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课件:考点35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27102573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课件:考点35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课件:考点35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课件:考点35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课件:考点35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课件:考点35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课件:考点35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课件:考点35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经济成长历程 模块二 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考点三十五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栏 目 导 航 一 赫鲁晓夫改革1 内容 1 农业方面 措施 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削减农业税 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 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 结果 农业有所好转 但冒进思想和恶劣气候使其再度出现危机 玉米 2 工业方面 措施 改革 扩大地方权力 局限性 没有使企业获得独立自主的经济地位 3 政治方面 措施 1956年苏共二十大 批判对斯大林的 进行大规模的平反冤假错案活动 结果 未找到个人崇拜产生的真正根源 不久重新陷入了个人崇拜的泥淖 工业管理体制 个人崇拜 2 评价 1 积极方面 打开了苏联社

2、会主义改革的闸门 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冲击了 2 消极方面 表现 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原因 缺乏正确的 没有进行总体的规划和科学的试验 3 最终结果 改革后期 各种矛盾突出 赫鲁晓夫下台 斯大林模式 理论指导 二 勃列日涅夫改革1 初期改革 1 内容 重点进行工业改革 推行 2 结果 对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产生一定的冲击作用 军事实力和 增强 成为超级大国 2 后期改革 1 状况 过分追求稳定 改革步伐逐渐缓慢 2 结果 经济发展停滞和下降 各种社会矛盾滋生 苏联陷入困境 新经济体制 综合国力 通史链接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苏关系 三 戈尔巴乔夫改革1 内容 1 经济 制定

3、试图以经济管理的方式代替行政命令干预经济 2 政治 提出用 人道的 民主的社会主义 思想代替 科学社会主义 推行政治多元化 实行 3 国家结构 把苏联由联盟变成了邦联 2 结果 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1 八一九 事件后 苏联国家政权发生质变 各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 2 1991年 签署 苏联完全解体 加速发展战略 多党制 阿拉木图宣言 知识总结 战后苏联的三次改革 答题术语 史料一 主题 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史料二勃列日涅夫改革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 苏联工业年均增长率为8 4 第二阶段为70年代初到70年代末 1971 1975年 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7 1 比

4、前五年下降1 3 其后五年又下降2 6 第三阶段 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 1982年工业总产值仅增长2 8 史料三 他摆弄这个国家 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 他认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 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 他不停地剥下去 一直到剥光为止 一位苏联杂志主编讽刺戈尔巴乔夫有人曾形象地说 戈氏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 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 1 如何评价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措施 提示 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首先从农业开始 为提高粮食产量开始大规模的垦荒工作和推行 种植玉米运动 大规模毁草 毁林开荒 破坏了生态平衡 由于耕作粗放 导致开荒地区土壤严重退化 2 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勃列日涅

5、夫执政时期苏联经济的发展趋势及其原因 提示 趋势 经济发展迟缓 进入停滞时期 原因 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 对苏联社会实际发展水平的错误判断 阻碍了改革进程 推行霸权主义外交政策 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 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个人作风专断 3 你如何看待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的关系 提示 戈尔巴乔夫剥卷心菜的过程就是其改革的过程 先改革经济 未取得成效后转向政治改革 在政治上 倡导 民主化 公开性 实行多党制 最后把问题全都暴露 导致苏联解体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并没有指向 肿瘤 肿瘤 指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 而是 挥向了党的脖子 体现了戈尔巴乔夫否定了党的领导 否定了社会主义方向 从而造成苏

6、联解体 1 史料一图片显示 当时的苏联人民狂热地拥护赫鲁晓夫掀起的垦荒运动 2 史料二中三个阶段的增长率 8 4 7 1 2 8 从横向看呈增长趋势 说明勃列日涅夫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从纵向看 数据递减 说明苏联经济出现严重下滑趋势 从侧面说明勃列日涅夫改革面临困境 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3 史料三形象地说明了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比较 2017 全国卷 34 1953年 苏共中央决定 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 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 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 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 这一措施旨在 A 调动农民生产

7、积极性B 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C 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D 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A 解析 A对 据材料中 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 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 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 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 可以看出 赫鲁晓夫针对斯大林时期农业集体化造成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 注重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促进农业的发展 B错 赫鲁晓夫改革是在维持原有计划经济体制的基础上进行的局部改革 并非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错 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促进农业发展 与消除城乡差别无关 D错 农民走集体化道路是在斯大林时期开始推行的 与题干时间不符 1 1953年 赫鲁晓夫在苏共中央全会的报告中

8、提出 提高某些农产品征购和收购价格 降低私有牲畜向国家义务交售的标准 支持集体农民发展私人畜牧业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等 这表明当时的苏联认识到 A 工业农业的发展极不协调B 传统经济体制的严重弊端C 农业集体化运动存在问题D 优先发展重工业决策失误 C 解析 据材料可知赫鲁晓夫把重点放在农业 看不出他认识到工农业发展极不协调 故A项错误 传统经济体制的弊端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国家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 从材料中未看出失调 故B项错误 据材料中 降低私有牲畜向国家义务交售的标准 支持集体农民发展私人畜牧业 可以看出实行农业集体化时 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所以赫鲁晓夫在农业领域改革 要调动农民生

9、产的积极性 故C项正确 优先发展重工业决策是正确的 但要注意工农业的比例调整 故D项错误 2 2018 怀化模拟 1954 1959年 苏联农业产值以平均每年70 的速度在增长 1958年同1953年相比 谷物产量增长了91 其中小麦增长了131 肉类产量增长62 奶类产量增长105 蛋类产量增长76 这说明赫鲁晓夫改革 A 重点在农业方面B 符合苏联的国情C 实现了根本突破D 取得了一定成效 D 解析 题干中的数据说明1954 1959年间 农业产值和谷物 肉类 奶类 蛋类等具体的门类产量都有了实际的较大增长 这说明赫鲁晓夫在农业领域进行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故选D项 由于农业改革过程中不

