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电生理学N3

上传人:x**** 文档编号:127101359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电生理学N3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医学电生理学N3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医学电生理学N3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医学电生理学N3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医学电生理学N3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电生理学N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电生理学N3(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到目前为止脑电生理检测技术已形成了一整套可以彩色直观显示 自动快速进行频谱及功率谱定量分析 时空定位 自动打印成像 大容量贮存 无纸描记及24h有线或无线长期监测 较强的抗干扰装置等完整检测系统 脑电生理检测技术已进入了一个划时代阶段 目前临床应用的各种脑电生理检测技术 有脑感觉及运动 磁 电刺激 诱发电位 事件相关电位 脑电位分布图 脑电地形图 显著概率地形图 脑时域地形图 压缩功率谱阵分析 24h有线或无线长期脑电监测及分析系统 无纸脑电描记等 上述各种检测技术均是在常规脑电检测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能更精确地反映人脑功能变化的心理 生理 病理状态 使脑电生理的检测不仅应用于临床医学 且

2、已广泛应用于军事 航空 航天 深海医学的研究 使脑电生理检测技术达到丰富多彩 完善 客观而前途宽广的境地 但不论脑电生理新技术有多大的发展 在临床诊断和科学研究方面 脑电图的基本描记分析和结合临床实际对照 仍占有无可争议的重要地位 决定脑波的主要因素及其规律如下 1 周期 波频Hz 的主要决定因素 1 神经元回路的物理性 回路的长短及神经纤维的粗细 以及神经冲动经过突触的数目 如皮层 丘脑回路电位周期长于短的皮层内回路 细纤维 兴奋传导速度越慢 则周期越长 兴奋通过突触时 时间将延迟 2 神经元的不应期 约100ms 3 神经元物质代谢速度 突触后电位是在物质代谢过程中形成的 当达到一定水平时

3、 导致细胞放电 送入回路中 代谢越慢则有长周期慢波 如老年人 4 大脑皮层神经元同步化和去同步化程度 2 波幅 V 的决定因素 1 皮层神经元同步化和去同步化程度 2 皮层神经元数量及大小 人脑枕叶和中央区 波幅高于他区 因枕叶皮层的颗粒细胞体积虽小 但数目众多 中央前区的细胞数虽不多 但细胞又大又长 3 神经元排列的一致性 皮层表面排列一致 有规则 第6层神经元多 但排列方向不一致 故波幅前者高 后者低 4 记录电极和皮层间距大则波幅低 如硬膜下血肿 5 神经元兴奋性 兴奋性高 波幅高 频率快 多见于树突的持续性去极化或轴突侧支抑制系统被破坏后 第三节异常脑波概述一 异常脑波产生的原因异常脑

4、波是脑机能的异常状态在脑电图的表现 其产生原因如下 一 脑器质性病变 二 全身性疾病继发 特别是中毒 代谢病 导致大脑皮层神经元的形态或机能改变 1 神经元树突基部侧棘的形态变化和该部的持续性去极化 2 神经元轴突侧支抑制系统被破坏 3 神经元数量减少 4 神经元物质代谢障碍 5 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减慢 由于上述因素 导致脑波波率 波幅 波形 位相 出现形式 反应性的异常 产生各种异常脑波的出现 二 异常波的分类及病因 一 生理波病理化1 波异常 1 广泛性 波变慢 伴调幅差 多见于广泛性慢性脑功能低下的各种疾病 包括脑外伤 脑炎恢复期 各种病因的脑萎缩 脑动脉硬化症等 2 广泛性低电压 20

5、v 或无 波 见于重度脑功能障碍的各种疾病 但正常人偶可见到 3 连续性全导联 波 波幅增高 频率慢 调幅差 枕区 前移 诱发 波无反应 见于脑干受损又名 昏迷 4 懒波 局限性 波减少或缺如 频率减慢 左右差大于10 要注意硬膜下血肿 5 波局限性波幅高 双侧差大于20 25 或在50 V以上 多见于脑功能亢进包括癫痫 6 枕叶以波光反应消失 可见于该部脑梗塞等 2 快波异常 1 波幅高于30 V 见于癫痫症 服安眠剂量不足 垂体功能障碍等 2 限局性波幅增高 可见于颅脑外伤 外伤后癫痈 深部肿瘤等 3 局限性波幅下降或消失 3 睡眠波异常纺锤波 驼峰波 K 综合 一侧减弱或消失 二 异常波

