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管理)关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工会十四大以来工会理论体制和工作创新成果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7096453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4.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管理)关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工会十四大以来工会理论体制和工作创新成果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创新管理)关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工会十四大以来工会理论体制和工作创新成果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创新管理)关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工会十四大以来工会理论体制和工作创新成果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创新管理)关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工会十四大以来工会理论体制和工作创新成果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创新管理)关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工会十四大以来工会理论体制和工作创新成果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管理)关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工会十四大以来工会理论体制和工作创新成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管理)关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工会十四大以来工会理论体制和工作创新成果(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工会十四大以来工会理论、体制和工作创新成果以及基本经验的研究中国工会十四大以来的五年,是全国工会奋斗历程中成就辉煌、很不寻常的五年。五年来,中国工会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党在各个阶段的中心任务,突出促进发展第一要务,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重要抓手,团结动员、积极引导全国各族职工,为深化改革、维护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这五年也是中国工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工运理论同我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科学分析和判断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大力推进中国工会理论、体制和工作创新并取得丰

2、硕成果的五年。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工会十四大以来工会工作在理论、体制和工作创新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使全国各族人民迸发出极大的创造热情与活力,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给中国工运事业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广阔的历史舞台和极好的发展机遇。在党的路线方针指引下,中华全国总工会领导全国工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新境界,探索出了一条适应时代要求、符合中国国情、体现工会工作规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坚持以理论创新推动工会工作创新,开创了中国工运事业划时代的新局面。(一)高举中国特色社

3、会主义伟大旗帜,探索并确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指导思想,牢牢把握了工会工作的正确方向旗帜就是方向,“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是中国工运事业的根本性问题。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西方不良工运思潮对我国职工队伍、工会干部不断渗透。国内改革纵深发展,经济转轨、社会转型、阶级变化,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日趋复杂,职工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如何面对发展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能否抓住新机遇、赢得

4、新挑战、实现新发展,是工会工作面临的重大考验。中国工会深刻认识当前工会所处的历史方位,准确把握新的时代特征和国内外形势,深刻理解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对工会提出的新任务,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对职工队伍带来的新变化新特点,对劳动关系带来的新课题新矛盾,深入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工会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发扬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以生动丰富的工运实践,以巨大的理论创新勇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探索并确立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指导思想,鲜明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工会、怎样建设工会”和“工会发挥什么作用、怎样发挥作用”的重大问题,充分表明了

5、对中国工会的历史方位的清醒认识和科学判断,为中国工运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保证。指导思想的确立,既是工会工作的实践创新,更是工运事业的理论创新,它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关于工会理论的重要体现,反映了对中国工运规律的新认识,对工运理论的新发展,是推动中国工运事业发展的伟大创举。这一指导思想是各级工会组织、广大工会干部和职工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时代产物和智慧结晶。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工会的发展方向问题,进一步揭示了中国工会的本质特性。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工会十四大以来,工会工作在实践上、理论上,从 “总体思路”、“五突破一加强”、“三个最大限度” 到“

6、组织起来、切实维权”,“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直至升华到全国总工会十四届十四次主席团会议上鲜明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是全面开展工会工作的重要遵循,既保证了工会工作的正确方向,又推动了中国工会的理论创新、工作创新,使各项工作生动活泼、卓有成效。诸如:“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一五、和谐奔小康”、“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组织农民工、教育农民工、引导农民工、维护农民工”等等无一不是指导思想开出的绚丽之花、结出的丰硕之果。(二)坚持以理论创新推动工会工作创新,紧紧抓住了工会工作的主动权,推动了工

7、运事业的蓬勃发展理论创新是工作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坚持以反映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并根据实践的新鲜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工运事业不断蓬勃发展的根本保证。中国工会历史上不同时期的重大发展和突破,新局面的形成和拓展,都是以理论创新为先导的。实践告诉我们:理论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只有在正确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才能推动工作的创新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工会十四大以来,王兆国同志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新思想、新论断作为加强工会理论研究、做好工会工作的科学指南。不仅大力倡导以理论创新推动工作创新,而且深入调研、深入实践,身体力行开展工会理论研究和探索创新。全国

8、总工会开展了以“组织起来、切实维权”为重点的大调研,兆国同志在全国工会领导干部高级研讨班上提出的当前应着力研究的五个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推动了全国工会大兴理论探索和调查研究之风,涌现了一大批理论创新成果,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理论,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鲜明提出了“农民工是工人阶级的新成员”;形成了把维护贯穿于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积极参与、大力帮扶全过程的思路;确立了“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提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阐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劳动关系和资本主义劳动关系的根本区别,提出了建立

9、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确立了“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企业工会工作原则等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和重要论断,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工会工作开创划时代的新局面。如把“组织起来、切实维权”作为工会工作方针以及树立“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的理性认识,极大地推动了全国工会的组建、工会会员的发展,维护了工人阶级的团结统一和工会组织的团结统一。又如:“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创新理论,使我们开阔了眼界、深化了认识,推动了工作,重庆各级工会自觉用创新的理论指导实际工作,在国有企业中开展了评选“好厂长(经理)、好书记、好工