10、顾苏联的国情 大规模推广玉米种植 最终导致出现了问题 据此可以排除A B项 其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故C项不符合史实 3 2018 淮北模拟 1958年 苏联向非共产党国家出口的石油占石油出口总量的74 1963年上升到89 1958年 苏联宣布 凡是向西欧国家出口的石油产品降价22 5 向东欧国家出口的只降价6 1962年 苏联再次调整出口价格 分别降价55 7 和8 3 材料反映 A 社会主义阵营已名存实亡B 经济政策摆脱意识形态束缚C 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D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缺乏资金 D 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58年社会主义阵营仍然存在 没有名存实亡

11、 故A选项错误 当时苏联经济政策仍然受意识形态影响 故B选项错误 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 故C选项错误 苏联多次调整石油出口价格 对西欧更优惠 说明西欧的石油需求更大 有利于补充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资金 故D选项正确 4 2018 临汾模拟 下表反映了1973年苏联经济与美 法 日的对比 据此可知 A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快速发展B 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C 规模经济是苏联经济模式的特征D 法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新霸主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苏联等国的经济 根据材料信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的是苏联在斯大林模式之下强调公有制 强调大规模经营 材料即体现了规模经济是苏联经济模

12、式的特征 C项是符合题意的 正确 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 不存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选项A不符合题意 排除 1991年冷战之后世界经济格局才发生重大变化 选项B不符合题意 排除 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新霸主而非法国 选项D不符合题意 排除 故本题选C项 5 1970年 苏联著名物理学家安德鲁 萨哈罗夫在致党政领导人的呼吁书中 把苏联比喻为 一辆巨大的卡车 而驾驶员 一只脚使劲往下踩加速器 却用另一只脚踩刹车 这里的 踩加速器 是指 A 利用科技革命成果B 巩固计划经济体制C 支持第三世界国家D 加快工业化步伐 A 解析 1970年 苏联处于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 将重点放在重工业领域 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

13、成果 发展军事工业 故A项正确 勃列日涅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而不是巩固计划经济体制 故B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苏联经济领域内容 不是政治领域 故C项错误 加快工业化步伐不符合 踩加速器 故D项错误 6 20世纪70 80年代 苏联每年的新技术发明大约占世界总数的三分之一 但只有四分之一的科技成果在经济中得以应用 而一项新技术从研究到应用的周期长达10 20年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苏联忽视民用工业的技术革新B 苏联过分倚重军工生产C 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严重制约D 苏联民众消费水平有限 C 解析 苏联的新技术发明占世界总数的比重很大 可见苏联并没有忽视技术革新 故A项错误 苏

14、联过分倚重军工生产 也会推动科技转化为应用 故B项错误 苏联新科技转化率低 周期长 主要是因为来自苏联体制的严重制约 计划经济排斥市场 使得转化缺少动力 故C项正确 苏联民众消费水平有限只是表面原因 故D项错误 7 1984 1986年苏联农产品年均增产速度为2 6 1987 1989年下降为1 5 1986 1989年 年均进口粮食3430万吨 另外 肉 糖 黄油 土豆和水果等的进口量也日益增加 据此可推知 苏联 A 重工业的增长过快B 国产粮食用于工业C 经济结构持续恶化D 农民生产积极性低 C 解析 材料没有体现出重工业增长速度的快慢 故A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国产粮食的用途是工业 故B项

15、错误 由材料可以看出苏联的农业和轻工业发展问题越来越严重 出现持续恶化的倾向 故C项正确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低是可以推导出来的 但并不是深层次的 反映本质的 故D项错误 8 2018 盘锦模拟 戈尔巴乔夫的 新思维 在 全人类利益高于一切 的口号下 在提倡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体系和平共处 和平竞赛的同时 抹杀了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性和斗争性 人道的 民主的社会主义 则进一步认同了西方的价值观和民主观 把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建制和市场经济模式作为苏联盲目模仿和追求的目标 由此可见 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是 A 改革造成了思想意识的混乱 加剧社会动荡B 加盟共和国被赋予过多权力 离心倾向加

16、强C 戈尔巴乔夫改革损害了国家的利益遭到反对D 外部资本主义势力国家对苏联的压制和渗透 A 解析 材料中的 抹杀了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性和斗争性 进一步认同了西方的价值观和民主观 把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建制和市场经济模式作为苏联盲目模仿和追求的目标 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造成思想意识的混乱 加剧了社会动荡 故答案为A项 材料没有涉及加盟共和国对苏联解体的影响 排除B项 材料没有反映 遭到反对 排除C项 材料没有反映外部势力的影响 排除D项 9 2018 潍坊模拟 有学者认为 农业文明行政体制驱赶下的工业化国家与工业文明国家的冲突是异常惨烈的 败退也是符合了文明竞争规律的 即便是在二战中左右逢源 善于钻阵营空子的前苏联 也在冷战中衰亡 崩溃于一条腿走路下自身竞争力的无以为续 材料表明苏联衰亡的主要原因是 A 农业发展水平长期滞后B 冷战中美国的竞争C 体制与生产力水平脱节D 政治经济制度落后 C 解析 由 农业文明行政体制驱赶下的工业化国家与工业文明国家的冲突是异常惨烈的 败退也是符合了文明竞争规律的 可以看出农业文明体制与工业化矛盾 由 善于钻阵营空子的前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