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胃康颗粒剂对大鼠实验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研究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271074 上传时间:2017-06-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萎胃康颗粒剂对大鼠实验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萎胃康颗粒剂对大鼠实验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萎胃康颗粒剂对大鼠实验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萎胃康颗粒剂对大鼠实验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萎胃康颗粒剂对大鼠实验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萎胃康颗粒剂对大鼠实验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萎胃康颗粒剂对大鼠实验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研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萎胃康颗粒剂对大鼠实验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研究【摘要】目的探讨萎胃康颗粒治疗大鼠实验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时对胃黏膜 G 细胞和 D 细胞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多重刺激复制大鼠 CAG 模型,应用大、小剂量萎胃康颗粒进行治疗,并以三九胃泰作为阳性对照药物,应用计算机图象自动分析系统分析给药前后各组胃黏膜 G 细胞、D 细胞的数量和平均光密度变化。结果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 G 细胞和 D 细胞数量和平均光密度明显减少(P0.01) ,给药结束后萎胃康颗粒组 G、D 细胞数量均明显增多(P0.01) 。结论萎胃康颗粒具有改善胃肠激素对胃功能的调节作用而发挥治疗作用。 【关键词】萎胃康颗粒

2、;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G 细胞;D 细胞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regulatingeffectsandmechanismsonGcellandDcellofstomachmucousmembraneinexperimentalratssufferingfromchronicatrophicgastritis(CAG),withtheuseofWeiweikang(WWK)granule.MethodsAdaptmultistimulationtoduplicateratCAGmodelandtreatwithlargeorsmalldose

3、sofWWKgranule,withSanjiuweitai(SJWT)asthepositivecontrastmedicine,applyingcomputerphotoautoanalysissystemtoanalyzethenumberandlightdensitychangeofGcellandDcellindiff2erentgroupsofstomachmucousmembraneaftertakingmedicine.ResultsThenumberandlightdensityofGcellandDcellinCAGmodelratobviouslydecline(P0.0

4、1),thenumberofGcellandDcellinWWKgroupdistinctivelyincrease(P0.01).ConclusionWWKgranuleplaysatherapeuticrolebyimprovingthestomachintestinehormonesregulatingeffects. 【Keywords】WWKgranule,chronicatrophicgastritis,stomachmucousmembrane, Gcell,Dcell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atrophicgastritis ,CAG)发病率高,病程较长,病因病机错综复

5、杂, 是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的一种疾病。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疑难病症之一,目前尚缺乏特效疗法与药物。我们根据中医传统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知识,研制了纯天然植物药制剂的萎胃康颗粒,实验表明对大鼠实验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1。为探讨其作用机制, 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我们进行了以下实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选择成年雄性健康 SD 大鼠(山东绿叶制药有限公司实验动物中心提供)80 只,体重(20020)g,架式笼养。购回后饲养 3d,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16 只,模型组 64 只。 1.2 实验试剂萎胃康颗粒由烟台大学医院制剂室制备;三九胃泰为三九医药公司生产,批号 Z4402

6、0705;水杨酸钠为国药集团化3学试剂有限公司产品,分析纯,批号 T20070226;兔抗大鼠 GAS 多克隆一抗、兔抗大鼠 SS 多克隆一抗、SP 试剂盒均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3 实验分组治疗和标本处理慢性萎缩性胃炎动物模型复制采用多重刺激复制法2。大鼠购回饲养 3d 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16 只,模型组 64 只。造模结束后, 两组各随机抽取 7 只大鼠,处死, 取胃经过常规病理学检查确定造模成功。随后,将模型组剩余大鼠随机分为萎胃康溶液大剂量组、萎胃康溶液小剂量组、三九胃泰组、生理盐水组和正常对照组,均予标准鼠饲料,同样环境与条件下饲养,自由饮水。每周测体重 1

7、次,确定给药量。萎胃康溶液大剂量组加用萎胃康溶液(含生药 0.3g/ml 相当人正常用量的 40 倍)20ml/(kgd)灌胃;萎胃康溶液小剂量组加用萎胃康溶液 (含生药0.15g/ml,相当人正常用量的 20 倍)20ml/(kgd)灌胃;三九胃泰组加用三九胃泰溶液(含生药 0.08g/ml 相当人正常用量的 20 倍)20ml/kg 灌胃;模型组加用 0.85%氯化钠 20ml/kg,均 1 次/ 日灌胃。实验进行至 30d 时,大鼠禁食、水 24h 后,处死动物。取全胃,沿胃大弯剪开,取胃小弯侧胃窦部,4%多聚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连续切片 3 张,切片厚 5m。其中 1 张切片做 H

8、E 染色,进行常规病理检查;另 2 张切片做 G 细胞、D 细胞免疫组化染色。 1.4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染色步骤简述如下;切片脱蜡至水,3%H2O2 封闭内源性过氧化酶, PBS 洗涤45min3 次,微波抗原修复,PBS 洗涤 5min3 次,加入非免疫的羊血清封闭非特异性抗原,吸去血清,加入一抗,4孵育过夜,PBS洗涤 5min3 次,加入生物素标记的二抗孵育,PBS 洗涤 5min3次,加入过氧化物酶 链酶卵白素孵育,PBS 洗涤 5min3 次,DAB 显色,梯度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片。兔抗大鼠GAS 多克隆一抗效价为 1120,兔抗大鼠 SS