10、会主席”活动,在非公有制企业开展了“双爱双评”活动,在工业园区开展了“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园区”活动。全国总工会与全国工商联连续4年联合召开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关爱员工、实现双赢”经验交流暨表彰会议,共对342名关爱员工的优秀民营企业家、333名热爱企业优秀员工和400家“双爱双评”先进企业进行了表彰。这些活动找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既促进企业发展,又维护职工权益的有效途径,推动了企业的和谐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三)把握时代脉搏,适应时代要求,鲜明提出、大力贯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扩大了覆盖面,增强了凝聚力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催生了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

11、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对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工会工作的对象从过去主要以国有、集体企业职工为主逐步扩大到既包括国有、集体企业职工,又包括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农民工和新兴产业职工,由过去主要以产业工人为主,进一步拓宽为包括产业工人、其他工人、知识分子、管理干部在内的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同时,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日趋复杂,劳动关系契约化、社会化不断发展,对工会组织的发展和职工权益的保障提出了新课题。中国工会是党领导的群众组织,确保工会组织和工人阶级队伍的团结统一是党对工会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国工会最大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只有不断

12、推进工会组织建设,才能使工会组织与不断变化的企业状况相适应,与不断壮大的职工队伍相统一。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天职,只有切实有效地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才能从根本上体现工会的作用和价值,夯实了存在的条件和基础。自“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工作方针鲜明提出、大力贯彻以来,全国总工会带领各级工会组织积极研究和探索建立和完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会组织领导体制、工作运行机制和活动开展方式,突出工会组织建设这个重点,积极适应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发展这一趋势,适应企业改制后以股份制为主要实现形式的要求,适应企业新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模式,积极探索和创新工会组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来加强工会自身建设

13、,不断推动工会自身的改革和发展。一是组建工会、发展会员工作突飞猛进。以非公有制企业、外商(港澳台)投资企业建会和农民工入会为重点,特别是在沃尔玛、肯德基、麦当劳等外资企业建会上实现了突破,在国际上产生了极大影响。截至2007年底,全国工会基层组织数达到150.8万个,覆盖单位达319.3万个,外企、私企建会率分别为73.6%、69.56%;全国工会会员人数从2002年底的1.3亿人增加到1.93亿人,成为世界上会员人数最多、组织规模最大的工会组织。二是组织体系建设日臻完善。推动建立健全县级以下“小三级”工会组织建设,构建了工会组织城乡一体化的格局,形成了“统一、完整、全覆盖”的工会组织网络;探

14、索建立了以办公(经营)场所为单位的工会组织,如楼宇工会、项目工会、市场工会等组织形式;探索建立了以劳务派遣组织和中介服务机构等为依托的劳务公司工会、劳动力市场工会、人才市场工会以及村级工会等组织形式,目前,全国已有2010多家乡镇(街道)建立了总工会,有乡镇(街道)工会干部21000人,有41040个乡镇(街道),建立了工会组织的达40150个,占97.8%。三是企业工会活力不断增强。全总以出台、贯彻落实企业工会工作条例为契机,全面加强了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企业工会坚持“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原则,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特别是在动员组织开展合理化建议、工资集体协商、提升职工素质、互助

15、互济、引导疏导职工维护企业稳定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企业工会焕发了新的活力。四是工会干部素质提升、职业化建设迈开新的步伐。按照王兆国同志的“三家”和“五种能力”的要求,不断加强工会干部的培训力度,制定了工会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岗位培训和适应性培训,使广大工会干部完善了知识结构、提高了业务素质、增强了做好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能力和本领。注重地方工会领导班子建设,积极协助各级党委选好配强工会领导班子,全国县以上工会领导机关已基本实现同级副职配备。积极推动改进基层工会干部管理体制,推行工会主席职业化。目前,非公企业工会主席正在全国各地普遍推开,在党的领导下,基层工会直选工会主

16、席的工作已开始试点。为保障基层工会主席权益,发挥基层工会主席作用,全国已有27个省(区市)总工会专门下发文件或设立了基层工会干部权益保障金,有88个地市级总工会、97个县级工会设立了保障金,全国保障金总额达3650.万元。(四)树立和落实“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有力地推动了工会维权工作的发展,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工作成效显著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是工会安身立命的根基所在。王兆国同志在全总十四届十一次主席团(扩大)会议上,根据马克思主义工会基本原理,总结国内和国外、历史与现实的工会维权工作经验与教训,从中国国情出发,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高度,首次鲜明地提出了“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明确了工会维权的主体是“以职工为本”; 强调了“主动”维权是工会组织的职责所系,党领导下的各级工会组织,毫无例外地都要把代表和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摆到重要位置,以积极主动的态度,统筹做好宏伟维护与微观维护、事前维护与事后维护、整体维护与具体维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