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管理)专题重庆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原始性创新能力问题研究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7098059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325.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管理)专题重庆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原始性创新能力问题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创新管理)专题重庆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原始性创新能力问题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创新管理)专题重庆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原始性创新能力问题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创新管理)专题重庆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原始性创新能力问题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创新管理)专题重庆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原始性创新能力问题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管理)专题重庆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原始性创新能力问题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管理)专题重庆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原始性创新能力问题研究(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市改造提升传统工业的科技问题研究(摘要)牵头部门:重庆市经委一、前言本报告研究对象仅为传统工业中的制造业。工业是重庆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2003年工业在重庆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达34%。传统工业是重庆工业的绝对主体,其产值在工业中的比重高达92%,高技术产业按近5年22%的平均速度发展要12年才能达到传统工业2003年的产值规模。传统是重庆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主体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二、传统工业发展的六大科技需求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产技术;先进的产品开发生产技术;先进适用的新产品;快速提高生产制造水平的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制约产业发展的重点关键技术。三、推动传统工业改造提

2、升的科技发展思路三大战略取向:加强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的研究应用,突破设计、制造及装备“瓶颈”;加强资源深加工及循环生产、再生重用技术和节能降耗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研究应用,突破资源制约、能源制约和环境容量制约“瓶颈”。加强在线检测及自动测控技术的研究应用,突破传统工业生产过程控制技术和产品质量及效益“瓶颈”。科技发展指导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五四四四”发展思路,以企业为主体,开放式创新为手段,产品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为主线,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快速提高传统工业的科技水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四大原则:坚持市场导向、企业主体与政府推动相结合,技术创新、技术改造与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相结合

3、,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相结合,重点突破与全面发展相结合的发展原则。八大科技发展目标:l 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在传统产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行业主流技术2010年达到国内先进或领先,2020年达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l 设备数控化程度大幅提高大中型工业企业主要技术装备2010年达20世纪90年代国际先进,设备数控化率达10%以上;2020年达20世纪末国际先进,设备数控化率达30%以上。l 产品升级换代保持较高水平新产品产值年均增长12%以上,产值率高于22%;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产均增长15以上。l 企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2010年现代信息技术在8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得到较好应用;2020年在工业企

4、业得到普遍应用。l 技术创新力量进一步增强。2010年建成市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等120个,培育形成服务能力较强的创新服务机构20个;2020年建成市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等200个,培育形成服务能力强的创新服务机构50个。l 自主创新能力稳步提高授权的企业专利技术年增长率在15%以上。l 重大机电设备成套水平进一步提高。2010年仪器仪表、电气、中小型水力和大型风力发电设备等重大机电设备成套水平居国内先进;2020年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l 创新投入不断增加。2010年重点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达到3%;2020年达到5%。四、推动传统工业改造提升的战略重点(一)建议重点突破的

5、三大科技领域1、汽车摩托车的研发。用5到15年时间,汽车行业建成较高水平的研发平台,突破安全和环保技术,实现研发本土化和底盘等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开发。摩托车行业建立形成高水平的研发平台,实现各种摩托车产品的自主开发,发动机技术居世界前列,安全与信息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2、天然气化工关键技术。研究掌握天然气制合成气技术,突破成本“瓶颈”,在此基础上,开展天然气直接制备乙烯方面的技术研究。3、风力发电机组的设计制造技术。完善形成较高水平的风电装备研发平台,研究实现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及其关键部件的设计制造,形成成套供应能力。(二)建议优先设立的四个重大产业技术专项1、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的研究应用。

6、重点是现代信息、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虚拟设计制造、数控、智能控制、萃取分离吸附、酶工程、纳米等技术的研究应用。2、资源利用、节能降耗技术及清洁生产技术的研究应用。重点是产品深加工、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新型节材、模糊控制、电力系统节电、炉窑节能、“三废”处理等技术的研究应用。3、在线检测和自动测控技术的研究应用。重点是嵌入式控制、工艺参数在线检测、安全生产监控、传感技术等技术的研究应用。4、重大新产品研发生产。重点推动各类汽车新产品、新型发动机、风力发电设备、大型输配变电设备、天然气甲醇、二甲醚等产品的开发生产。(三)建议优先推动的十三个行业或产业的科技发展重点1、汽车整车及零

7、部件。主要是汽车发动机技术、操纵技术、安全技术等的研究与应用,开发汽车及零部件产品、汽车电子产品等。2、摩托车整车及关键技术。主要是开展大排量、振动与噪声控制、快速成形及模具制造、发动机管理系统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开发生产各种高水平的摩托车产品和配套零部件等。3、轨道交通及船舶交通。重点是列车提速关键技术、城市轻轨的设计制造技术、特种船舶生产技术的研究应用以及开展生产轨道交通车辆制造、城市轨道交通装备、特种船舶及船舶零部件等。4、内燃机及小型机械。重点是汽柴油机的燃烧、产品质量控制、小型机械的设计制造等技术的研究应用和各种汽柴油机及小型机械产品的开发生产等。5、环保技术与装备。重点是开展“三废

