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通化市辉2020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7130932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通化市辉2020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吉林省通化市辉2020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吉林省通化市辉2020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吉林省通化市辉2020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吉林省通化市辉2020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通化市辉2020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通化市辉2020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 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32.0分)1.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理想变压器匝数比:是规格为“220V、1100W”的用电器,电表均为理想电表当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A. 110V、B. 110V、10AC. 440V、D. 440V、10A【答案】B【解析】解:用电器正常工作时,副线圈两端的电压,输出功率根据电压与匝数成正比,有:代入数据:解得:根据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有: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根据电压与匝数成正比,电流与匝数成反比,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等关系逐项分析即可得出结论考查交流电的

2、表达式中各量的物理意义,明确电表的示数为有效值,最大值与有效值之间的关系2. 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a、b为波上的两个质点,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甲所示,从此时刻开始计时,图乙是a、b两个质点中某一质点的振动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波速为,图乙是质点b的振动图象B. 波速为,图乙是质点a的振动图象C. 波速为,图乙是质点a的振动图象D. 波速为,图乙是质点b的振动图象【答案】A【解析】解:由甲图读出波长为,由乙图读出周期为,则波速为简谐横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由甲图判断出图示时刻a点的速度向下,b点的速度向上,而振动图象乙上时刻,质点的速度方向上,所以图乙是质点b的振动图象故选B 由甲图

3、读出波长,由乙图读出周期,求出波速由波的传播方向判断a、b两点的速度方向由振动图象读出时刻质点的速度方向,再分析图乙是哪个质点的振动图象本题首先要能根据波的传播方向判断出质点的振动方向,其次要振动图象判断出质点的速度,考查把握两种图象联系的能力3. 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波源在介质中形成的波相叠加而发生的干涉的示意图,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则A. C点为振动加强点,经过半个周期,这一点振动减弱B. B点为振动减弱点,经过半个周期,这一点振动加强C. A点为振动加强点,经过半个周期,这一点振动仍加强D. D点为振动减弱点,经过半个周期,这一点振动加强【答案】C【解析】解:振动的强弱看振幅

4、,不是看位移大小,图中两个波源产生的机械波干涉,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振动加强点一直是振动加强点,振动减弱点一直是振动减弱点;A、图示时刻点A为波峰与波峰相遇,是振动加强点,经过半个周期,这一点振动仍加强;故A正确;B、图示时刻点B为波峰与波谷相遇,为振动减弱点,经过半个周期,这一点振动仍减弱;故B错误;C、图示时刻点C为波谷与波谷相遇,为振动加强点,经过半个周期,这一点振动仍加强;故C错误;D、图示时刻点D为波峰与波谷相遇,为振动减弱点,经过半个周期,这一点振动仍减弱;故D错误;故选:A 频率相同的两列同性质的波相遇产生稳定干涉图象,波峰与波峰相遇、波谷与波谷相遇的是振动加强点;而波峰与波谷相

5、遇是振动减弱点;各个点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振动是否加强看其振幅,不是看位移本题考查波的干涉,波的干涉中,某质点的振动是加强还是减弱,取决于该点到两相干波源的距离之差当两波源振动步调一致时:若,则振动加强;若,则振动减弱当两波源振动步调相反时:若,则振动加强;若,则振动减弱4. 分析下列物理现象:5. “闻其声而不见其人”;6. 学生围绕振动的音叉转一圈会听到忽强忽弱的声音;7. 当正在鸣笛的火车向着我们急驶而来时,我们听到汽笛声的音调变高8. 这些物理现象分别属于波的A. 折射、干涉、多普勒效应B. 衍射、多普勒效应、干涉C. 折射、衍射、多普勒效应D. 衍射、干涉、多普勒效应【答案】D【解析

6、】解:“闻其声而不见其人”,听到声音,却看不见人,这是声音的衍射;围绕振动的音叉转一圈会听到忽强忽弱的声音,音叉发出两个频率相同的声波相互叠加,从而出现加强区与减弱区这是声音的干涉;当正在鸣笛的火车向着我们急驶而来时,我们听到汽笛声的音调变高音调变高就是频率变高,因此这是多普勒效应现象;故选:D衍射是绕过阻碍物继续传播,而干涉是两种频率相同的相互叠加出现明暗相间的现象,对于多普勒效应现象频率是在发生变化无论反射、衍射还是干涉,其频率均不变,而多普勒效应频率即发生变化9. 一束单色光从真空斜射向某种介质的表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介质的折射率等于2B. 介质的折射率等于C. 介质的折

7、射率等于D. 增大入射角,可能发生全反射现象【答案】C【解析】解:ABC、根据折射率的定义得:,故A正确,BC错误;D、光从真空斜射向某种介质的表面,是从光疏介质射向光密介质,不可能发生全反射,故D错误;故选:A 已知入射角和折射角,根据折射率的定义求折射率,发生全反射的必要条件是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解决本题的关键要掌握折射率定义式的条件:光从真空斜射进入介质要知道发生全反射的必要条件是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10. 光在某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为,那么,光从此介质射向空气并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应为A. B. C. D. 【答案】C【解析】解:由公式得:介质折射率;正好发生全反射,则有所以;故选

8、:C由于光是从介质射向空气,所以在折射定律公式中,折射率应该是折射角的正弦与入射角的正弦相比当恰好发生全反射时的入射角叫临界角若是光是从空气射向介质则折射率应该是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相比光的全反射必须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同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只有横波能发生衍射,纵波不能发生衍射B. 当波长比孔的宽度小得越多时,波的衍射越明显C. 声波能发生衍射现象,光不能发生衍射现象D. 声波易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光不易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答案】D【解析】解:A、一切波均能发生衍射现象,故AD错误;B、当波长比孔的宽度大得越多或相差不大时,波的衍射越明显,故B错误;C、声

