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优质高中2019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27099364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48.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襄阳市优质高中2019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湖北省襄阳市优质高中2019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湖北省襄阳市优质高中2019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湖北省襄阳市优质高中2019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湖北省襄阳市优质高中2019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襄阳市优质高中2019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襄阳市优质高中2019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解析word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襄阳市优质高中2019届高三年级联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文身的原初意义:中华古礼的原型 文身是我国东夷南蛮百越的古俗,东夷南蛮进入华夏,其原来的文身与古礼和风俗的关联

2、已在五帝时代与华夏的融和中渐渐消失。而百越之地的吴在殷商末年,越在春秋末年仍以文身为俗。墨子公孟曰“越王勾践,剪发文身,以治其国,其国治”。这里“剪发文身”是用来治国的,不仅仅是风俗,而且是礼。墨子讲越国的“剪发文身”,是与齐桓公用“高冠博带,金剑木盾”以治其国;晋文公用“大布之衣,群羊之裘,韦以带剑”以治其国;楚庄王的“鲜冠组缨,缝衣博袍”以治其国相比较的。这时,东面的齐,南面的楚都进入到以衣冠为礼的阶段,而只有在越,仍是剪发文身。越国的“剪发文身”之礼,能与春秋时代的齐、晋、楚三国之礼并行且与之一样达到“其国治”的政治和社会效果,在于越国之礼虽然外在形式不同于三国,但在内在核心上却与之相同

3、。从内在核心上讲,“剪发文身”这一源远流长的古礼,具有与其它古礼一样的三大共同点。 第一,文身图案与氏族的根本观念紧密相关。身之所文的,是类似于图腾理论所讲的图腾。既是氏族部落之祖先,又是氏族成员的保护神。史记周本纪说越人:“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以象龙子,故不见害。”文身关系到百越诸族的根本观念。 第二,文身具有百越诸族的成人礼的作用。淮南子齐俗训:“中国冠笄,越人劗发。”这是从冠笄之礼的角度讲中原地区与百越地区的不同。冠笄之礼是中原诸族的成人礼。男子成年行冠札,头上戴冠,以冠束发。女子成年行笄,用笄束发。百越诸族则是剪断头发而形成符合越礼的发式。中原成年之礼,不仅是冠笄,还有相应的服

4、饰,同样百越的成人之礼,不仅要断发,还要拔牙、漆齿、文身。百越诸族成人礼中的文身,意味着将人的自然之躯,按社会、仪式、观念的要求加以改变,显示了自然人向社会(氏族、文化)人的生成,更重要的是,只有文,人才达到了自己的身份认同,才标志作为社会(氏族)人的完成。 第三,文身作为礼的重要功能是对人的等级差别进行外观感性上标识。墨子讲的越王用“剪发文身”之礼以“治其国”,越礼与华夏之礼一样,其重要功能就是对人进行等级区分。宋代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蛮记载黎族规定奴婢不得纹面:“惟婢获则不刺面。”礼记乐记讲,“礼”的最大功能在“别”(区分)。荀子礼论讲了“别”就是“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也。”如

5、果说,文身作为一种古礼,最初是平等性的图腾观念,然后有从生理上对人进行分类的成年礼,社会的再进一步演化,就会提升到别贵贱的等级标志。从越王的剪发文身而使越国大治看来,文身已经演进到别贵贱的功能了。 文,这种在身体上刻缕图像的行为,使自然之人变成社会之人和文化之人。文身是在仪式(原始古礼)中进行的。是仪式使文身具有了神圣性,同时文身之人在仪式中获得的神圣使之成为仪式的核心。 正是文身古礼内蕴着与后来精致化中华之礼同质的三大功能,“文”才最后演进成为中华之礼和中华之美的核心。 (摘选自新华文摘刊文,略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齐桓公用“高冠博带,金剑木盾”以治其国之时

