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考研参考100题教学提纲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27130999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PPT 页数:112 大小:5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考研参考100题教学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考研参考100题教学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考研参考100题教学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考研参考100题教学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考研参考100题教学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考研参考100题教学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考研参考100题教学提纲(1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召唤结构在意识鉴赏中的作用 召唤结构 指艺术作品因布满空白点和未定点 呈现为一种开放性的结构 这种结构本身随时都在召唤着接受者能动的参与进来 通过再创造将其充实 确定 使其得到具体化 实际上 艺术鉴赏的再创造属性 正同艺术作品的 召唤结构 有密切的联系 正因为艺术作品中包含着许多有待于鉴赏者去补充 填塞的空白点 未完点 它才可能引发鉴赏者的想像力 并去进行艺术再创造 倘若一部艺术品通篇浅显 一目了然 毫无内在意蕴 那么必然缺乏回味余韵 不值得去进行什么再创造了 2 艺术作品的情节 由哪几部分组成 情节是叙事性艺术作品中人物活动的有机连接与组合 是生活中矛盾斗争的发展演变过程 也是人物性格

2、成长的历史 它是由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 表现人物与人物 人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具体事件构成 所以情节一般由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四部分组成 在一些大型作品中 有的还前有 序幕 后有 尾声 序幕是故事发生前对故事的因由 背景 人物关系或作者意图作简要交代 开端是故事发生的起点 矛盾冲突的开始 一般以主要人物的出场为标志 发展是矛盾冲突的逐渐激化 是故事的演化进程 它是情节中所占比重最大的部分 高潮是矛盾冲突的白热化 故事发展到顶点 原有的平衡再难以维系下去 结局是矛盾冲突的结果 是故事的收场 尾声是故事结束后对人物事件发展的补充交代 或给读者 观众留下回味深思的余韵 4 简述表现发生说 表现发生

3、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情感表现与交流的需要 故此说又称 情感表现说 或 心灵表现说 这种说法曾受到西方许多文艺家和心理学家的拥戴 如托尔斯泰主张 艺术起源于一个人为了要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 厨川白村把文艺看做 苦闷的象征 等 影响较大的是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他认为艺术只不过是人的心理变化的表现 把文艺的起源归根于人的潜意识活动 是人的本能和欲望的变相满足 是一种 白日梦 持这类观点的还有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 英国史学家柯林伍德和美国学者苏珊 朗格等 克罗齐认为 艺术的本质是直觉 直觉的来源是情感 直觉即表现 因此 艺术是情感的表现 特别是抒情的表现 科林伍德认为艺术的目的就是表现情感

4、 因此 只有表现情感的艺术才是 真正的艺术 艺术是艺术家的主观想像和情感的表现 苏珊 朗格提出 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 艺术晶是人类情感的表现性形式 这些说法虽然强调丁人的主体意识 主观感情在文艺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但割断了艺术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同时也排斥了理性因素在艺术中的地位和作用 显然也是片面的 5 试述书法艺术的特征 1 线条与组合 书法是以线条的组合 变化来表现文字之美的艺术形式 它主要通过用笔 用墨 结构章法 线条组合等方式进行造型和表现人的审美情操 书法用的毛笔用兽毛制成 有软毫 硬毫和兼毫诸种 它们能够表现出粗细 浓淡 虚实 方圆 厚薄 刚柔等种种线条 书写在吸水性渗化性

5、很强的宣纸上 能够创造出晕化的趣味和墨色的美感 从而具有图画的美 使书法艺术更韵味无穷 书法的组合包括结构与章法两种 书法的 结构 包括字的结构 以及每个字的大小 疏密 斜正等 书法的 章法 是指作品的总体布局 即整幅字从总体上看应当错综变化 疏密相问 具有节奏和气势 从而体现出整幅作品内在的神韵 2 具象与抽象相统一 中国历史上有书画同源的说法 汉文字确实是从象形起源的 因此 不仅爷法文字的点画具有形象性 而且文字的字形结构也具有形象性的特征 这使书法带有一定的具象性 但实际上书法中的具象又不同于绘画中的具象 即使是象形字 也早巳脱离 了事物的具体形象 书法主要是以线条点画为艺术语言 只能抽