9、波的波长比光波长,所以声波容易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光不易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故C正确;故选:C只要是波均发生衍射现象,当波长比孔的宽度大得越多时,波的衍射越明显;声波的波长比光波长得多,容易发生明显衍射现象本题考查波的衍射条件及存在的范围,知道声波的波长比光波长得多注意一切波均能发生衍射,而明显的衍射现象是有条件的12.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雨后路面上的油膜呈现彩色,是光的折射现象B. 凡是波都可以发生偏振现象C. 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一种横波D. 光导纤维中内层的折射率小于外层的折射率【答案】C【解析】解:A、偏振是横波的特有现象,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一种横波,故A正确;B、水面上的油膜呈

10、现彩色是光的干涉现象,属于薄膜干涉,故B错误;C、根据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可知,相对论认为空间和时间与物质的运动状态有关,故C错误;D、光导纤维传播信号利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结合全反射的条件可知,光导纤维中内层的折射率大于外层的折射率故D错误;故选:A偏振现象说明光是一种横波;油膜呈现彩色是光的干涉现象;相对论认为空间和时间与物质的运动状态有关;光导纤维传播信号是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从而即可求解该题考查光的干涉与折射色散的区别,掌握全反射的条件,理解光的偏振原理,及注意区别横波与纵波的不同做好这一类的题目要注意多加积累二、多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6.0分)13. 如图所示是一个单摆做受迫振

11、动时的共振曲线,表示振幅A与驱动力的频率f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摆长约为10cmB. 摆长约为1mC. 若增大摆长,共振曲线的“峰”将向右移动D. 若增大摆长,共振曲线的“峰”将向左移动【答案】BD【解析】解:A、B由共振曲线可知:当驱动力频率时产生共振现象,则单摆的固有频率由单摆的频率公式得摆长故A错误,B正确C、D由单摆的频率公式得知,当摆长增大时,单摆的固有频率减小,产生共振的驱动力频率也减小,共振曲线的“峰”向左移动故C错误,D正确故选BD 当物体受到的驱动力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等,振动物体产生共振现象由共振曲线可知:当驱动力频率时产生共振现象,则单摆的固有频率由单摆的频率公

12、式求解摆长摆长增大时,单摆的固有频率减小,共振曲线“峰”向左移动本题考查对共振现象及共振曲线的理解能力,关键抓住产生共振的条件:驱动力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等14. 图为一列简谐横波在时的波形图,图为媒质中平衡位置在处的质点的振动图象,P是平衡位置为的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波速为B. 当时,P恰好回到平衡位置C. 时间内,P运动的路程为8cmD. 时间内,P向y轴正方向运动【答案】ABC【解析】解:A、由图可知该简谐横波波长为2m,由图知周期为4s,则波速为,故A正确;B、根据图的振动图象可知,在处的质点在时振动方向向下,所以该波向左传播,故B错误;C、由于时,质点P在波谷,且,所以质点

13、P的路程为,故C正确;D、由于该波向左传播,由图可知时,质点P已经在波谷,所以可知时间内,P向y轴负方向运动,故D错误;E、当时,恰好回平衡位置,故E正确故选:ACE先根据质点的振动图象,判断波的传播方向,再根据波长和周期求波速;据波形成的条件和特点分析各质点的振动情况熟练利用波形平移法判断质点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利用周期表示时间,求质点的路程、注意时间和空间周期性的对应15. 关于下列光学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 水中蓝光的传播速度比红光快B. 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时可能发生全反射C. 在岸边观察前方水中的一条鱼,鱼的实际深度比看到的要深D. 分别用蓝光和红光在同一装置上做双缝干涉实验,用红光时

14、得到的条纹间距更宽【答案】CD【解析】解:A、蓝光的折射率大于红光的折射率,根据知水中蓝光的传播速度比红光慢,故A错误;B、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时是从光疏介质射向光密介质,不可能发生全反射,B错误;C、在岸边观察前方水中的一条鱼,鱼的实际深度比看到的要深,即看到的要浅,C正确;D、条纹间距,红光的波长较大,则条纹间距较宽,D正确故选:CD蓝光的折射率大于红光的折射率,根据比较传播速度;在水里的视深;条纹间距 本题考查了折射、全反射、干涉等光学现象,掌握与其有关的公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托马斯杨通过光的双缝干涉实验,证明了光是一种波B. 在太阳光照射下,水面上油膜出现彩色

15、花纹是光的色散现象C. 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仅将入射光由绿光改为红光,则干涉条纹间距变宽D. 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波是纵波【答案】AC【解析】解:A、人类对光的认识过程是:托马斯扬在实验中成功地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干涉现象是波特有的特点,双缝干涉实验显示了光具有波动性,故A正确;B、在太阳光照射下,水面上油膜出现彩色花纹是光的薄膜干涉现象,故B错误;C、若仅将入射光由绿光改为红光,红光的波长大于绿光的波长,根据条纹间距公式知条纹间距变宽,故C正确;D、偏振现象说明光波是横波,故D错误故选:AC托马斯扬在实验中成功地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油膜前后表面反射回来的光相遇发生干涉产生彩色条纹;根据条纹间距公式判断条纹间距宽度的变化;偏振现象说明光波是横波本题重点考察了有关光学部分的物理学史,基础性很强,只要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就能顺利解决此类题目三、实验题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17. 现有毛玻璃屏A、双缝B、白光光源C、单缝D和透红光的滤光片E等光学元件,要把它们放在图1所示的光具座上组装成双缝干涉装置,用以测量红光的波长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