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50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7096282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8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50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50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50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50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50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50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50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文学艺术与现代中国的科技 教育及文学艺术 必修三 第50讲现代中国的科技 教育与文学艺术 目标定位 主干梳理 一 新中国的科技1 两弹一星 1 目的 为了打破美 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2 成就 1964年 中国第一颗 爆炸成功 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 1964年 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原子弹 1970年 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3 意义 打破了美 苏两国 及对中国的核威胁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巩固了中国国防 2 载人航天 1 决策 1992年 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2 成就 2003

2、年10月15日 飞船载人航天飞行成功 3 意义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东方红一号 核垄断 神舟五号 3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1 成果 1973年 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 2 评价 袁隆平是世界上成功利用 优势的第一人 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 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4 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1 计算机的研制和发展 成就 1983年 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 计算机 南优2号 水稻杂交 银河 号 地位 中国高性能 研制技术已经居于世界前列 意义 加速了国家 发展 2 生物技术 1965年 人工合成 在中国首次实现 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 开辟了人

3、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中国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的研究 巨型计算机 信息化 结晶牛胰岛素 二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1 提出 1 背景 1956年初 基本完成 大规模经济建设已开始 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2 提出 1956年春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 3 内涵 艺术问题上 学术问题上 4 硕果 出现了一系列贯彻 双百 方针的出色作品 三大改造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2 曲折的年代 1 原因 政治运动扩大化 特别是 2 表现 一些优秀作品受到错误批判 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伤害 文艺园地百花凋零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也受到很大影响 3 文艺的春天 1 背景 文革结

4、束后 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林彪 江青的极 左 路线 党明确文艺必须植根于人民生活 邓小平强调坚持贯彻 双百 方针 2 表现 20世纪80年代初 以 五讲 四美 为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开展起来 出现了以反映 文化大革命 为主题的 文学 文学 以及以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文化大革命 反思 伤痕 三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1 建国初期 人民教育的奠基 1 建立人民教育 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 成功地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沿着 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 2 教育方针 德育 智育 体育全面发展 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3 教育制度 在发展 学校教育的同时 建立起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 4 成就 逐

5、步形成比较完整的 体系 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社会主义 全日制 国民教育 2 动乱中的教育 1 表现 各地大中小学一度停课 教育战线一片混乱 1966年 被废止 20世纪70年代初 高等院校开始招收 2 影响 中国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 各行各业专门人才缺乏 整个民族 大大下降 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了 3 教育的复兴 1 文革 结束后 邓小平整顿教学秩序 恢复 组织编写新教材 倡导尊师重教 高考制度 工农兵学员 文化素质 高考制度 2 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思想 提出 发展战略 3 20世纪80年代 邓小平提出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的指导方针 教育

6、改革步伐加快 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制定了 实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 高等教育增设一批新兴边缘学科专业 建立学位制度 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 4 20世纪90年代 国家着手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 211工程 计划 5 实行国家拨款为主 多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体制 启动了 6 加大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力度 科教兴国 义务教育法 希望工程 概念阐释 双百 方针指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是1956年毛泽东提出的繁荣文化事业的基本方针 百花齐放 是指文学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 可以自由发展 百家争鸣 是指科学上的不同派别可以自由争论 具体来说 双百 方针是提倡在文学艺术 科学研究领域 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 有创作

7、和批评的自由 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 思维深化 1 两弹一星 是指原子弹 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吗 提示 否 两弹一星 是指原子弹 导弹和人造卫星 2 新中国成立初期 两弹一星 研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打破美苏两国的核垄断吗 提示 否 两弹一星 研制战略的提出是由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严峻的国际形势和中国国内形势决定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 美苏两极格局已经形成 中国面临美苏的核威胁 为了打破美苏核垄断 保卫国家安全 维护世界和平 果断地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 两弹一星 的战略决策 但是打破美苏核垄断 维护世界和平只是客观目的 研制 两弹一星 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国家安全 服务于社会主义和平建设 3 从 东方红一号

8、 到载人航天 中国在航天工程方面取得重大成就 主要原因有哪些 提示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综合国力的大大提高 党和政府的英明决策 广大科研人员的辛勤劳动 各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 4 影响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 1 有利因素 新中国成立后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国科技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20世纪中期兴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各国的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也促进了中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 支持 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劳动 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人才储备 2 不利因素 左 倾错误思想对文化战线的长期干扰和破坏 使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出现

9、了一些不应有的失误 历史上轻视文化的观念对人们心理的影响 中国革命胜利后 大批工农干部走上工作岗位 他们有重实践 轻知识的倾向 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家闭关自守 缺乏对世界先进文化的了解与学习 5 新中国成立以来 科学技术取得了重大成就 这对中国政治 经济和社会生活有什么影响 提示 政治上 加强了国防力量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稳定和平的环境 打击了大国强权主义 粉碎了它们遏制中国的企图 增强了综合国力 从而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经济上 带动相关领域经济的发展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是我国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 社会生活上 新中国在核技术 航天技术和杂交水稻技术等方面取得令人瞩

