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师用书:8第8课 拿来主义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27095947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2.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师用书:8第8课 拿来主义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师用书:8第8课 拿来主义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师用书:8第8课 拿来主义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师用书:8第8课 拿来主义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师用书:8第8课 拿来主义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师用书:8第8课 拿来主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师用书:8第8课 拿来主义(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真正有思想,有深度的好文章,读来总会令人深思,使人清醒,感到某种向上的力量,受到某种启迪。本单元的随笔、杂文等,就能让你感受到这种思想冲击的力量。本单元学习杂文和随笔。杂文是文艺性的社会评论,它有如下三个特征:战斗性与愉悦性的和谐统一;论辩性与形象性的统一;幽默、讽刺与文采的统一。随笔是一种更随意地表现自我,具有即兴笔墨、闲适情调和幽默意味的“小品文”。常见的随笔有三类:记叙性随笔;议论性随笔;说明性随笔。杂文、随笔都是反映社会事件或社会倾向的短小精悍的文艺性论文。让我们走进本单元,来缜密我们的思维,敏锐我们的目光。拿来主义70多年前,鲁迅先生就告诫我们,对待外来文化,应学会拿来主义喜欢拿来的

2、民族,是有智慧的民族,他们的拿来,借鉴了别人,壮大了自身;狂妄自大的民族,不屑拿来,只重征服,他们的傲慢,遮挡了他们的视线;闭关自守的民族,不愿拿来,他们只会沾沾自喜,坐井观天,他们的保守阻碍了他们的见识。因此,学会拿来才不自满,才不孤独,才开眼界,才见学问;学会拿来,才能善于思考,富于创新,从容冷静,虚怀若谷,这个民族才会充满生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父爱如山,母爱如海,山给了我们怒发冲冠的胆识,海给了我们容纳百川的胸襟我们有幸继承这两大财产,更应充分挖掘我们自身的潜能,自由翱翔于天地之间。可是,当我们长成时,务须牢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父母的手托出了我们的前程,却送走了自己的青春;

3、是父母的脚站立成一棵大树,为我们遮风挡雨;父母是支撑世界的擎天柱,是托举未来的脚手架。可是,他们终会被岁月剥蚀,被岁月风化。此时的我们应对他们献出我们无私的爱,感恩他们,孝顺他们,回报他们,让他们享受到我们的爱。短文三篇人生,是一曲生命咏叹调。在整个人生历程中,必将会引发你对生命的思考或许,引发你对命运的独到见解;或许,引起你对某一信条的深入思索;或许,引发你对某一思想的无限感慨。如果勤于思考,你就会有所收获,思想的沃土上就会开出绚丽的花朵。蒙田的热爱生命,帕斯卡尔的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富尔格姆的信条,就是世界思想沃土上生长出的奇花异草。学会思考,善于思考,勤于思考;思考中成长自我;思考中作

4、用社会;思考中绽放异彩;思考中建功立业;思考中把人的生命价值铸炼到最高。1了解杂文及随笔的文体特征。2.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以及课文的写作背景以及他人对课文的评价。3.能用“理性分析”的解读方式分析课文,把握杂文“小中见大”,随笔“小中见趣”的特点。4.注意把握。拿来主义:反语讽刺,比喻说理,嬉笑怒骂,皆成妙笔。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正反兼顾,辩证分析,结构巧妙,纵横交织。短文三篇:简短的文字,蕴含着丰富的思想。1作者作品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为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

5、笔名。作品有:小说集呐喊(1923年),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药故乡等14篇作品;小说集彷徨(1926年),包括伤逝祝福等11篇作品;小说集故事新编(1936年),包括补天奔月理水等8篇作品。散文集朝花夕拾(1928年),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10篇作品。散文诗集野草(1927年),包括秋夜过客等23篇散文诗。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2文题解读题目“拿来主义”是本文的论题。针对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发扬国光”的复古潮流,鲁迅提出了“拿来主义”。不过鲁迅的“拿来主义”与五四运动时期的一味模仿不同,他的“拿”是有选择的“拿”,为我所用的“拿”,不亢

6、不卑的“拿”。这一题目启发读者思考: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怎样实行“拿来主义”。3背景探寻这篇文章最初发表在1934年6月7日的中华日报上。当时,国民党政府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文化上都实行一条卖国投降主义路线,真是“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另一方面,英美帝国主义还用腐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反动政府和帝国主义一个“送去”一个“送来”,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的严重危机。当时,革命内部在对待民族传统文化和西方外来文化的问题上,也存在着两种错误态度:一种是全盘肯定,全盘吸收;一种是全盘否定,盲目排斥。这两种态度,都是不利于我国文化的发展的。针对这些情况,鲁迅写了这篇

