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

上传人:侗****源 文档编号:127131004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9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9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内蒙古通辽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题语文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25小题,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根据网上阅卷需要,本试卷中的所有试题均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本试卷上的答案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与答题卡分别封装一并上交。一、积累与运用(14题每题2分,5题3分,共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019年6月3日,我校开展了以读书伴我成长为主题的读书汇报活动。在汇报活动中,我以突出的表现夺得全校第一名。说起读书,我要感谢我的父母,他们是知识分子家庭。在我三、四岁时,父母给我准备了三字级弟子规)等书让我读。当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读书?父母爱读书,他们

2、读,我也模仿着读。就这样在家庭环境的熏染下,我爱上了读书。上学后,老师告诉我读书要心无旁骛,要锲而不舍 。一篇篇优美诗文让我心驰神往,它们是有灵气的,是有力量的。记得毕淑敏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要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其中一间盛放事业。适合自己的事业,不靠天赐,要靠自我寻找。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xing d y zhng( )的局面,是这间精神小屋,坚固优雅的要诀。通过读书,使我懂得了许多道理。今后我要更加认真读书,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下去,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1.给选文中的加点词语注音。锲而不舍 2.根据选文中所给的拼音填写词语。xing d y zh

3、ng( )3.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说起读书,我要感谢我的父母,他们是知识分子家庭。B.就这样在家庭环境的熏染下,我爱上了读书。C.通过读书,使我懂得了许多道理。D.今后我要更加认真读书,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下去,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4.选文中句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A.2019年6月3日,我校开展了以读书伴我成长为主题的读书汇报活动,B.在我三、四岁时,父母给我准备了三字经弟子规等书让我读。C.当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读书?父母爱读书,他们读,我也模仿着读。D.一篇篇优美诗文让我心驰神往,它们是有灵气的,是有力量的。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名著内容表述无误的一项是A

4、.红星照超中国)作品中,作者在“红色剧社”一章中,讲述了陕北军民一起看戏的场景,男女老少各色人等做坐在地上,不远的网球场上还有几羊在悠闲地吃草,毛泽东等人分散在观众中间,戏开始后,被有人去注意他们,可现其自由、平等的氛围。B.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样子四世同堂,科幻小说猫城记,话剧茶馆龙须沟屈原等。C.骆驼祥子作品中,刘四爷不给虎妞一分一毫,虎妞租了两间房子,与祥子成了亲。 婚后,虎妞不让祥子拉车,让他放高利贷。祥子直诚,认为太危险了,坚持出去拉车。D.简爱中罗切斯特与简爱互诉衷肠的情形,是全书最感人的篇章之一。罗切斯特拐弯抹角地试探简爱的心思,而简爱

5、则极力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最终导致简爱没能接受罗切斯特的爱情。二、古诗词赏析(共3分)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6.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诗人悲愤、失望的情绪。B.“欲渡”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诗人想有所作为但事与愿违,志向难以实现的矛盾、痛苦的心情。C.“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向往。D.末尾两句是全诗的最强音,表现诗人

6、摆脱苦闷,相信理想终会实现的乐观与自信。三、古诗文填空。(每空1分,共10分)7.夜阑卧听风吹雨,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饮酒其五) ,悠悠我心。(诗经郑风)挥手自兹去, 。(李白送友人) ,八年风味徒思浙。(秋瑾满江红)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市赋壮词以寄之中用“ , ”表达爱国激情和想要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人以德立身。无论身处何境,只要德行要好,人格魅力便会“香远益情”,正如陋室铭中所云:“ 。 。”四、文言文阅读(完成8-11题,共14分)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

7、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威后)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选自战国策赵威后问齐使)8.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每小题1分,共4分)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微斯人(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 有粮者亦食(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各句。(每小题2分,共4分)不以物