10、目的成就 从而振奋了民族精神 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6 坚持 双百 方针 就是在文学艺术上无限自由 不受约束吗 提示 否 双百 方针并不意味着一切文学艺术都可以不受限制地自由发展 也不是各种各样的作品都可以自由出版 贯彻 双百 方针的前提是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 在国家宪法允许的范围内 鼓励各种形式的文学艺术自由发展 提倡不同学派 不同观点互相争鸣 7 战国时期的 百家争鸣 与新中国 双百 方针有什么不同 提示 战国时期的 百家争鸣 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是奴隶制瓦解 封建制形成 社会大变革在思想领域的体现 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双百 方针是我国社会主义

11、制度确立后 为发展我国的经济 文化 在科学 文学艺术领域提出的方针 是学术 文艺领域民主化的体现 是一种文化方针 与战国时期的 百家争鸣 有着明显的区别 1 新中国科技成就 轻巧记忆 2 现代中国的教育归纳为两个 三 通史链接 20世纪50 70年代 党的 左 倾错误的表现 1 政治上 发动 文化大革命 国家民主和法制受到严重的破坏 2 经济上 发动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造成了1959 1961年严重的经济困难 3 学术上 将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批判 破坏了 双百 方针 严重阻碍了科学 文化 艺术的发展 4 教育上 高考制度被废除 工农兵学员 的招生导致了教育质量的下降 5 外交上 革命

12、外交 形成了20世纪60年代中美 中苏关系全面恶化的局面 史论要旨 1 新中国的科技事业在困难的条件下艰难起步 科技人员通过不懈努力 取得了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高产 等一批标志性成果 2 改革开放以来 国家重视高新科技发展 高性能计算机 航天工程等一系列高科技成果令世界瞩目 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提高了我国的 和现代化建设水平 3 是一个基本性方针 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 促使我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 文化大革命 导致文艺园地百花凋零 文化大革命 结束后 中国文艺再次呈现丰富多彩的繁荣局面 两弹一星 杂交水稻 国际地位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4 新中国的人民教育 为中国社会主

13、义事业培养了大量建设人才 给中国教育事业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文化大革命 结束后 中国教育重新获得生机 战略极大地推动着中国教育的持续发展 5 文化大革命 后 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主要前提是政局稳定 拨乱反正 重要保证是教育 文化大革命 科教兴国 立法 考点探究 史料一我们要不要搞原子弹啊 我的意见是中国也要搞 但是我们不先进攻别人 别人要欺负我们 进攻我们 我们要防御 我们要反击 毛泽东史料二 神舟五号 载人飞船把我国首位航天员成功送入浩瀚的太空并安全返回 这一举世瞩目的重大科技活动向世界庄严宣告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这一伟大胜利 全体中华儿女都为我们伟大祖国取得

14、的这一辉煌成就感到荣耀和自豪 胡锦涛在庆祝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大会上的讲话 探究一 新中国科技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问题 据史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作出自主研制 两弹一星 的战略决策的目的 史料二中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与哪些因素有关 史料导读 1 史料一中 我们要防御 我们要反击 说明新中国研制核武器主要是出于防御目的 2 史料二反映了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把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 中国成为航天大国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原因 探究一答案 1 目的 打破美苏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根本目的是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和平的环境 保卫国家安全 2 因素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实行改革开放 综合国力增强 国际地位

15、提高 科教兴国 战略的实施 科技工作者的努力等 新中国科技发展呈现的阶段性特征及原因 史论总结 史料一中央现在着重提出了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的政策 就是要我们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 也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 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为繁荣我国的文学艺术而努力 为使我国的科学工作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而努力 陆定一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史料二20世纪70年代 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 曾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被扣上 崇洋媚外 的帽子 受到批判 80年代初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 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 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 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据 洋务

16、运动研究的回顾 等 探究二 正确认识 双百 方针 问题 据史料一指出党中央提出 双百 方针的主要目的 根据史料二和所学知识 从时代背景分析20世纪七八十年代对洋务运动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 史料导读 1 史料一中 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 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说明了实施 双百 方针的根本目的 为繁荣我国的文学艺术而努力 为使我国的科学工作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而努力 说明了实施 双百 方针的直接目的 2 史料二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变化体现了 双百 方针的落实情况对史学研究的影响 探究二答案 1 目的 推动中国科技发展 文艺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建设 为人民服务 2 原因 文化大革命 时期 以阶级斗争为纲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双百 方针恢复 实行改革开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正确认识 双百 方针 1 从 双百 方针的内涵看 百花齐放 是指文学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 百家争鸣 是指科学研究上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方针 2 双百 方针是在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各种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是在国家迫切需要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 3 双百 方针的基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