7、文章,阐明了无产阶级应该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基本观点。4文体知识杂文杂文,文学体裁之一,散文的一种(一般以议论为主),是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或动向的文艺性论文。其特点是短小活泼、尖刻犀利、风趣讽刺、议论说理。其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关社会生活、文化动态以及政治事件的杂感、杂谈、杂论、随笔都可归入这一类。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提出“杂文”这个概念,并把它当作一种文体的人,是南朝梁时期的文艺理论家刘勰。但事实上早在先秦散文兴起之时,杂文已随之出现。先秦诸子百家的文章,实际上就是杂文。五四运动以后,以鲁迅为代表的作家,为了当时斗争的需要,对于有害的事物,揭微显隐,痛下针砭,广泛地运用了杂文。它们犹

8、如匕首、投枪刺向敌人,表现了强大的战斗力;这些杂文,感情饱满,形象鲜明,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形成了杂文的新传统和新风格。新中国成立以后,作家们继承了杂文的传统,杂文成为新型的文艺性政论文。5名句诵读(1)课内名句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2)鲁迅名句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自由固不

9、是钱所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我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了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1音形识记徘徊(hui)孱头(cn)国粹(cu)蹩进(bi) 自诩(x) 仪节(y)吝啬(s) 譬如(p) 脑髓(su)冠冕(min) 鱼鳍(q) 玄虚(xun)礼尚往来(shn)残羹冷炙(nzh)2多音字炮 孱 冠度 占3形近字ABC DE4近义词辨析(1)吝啬吝惜辨析二者都有过分爱惜而不舍得的含义。“吝啬”着重指财物当用不用,贬义词。“吝惜”指因过分爱惜

10、而舍不得拿出,宾语常是财物、生命、力量以及具体的物品。运用 一个年轻时只顾自己的人,将会变成一个非常_的人,老来便是一个无可救药的守财奴。没有什么东西比围观者们更能提高你的保龄球的成绩了。所以,平常不要_你的喝彩声。(2)接受接收辨析二者都是动词,都有“接收”之意。“接受”指采纳不拒绝。对象侧重于无形的东西,如爱情、感情、馈赠等。“接收”指收受过来,对象侧重于有形的东西,如信件、传真。运用 有科研人员表示,他们首次重复_到了来自银河系外同一地点的相同信号。每个人的性格中,都有某些无法让人_的部分,再美好的人也一样。所以不要苛求别人,也不要埋怨自己。5词语积累(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的正误)

11、(1)该寺建于1839年,至今已有177年的历史。几经修复、扩建、装饰,形成了目前的由祈祷大厅和内、外院组成的三部分,既冠冕堂皇,又具典型的民族风格。()解释:_(2)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礼尚往来向来被人们所看重,并且一直践行,正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解释:_(3)从餐桌上的“残羹冷炙”身上琢磨商机,是农学出身并兼具投资人身份的于家伊,过去数十年一直在做的事。()解释:_4(1)吝啬吝惜(2)接收接受5(1)冠冕堂皇:冠冕,古代帝王、官吏的帽子;堂皇,很有气派的样子。形客外表庄严或正大的样子。应改为“富丽堂皇”。“富丽堂皇”形客房屋宏伟豪华。(2)礼尚往来:尚,注重。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

12、往;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应对方。(3)“残羹冷炙”指吃剩的饭菜。也比喻别人施舍的东西。1全文论述的是拿来主义,为什么用了五分之二的篇幅批判送去主义?2文中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哪几种错误态度?3对待文化遗产中不同的组成部分,应该采取什么态度?文中的哪些话能看出作者的主张?1使论述有历史的深度,它是在总结近百年的历史教训的基础上立论的。“闭关主义”是指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抱残守缺。而“送去主义”则是指国民党反动派的媚外求荣、欺世惑众。都是对外政策,虽形式不同,实质却相同,都不利于民族文化的创造和发展。其结果必然使中国人民陷入被侵略、被奴役的悲惨境地。从对比中分析问题,有说服力。先破后立,相得益

13、彰。前者破得越彻底,后者立得越有力;送去主义的危害揭露得越深刻,实行拿来主义的理由越充分。因此,从揭批入手,再转入正面论述,显得水到渠成,立论更鲜明有力。2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一是怕:徘徊不敢走进门(逃避主义),这类人是孱头;二是怒: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虚无主义),这类人是昏蛋;三是羡慕:欣欣然接受一切(投降主义),这类人是废物。3对待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应该吸收,原句是“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对待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互见的部分应该采取批判地吸收的态度,原句是“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对待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除留一点

14、作为历史的反面教材外,绝大多数应当清除,原句是“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对待文化遗产中的糟粕部分应该坚决抛弃,原句是“也大可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原文呈现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段解:此段由历史的“闭关主义”,论述到现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