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现代史通史复习(二轮)

上传人:x**** 文档编号:127128816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6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中国现代史通史复习(二轮)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2017中国现代史通史复习(二轮)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2017中国现代史通史复习(二轮)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2017中国现代史通史复习(二轮)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2017中国现代史通史复习(二轮)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中国现代史通史复习(二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中国现代史通史复习(二轮)(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高考历史第二轮总复习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中国现代史 1949 一 过渡时期 1949 1956 总的特征 1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与初步发展 2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并且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国际背景 1 两大阵营对峙2 朝鲜战争3 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经济 1 经济 49 52年 没收官僚资本 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海关主权 建立国营经济 土地改革 国民经济恢复工作 53 56年 过渡时期总路线 一五计划 三大改造 2 社会生活 取缔丑恶现象 颁布 婚姻法 社会风气根本改变 政治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抗美援

2、朝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2 一边倒 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日内瓦会议 求同存异 的方针 文化 1 思想 建国后 毛泽东思想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 提出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 政治理论 毛泽东在各时期的军事 政治 文化 外交 党建 统战等方面均有创见 其思想精髓是实事求是 群众路线 独立自主 2 文艺 向时代学习 向人民学习的口号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的方针 3 教育 建立新的教育管理制度 向工农和工农子女 开门 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性

3、质 4 科技 中国科学院成立 编制 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 二 探索 曲折 发展 1956 1976 总的特征 1 中共为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苦的探索 其中既有成就 也有失误 2 文化大革命时期 内乱 国际背景 1 美苏争霸2 不结盟运动3 侵越战争 经济 1 八大 的正确方针2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3 调整 巩固 充实 提高 的八字方针4 1967 1968年 文革 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 周恩来纠 左 国民经济复苏 邓小平全面整顿 国民经济迅速回升 政治 1 八大 正确的路线和方针2 文革对民主与法制的践踏3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日建交 文化 思

4、想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文艺 破 四旧 八亿人口八个戏 教育 57年教育方针 两种教育制度 两种劳动制度 教育革命 科技 两弹一星 导弹 原子弹 人造卫星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考点120世纪50 70年代的社会主义建设1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953 1956年 1 背景 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 经济形势好转 1953年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规定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 2 成就 一五 计划 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三大改造的完成使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考点解析 2 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与失误 1956 1976年 1 成功探索 中共八大 正确分

5、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 确定了党的任务是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1960年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 调整 巩固 充实 提高 方针 1962年 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2 探索失误 1958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忽视了客观规律 1958年的 大跃进 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文革 动乱使国民经济遭到劫难 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在低水平线上徘徊 1956 1976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1 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必须坚持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 2 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 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 3 搞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6、不可超越生产力水平 盲目调整生产关系和生产组织形式 片面追求高速度 考点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 准备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1 中心议题 讨论新中国的成立 2 共同纲领 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3 历史地位 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2 过程 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 毛泽东庄严宣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3 意义 1 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 2 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3 中国进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4 是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 二 建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7、 1 建立 1954年一届人大通过宪法 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正式确立 2 地位 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 意义 奠定了新中国各项政治制度的基础 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 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 建立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2 发展 1956年中共中央提出 长期共存 互相监督的方针 3 职能 建国初期 全国政协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1954年一届人大后 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 发挥政治协商 民主监督的作用 4 作用 调动了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热情 开创了群策群力 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 3 民族区域自治

8、制度 1 建立 1949年 共同纲领 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 完善 1954年宪法明确规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3 作用 促进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愿望的实现 对实现民族平等 保证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产生了深远影响 调动了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中国民主政治的本质和特点 1 本质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当家作主 真正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 2 特点 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以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发展起来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作为符合国情的政党制度 实行民主选举制度 加强基层民主制度建设 并将此作为保

9、障中国公民直接 充分行使自己的民主政治权利的重要途径 实行民主监督制度 考点3中国民主政治的曲折发展1 文革 对民主政治的践踏及教训 1 无政府主义思潮泛滥 严重 2 从中央到地方出现夺权现象 武斗频发 3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各民主党派政治协商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4 公检法无法正常工作 5 教训 要认真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2 新时期的民主与法制建设 1 平反 文革 前后的冤假错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坚决纠正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 左 倾错误 会后 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全面展开 2 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1980年邓小平发表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在平反冤假错案的同时 党和政府还进行了政治

10、体制改革 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 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建设 3 修订宪法和颁布多部重要法律 1982年颁布了1982年宪法 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1997年 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 1999年 把 实行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正式写入宪法 4 基层民主选举 法律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成就 村委会 居委会干部由上级政府任命改为由居民直接选举产生 在农村 以民主选举 决策 管理 监督为核心的村民自治不断扩展 意义 既保障了群众的民主权利 又贯彻了依法治国的精神 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中最基础的一

11、环 特别提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不仅是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而且是国家政治建设进入新时代的标志 也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伟大转折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成为新时期的治国方略 考点3新中国的外交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1 重大外交活动 1 建国第一年里 中国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2 1949年底 毛泽东 周恩来访问苏联 签订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3 1954年 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在会上起了积极作用 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4 1955年万隆会议上 中国提出 求同存异 的方针 推动会议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达成万隆十原则 促进了亚非国家

12、的团结与合作 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 目的 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2 时间 1953年 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 3 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4 意义 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在世界上影响深远 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二 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1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 背景 20世纪70年代 国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 美国的霸权地位衰落 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取得独立并日益成为国际事务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中国的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2 恢复 1971年10月25日 第26届联

13、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 中美关系正常化 1 走向缓和的原因 美国 孤立中国 政策失败 60年代末期 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 中国为了解决台湾问题 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需要改善同美国的关系 3 中日邦交正常化 1 背景 二战后 日本长期追随美国 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 并与台湾保持 外交关系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的冲击 2 过程 1972年9月 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国 签订 中日联合声明 宣布建立外交关系 2 表现 1971年4月 美国基辛格访华 打开了中美友好交往的大门 1972年2月 尼克松访华 签署中美 联合公报 1978年签署中美 建交公报 1979年中美正式建

14、交 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对华政策的特点及其原因 1 特点 具有双重性 既要向中国施压 限制中国 又要同中国保持交往合作 2 原因 在国家利益 意识形态方面 中美两国存在根本分歧 美国维护自身地位的需要 中国经济实力 政治影响的增强 使得国际地位日渐提高 同时 中国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中美两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等方面有共同的重大责任 特别是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美两国有密切的经济贸易往来 合作会使双方互利共赢 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 1 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2 反对霸权主义 维护世界和平 3 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4 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

15、原则的基础上 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5 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 愿意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 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 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 促进共同繁荣 6 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 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 考点4毛泽东思想一 诞生1 国民大革命时期 毛泽东撰写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阐明了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 十年对峙时期 毛泽东提出 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 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二 成熟1 时间 抗日战争时期2 1940年 新民主主义论 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概念 3 1945年 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三 发展

16、1 时间 新中国成立后 2 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理论 开辟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阐述了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个人的思想 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对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出概括而形成的科学思想体系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党的许多领导人都对它的形成和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 另外 还要正确区分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个人的思想 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这三个概念 毛泽东思想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但毛泽东个人的思想只是毛泽东思想的一部分 不能因为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而抹杀毛泽东的伟大功绩和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指导地位 考点5新中国的科技发展1 两弹一星 1 1964年10月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 1967年 我国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 3 1970年 东方红一号 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2 空间技术 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