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调节 (2)

上传人:x**** 文档编号:127101286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2.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调节 (2)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调节 (2)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调节 (2)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调节 (2)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调节 (2)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调节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调节 (2)(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节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主要内容 自主神经系统的结构特征 中枢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特征 学习目的与要求 1 熟悉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第五节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一自主神经的结构特征 一 自主神经系统的结构特征 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分布的区别 脊髓骶段 2 4节 侧角 较局限 皮肤和肌肉的血管 汗腺 竖毛肌 肾上腺髓质只有交感神经支配 N纤维长度节前 节后节前 节后 节前 节后 1 11 17节前 节后 1 2 纤维数量比 较广泛 几乎所有脏器 神经节位置离效应器远离效应器近或在效应器壁内 T1 L3灰质侧角脑干 对脑神经 中枢部位 中间 两端 特征交感神经

2、系统副交感神经系统 释放递质 节前纤维皆为Ach少部分节前纤维为Ach大部分节前纤维为NE 节前 节后纤维皆为ACh 支配的效应器 少部交感节后纤维 肌肉舒血管纤维 汗腺 胰岛和内脏舒血管纤维 子宫 胆碱能纤维 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释放的纤维分类 肾上腺素能纤维 绝大部交感节后纤维 全部副交感节后纤维 全部自主 节前纤维 躯体运动 嘌呤能或肽能纤维 胃肠道的壁内神经丛 二 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特征 促进糖元分解 促进肾上腺髓质分泌 器官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 循环心跳加强加快心跳减弱减慢大部血管缩部分血管舒 腹腔内脏 皮肤 外生殖器等 软脑膜 外生殖器血管等 肌肉血管可收缩 NE能 或舒张 Ac

3、h能 消化分泌粘稠唾液 抑制胃肠运动分泌稀薄唾液 促进胃肠运动抑制胆囊收缩 促进括约肌收缩促进胆囊收缩 使括约肌舒张 呼吸支气管平滑肌舒支气管平滑肌缩 粘液分泌 促进胃液及胰液分泌 泌尿 生殖 瞳孔缩小 睫状肌缩 促进泪腺分泌 竖毛肌收缩 汗腺分泌 促进胰岛素分泌 代谢 皮肤 瞳孔扩大 睫状肌松弛 眼 怀孕子宫缩 未孕子宫舒 逼尿肌舒 括约肌缩 逼尿肌缩 括约肌舒 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特征 1 紧张性支配 剧烈活动时 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 如果切断心交感神经 心率减慢 安静状态下 副交感神经活动就占优势 切断迷走神经 心率加快 自主神经的紧张姓主要来源于中枢 中枢的紧张姓来源于神经反射和体液因素

4、2 对同一效应器的双重支配 个别例外 如汗腺 肾上腺髓质 皮肤和肌肉的血管平滑肌只接受交感神经支配 多数器官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 作用是相互拮抗的 如心脏 只有唾液的分泌是协同的 但是也有区别交感神经引起的唾液分泌特点 唾液是粘稠的 副交感神经 稀薄的 3 受效应器所处功能状态的影响 自主神经的活动度和效应器当时的功能状态有关 如 刺激交感神经 可使未孕动物子宫运动抑制 有孕子宫加强运动 胃幽门处于收缩状态时 刺激迷走神经可使胃肌张 处于舒张时 刺激迷走神经 为肌肉收缩 4 对整体生理功能调节的意义 环境剧烈变化的时候 交感神经系统可动用许多器官的潜力使机体能适应环境变化 如 剧烈运动

5、 窒息 失血 寒冷等情况下机体通过交感神经兴奋 可使心率加快 皮肤和腹腔内脏血管收缩 支气管扩张 红细胞计数增加等 意义 保护机体 修正恢复 促进消化 积蓄能量 加强排泄和生殖功能 三 内脏活动的中枢调节 一 脊髓对内脏活动的调节脊髓是调节内脏活动的初级中枢 二 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脑干是调节内脏活动的基本中枢 延髓有基本生命中枢之称 三 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高级中枢 1 对体温的调节体温调节中枢 下丘脑2 对水平衡的调节下丘脑前部的脑渗透压感受器 ADH3 对腺垂体和神经垂体激素分泌的调节下丘脑促垂体区分泌调节性多肽 4 对生物节律的控制生物节律 是指机体内的各种

