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东莞南开实验学校高三语文 语言基础知识 高频考点二.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7131105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东莞南开实验学校高三语文 语言基础知识 高频考点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广东东莞南开实验学校高三语文 语言基础知识 高频考点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广东东莞南开实验学校高三语文 语言基础知识 高频考点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广东东莞南开实验学校高三语文 语言基础知识 高频考点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广东东莞南开实验学校高三语文 语言基础知识 高频考点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东莞南开实验学校高三语文 语言基础知识 高频考点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东莞南开实验学校高三语文 语言基础知识 高频考点二.doc(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2013届高三语文 语言基础知识 高频考点二已泾渭分明,不再神秘。人们不再敬畏自然,凭借手中的科学技术,肆意改变环境。人们渐生狂妄,争相掠夺自然、破坏自然,把一个本不算大的地球折腾个底朝天。人类在发展中堕落,在违背自然中自掘坟墓。忤逆自然的人类将无法在大自然里颐养天年。A.泾渭分明B.肆意C.忤逆D.颐养天年答案A解析A项“泾渭分明”本指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不能用来指人们对大自然的认识。B项“肆意”指不顾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去做)。用在此处符合语境。C项“忤逆”指不孝顺(父母)。用在此处是把大自然比喻成了父母,恰当。D项“颐养

2、天年”指保养年寿。用在此处符合语境。2.(2011广东)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是一项是()近年来,我国历代文学巨匠的诗文专集、选集及各种汇编的整理问世,更是卷帙浩繁,蔚为大观。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繁盛,各国文学读物大量涌现,使人自顾不暇。这里有各种文化珍品的精译精编,有各国新作的争奇斗艳,也有选材不严的作品鱼目混珠,为读者所诟病,但就其主流看来,文学翻译家的辛勤劳动,大有益于我们文学的“外为中用”,大有助于文学新人的迅速成长,因此也是值得重视的。A.蔚为大观B.自顾不暇C.鱼目混珠D.诟病答案B 解析“自顾不暇”指照顾自己都来不及,没有力量再照顾别人。语境中指作品繁多,应付不过来

3、。该词不合语境。A项中“蔚为大观”形容事物美好而繁多,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C项中“鱼目混珠”比喻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一般形容物,不形容人。D项中“诟病”指侮辱,后引申为指责或嘲骂。3.(2010广东)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中国历代文人视为至宝的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它们虽然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但殊途同归。它们在艺术创作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神韵,记录了岁月的斗转星移,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今天,它们并没有因为现代高科技手段的甚嚣尘上而销声匿迹,而是继续在书画艺术中展示着华夏民族的质朴和灵动。A.殊途同归B.斗转星移C.甚嚣尘上D.销

4、声匿迹答案C解析甚嚣尘上:形容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现多指某种言论十分嚣张(含贬义)。用于“现代高科技手段”错。4.(2009广东)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欣逢您四十华诞,我们谨向您亲爱的母校,致以热烈的祝贺。四十年来,您培养的莘莘学子,或纵横商海,运筹帷幄,或潜心学界,激扬文字在各行各业的建设中,总是首当其冲。亲爱的母校,是您厚实的沃土孕育了我们的未来,是您严谨的学风和优良的传统赋予了我们奋发向上的力量,是您把我们这些懵懂少年培养成今天的栋梁之材。A.莘莘学子B.运筹帷幄C.首当其冲D.栋梁之材答案C解析“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在句中不合语境。“莘莘学子”指

5、众多的学生。“运筹帷幄”指在后方决定作战策略,也泛指筹划决策。“栋梁之材”比喻担负国家重任的人才。这三个词语都合乎语境。5.(2008广东)下面语段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公共汽车正在行驶中,前面一骑摩托车的男子突然变向横穿马路,眼看两车就要相撞。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听“嘎”的一声,公共汽车司机紧急刹车,避免了一场车祸的发生。车上乘客目睹了这扣人心弦的一幕,议论纷纷,怨声载道。那翻倒在地的骑摩托车男子迅速爬起来,一阵东张西望之后,未见交警身影,继而义无反顾,翻身上车,扬长而去。司机不禁怒形于色,大声斥责那违反交通规则的男子。A.扣人心弦B.怨声载道C.义无反顾D.怒形于色答案D解析“

6、扣人心弦”指诗文、表演等感染力强,牵动人心。“怨声载道”指百姓对统治者普遍怨恨不满。“义无反顾”指为了正义而勇往直前,毫不犹豫。以上三个成语均不合语境。“怒形于色”指内心的愤怒写在脸上,合乎语境,显示出司机对骑摩托车男子的强烈不满。1.广东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要求是怎样的?如何理解?答案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能根据语境正确选用词语等。这就是说,其中不仅有词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使用是否适当的问题。正确使用实词,其考点要求为:了解词义的变化发展和多义词的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能根据语言环境恰当地使用同义词、近义词和反义词,能根据语言环境

7、准确理解词语的特定意义和临时意义。在高考中通常重点考查辨析同义词和近义词。正确使用虚词,通常以常见常用的虚词的运用为主,包括关联词、介词、副词和助词等,主要考查对句子的内部结构以及句子之间关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易混虚词的命题点往往落在错用介词、副词和误用、漏用关联词等方面。熟语虽包括成语、习惯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但高考的考查通常是偏重于成语。2.高考对词语的命题有何规律? 答案(1)题型多样。高考对词语的考查以客观题为主,但也有主观题。常见题型有以下四种:一是判断辨析型选择题,二是填充辨析型选择题,三是替换辨析型选择题,四是填充式的主观题。广东卷采用判断辨析型,内容涉及实词和成语,以成语