6、象地表现出书法家的思想情感 体现了一种抽象的形式的美 3 情感性与象征性 书法艺术 历来被人誉为 有情的图画 无声的乐章 具有强烈的抒情性 它最适宜表露主观意念 情趣 感受和理想 带有浓厚的抒情意味 建构了一个性灵世界 书法又常常富于象征性 俗话说 书如其人 书法艺术往往凝聚着笔者的心力和精神 反映出作者的性格 气质和审美情趣 诱发出一种独特的神韵气势和风格 成为书法家人格 品性的象征 6 艺术创作要经历那几个阶段 艺术创作过程要经历艺术积累 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三个阶段 它们是互相联系 彼此交错的 其具体内容是 1 艺术积累阶段 大体包括材料储备 艺术发现和创作欲望三部分 材料储备 艺术创作的

7、基础是生活素材和情感的积累 艺术家只有搜集到大量生活的原始材料 才可能在此基础上选择题材 提炼主题 进行创作 所以每个艺术家创作的第一步无不从积累生活素材开始 艺术发现 有了一定的生活和情感积累 艺术家的目光会更加敏锐 观察力 感受力 想像力 异常活跃 这时就会有更多的艺术发现 使艺术家有所激动 有所思考 并产生将所发现的东西表现出来的强烈愿望 这就启动了创作欲望 或创造冲动 创作欲望 所谓创作欲望 是在艺术发现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推动构思并进一步付诸艺术表现的心理要求和情感冲动 艺术感受愈真切 艺术发现愈深入 创作欲望也就愈强烈 2 艺术构思 艺术构思 是指艺术家在艺术体验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 以

8、特定的创造动机为引导 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表现方式为中介 使艺术意象得以创造和成熟的过程 构思的方式及运作 艺术构思是一项艰苦 复杂和充满创造性的精神性劳动 为完成艺术构思的任务 艺术家需要采用一定的方式 将浩如烟海 错综复杂的生活材料重新组合 并使之形成新的 具有丰富内捅的艺术意象 艺术构思的方式是复杂和多样的 但一般常见的是以下4种方式 A 综合 是创造主体进行艺术构思的主要方式 B 变形 是指艺术家在构思中以一定的审美原则为指导 充分调动自己的审美想像和创造能力 对客观对象做较大的改动和重建 甚至以违反常规事理的手法创造艺术意象的方法 C 移情 是指艺术家在构思的过程中 将自己的情感外化

9、 融人所表现的客观物象之中 并生成新的审美情思的心理活动 意蕴的凝结 艺术意蕴是指艺术形象里所蕴含的美学意味 它往往表现为一种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的哲理玄思或美学意境 3 艺术表现艺术表现 是指艺术家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和艺术语言 运用艺术方法和艺术技巧 将构思成熟的艺术意象转化为可供人们欣赏的艺术形象或艺术作品的过程 艺术表现是艺术创造过程的最后完成阶段 艺术意象的物化与表现 艺术意象的物化与表现 是艺术家将自己在艺术构思中已经基本形成的艺术意象转化为艺术符号 并以物态化的形式得以显现 使之成为具体 可感的艺术形象 艺术情境或形象体系的过程 艺术内涵的深化 A 主体在物化的表现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

10、审美倾向 B 主体在物化的过程中应不断进行艺术语言的锤炼 C 艺术意蕴将在物化过程中获得提升 D 艺术内涵获得深化的表征是形象 意境或典型的生成 7 艺术意象 意识构思中的意象同艺术作品中的意象有何区别和联系 艺术意象这个概念在习惯上主要有两种用法 一是指 意中之象 即艺术学在艺术构思当中 出现于心中而尚未表现出来的形象 它属于作者意识中的 象 还没有物化为可视可闻的感性形象 艺术意象的另一种解释为 寓意于象 即指艺术作品中寄寓着艺术家思想情感和审美趣味的特定物象 它是已经通过艺术语言表现出来的艺术形象 这种意象由意与象两部分统一构成 所谓 意 指人的意志 思想 情绪 理想 旨趣等 是包容着理

11、智和情感的一种复合性心理构成 所谓 象 即指客观的 具体的 感性的物象 当然 上述两种意象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 并有密切联系的 因为艺术家构思中的意象最终总要物化为艺术作品申可感的意象 丽艺术作品中的 寓意之象 其实仍是艺术家构思的产物 归根结蒂他仍都是艺术家主观情思同客观物象的有机统一 8 艺术批评的功能艺术批评的功能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对艺术作品而言 艺术批评够作出深入的分析和判断 指出其艺术特色 揭示其审美意 评价其审美价值 使其审美潜能得封充分释放 2 对艺术创作而言 艺术批评能够通过有效的信息反馈 予以积极的推进 艺术批评是艺术传播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之一 能帮助艺术家更深刻地

