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 高中历史必修3第4单元第10课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课件2) (共31张PPT)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27095151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3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 高中历史必修3第4单元第10课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课件2) (共31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北师大版 高中历史必修3第4单元第10课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课件2) (共31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北师大版 高中历史必修3第4单元第10课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课件2) (共31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北师大版 高中历史必修3第4单元第10课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课件2) (共31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北师大版 高中历史必修3第4单元第10课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课件2) (共31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 高中历史必修3第4单元第10课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课件2) (共31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 高中历史必修3第4单元第10课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课件2) (共31张PPT)(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主旨 三位伟人 三大理论 三次巨变 孙中山 毛泽东 邓小平 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成立 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次历史巨变 孙中山 毛泽东 邓小平 三位伟人 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理论成果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第10课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一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材料一 政治上 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各派救国方案失败 请思考 从 时局图 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 的结果中 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材料二 1895年 1898年间 国内新创建的

2、商办厂矿企业 资本在万元以上的有六十多家 平均每年设厂十五家以上 请思考 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发展状况 经济上 资本主义得到一步发展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宣传革命思想的书籍 材料三 思想上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一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1 政治上 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各派救国方案失败 2 经济上 资本主义得到一步发展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3 思想上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4 1894年 孙中山上书李鸿章 要求进行社会改革 未被理睬 5 清廷的倒行逆施 孙中山放弃改良尝试 走上革命道路 1 背景 2 表现 1 成立兴中会 成立 意义 纲领 2 广州起义 1895年10月 兴中

3、会在广州发动起义 孙中山为什么会走上反清革命的道路 鸦片战争后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许多仁人志士提出救国方案 抵抗派 洋务派 维新派 的碰壁与幻灭 孙中山上书的碰壁加速了其立场的转变 由改良转向革命 19世纪末 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二 三民主义的提出 孙中山在 民报 发刊词中 对同盟会的纲领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首次公开提出 民族 民权 民生 三大主义的革命号召 鲜明地打出了三民主义的旗帜 1 中国同盟会 成立 性质 纲领 机关刊物 2 提出 3 内容 1 民族主义 中心 推翻清朝统治 建立以汉族为主体的 民族国家 弱点

4、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争取民族真正独立的内容 2 民权主义 目标 缺点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没有触动封建专制政体赖以存在的社会阶级基础 即推翻封建地主士绅阶级的统治 3 民生主义 基本原则 评价 平均地权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主对土地 价格的垄断 促进土地买卖的自由 希望用改良的方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平均地权 创立民国 前提 核心 补充 三民主义内在的关系 三 三民主义的评价 是中国近代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 1 性质 2 积极作用 1 资产阶级 反映了其对民主政治的追

5、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 反映了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愿望 2 中国人民 3 革命形势 对结束封建君主专制 促成中华民国建立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颁布起了重大作用 3 局限性 民族主义 没有明确反帝要求 容易造成狭隘的 排满 情绪 民生主义 缺乏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根源 时代和阶级局限性 1912年3月10日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标志着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然而革命并没有到此落下帷幕 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 企图复辟帝制 孙中山为了捍卫共和 做了一系列的斗争 一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 1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以及捍卫民主共和屡遭失败 寻求新出路 2 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

6、影响 3 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4 个人的努力 与时俱进 追求民主 1 背景 四 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4年1月20日 广州高等师范学校礼堂 2 提出 通过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改组了国民党确立了联俄 联共 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3 内容 不反帝 反帝 反满 民族平等 民权由资产阶级掌握 平民共有 普遍 具体 可行 节制资本 耕者有其田 扶助农工 1911 辛亥革命 旧三民主义 1913 1922 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新三民主义 1924 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1924 1927 国民大革命运动 4 新三民主义的实践 请思

7、考 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有何相同之处 消除内乱 打倒军阀 建立国内和平 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 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国民党民主革命纲领 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是打到军阀 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 消除内乱 打倒军阀 建立国内和平 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 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国民党民主革命纲领 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是打到军阀 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 中共民主革命纲领 新三民主义 反帝反封建 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5 历史作用 2 是国民大革命

8、的纲领和旗帜 推动了国民大革命开展 1 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促进两党的第一次合作 都主张反对民族压迫 要求人民享有自由 平等的权利和平均地权 新旧三民主义之比较 都以民权为核心 把民族 民权 民生紧密结合 都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 以挽救民族危亡为目标 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相同点 新发展 综合探究 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新三民主义 反帝国主义侵略 民权为平民所有建立革命阶级联盟 节制资本平均地权 联俄 联共 扶助农工 三大政策 民族 民权 民生 新三民主义蕴含三大政策 新三民主义是革命纲领 三大政策是实现新三民主义革命纲领的方法与手段 综合探究 材料一 民

9、族主义在一般人心目中 一旦靼虏驱除 中华恢复 则其它一切枝节问题似乎均可迎刃而解 所以武昌城内一声炮响 举国风从 唐德刚 晚清七十年 材料二 民众所接受者 仅三民主义中之狭义民族主义耳 正惟 排满 二字之口号 极简明切要 易于普遍全国 而弱点亦在于此 同盟会会员 国民党元老胡汉民 1 材料一中的 鞑虏 指什么 2 民族主义的进步性体现在哪里 满清政府 反映了人们争取民族独立的愿望和要求 3 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 弱点 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 材料三 民权主义 就是政治革命的根本 将来民族革命实行以后 现在的恶劣政治固然可以一扫而尽 却是还有那恶劣政治的根本 不可不去 4 民权主义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10、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5 民权主义为什么是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 是政治革命的根本 从理论上解决了夺取政权建立政权的问题 没有 缺乏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不能满足农民的要求 5 孙中山为何提出 民生主义 6 农民的要求是否得到了满足 民生主义的局限性是什么 材料四 今者中国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 异种残之 外邦逼之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殆不可须臾缓 而民生主义 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 中国独受病未深 而去之易 吾国治民生主义者 发达最先 睹其祸害于未萌 诚可举政治革命 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吸取欧美各国教训 孙中山精神1 反对列强侵略和军阀割据 争取实现国家统一和平 一生致力于救国救民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 2 为振兴中华 自强不息 不计个人安危 处处以民族国家利益为重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的民族精神 3 勇于开拓创兴 顺应时代潮流 与时俱进的不断追求真理 4 百折不挠的进取斗争精神 5 天下为公 关注普通民众的博大胸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