6、变化按一定时间顺序发生中期性的变化 这一现象称为生物节律 生物节律按其频率的高低可分为 高频 周期 1天 如心动周期 呼吸周期 中频 日周期 如体温 ACTH的分泌 低频 周期 1天 如月经周期 实验证明 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可能是日节律周期的控制中心 视交叉上核可通过视网膜 视交叉上核束和视觉感受装置联系 使体内日周期节律和外界环境的昼夜节律趋于同步 5 本能行为和情绪的神经基础 本能行为 是指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而遗传固定下来的 对个体和种族生存具有重要意义的行为 称为本能行为 如 摄食 饮水 性行为 情绪 是指人类和动物对客观环境刺激所表达的一种特殊的心理体验和某种固定形式的躯体行为表现

7、称为本能行为 如 恐惧 发怒 平静 愉快 痛苦等 1 本能行为 1 摄食行为 下丘脑腹内侧核 饱中枢 埋葬电极刺激此核动物拒食 损毁此核引起多食和肥胖 下丘脑外侧区 摄食中枢 电刺激此区动物多食 损毁此区引起厌食和不饮 杏仁核 也参与摄食行为 破坏猫杏仁核 因摄食过多而肥胖 电刺激杏仁核基底外侧群可抑制摄食活动 2 饮水行为 人类和动物的饮水行为通过渴觉引起 通过刺激下丘脑前部脑渗透压感受器起作用 引起渴觉的原因 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和细胞外液量减少 3 性行为 是人和动物维持种系生存的基本活动 参与此反应调控的中枢 可能脊髓 低位脑干 边缘系统 下丘脑 杏仁核等部位 2 情绪 1 恐惧和发怒

8、动物恐惧表现 出汗 瞳孔扩大 后退 卷缩等 动物发怒表现 有攻击行为 如 竖毛 张牙舞爪 发出咆哮等 意义 防御反应 与防御反应有关的中枢位于 下丘脑近中线的腹内侧区 外侧 背侧区 与情绪调节有关的脑区还包括 边缘系统和中脑 2 愉快和痛苦 愉快 是一种积极的情绪 通常有那些能够满足机体需要的刺激所引起 痛苦 是一种消极的情绪 通常有那些伤害躯体和精神的刺激或因渴望得到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 如 严重创伤 饥饿 寒冷等 可能中枢 中脑被盖腹侧 内侧前脑束 伏隔核 和额叶皮层 4 大脑皮层的内脏活动的调节大脑皮层是调节内脏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1 新皮层 电刺激新皮层除引起躯体运动反应外 还能引起

9、内脏活动的变化 例如 刺激皮层内侧4区一定区域 会产生直肠与膀胱运动的变化 刺激皮层外侧一定区域 会引起呼吸 血管运动的变化 刺激6区一定区域 会出现竖毛 出汗 上下肢血管的舒缩反应 2 边缘系统 包括边缘前脑 胼胝体回 海马 穹隆 海马回 扣带回 杏仁核 隔区 岛叶 颞极 眶回等 和边缘中脑 中脑的中央灰质 被盖的中央部及外侧部 脚间核等 边缘系统与自主性神经系统的功能密切相关 刺激扣带回前部出现 呼吸抑制或加速 血压下降或升高 心率减慢 胃肠运动抑制刺激杏仁核出现 咀嚼 唾液和胃液分泌增加 排便 心率减慢 第七节脑的高级功能和脑电图 主要内容 脑电活动 觉醒和睡眠 脑的高级功能 学习目的与

10、要求 1 熟悉皮层诱发电位和脑电图的概念及波形2 了解睡眠的时相3 了解本能行为和情绪反应的调节4 了解脑的高级功能 第六节脑的高级功能脑的高级功能包括学习与记忆 语言 思维等 一 学习与记忆学习是指通过神经系统接受外界环境信息而影响自身行为的过程 记忆是指将学习获得的信息贮存和提取再现的神经过程 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的形成与巩固是一种最基本的学习与记忆过程 一 学习的型式1 非联合型学习 nonassociactivelearning 指不需要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某种明确的联系 不同形式的刺激使突触发生习惯化和敏感化的可塑性改变属于此型 2 联合型

11、学习 associactivelearning 指两个事件在时间上很靠近地重复发生 最后在脑内逐渐形成联系 如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式条件反射 人类的学习形式多为联合型学习 可依靠文字建立许多联系 经典条件反射的形成 唾液分泌 食物中枢兴奋 听觉中枢兴奋 当仅给 唾液分泌 此时 无关刺激则变成条件刺激 非条件刺激 食物 无关刺激 铃声 先 后 二者反复结合 暂时联系 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多次结合的过程称条件反射的强化 条件反射建立后 若反复只给条件刺激而不给非条件刺激进行强化 条件反射会逐渐减弱最终到消失 称为条件反射的消退 人类的条件反射的建立 两种信号系统学说 具体信号 第一信号系统

