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运城康杰中学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鸿门宴教学稿 苏教必修2 .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7129305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运城康杰中学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鸿门宴教学稿 苏教必修2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山西运城康杰中学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鸿门宴教学稿 苏教必修2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西运城康杰中学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鸿门宴教学稿 苏教必修2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运城康杰中学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鸿门宴教学稿 苏教必修2 .doc(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鸿门宴教学稿 苏教版必修2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是什么意思?可用课文中哪一个字来概括?(“忍”)范增对项庄说:“君王为人不忍”,他内心真的认为项羽是“为人不忍”吗?公开场合只能这样委婉地评论。二、读讲课文五、六两段:1、指名试讲课文,纠正误读误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成语,意思是别人掌握生杀大权,自己处于被宰割的地位。“道苦阳间行。”(间,从小路道)“沛公不胜格构。”(广不胜相构”,指酒醉,以“拒构”借代酒水。)“再拜献大王足一F。”(再拜,两次行礼,表示敬重;“足下”,古代敬词,用来指称对方。)“竖子不足与谋。”(

2、“竖子”,古代骂人的话,小子,没出息的东西。)2、提问:刘邦脱逃之前作了哪些布署?“置车骑”是什么意思?是几个人一道走的?为什么这样?提示:一是留下张良代为辞谢,一是放弃车骑只身独骑,只带四个亲信随从,一是叮嘱张良,待其至军中再入内辞谢。这样安排,目的在于尽快脱离虎口,担心项羽反悔。(从小路走,目的也在此。)3、提问:张良献礼,项羽、范增二人态度为何不同?提示:项羽对刘邦借故脱逃仍然麻木不仁,根源在于他迷信武力:兵力单薄的刘邦不足为患;范增则深知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同时也为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精心策划的阴谋破产而恼怒。不仅把工牛“置之地”,而且“拔剑撞而破之”,更大骂“竖子不足与谋”,可谓气急

3、败坏。故事至此结束,“立诛杀曹无伤”则是对开头“告密”的交代,是尾声。三、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1、张良、范增是两个什么样的人物?他们在“鸿门宴”中处于什么地位?提示:张良是刘邦的主要谋士,他多谋善断,精通韬略,临变不惊,处事有方。是他为刘邦定下了“韬晦之计”,以“不敢倍德”、无意于称王蒙蔽项伯,欺骗楚王,终于化险为夷。是他为刘邦作了精心的部署,周密的准备,从而赢得了斗争的胜利。项庄舞剑,张良出,樊哙急问:“今日之事何如?”可见事先有所商量。樊哙责备项羽,口径一致,由辩解进而反法,则更可以看出事前经过周密的策划。一方有备,一方无备,结局合乎情理。尤其值得一

4、提的是张良不像范增那样妄自尊大。他认为刘邦称王不是时候,很不策略,但并不明确否定,只是问了一句:“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他认为不可以武力与项羽相斗,也只是委婉地探询:“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刘邦远不像项羽那样自信,张良却仍然处处留心,始终把自己放在谋臣的位置上。这是刘邦对他绝对信任的关键。可以说张良是“鸿门宴”这一事件的总导演。范增是项羽的主要谋士,项羽称为“亚父”,可见其地位不同寻常。他的政治观察力,他的才智谋略绝不逊于张良。但他对项羽尤其是对项羽的妄自尊大,并不完全了解,他以命令的口吻要项羽攻打刘邦;“急击勿失”,他在席上“数目项王,举玉玦以示之者三”,要项羽“按既定方针办”。他擅自布置

5、项庄舞剑,已经造成欲取项羽而代之的客观影响,但他既不知人,也不知己,这是范增的致命弱点。他与张良构成了鲜明的对照。“鸿门宴”这场斗争可以说是张良与范增的斗智。对整个事件的演变,两人举足轻重,可谓关键人物。但是,两人毕竟只是谋臣,唱主角的是双方的决策者,是项羽和刘邦。2、项羽这个人物的致命弱点是什么?对他应作如何评价?提示。缺乏政治远见,一味沽名钓誉是项羽的致命弱点。项伯说,“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他就立即改变了“击沛公军”的主张,樊哙指责他“欲诛有功之臣,此亡秦之续也”,虽然语言尖锐,他却“未有以应”。可见他虽然武力上是绝对优势,心理上却不堪一击。他欲得天下,又图虚名,既准备推翻怀王之约

6、,又害怕世人指责。他不用范增之计,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迷信武力,而根本原因则在于心理上的脆弱。作为楚国贵族的后裔,项羽却有许多缺点错误,甚至有不可饶恕之处,这是必然的。但他毕竟为推翻暴秦作出过一定的贡献,他性格上也有某些闪光点,如不畏强暴,不用阴谋等等,应当实事求是地给以肯定。四、讨论分析课文刻画人物的方法1、试以樊哙为例,说说作者是怎样刻画人物的,人物在什么环境中出现?从哪些方面描写?浓墨重彩写樊哙有无必要,为什么?提示:第二课时对樊哙已作了具体分析,这里侧重于归纳刻画人物的方法。2、以项羽、范增对张良献礼态度的不同分析归纳作者用对比方法写人的技巧。提示:着重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对比、映衬手法

7、。(略)。五、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消极因素进行批判1、文中的迷信成分,(略)2、作者的英雄史观:文章对刘邦虽有贬抑,更多的却是颂扬,对项羽也颇多同情,尤其是把他作为一代帝王为之撰写“本纪”,其英雄史观显而易见。当然,我们不应要求作者像今天这样具备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六、布置作业:l、完成“思考和练习”第五题。2、以“鸿门宴中的XX”为题,写一篇短评(题目可另拟)。附:板书提纲(一)鸿门宴(转折点)无伤告密“欲王关中”(矛盾焦点)范增说羽“急击勿失”项伯夜访“毋从俱死”“义”张良献计“不敢倍德”(二)项工留饮“为人不忍”(?)范增举玦“默然不应”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樊哈闯帐“死且不避”(以攻为守)沛公出逃“脱身独骑”张良人谢“不胜格构”项王受墨“置之坐上”亚父破斗“增而破之”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