6、1 棘波时程在70ms以下 波幅高于100 V 示皮层有超同步性放电 属短周期 高波幅阳性棘波者 最接近于病灶部位 但和一般诱发电位者不同在于前者是在慢波基础上产生 且有较长周期 而阳性棘波不能成为痫灶定位指标 一般属病灶远隔部位 孤立性棘波 散在出现 持续间隔短 一般不伴以临床症状及体征者 无定位价值 2 尖波时程在70 200ms 波幅高于100 V 阴性者多 可双相或三相 是因神经元同步化不足所致 另可因原发焦点在对侧半球或深部核团者 因传导时间较长所致 3 棘慢波100 200 V波幅 3Hz 常伴以临床症状 为癫痫小发作的特异波 当局限出现时 示癫痫灶所在 但不规则者 且频率多变 棘

7、波及慢波关系不规则者 则和痫灶元直接关系 6Hz方形波 可持续1 2s 多见于脑外伤后 精神运动性癫痫 在正常人中偶可出现 但波幅低 4 阵发性节律波 不包括快波 均属慢波频段 1 3Hz癫痫小发作 2 6Hz同步者为精神运动性癫痫 可广泛或局限于颞区 3 波范围 高频 连续 不受外界刺激影响 4 高幅 波幅100 V 多见于癫痫患者的额颞区 5 14和6Hz阳性波见于浅睡时 有的单独或同时出现 高波幅和年龄有关 1岁以下只有6Hz阳性波 10 39岁则二波同时出现者占60 70 40岁以上则6Hz多见 5 非阵发性异常波散在或 波 或局限出现者 多见于脑各种器质疾病 示神经元代谢低下 癫痫的

8、脑电变化癫痫发作的典型症状是惊厥和意识障碍 但均为一过性的 难以及时观察和确诊 而在癫痫发作期间或发作时 多数病例可有特征性的脑电变化 因此 脑电图检查即成为癫痫的重要诊断手段 一 癫样放电的基本波形癫痫发作时或间期 脑电图上出现突发性的高波幅放电 称为痫样放电 epilepformdischarge 其常见波形如图 1 棘波 spikewave 时程在70ms以下 幅度50 150 V 波的升支及降支极为陡峭 可有单相 双相或三相 但以负相为主的双相多见 并呈单个或节律性出现 常见于颞叶癫痫 一般认为出现高幅度 短周期的负向棘波的部位常为靠近癫痫病灶的部位 2 尖波 sharpwave 时程

9、为70 200ms 幅度100 200 V 亦以负相为主 波顶较钝 升支较陡 而降支较缓 其与棘波均系由于大脑皮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高频率放电的结果 但尖波可能是发生在癫痫病灶较深部位和同步化时间延长的场合 3 棘慢波综合 spikeands1owwavecomplex 即在棘波之后紧随一个慢波 或次序相反 慢波时程达200 500ms 幅度100 200 V 有时也可出现多个棘波后紧随一个慢波 称为多棘慢波综合 4 尖慢波综合 sharpands1owwavecomplex 慢波时程达500 1000ms 上述两种综合波 若局限性地出现在皮质某个部位 多为局限性癫痫 散在性者则多见于长期癫痫大

10、发作而未能控制者 两侧同步性出现者多为小发作 痫样放电的形式尚有多种 但基本上是以上尖波 棘波和慢波的不同节律的组合 脑电图中痫样放电的记录对癫痫的诊断及可能的癫痫灶的定位有重要价值 二 痫样放电的发生机制应用电生理学方法可以观察到癫痫发作时大脑神经元放电的某些特点 从而了解痫样放电的可能机制 1 神经元的高频放电正常时 神经元的自发放电频率大多为每秒10次范围内 在人体或动物大脑皮质癫痫病灶区表面出现棘波时 用细胞外微电极可记录大脑皮质神经元爆发或短串冲动发放 频率可达每秒数百次以上 用微电极做细胞内记录 则可记录到去极化和过度去极化电位 当去极化电位增大到一定程度时 即爆发短串动作电位 这

11、种大幅度的去极化电位 可能由大量同步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总和而形成 也可能和各种因素 化学环境 代谢状态改变 影响下树突膜电位的不恒定有关 2 神经元放电的超同步化单个神经元的放电各有其本身的节律 当二群神经元中多数细胞倾向于共同活动而产生大致相同的放电节律时 即称为同步化 synchronization 而当这种共同活动达到极端 即出现所谓超同步化 supersynchronization 癫痫样放电即因癫痫病灶及邻近区神经元放电节律的高度一致 超同步化 而表现为高波幅的棘波或尖波 以上有关痫样放电发生机制的解释尚待深入探讨 第四节电极及导联联结方法一 电极及其放置 一 电极电极是安置在头皮上