6、,南面的楚也进入到以衣冠为礼的阶段,而只有在百越,仍以剪发文身为礼。B从越王勾践的剪发文身而使越国大治看来,在那时越国的文身古礼已经从最初的在生理上对人进行分类的成年礼演进到贵贱的功能了。C百越地区古代的成人礼要断发、拔牙、漆齿、文身,完成了这一系列的仪式,才能够从外观感性上识别人的等级差别。D古代百越诸族成人礼中的文身,是成人礼中最重要的一项。在那时只有“文”,人才达到了自己的身份认同,才标志作为社会(氏族)人的完成。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一段分析到文身是百越的古俗,并引用墨子公孟的文字表明越王勾践的剪发文身是“以治其国”。B到了宋代,诗人范成大还在桂海虞

7、衡志志蛮记载:“惟婢获则不刺面。”这也证明了“文身”有对人进行等级区分的作用。C文章以并列的方式论述了“剪发文身”与其他古礼一样的三大共同点,并分析了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D引用论证是本文最大的特点,文章通篇都是各种例子,增加了文章的内涵,同时使论述更具说服力。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论是越王还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他们都希望通过礼仪定式和礼制规范划分人们的等级从而维护自己的政治梦想。B从淮南子齐俗训:“中国冠笄,越人劗发。”我们看到古代中原地区与百越地区成人礼的不同。中原各族男子成年行冠礼,女子成年行笄礼。C越的剪发文身之礼与中原华夏之礼都有一个重要功能,

8、就是对人进行等级区分。按照荀子所说,这种区分就是让“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也”。D文身古礼蕴涵着与后代精致化中华之礼同质的三大功能,是因为“文”已经演进成为中华之礼和中华之美的核心内容。【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词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解答】(1)A“百越”扩大范围,原文第一段“这时,东面的齐,南面的楚都

9、进入到以衣冠为礼的阶段,而只有在越,仍是剪发文身”;B原文倒数第三段有在假设条件下把礼的功能演进分为三个层次,而“最初”的是“平等性的图腾观念”,而不是“在生理上对人进行分类的成年礼”。C曲解文意,原文第四段“文身作为礼的重要功能是对人的等级差别进行外观感性上的标识”,所以并不需要完成“一系列的仪式”。(2)C“并分析了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错,文章没有论述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3)D因果倒置,原文最后一段“正是文身古礼内蕴着与后来精致化中华之礼同质的三大功能,文才最后演进成为中华之礼和中华之美的核心”。答案:(1)D(2)C(3)D【点评】完成论述类文本的阅读,要根据各选项所涉及的内容,先

10、回到原文中找到相关信息,然后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看能否得到选项中的某个结论。通过对照,往往会发现干扰项的种种错误:正反颠倒、时间错位、强加因果、以偏概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以及种属概念并列等,排除了干扰项,就可确定正确选项了。当然有时很可能几个说法从某个角度看都有不妥之处,这时应该比较一下几个选项中哪个说法的错误更为明显,然后就选定这个明显有错的选项。(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年 关侯发山 风从门缝里溜进来,“飕飕飕”,直往人的脸上扑、怀里钻。一家老小虽然都缩着膀子把自己藏在被窝里,还是给冻得瑟瑟发抖,仔细听,还能听到牙齿在打架。寒冬腊月,屋子里

11、没有生火;如果把被子挂起来,稀薄得能看出人影,能不冷?隐约传来远处炸响的鞭炮,过年的味浓了,更衬托出家里的冷清。 儿子福来不时瞄一眼冰冷的灶台,似乎期待着奇迹发生,期待着灶膛燃起来,期待灶台上有温热的饭菜,也只是温热,喷香都是奢望。 不只是福来,康群山,还有他的老婆,小女儿麦香,虽说都躺在炕上,一个个都睁大着眼睛,没有一点睡意,大白天不是睡觉的时间,这是其一,除了冷,还有饿,哪能睡得着?今年春上,天旱,麦子连种子都没收回;到了秋天,有雨了,却大得吓人,像是老天爷的水缸漏了,把庄稼给毁得一塌糊涂,种一葫芦连两瓢也没收够,颗粒无收。 福来吸溜了一下鼻子,似乎闻到了邻居家传来的饭菜的香味,忍不住说道