8、为重点。(2)考查方式灵活。虽然仍以客观选择题为主,但是主观应用题的形式可能会被更多地采用,也可能出现在病句修改中,要求修改语段中出现的错误成语。(3)关注生活及社会现实。在选材等方面更加现代化和生活化和地方化,注重与社会现实的结合。今后命题会更多地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更多地突出地方特色,具有较强的现实性、时代性、针对性。一、 词语(实词、虚词)(一)近义实词的辨析在下列语段横线处填入最恰当的词语。1.(2011江西)(1)有人认为他之所以对日_,和他那个亲日媚日、飞扬跋扈的老婆的教唆与威逼不无关系。(投降投诚)(2)“五一”期间,市长_会见了新加坡贸易代表团和我国台湾投资考察团。(分别分头)答

9、案(1)投降(2)分别解析(1)投降:停止对抗,向对方屈服。投诚:(敌人、叛军等)归附。依据语境,应为“投降”。(2)分别:一个人分几个方面进行工作。分头:若干人分几个方面进行工作。依据语境应为“分别”。2.(2011天津)作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梅为历代文人雅士所_。(钟爱喜爱)答案喜爱解析钟爱:特别爱(子女或其他晚辈中的某一人),只用于人。喜爱:对人或事物有好感或感兴趣。“梅”是物,此处应选“喜爱”。知识储备实词指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词语。实词可以表示人或事物及其动作、变化、性状等,可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实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同音实

10、词和异音实词的规范应用上。同音词有的是同义词,有的不是同义词,我们把它分为“同音近义词”和“同音异义词”。同音近义词如:祛除、驱除,侦查、侦察,融解、溶解,启用、起用等。同音异义词如:包含、包涵,品位、品味,蜕化、退化等。异音近义词是指充当语素的字音全不相同或部分不同的词,而词语的意思有相近之处,但应用范围却不同。如:捐赠、馈赠,风范、风尚,制约、约束,囊括、涵盖,迟疑、犹豫等。(二)近义虚词的辨析1.在下列语段横线处填入最恰当的词语。(1)(2011天津)而晶莹如黄玉般的腊梅,暗香浮动,_遗世独立的佳人。(好像犹如)(2)(2009天津)走在大街上,天色微暗,行人稀少,_几片雪花飘落,更平添

11、了几分寒意。(偶然偶尔)答案(1)犹如(2)偶尔解析(1)“犹如”与“好像”比,书面色彩更浓些,更符合此句的语言特点。(2)“偶然”和“偶尔”都含有“有时候、不经常”的意思,但“偶尔”常修饰动词,语境中修饰“飘落”,“偶然”常修饰名词。2.判断下列加点虚词使用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作者科尔曼年轻气盛,观点鲜明,但常常论据不足或论证不周,不免显得犀利有余,老练不够。()(2)(2010四川)经过多年的深入研究,该课题组撰写了专题报告,对我国票据法的特色及其立法决策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述。()答案(1)(2)解析(1)不免:副词,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种消极的结

12、果。(2)“其”指代不明。此处应为“及”。知识储备虚词是指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汉语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副词能修饰动词或形容词,不能修饰名词。介词不能单独充当谓语;经常附着在名词、代词、动词前边组成介词结构;有些介词可附着在动词后构成一个整体,相当于一个动词。虚词的主要作用是用以构成文句,工整文意,在句子中起到语气或语法作用,而不表达实在的意义。在具体语境中辨析近义词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孩子是天真_的,不肯拘束自己的。他活着整个就是在享受生命,世俗的_和规矩暂时都不在他眼里。_年龄的增长,染世渐深,俗虑和束缚愈来愈多,

13、原本纯真的孩子才被改造成俗物。A.烂漫利益由于 B.浪漫利害随着C.烂漫利害随着 D.浪漫利益由于现场答案A请修改为正确答案_C_矫正指导烂漫:坦率自然,毫不做作或者颜色鲜明而美丽。浪漫:富有诗意,充满幻想或者行为放荡,不拘小节(常指男女关系而言)。此处指坦率自然,毫不做作,应用“烂漫”。“利害”指利益和损害,此处应指世俗得失的考量,不单指利益。“随着”,用在句首多指伴随某种趋势的变化而产生的变化,“由于”表原因,此处用“随着”更好。在具体语境中辨析近义词可分三步走。第一步:词不离义察语义要正确理解近义词的意义(词义轻重、范围大小、感情色彩、适用对象、语法功能等),尤其要“求同辨异”。抓住那个

14、相异语素,就可以找出它们的细微差别。第二步:词不离句析语境弄清语境,就是对一个句子的语义范围、感情色彩、谦敬色彩、搭配对象、词性、成分等作出全面的动态的分析。词语题的语境很小,只是一个句子,故很好把握。第三步:词境合一把词语的意义与语境的特点两相对照,如高度一致、吻合,则是正确的;反之,则不正确。示例(1)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_(篡改窜改)日本侵华的历史。辨析词义:“篡改”指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贬义词。“窜改”指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等),中性词。弄清语境:所填的空应为一个作谓语的动词,宾语是“历史”,从“妄图”看,是一个贬义语境。词境合一:“篡改”色彩与语境的贬义特点一致,故选“篡改”。(2)该县有关部门决定在今后两年内斥资对这位名人的故里进行修复,把它们打造成精品,以吸引外地游客,使当地旅游人气更旺。(判断正误)辨析词义:故,原来的,从前的,旧的;里,家乡。合起来就是故乡。弄清语境:“故里”所处的位置是“对”的宾语,是动词“修复”的对象,被“这位名人”修饰。从“修复”一词看,它适用的对象是具体事物,不是大而空阔的东西。词境合一:“故里”范围太大,很抽象,不能是“修复”的对象,故运用不正确,这里应用较为具体的“故居”。即时小练1.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源,是遏止环境恶化的正确选择。(判断正误)辨析词义: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