9、多克隆一抗效价为1150,两种均以 PBS 代替一抗做阴性对照。 在相同的高倍镜(1040)下,每张免疫组化切片随机将 5 个胃黏膜视野,应用计算机图象自动分析系统,分别测量 G、D 细胞的阳性细胞数及胞体平均光密度值。取 5 个视野的均数作为每张切片的 G、D 细胞的阳性细胞均数及平均光密度值。 1.5 统计处理数据以 xs 表示,应用 SPSS13.00 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及组间的两两比较。 2 结果 2.1 病理学检查正常对照组大鼠胃较小,胃壁弹性良好,皱襞表面光滑且规整,有较多粘液,黏膜呈粉红色,有光泽,无出血点,黏膜下血管不明显。镜下观察胃黏膜厚度大,上皮完整,上皮细胞排列整齐,无

10、脱落或缺损,细胞呈单层柱状,腺上皮与腺管分界清楚,固有膜腺体形状规则。模型组大鼠胃壁变薄,弹性差,胃内容物增多,皱襞低平,走向紊乱,较多区域,尤其是胃窦部皱襞消失,粘液少,黏膜色泽灰白,可见散在出血点,黏膜下血管清晰可见。镜下观察胃黏膜层变薄,不完整,可见不同程度的变性或坏5死的脱落细胞,腺体不同程度的萎缩或消失,间质有多种炎性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浸润。萎胃康大、小剂量组随治疗时间的延长上皮细胞相对完整,细胞形态正常,腺体排列稍欠规整。肌层逐渐增厚,厚薄较均匀。表层黏膜无脱落,腺体无明显萎缩;胃窦部、前胃与胃交界处固有膜中的炎细胞浸润显著减少。固有膜水肿、血管扩张较模型组改善。三九

11、胃泰组治疗后胃黏膜,黏膜层较模型组增厚,炎细胞浸润有所减少,但腺体仍有萎缩。 2.2G、D 细胞免疫组化染色 G 细胞胞质呈褐色或棕色阳性反应,主要分布在胃窦黏膜腺体的中下 1/3,呈圆形、椭圆形、梭形或不规则,有的连续在一起形成团带状( 图 13)。D 细胞胞质阳性颗粒呈黑褐色,形态与 G 细胞相似,大致呈弥散分布,主要分布在胃窦黏膜的下 1/3 较集中。可见有的 D 细胞发出细长突起,伸向邻近细胞。阴性对照切片全部为阴性(图 46)。表 1 各组胃窦黏膜G、D 细胞数量及细胞平均先密度比较 3 讨论 胃窦部黏膜和腺体中散在分布着较多神经内分泌细胞,对胃肠功能的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的 G

12、、D 细胞调节作用地位最为显著。G 细胞分泌 GAS,可刺激壁细胞和主细胞而促进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增加胃肠黏膜细胞的分裂增殖,增加 DNA、RNA 的合成及胃黏膜血流量,并具有营养胃黏膜及壁细胞群的作用;D 细胞合成和分泌 SS,SS 可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亦可抑制 GAS 释放,二者在功能上相互协调,共同维持着胃肠的生理功能35 。 6CAG 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了,一般公认的形成机制是各种致病因素的长期刺激或继发的宿主炎症反应,导致胃黏膜深层损害和腺体的破坏,使胃黏膜不能完全修复再生,黏膜腺体萎缩,从而形成 CAG6。胃黏膜内的神经内分泌 G、D 细胞数量也有随局部萎缩程度逐步而减少

13、,减少的原因是病理改变导致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失调,两者细胞密度及细胞数值的变化与 CAG 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7,8 。张学庸等7认为测定组织中的 G 细胞数量可作为胃窦黏膜萎缩程度的一种指标。检测 G、D 细胞与病理检查法结合起来可以判断患者胃窦黏膜萎缩程度、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等病变,同时也可作为临床疗效的客观指标。 综上所述, 本实验结果表明,胃黏膜 G 细胞、D 细胞的减少和比例失衡及胃泌素和生长抑素的下降,可能是产生或加重 CAG 的机制之一,萎胃康颗粒剂可通过提高 G 细胞和 D 细胞数量以及调节G 细胞、D 细胞的内分泌功能,使萎缩病变逆转而发挥治疗作用。至于这种对 G、D 细胞

14、调节是直接作用还是间接发挥作用,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赵岩,傅兵, 赵大华,等.萎胃康颗粒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08,16(4):229234. 2张淑芹,赵林山,郑继奎.慢性萎缩性胃炎动物模型的复制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1, 17(6):8183. 73朱方石,姒健敏 ,王良静,等.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主、壁细胞和 G、 D 细胞及外周血胃泌素、生长抑素的变化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6,14(34):32613267. 4谢晶日,沈林艳 ,刘朝霞.胃灵冲剂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黏膜 G 细胞及 D 细胞的影响J.中国中

15、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6,14(3):190191. 5孙凤蓬,宋于刚 ,程蔚,等.大鼠胃溃疡自愈过程中胃泌素、生长抑素与 G、D 细胞变化关系的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2002,22(1):5758. 6姒健敏,王良静 ,陈淑洁.鼠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形态特征和细胞增殖调控因子变化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2004,24(6):476479. 7张学庸,张忠兵 ,陈希陶,等.萎缩性胃炎胃窦 G 细胞、组织胃泌素、胃液和血清胃泌素关系初步观察J.中华消化杂志,1984,4(1):64. 8周凡,唐福康,武一曼,等.人慢性胃炎神经内分泌 G、D8细胞关系的研究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00,9(2):1611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