12、:“爹,我饿。” 康群山刚想骂句“饿死鬼托生”的,听到麦香说“我也饿”,他就把话咽了回去。 老婆说:“要不,你去康百万家借点?” 康群山叹口气,说:“今年已经借了康家八两银子、六斗麦子,一文一两都没还,咋再去张口呢?” 老婆又说:“每逢遭年馑,康家都要施舍粥棚,要不,我带孩子们去看看?” 康群山说:“今天是大年三十,人家不过年?这时候去,怕是不妥啊。” 这时候,忽然听到拍打柴门的声音,“扑嗒,扑嗒”,随着这声音,还有人在叫:“山哥,在家吗?日头都晒住屁股了还不起来。” 康群山不情愿地从被窝里爬起来,掩了掩衣襟,走过去打开了柴门原来是偃师掏烟囱的驼子。因为他常年游街穿村掏烟囱,把背都弄驼了,大伙

13、儿就叫他驼子,倒不记得她姓啥叫啥了。 康群山咂吧了几下嘴,说:“驼子,今年俺家不掏烟囱。”腊月二十三那天,他自己掏过了,通畅着呢。 驼子痞着脸说:“屁话,你家烟囱都不冒烟了,这不是堵了是啥?” “”康群山张了张嘴,却不知道说什么才好。若搁往年,这一天正是灶火忙碌的时候,除了洗洗涮涮,蒸包子,炸果子,炖猪肉,烧豆腐,从早忙到晚,吃罢年夜饭才消停。今年他家烟囱不冒烟,不是堵了,是根本就没生火,哪来的烟?若是生火,一是浪费柴禾,二是面缸都见底了,没米下锅啊。 驼子没去看康群山的脸色,只顾瞅着烟囱说:“山哥,若是掏出东西,你该付费付费;若是烟囱里没有东西,我拍拍屁股走人还不中?” 话说到这份上,康群山

14、没有拒绝的理由。 驼子放下了鼓囊囊的背包,开始忙活。他让康群山回屋暖和,自己爬到了康家的屋顶,去检查烟囱的出口。康群山没有回屋,缩着膀子,站在院子里瞅着驼子折腾。驼子是给自己干活的,人家都不怕冷,自己怕冷? 也只是一袋烟的工夫,只听驼子叫道:“山哥,烟囱里还真有东西,怪不得不冒烟呢。”说着话,驼子从烟道里掏出一个小包裹。 连老鼠都不来他家光顾了,怎么会有东西呢?不像是老鼠所为啊。康群山心里咯噔了一下,紧接着,又咯噔了一下,咋给人家驼子报酬呢?一时间,康群山愁上加愁,上吊的心思都有了。 驼子猴子一样从房顶上出溜下来,也不征求康群山的意见,自作主张把那个小包裹打开了。 包裹打开的一瞬间,驼子,康群

15、山,两个人都惊呆了,原来小包裹里包的不是破衣烂衫,而是一兜碎银子! 驼子查了查,不多不少,整整十两! “山哥,这下你可过个肥年了我拿走两文,算是报酬。”不管康群山是否同意,驼子拣起两枚铜钱,背起工具包,乐颠颠地走了。 等到驼子走后,康群山才回过神来,明白自己不是在做梦。 康群山带上银子出门采购年货的时候,得知整个康店村,凡是跟他家一样情况的,驼子都去掏烟囱了,让人惊奇的是,他们的烟囱里也都藏有十两银子! 当天晌午,站在邙山岭的康百万,看到整个康店村家家户户的烟囱都溢出了烟,他的脸上漾出了笑意,对身边的驼子说:“好,你也回家过年吧明年的年关你还来。” 驼子接过康百万给他的赏金,笑呵呵地走了。 (选自小说月刊2018年第10期)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寒风刺骨,屋里没有生火,只有冰冷的灶台和躺在炕上忍饥挨冻的一家大小。灾荒之年,一双儿女“我饿”“我也饿”的声音在别人家饭菜的香味中尤为凄清。B当老婆提出“去康百万家借点”的建议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