12、 条件反射抽象信号 第二信号系统 条件反射而且相信第二信号系统 第一信号系统 主观 理论脱离实际 条件反射建立初期 凡近似条件刺激的刺激也具有一定条件刺激的作用 这种现象称为条件反射的泛化 当条件反射的泛化建立后 若仅在条件刺激时给予食物进行强化 而在近似条件刺激的刺激时不给予食物进行强化 则近似条件刺激的刺激将不具有一定条件刺激的作用 这种现象称为条件反射的分化 条件反射的消退和条件反射的分化都是条件反射性抑制 二 记忆的形式与过程 刺激 持续时间 1秒感觉性记忆 持续时间 数秒第一级记忆 持续时间 数分至数年第二级记忆 持续时间 永久 第三级记忆 运用 信息流 的中断 由于顺行性遗忘 遗忘

13、 消退和息灭 遗忘 新信息的代替 遗忘 前活动性和后活动性干扰 可能不遗忘 长时性记忆 短时性记忆 三 学习和记忆的机制 早年 根据巴甫洛夫提出的 暂时性联系接通 的概念 提出脑的不同部位建立了新的功能联系是学习和记忆的神经基础 目前 认为短时性记忆和长时性记忆的神经机制不同 近来 根据对突触的研究提出突触的可塑性变化 结构可塑性和传递可塑性 是学习和记忆的神经基础 突触结构可塑性是指各种学习记忆训练均可诱发与学习记忆相关的脑区产生新突触形成 突触重排 突触后致密物质的变化等 突触传递可塑性是指突触的反复活动导致突触传递效率的变化 如突触长时程增强 LTP 短时性记忆可能与神经元生理活动 神经

14、元之间的环路联系 神经递质传递有关 长时性记忆可能与新的突触关系建立有关 并有赖于脑内RNA和新蛋白质的合成 四 记忆障碍1 顺行性遗忘症 近事遗忘 即不能保留新近获得的信息 2 逆行性遗忘症 往事遗忘 即不能回忆脑功能障碍发生之前的记忆 语言是人类独有的的认知功能之一 有其特殊的定位结构和联系 若损伤相应的语言中枢 将引起相应的语言活动功能障碍 病名损伤部位症状 失读症角回视觉 语言功能正常 却看不懂文字含义失写症额中回后部能听懂语言 看懂文字 会讲话 却不会书写感觉失语症颞上回后部会讲话 会书写 能看懂文字 却听不懂谈话运动失语症布洛卡三角能看懂文字 听懂语言 却不会讲话 二 大脑皮层的语

15、言功能 一 皮层语言代表区 阅读中枢 书写中枢 听话中枢 说话中枢 三 脑电活动 一 自发脑电活动和脑电图 自发脑电活动 是指大脑皮层在无明显刺激的情况下 经常性自发地产生的节律性电位变化 称为自发脑电活动 脑电图 EEG 用引导电极通过特殊的仪器在头皮表面记录到的自发脑电活动的曲线称为脑电图 1 脑电图的波形 按频率快慢将脑电图分为四种波形 波 波 波 波 波 新皮层紧张活动状态时出现 波 清醒 安静 闭眼时出现 波 困倦时出现 波 睡眠 极度疲劳或麻醉状态时出现 波阻断 波在清醒 安静并闭眼时出现 睁开眼睛或接受其他刺激时 波立即消失而呈现快波 这一现象称为 波阻断 当再次安静闭目时 则

16、波又重现 2 脑电波形成的机制 皮层表面的电位变化是由大量神经元同步活动发生的突触后电位经总和后形成的 此外 皮层与丘脑非特异投射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 一定同步节律的丘脑非特异投射系统的活动 促进了皮层电活动的同步化 二 皮层诱发电位 定义 感觉传入系统或脑的某一部位受刺激时 在皮层上某一局限区域引出的形式较为固定的电位变化 称为皮层诱发电位 常见的由 SEP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AEP 听觉诱发电位 VEP 视觉诱发电位 四 觉醒和睡眠 一 觉醒状态的维持 觉醒状态的维持与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作用有关 上行激动系统主要通过非特异感觉投射系统而到达大脑皮层 二 睡眠的时相和产生机制 睡眠可分慢波睡眠和异相 快波 睡眠两个时相 1 异相睡眠期间不会表现A 生长素分泌明显升高B 唤醒阈提高C 快速眼球运动D 血压升高E 做梦 标准答案A 复习思考题 2 关于条件反射的叙述 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形成的基本条件是强化B 是后天经过学习训练形成的C 数量无限D 是机体具有更大的适应性E 不容易消退 标准答案E 3 人类与动物的区别的特征之一 A 具有第一信号系统B 具有第二信号系统C 能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