核 束旁核 中央外侧核 维持清醒状态 3 丘脑感觉投射系统 三 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 投射特点 一 体表感觉区 1 第一感觉区 中央后

13、回 3 1 2区 投射区大小与感觉的精细程度有关 倒置安排 头面部内部正立 交叉投射 头面部双侧 2 第二感觉区 中央前回与岛叶之间 投射特点 双侧 正立 中央前回 4区 二 本体感觉代表区 三 内脏感觉代表区 1 第一 二感觉区2 运动辅助区3 边缘系统皮层 1 痛觉P245 保护作用 概念 指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产生的一种复杂感觉 常伴有不愉快的情绪活动和防御反应 意义 痛觉感受器 游离神经末梢 刺激 致痛物质 H K 5 HT 三 躯体感觉 传入纤维 A 类和C类 伤害性感受器的分类与特征 针尖刺激 A 类和C类 机械 高阈值 机械温度 多觉型 1 分类 P246 机械刺激和温度 45度

14、 A 类 数量多 机械 热和化学刺激 2 特征 无一定的适宜刺激不易出现适应属慢适应感受器 广泛的感受刺激 持续性的保护机体 一 体表痛P298 2 深部痛 发生在躯体深部 如骨 关节 骨膜 肌腱 韧带和肌肉等处的痛感 慢痛 概念 特征 定位不明确自主神经反应缺血性疼痛 1 传入神经 自主神经 2 皮层代表区 体表第一感觉区第二感觉区运动辅助区边缘系统 传入通路与皮层代表区 二 中枢对内脏感觉的分析 特点 1 定位不明确 分辨力差 2 缓慢 持久 3 对扩张 牵拉和炎症敏感 对切割 烧灼不敏感 4 常伴有情绪反应和牵涉痛 二 内脏痛 三 牵涉痛 1 概念 内脏疾病往往引起远隔的体表部位感觉疼痛

15、或痛觉过敏的现象 2 产生机制 皮节法则 会聚学说 易化学说 常见内脏疾病牵涉痛的部位 一 视觉 三 中枢对特殊感觉的分析 传入通路与皮层代表区 1 传入神经 视神经鼻侧交叉形成视交叉颞侧不交叉2 皮层代表区 枕叶皮层内侧面 距状沟之上 下缘 二 听觉 1 传入神经 听神经2 皮层代表区 颞叶皮层 颞横回和颞上回 第三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运动N元 运动N元 运动N元 一 运动传出的最后公路 一 脊髓和脑干运动N元 1 脊髓前角 二 运动单位 概念 由一个 运动神经元或脑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功能单位 二 中枢对姿势的调节 一 脊髓的调节功能 1 脊髓休克 spina

16、lshock 概念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的动物暂时丧失反射活动能力而进入无反应的状态 主要表现 恢复 原因 脊髓突然失去高位中枢的调控作用 较简单 原始的反射 低等的动物 骨骼肌肌紧张 消失 外周血管扩张 BP 粪 尿潴留 发汗消失 2 脊髓对姿势的调节 对侧伸肌反射 屈肌反射 保护对侧伸肌反射 维持身体平衡 2 牵张反射 stretchreflex 1 概念 2 类型 腱反射肌紧张 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受外力牵拉而伸长时 可反射性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 1 腱反射 位相性牵张反射 概念 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 特点 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 初诊NS疾病 例 膝跳反射 单突触反射同步收缩 意义 2 肌紧张 紧张性牵张反射 概念 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 特点 维持躯体姿势的最基本反射 多突触反射交替性收缩 意义 牵张反射的反射弧 肌梭 长度感受器 牵拉肌肉 肌梭 a 类传入f 脊髓 运动N元 传出纤维 受牵拉肌肉收缩 牵张反射过程 特点 感受器与效应器在同一肌肉 加强因素 运动神经元 梭内肌收缩 肌梭 a 类传入 脊髓前角 使 运动神经元 梭外肌收缩 肌紧张增强 梭外肌 肌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