8、喜,不以己悲。 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10.甲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其作用是什么?(3分) 11.乙文中赵威后认为怎样才能使一个国家发展壮大?甲文中的哪句话与赵威后的这种思想相照应?请写下来。(3分) 五、记叙文阅读(完成1216题,共12分)未接来电水竹清晨,起床去卫生间,下了床却习惯性去拿手机,先看下时间6:20,然后就瞄到有个未接来电,上面显示“老王”,脑子里立即血往上涌,心里咯噔一下,一边回拨电话,一边胡乱地想着,是不是我爸脑梗又犯了?未接来电是二十分钟之前,可千万别有什么事呀!这么害怕的原因是,前段时间,我爸来我家小住,可能是由于天气突然变冷,有天中午,他突然觉得左

9、侧的手脚发麻,说话也说不清楚,我赶紧把他送去了医院。医生说这是一过性的脑梗,有的自己能恢复过来,像我爸这种,持续二十分钟就自己好了,有的恢复不过来,就比较麻烦记不清我爸这是第几次因为类似的情况住院,说真的,每次都把我吓个半死。医生说,也不要过于紧张,现在老年人这种情况多,也没有很好的根治办法,只说清淡饮食,适度运动,这次发现血糖也有点高,让尽量少吃米面。住院一周后出院休养了段时间,我爸说在城里住得憋得慌,感觉像坐牢,坚持回老家了。在电话拨通等待的期间,我非常懊恼睡前没有检查手机,可能是白天开会把手机设成静音忘记调回来。我不停地祈祷老爸赶紧接电话,每滴一声,一分一秒都是无比漫长和煎熬,心想别晕过

10、去了,不然老年手机的声音响起来,震耳欲聋的他不可能听不到啊。越想越怕,眼泪都急出来了,电话还是没人接。紧接着又打了一遍,很快就接通了,听到我爸熟悉的声音,心里顿时轻松了一些,我哽咽着问,爸,你没事吧?!爸说,怎么了,没啥大事呀,不是医生说不让喝米粥嘛,你给买的豆浆机收到了,但我按照说明书使用,为啥响了一会儿,又停了,然后再响一会儿又停了,是不是寄的路上被摔坏了!?我听后彻底松了口气说,没事儿,停下来的时候是在加热,反复几次,等滴滴的声音响了以后就完全熟了,也打好了,倒出来冷一下就可以喝了。他说“那我挂了,我得赶紧盯着去。”“不用盯。”我说。“不看着哪能行?”他坚持道。我说:“好,那你看着吧。”

11、挂了电话,我打了个冷战,才发现身上寒意彻骨,寒冬清晨,我只穿了件单层的睡衣,站着那么久也没觉得冷,也忘记原本起来是要去卫生间的。再躺回床上,几乎冻僵的身体被一点点地暖回了知觉,我却像婴儿般缩成一团,仍心有余悸。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每一个深夜或者是清晨,特别害怕听到手机铃响,最害怕的是我爸打来的,他年纪大了,又一个人独住,生怕他哪儿不舒服,我没有在身边,不能及时送去医院而发生不测。思来想去,我总结了一下这么焦虑害怕的原因,是平时对父亲的关心太少了。如果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不能陪在他左右,现在通讯这么发达,经常打个电话问候一下,随时掌握情况,或许我就不会胡思乱想,也或者是平时父亲打电话来时,我

12、能多点耐心,不要问有事没事,没事挂了忙着呢,这样敷衍应付,他可能会多打几次电话过来,也不至于他不到万不得已才会偶尔一个电话过来,就把我吓破了胆。如果你和我一样,害怕听到父母的电话,那也恰恰说明,你对父母关心度不够。因为所有的恐慌和胡猜乱想,都是因为茫然和未知。凡事用心了努力,就会知己知彼,自然胸有成竹,也能泰然处之,做事如此,孝心亦是啊。 (毫州晚报2018年12月3日,有删改)12.请期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分) 13.结合选文,说说为什么“越来越害怕接到父母的电话”?(2分) 14结合语境赏析第段画线句子。(2分)再躺回床上,几乎冻僵的身体被一点点地暖回了知觉,我却像婴儿般缩成一团,仍心有余悸。 15.请从记叙顺序的角度分析一下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3分) 16.父母子女之间的情感难以割舍,选文和材料一、材料二中作者在表达对父母的情感时各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请简要分析。【材料一】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