8、” 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工业清洁生产等技术的研究应用,开发生产成套治理装备和清洁能源装备等。6、能源装备。重点是水力、风力发电设备和输变电设备等的设计制造技术的研究及其产品的开发生产。7、机床数控技术及数字化制造装备。重点是开展机床数控改造技术、机床数字化控制技术等的研究应用和数控机床产品的开发生产。8、化学工业。重点是天然气化工生产及深加工,精细化工分离吸附,清洁生产及自动控制、催化剂等技术的研究应用,开发生产甲醇、二甲醚、有机颜料与涂料、绿色化工材料、医药中间体等产品。9、矿电联产。重点是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和污染治理等技术的研究应用,开发生产钢材深加工材料产品、有色金属合金、中间合金新产品

9、等。10、轻工纺织产业。重点是日用新产品的开发生产、纺织及染整高科技化生产等技术的研究应用,开发生产日用产品、高档纺织面料、功能面料、产业纺织面料、中高档服装等产品。11、食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重点是分离萃取、酶工程、农副产品深加工及清洁生产、食品安全检测与质量控制等技术的研究应用,开发生产特色风味食品、保健食品、功能食品等。12、现代医药。重点开展自控、清洁生产、新型浸润、粉碎提取分离、在线检测等技术的研究应用,开发创新药物产品、新剂型药品、生化药品、中药新药及复方产品、保健品等。13、新型建材。重点是开展环保建材生产制造、建材清洁生产和节能生产、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开发生产

10、干法水泥、新型墙体材料、无机非金属新材料、装饰装修新材料、高挡陶瓷、高挡化学建材等产品。五、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科技发展的措施(一)组织措施。建议政府牵头制定实施改造提升重大科技发展行动计划,走产学研官相结合的道路,促进科技“瓶颈”的尽快突破。(二)政策措施。建议设立传统工业科技发展专项,引导支持传统工业的科技发展。继续设立市产业技术研发资金,加大支持力度。继续支持企业产品开发,将新产品开发扶持政策延至2020年。(三)创新能力建设措施。建议对取得市级及其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的企业,财政给予一次性的资金补助。加大对重点研发平台建设的协调支持力度,促进重大技术的研发。(四)创新服务体系的建设完善。

11、支持帮助技术中介机构的发展,促进创新服务机构市场机制的建立完善。(五)对外开放措施。创造条件大力承接和吸纳国际制造业和研发中心的转移;利用国外资本要素和技术与市场资源,提高我市企业高新技术的把握能力和水平;主动参与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六)人才战略措施。把握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建立健全人才投入、创业、评价、激励四大机制。前 言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技术进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快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重庆作为国家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传统工业在重庆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很重份量,研究传统工业的

12、科技问题,促进传统工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对重庆国民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传统工业是相对于随着现代高新技术发展而形成的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环保、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等新兴工业而言。具体的讲,是指各国工业发展过程中兴起较早,有一定产业基础,主要采用传统技术和方式进行生产的工业行业,本报告所研究的传统工业仅指传统工业中的制造业。本文通过对重庆传统工业的现状特别是科技现状、国内外相关发展经验和科技发展趋势的研究分析,提出改造提升重庆传统工业推动其加快发展的科技需求,明确重庆传统工业科技进步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应把握的主要原则,提出促进重庆传统工业快速发展的重点

13、科技领域和发展重点,提出实现重庆传统工业科技进步的主要措施,推动传统工业的结构优化与升级,加快其发展步伐,为重庆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和保障。同时为我市科技中长期规划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基础研究材料。一、重庆传统工业的基本情况与发展展望(一)发展历史和地位建国以来,通过“一五”、“二五”和“三线”时期的建设,以传统工业为主的重庆工业生产力得到全面拓展,形成了以国防、民用机械、冶金、化学工业为骨干的重型工业结构体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重庆工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六五”时期,全市轻工业投资超过重工业,家电、纺织、食品、轻工等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八五”以来,通过培育发展,汽车摩托车产业迅猛

14、崛起,成为了我市工业的第一支柱产业。同时,随着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工程建设等的深入发展,重庆的建材行业也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已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工业始终是重庆国民经济的主体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2003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250亿元,其中工业完成增加值768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34.2%。图1、图2反映了全市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及其各组成部分所占比重的情况。图1 2003年重庆市国内生产总值三大产业的比重情况图2 2003年重庆市国内生产总值及构成情况传统工业在重庆工业中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200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

15、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589亿元,而按国家统计局公布确认的包括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等在内的我市高技术产业产值为137亿元,仅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8.6%。同时,制造业又是传统工业的绝对主体,200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471.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92.6%。图3反映了近年来重庆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高技术产业产值、传统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的情况。图4反映了近年来重庆高技术产业和传统制造业的增长情况。图3 重庆市近年高技术产业产值和传统工业规

16、模以上企业产值比较图4 重庆近年高技术产业产值和传统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同比增长情况从图3和图4可以看出,虽然近年重庆的高技术产业保持了较高的增速,但总量太小,还不能成为重庆工业经济的主要支撑,其发展壮大还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按近五年的平均增速,高技术产业大约要12年后才能达到传统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2003年的产值规模。而传统工业作为重庆工业的绝对支撑力量,有较为庞大的规模和基础,近年也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现代科技与传统产业更加深入的融合与渗透,传统工业还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因此,可以预言,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传统工业在重庆的国民经济中仍会继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必将是我市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二)主要成就与科技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