蒽酮硫酸法测定益元口服液中总多糖的含量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271275 上传时间:2017-06-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蒽酮硫酸法测定益元口服液中总多糖的含量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蒽酮硫酸法测定益元口服液中总多糖的含量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蒽酮硫酸法测定益元口服液中总多糖的含量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蒽酮硫酸法测定益元口服液中总多糖的含量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蒽酮硫酸法测定益元口服液中总多糖的含量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蒽酮硫酸法测定益元口服液中总多糖的含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蒽酮硫酸法测定益元口服液中总多糖的含量(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蒽酮硫酸法测定益元口服液中总多糖的含量【摘要】 目的 测定益元口服液中总多糖的含量。方法 采用蒽酮硫酸法, 以葡萄糖为对照品,测定总多糖的含量。结果 葡萄糖质量浓度在 0.008060.06468 mL-1 范围内与吸收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 96.5%, RSD=1.22%;3 批样品所测得的总多糖平均含量分别为 9.81,10.16 ,9.66 mgmL-1。结论 采用蒽酮硫酸法测定益元口服液中总多糖含量,快速准确,稳定性好,可作为该制剂总多糖含量测定方法。 【关键词】 益元口服液 总多糖 蒽酮硫酸法 含量测定 Abstract:Objective To determine t

2、he contents of polysaccharides in Yiyuan oral liquid. Methods The content of polysaccharides was measured colorimetrically by anthrone test using glucose as the standard. Results The calibration curve was linear within the range of 8.06-64.68 gml-1 for glucose . The average recovery was 96.5% with R

3、SD 1.22%. The contents of polysaccharides of 3 batches of Yiyuan oral liquid were 9.81, 10.16 and 9.66 mgml-1, respectively. ConclusionWTBZ The method was simple, accurate and stable, which could be used for the quality control of this oral liquid. Key words:Yiyuan oral liquid; polysaccharides; anth

4、rone 2test 益元口服液是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 健康食品研究所在名老中医经验方基础上开发的医院制剂,主要由人参、黄芪、灵芝、枸杞等中药组成,具有益气补血、滋肾益精、扶正固本等功效。已有报道益元口服液对辐射损伤小鼠有辅助保护作用1,对正常小鼠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2 ,临床治疗气血两虚型白细胞减少症有效3 。该制剂中所含的植物多糖是实际生产中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之一4-5 。本实验采用蒽酮硫酸法6 测定产品中总多糖含量,并改进样品供试液的处理方法,去除了蛋白质及某些脂溶性物质的干扰,使结果更准确可靠。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Unicam UV 紫外分光光度计(美国热电) ,

5、电热数字显示恒温水浴锅(上海浦东跃欣科学仪器厂) ,台式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 。 1.2 试药 益元口服液,由南方医科大学健康食品研究所提供(批号20050208);葡萄糖对照品,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蒽酮、硫酸、乙醇、丙酮、乙醚等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溶液的制备 2.1.1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3精密称取葡萄糖对照品 8.02 mg,置于 10 mL 容量瓶中,加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得 0.802 mL-1 的葡萄糖对照品溶液。 2.1.2 硫酸蒽酮试液的配制 称取蒽酮 50 mg,置于锥形瓶中,加蒸馏水 25 mL 溶解,然后加入硫酸 75 mL,即

6、得。临用新配。 2.1.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4-5 精密量取益元口服液 1 mL,加无水乙醇 2 mL,混匀,离心, 弃去上清液;沉淀用 1 mL 热水溶解,过滤,除去不溶物后加无水乙醇 6.1 mL,混匀, 离心,弃去上清液,取沉淀先用 sevag 法脱蛋白质,再依次用无水乙醇、丙酮、乙醚多次洗涤。沉淀挥干有机溶剂后,加双蒸馏水溶解并定容于 100 mL 量瓶中。精密吸取上述稀释液 1 mL于 10 mL 量瓶中,加双蒸馏水定容得供试品溶液。 2.1.4 阴性对照液的制备 精密量取益元口服液 1 mL,按样品供试液的制备方法收集各次乙醇沉淀离心后待弃的上清液于烧杯中,置恒温水浴挥干乙醇至无醇