12、认识艺术规律 也更深刻地认识自己 所以贺拉斯把艺术批评比之为 磨刀石 它虽不能直接切割东西 却可以使刀更锋利 使艺术创作更成熟 3 对艺术鉴赏而言 艺术批评能够通过对艺术作品的理性分析评价 加以正确的引导 艺术鉴赏是一方个人的审美天地 然而 与艺术作品之间深层审美沟通的建立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而艺术批评却可以实现对艺术作品的深层透视 将一般接受者难以达到的审美层面开掘出来 艺术批评的理性深度可似为接受者的鉴赏活动带来宝贵的启示和实际的帮助 9 雕塑艺术的特征 1 物质与技艺的统一 在所有造型艺术中 物质材料对审美效应制约最大的是雕塑和建筑 不同的物质材料 对于雕塑晶的外观 气质 风格等均

13、能产生巨大的影响 玉石 大理石 象牙 青铜 泥土等 其本身就蕴含着不同的审美意味 此外 技艺对于雕塑艺术也有重要作用 除了艺术创作所需的审美经验和艺术构思外 技巧性 制作性对雕塑也必不可缺 雕塑创作本身 就带有某种艺术制作的味道 雕塑家掌握的刀工 手法 技巧都对雕塑艺术的成败高低至关重要 2 造型与观念的融合 一般说 雕塑的题材大多较单纯 雕塑以实体性的形体为艺术语言 这使它在题材上受到很大限制 这决定了雕塑的造型必须追求单纯明朗 必须舍弃生活现象中大量的偶然细节 选择那些最有概括性和最富表现力的 瞬间形体动作与表情来塑造静止而单纯的形象 然而 雕塑艺术的长处正在于把表现的单纯性同精神的内在性

14、有机结合起来 雕塑所表现的内在的灵魂 所表现的情感 气韵 神采和精神 不能由外部注入 只能在形体的塑造中 自内向外 辐射 10 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科学对艺术的影响可以从两方面看出 一是科学技术对艺术发展所产生的积板作用 现代科学技术为艺术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手段 促使新的艺术种类和艺术形式的产生 为艺术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环境和传播手段 为艺术提供了更广阔的天 地 许多术形式就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产生 发展的 最明显莫过于电影 科学不仅指技术 技术只是科学的操作 应用部分 科学更重要的是指科学思想 科学观念 科学思想 科学观念对文艺发展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随着自然力的逐渐征服 人

15、类将以一种新的世界观看待宇宙和社会 在这种情况下 必然导致一些文艺形式的衰败以至消亡 例如古代的神话史诗曾经耀人眼目 随着科学思想 的深入 今天已失去了他们重新产生的文艺土壤 与此同时科学思想 观念又在不惭创造着 催进着新的文艺形式诞生 例如科幻文艺即为其中一种 11 怎样理解典型人物是一个 熟悉的陌生人 俄国批评家别林斯基曾把艺术中的典型人物称之为 熟悉的陌生人 他说 每一个典型对于读者都是似曾相识的不相识者 把典型人物称之为 熟悉的陌生人 这提法是正确的 它从典型人物的社会效应方面深剿地揭示了典型人物共性同个性的关系 切典型人物都是鲜明 独特韵个性同集中 深刻的某种共性的统一 由于典型人物

16、身上总能反映出社会生活中某类人或某种事物的本质共性带有谣堂的普遍性 是人们所常见的 所以会产生似曾相识的 熟悉 感 另二方面 由于典型人物个个都具有与众不同的独特个性 这种个性是不可重复的 是作者独特的审美创造 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少见 所以 人们又会有 陌生 感 比如阿Q 他的 精神胜利法 他那种虚荣好胜 自欺欺人的可笑品格 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是一种弥漫于社会各阶层的恶劣国民性 不少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沽上一点 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所以 阿Q精神 是人们所熟悉的 但阿Q的具体个性 他那独特的思维方式 语言习惯 行为特征 比如被人欺侮挨打后僦说上一句 儿子打老子 来自我解嘲 因头上长疮袍 葡忌讳入说 亮了 等等言行举止 是罕见的 只有阿Q才会如此 所以 人们又对他产生新鲜感陌生感正是人物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构成了读者 熟悉 和 陌生 的统一 只有 熟悉 而不 陌生 便成为只有共性缺少个性的公式化 概念化人物 只有 陌生 而无 熟悉 则虽有个性却缺乏共性 容易变得离奇荒诞 沦人非理性主义泥坑 所以 二者必须巧妙结合 缺一不可 12 在艺术鉴赏的流程中主要包括那些审美心理活动 艺术鉴赏流程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