12、用以导电的导体 常用电极有以下几种 1 银管电极 应用很广 一般银管电极接触头皮一端用纱布和棉花裹住 并有塑料座固定 银管电极最好一两个月氯化电镀一次 以减少干扰现象 测量时用丙酮 酒精擦拭头皮 使电极与头皮接触良好 将电极用橡皮带或松紧带制成的帽子戴在被试者头上 把电极压在相应部位 此种电极容易清洁 无痛 但长时间戴帽子很不舒服 又不易进行睡眠时检查 2 针电极 可以订购或自行制作 针电极是前端细小针5cm左右长 后面焊接导线 针电极最好用蒸汽消毒或平时将针电极放置于75 酒精中 在相应部位快速针刺至皮下 伪差少 方便 但不易消毒 刺痛不易被接受 尤其是儿童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无菌技术 避免感

13、染 头皮血管丰富在拔针时应稍加压迫以免出血 目前国际脑电图学会规定最好不用 因为 1 局部感染 2 AIDS病毒等感染 3 因刺入深度不同故定位不准确 4 阻抗高 3 粘连电极 此乃银制的小盘状电极 直径8 10mm 尾部焊接导线 应用时将头皮用丙酮 酒精擦拭干净 用导电胶固定 导电即可进行描记 方便 舒适 伪差少 任何病人均适合 尤其小孩 欠合作者 并对卧位病人方便 便于睡眠诱法 应广泛推广应用 在电极外面用纸胶布固定以免脱落 小脑电极可用针灸针 刺入后颅骨外小脑底部 即风池穴以取小脑电极 二 电极安置1 前额区 位于发线之上 并与瞳孔成一直线 2 中央区 位于鼻根与枕骨粗隆形成的连线与两侧

14、外耳孔形成的连线之点 即百会穴 旁开3cm 3 中额区 位于前额区和中央区等距离之点 4 枕区 位于枕骨粗隆上及旁开各3cm 5 顶区 位于枕区与中央区等距离之点 6 前颞区 位于外眦和耳屏水平等距离之点 7 中颞区 位于中央区和外耳孔等距离之点 8 后颞区 位于乳突上枕区与中颈区等距离之点 二 导联联系法导联联系法 也就是脑电图的导联联系方式 对脑电图诊断的阳性率起决定性作用 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因此采用什么样的导联联系法对脑电图研究是极有实用价值的 一般脑电描记导联联系法分单极导联联系法及双极导联联系法 1 单极导联联系法乃安放一个电极 作用电极 于某一皮质区域 另外一个电极于一侧耳

15、垂或把两耳极联在一起并与地线连结更佳 作为无关电极 这种联系法 称为头皮 耳电极联系法 实际不是单极 也是双极导联联系法 因为实践证明从耳垂也能描记出颞叶下部发放的电活动 由于作用电极和所谓的无关电极距离较长 所描记出的电活动的波幅也较高 所以异常电活动的表现亦较明显 这是单极导联联系法的长处 但由于同样的原因 距离长则难免有干扰 因此定位性受到影响 2 双极导联联系法双极导联联系法又称头皮 头皮电极联系法 系把两个电极安放在两个皮质 两个电极相距约为3cm 不须接连地线 所描记出来的电活动乃来自两个不同皮质内的电位差 由于两个电极距离较短 描记出来的电活动波幅较低 但由于距离短而干扰小 所以

16、定位比较准确 此外可以通过直线导联联系法 横导导联联系法 环导导联联系法及三角定位联系法所表现的形象倒置来定位 1 纵导导联联系法从前向后相邻电极联接的导联联系法 分大脑左侧半球 大脑右侧半球的直线定位 2 横榜导导联联系法从左向右相邻两电极连接的导联联系法 前额及颧骨划一条直线 称为前额线 从中额至耳前点划一条直线 称为中额线 外耳孔 中央 中线 中央 外耳孔 称中央线 顶点 耳后点 称顶线 枕点 乳突 直线 称枕线 3 环导导联联系法沿着大脑外侧各两个相邻电极之点连接及两侧颞部两电极连接的联结方法 采用多种导联联系法能提高脑电图诊断的阳性率 不能只从延长了描记时间来解释 而重要的是多种连结方式弥补了原来联结方式疏漏的部位 通常在单极导联联系 双极纵导联联系法脑电图不正常者 在横导 环导导联中脑电图不正常更为明显 第五节脑电图检查诱发试验及意义脑电图诱发试验是指在安静 清醒状态下描记的正常脑电图 通过给予生理 物理或药物诱发 使潜在的异常脑电波被引导出来 或使原有的异常更加显著的方法 它是提高脑电图阳性率的重要手段 如果根据病情选用适当的诱发试验 作得准确 合乎标准 能进行全面充分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