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一第四单元第4节辛亥革命(教学素材包)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27094659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一第四单元第4节辛亥革命(教学素材包)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一第四单元第4节辛亥革命(教学素材包)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一第四单元第4节辛亥革命(教学素材包)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一第四单元第4节辛亥革命(教学素材包)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一第四单元第4节辛亥革命(教学素材包)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一第四单元第4节辛亥革命(教学素材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一第四单元第4节辛亥革命(教学素材包)(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节 (教学素材包)清末新政和立宪运动1清末新政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彻底击垮了清政府的自信心,从1901年起,清政府被迫进行了一些改革措施,历史上称“清末新政”。清末新政的主导力量最初是洋务派,不久立宪派开始推动新政的进程。(1)背景清政府在“仇洋排外”的对外战争中失利。资产阶级立宪派要求“君主立宪”,革命派势力蓬勃发展。清政府上下达成一致,不变革就无法继续统治。(2)内容改革官制,裁闲散衙门,添新机构。改革兵制,扩练新军。改革学制,废科举,设学堂,奖留学。 依法保护和奖励工商业。(3)失败原因清政府掌控全国的能力削弱,执行力下降。改革缺乏诚意,改革措施滞后,统治者陷于孤立。革命打断了改革。(4

2、)评价:清末新政是统治者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虽然归于失败,但是推行的一些政策,特别是在政治上进行的预备立宪措施促进了中国政治的近代化,也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条件。2立宪运动(1)地位:立宪运动是中国清朝政府继洋务运动(18611895年)、维新运动(18951898年)之后的第三次大型改革, 目的是使大清帝国成为君主立宪政体的国家。(2)背景: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期间,1901年1月,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在西安发布“上谕”,拉开了清末“新政”的序幕。其目的是对外取悦洋人,对内笼络人心,挽救清朝危局。(3)过程:初期的改革并未跳出“中体西用”樊篱,没有涉及政治制度的变革。为遏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

3、,1905年,清政府被迫实行“预备立宪”。但又以种种借口加以拖延。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开始了实质性的宪政改革。钦定宪法大纲规定:司法权与行政权分离,君主不能以诏令变更法律;在保证“君上大权”的前提下,人民的合法权利和政治地位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宪法形式得到极其有限的确认。(4)结果:1911年5月,在立宪派的一再要求下清政府废除军机处,成立“责任内阁”,但大权集中在皇亲国戚手中,时人讥称“皇族内阁”,舆论对此多感失望。“预备立宪”的骗局被揭穿后,部分立宪派逐渐同情、倾向革命,汉族官员更加离心,清政府陷于空前孤立的境地。 在评价历史事件时,往往因受到内因(如个人立场、研究视角和方法等)和

4、外因(如时代要求等)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不同认知。史料一关键信息是“农民在中只是失去一条辫子,士绅失去的东西却要多得多”;史料二关键信息“现在袁世凯连这块招牌也不要了”“首先要革中国人思想的命”,据此可回答问题。多元史观理解对中国社会转型的影响(1)从革命史观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从近代化史观看,是一场深刻的近代化运动,促进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近代化。政治: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迈出了中国政治由专制向民主转化的重要一步。经济:制定法令保护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实业救国成为潮流。法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现代

5、法制观念。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3)从文明史观看,促进了传统文明向近代文明的转变,尤其是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领域。(4)从社会史观看,自由、平等、博爱的风气兴起;剪辫易服、废止缠足、废除跪拜礼和革除“大人”“老爷”等称号的习俗出现。(5)从整体史观看,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是亚洲觉醒的典型。1.(2017广东广州模拟)有学者指出,纪年的改革是“皇帝倒了”的结果,但对中华大地上远离革命风暴中心的人们来说,正是纪年的改革才使他们相信皇帝已经倒了。该学者认为纪年改革()A.有助于推翻皇帝制度B.实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C.扩大了民主革命的影响D.消除了

6、封建思想对民众的束缚解析根据材料“纪年的改革是皇帝倒了的结果”可知,皇帝制度的推翻,推动了纪年改革,故A项错误;纪年改革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和推动了转型,而不是实现了转型,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纪年的改革才使他们相信皇帝已经倒了,可知作者认为纪年改革扩大了民主革命的影响,故C项正确;纪年改革并不能消除封建思想对民众的束缚,故D项错误。答案C2.(2017北京东城模拟)爆发后,美国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系列新闻报道和人物专访。下列报道中对中国的预测,符合民国初年历史的是()A.“各国列强一直在等待寻找借口进行干涉,瓜分中国”B.“革命的结果必然是一个永久性代议制政府的诞生”C.“采取君

7、主宪政,实行渐进性民主或许能够成功”D.“以民主选举的方式,将行政权力集中于一位强权人物身上”答案D3.(2016河南洛阳模拟)下列由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法令措施中,最有可能在19131915年被废止的一项是()A.保护工商业发展B.小学禁止读经科C.人民享有选举、参政等“公权”D.小学男女可同校解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下令各地学校恢复尊孔读经,在思想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故B项正确。答案B4.(2017湖南株洲模拟)1912年3月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制定与颁行的。它既规定了总统各项实际权力,又极尽可能地赋予参议院和国务员各种广泛的权力和实际的责任。这表

8、明该法()A.是当时各政治派别妥协的产物B.旨在确保各政治派别和各阶层的利益C.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思想D.具有典型的因人设法的工具主义倾向解析按照三权分立原则,总统权力应该大一些,但鉴于当时袁世凯权势过重,所以扩大了内阁权力压制总统,体现了因人设法的倾向,故D项正确。答案D5.(2016广东肇庆三模)文学家沙汀在回忆故乡川西北的绵阳在后服装的变化时说:“那时,大家把称为光复,意思是兴汉灭清。男的一般装束是用黑绫子、黑纱帕包头,后头吊半截,说是给崇祯皇帝(明朝末代皇帝)戴孝。”这反映()A.推动移风易俗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C.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D.反封建、反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9、解析材料“男的一般装束是用黑绫子、黑纱帕包头”不能体现移风易俗,故A项错误;材料“那时,大家把称为光复,意思是兴汉灭清”得出反对满清统治,是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故B项正确;材料“说是给崇祯皇帝(明代末代皇帝)戴孝”与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不一致,故C项错误;没有明确反帝,材料也没有直接涉及到帝国主义,故D项错误。答案B6.(2017黑龙江大庆模拟)后两年里,全国出现了500多家报馆,标榜民主,评价时政,其中胡鄂公就在天津的大中华报上“无日不骂项城(袁世凯)”。材料反映了后()A.社会资讯传播方式的改变B.传统社会道德观念被打破C.言论出版自由制度受尊重D.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解析根据题目中的“

10、标榜民主”“无日不骂项城(袁世凯)”可以得出后,尽管革命果实为袁世凯窃取,但民主观念深入人心,故D项正确。答案D7.(2017天津和平区模拟)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A.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未见成效B.没有带来社会进步C.与传统王朝更替相同D.革命后的制度建设更加艰难解析革命与民国虽然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但是并不意味着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未见成效,故A项错误;没有带来社会进步,观点错误,故B项错误;并不同于传统王朝的更替,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出的是在后的制度建设中更加艰难,故D项正确。答案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