7、味。用双蒸馏水溶解并定容于 100 mL 量瓶中。精密吸取上述稀释液 1 mL 于 10 mL 量瓶中,加双蒸馏水定容得阴性对照液。 2.2 标准曲线的绘制 精密量取葡萄糖对照品溶液 0.0、0.1 、0.2、0.4、0.6、0.8 mL,分别置于 10 mL 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上述溶液各精密量取 1 mL 于具塞试管中,冰水浴,精密加入硫酸蒽酮溶4液 4 mL,然后在沸水浴中加热 10 min, 自来水冷却,静置 30 min。以空白溶液为对照,在 625 nm 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以葡萄糖质量浓度()对吸光度 (A)进行线性回归,得标准曲线: =0.149 6A+0.001 4

8、,r=0.999 4。表明葡萄糖的质量浓度在 0.008 020.064 16 mL-1 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3 干扰试验 将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阴性对照液按照“2.2”项下的方法进行扫描。结果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在 625 nm 处有最大吸收,而阴性对照液吸收值小于 0.005,说明阴性对照液对样品的测定没有影响。见图 1。 2.4 稳定性试验 对供试品溶液及对照品溶液测定吸光度时,50 min 内每间隔 10 min 测 1 次,结果吸光度基本保持不变,其 RSD 为 2.81%,可见本实验方法稳定性良好。 2.5 重现性试验 取批号为 20040316 的供试品,

9、平行测定 5 次,结果 RSD 为3.2%。说明同一供试品在相同条件下测定的结果重现性好。 2.6 加样回收率试验 精密量取同一批号(总多糖含量为 9.81 mL-1)的益元口服液 1 mL 共 5 份,按“2.7”项下的方法处理,最后的沉淀加双蒸馏水溶解移置 100 mL 量瓶中。每份加入定量的葡萄糖对照品,振摇使溶解, 加双蒸馏水至刻度, 摇匀,按“2.2”项下的方法操作,测得回收率5结果见表 1。表 1 葡萄糖加样回收率试验 2.7 样品总多糖含量测定 取 3 批益元口服液(批号分别为20040316,20040509,20040711 ) ,分别量取 1.00 mL 各 3 份, 照“

10、2.1.3” 项下的方法制成供试品溶液, 量取 1 mL,按“2.2” 项下的方法测定吸光度, 按标准曲线方程计算样品中总多糖的含量(以葡萄糖表示), 得 3 批制剂的总多糖平均含量分别为9.81,10.16,9.66 mL-1。 3 讨 论 3.1 本制剂总多糖含量最初采用滴定法进行测定,因样品中的多种物质会与滴定液反应,故灵敏度不高。蒽酮硫酸比色法测定总多糖的含量是经典的方法之一,文献报道可得到理想的结果7 。本实验采用蒽酮硫酸法,原理是样品在强酸作用下脱水生成糖醛或其衍生物后,与特异性显色剂蒽酮迅速而完全地缩合成稳定的有色物质, 其生成量与总多糖含量存在定量关系, 灵敏度高且快速,可以作

11、为该制剂生产时质量控制的方法。 3.2 蒽酮硫酸法是非特异性的,可能受到其他可与蒽酮试剂反应的物质干扰。在制备供试液时,可用 67%(体积分数)乙醇提取 1次,再用 85%(体积分数)乙醇沉淀除去人参、黄芪等药材中含有的皂甙、单糖和绝大部分的低聚糖,减少水溶性糖类对含量测定的影响。由于蛋白质加热水解产物对蒽酮硫酸法测定总多糖的含量的干扰也很大,从供试液中除去蛋白质是一个很重要的处理步骤,因此在样品处理上采用了 sevag 法脱蛋白质,然后再用丙酮及乙醚多6次洗涤以除去脂溶性成分的影响。由于减少了多种物质的干扰,使结果更准确可靠。 【参考文献】 1 骆苏芳,刘国章. 益元口服液对辐射损伤小鼠辅助

12、防护作用J.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5,25(7):837. 2骆苏芳,黄俊明. 益元口服液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5,25(8):1 012. 3钟洪, 骆苏芳. 益元口服液治疗气血两虚型白细胞减少症疗效观察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2,15(2):1 624. 4徐虹玲,郑起平. 三九童泰口服液总多糖的含量分析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1997,14(6):29. 5凌远育,郑有顺,杨汝文. 康百乐口服液多糖含量的测定J.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95,15(1):46. 6张惟杰. 复合多糖生化研究技术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7:7. 7林颖,吴蔬敏,吴雯等. 天然产物中糖含量测定方法正确性7的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6,8(3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