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浙江选考版课件:板块一 专题2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加试)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27094648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3.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浙江选考版课件:板块一 专题2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加试)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浙江选考版课件:板块一 专题2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加试)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浙江选考版课件:板块一 专题2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加试)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浙江选考版课件:板块一 专题2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加试)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浙江选考版课件:板块一 专题2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加试)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浙江选考版课件:板块一 专题2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加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浙江选考版课件:板块一 专题2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加试)(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2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秦始皇 唐太宗 康熙帝 加试 知识排查 核心突破 知识排查 一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 秦始皇 加试 选修四 1 结束分裂 统一六国 加试 b 1 条件 客观上符合统一的历史趋势 主观上秦国国力强盛 嬴政雄才大略 广罗人才和 远交近攻 的统一策略 2 统一过程 公元前230年 公元前221年先后灭韩 赵 魏 楚 燕 齐 3 意义 结束分裂局面 有利于社会秩序安定 生产发展 民族融合 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祖国版图初步奠定 2 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并巩固统一 加试 b 3 秦始皇的功过 加试 c 1 统一中国 结束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 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

2、统一的新纪元 2 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多项举措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政权巩固和国家统一 3 焚书坑儒 严刑峻法 滥用民力 专制暴虐使秦朝短暂而亡 1 贞观之治 出现的原因 加试 c 1 主观上 吸取隋亡教训 心存百姓 广揽人才 知人善任 广开言路 善于纳谏 开明开放 兼容并包 2 客观上 唐朝的经济繁荣 劳动人民辛勤劳动 二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 唐太宗 加试 选修四 2 贞观之治 的五大体现 加试 b 1 政治 完善三省六部制 提高了效率 颁行 唐律 肃清吏治 2 经济 沿用均田制 完善租庸调制 经济迅速恢复发展 3 民族关系 册封 羁縻府州 和亲 设置都护府等 4 文教 发展隋朝科举制 重视进

3、士科 扩大了统治基础 5 对外关系 实行对外开放的友好政策 设立鸿胪寺处理对外事务 对外来文化实行宽容吸收政策 3 贞观之治 的评价 加试 c 1 积极意义 贞观年间 唐太宗采取的各项积极措施 不仅造就了 贞观之治 的繁荣局面 其各种制度 用人政策 重视发展生产的方针和民族政策等一直影响贯穿到武则天统治时期和唐玄宗统治前期 为唐朝持续发展 出现 开元盛世 的鼎盛局面奠定了基础 2 阶级实质 贞观之治 调整统治政策 一定程度上调整了生产关系 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 并不能改变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 治世 的繁荣是建立在剥削和奴役广大劳动人民基础之上的 1 巩固统一国家的活动 1 平定三藩

4、 有利于安定统一 削除了割据 分裂的隐患 加强了国家统一 巩固了中央集权 有助于清除积弊 促进经济发展 安定民生 2 收复台湾 启用郑氏降将施琅 收复后台湾设一府三县 隶属福建省 加强了台湾和祖国的联系 促进了台湾开发 巩固了海防 台湾重新统一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 3 三征噶尔丹 打击了新疆蒙古分裂力量 三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 康熙帝 加试 选修四 4 册封五世班禅 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5 尊重中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 崇尚儒家文化 恢复开科取士 延揽汉族文士 缓和了阶级 民族矛盾 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步伐 2 维护国家主权的活动 抗击沙俄入侵 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 签订 尼布楚条约 确定中俄东段边

5、界 从法律上肯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第一次使用 中国 这一国号 3 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缔造和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开创了康乾盛世的繁盛时代 评价古代政治家功过的一般方法应结合政治家的活动一分为二地评价 一般从以下角度进行归纳评价 是否完成国家统一 推动历史发展 是否调整政治措施 保持社会安定 是否调整经济措施 重视改善生产条件 促进经济发展 是否采取措施 促进文化繁荣 是否采取措施 巩固国家统一 促进各民族的融合与团结 是否反抗外来侵略 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 特别提醒 核心突破 1 秦始皇的功与过秦始皇是一个伟大的开拓者 是中国历

6、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的君主 秦始皇有功有过 但是功大于过 1 功绩 统一全国 他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兼并六国 结束了长期的割据局面 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 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政治 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对以后历代封建王朝产生了深远影响 经济 统一货币 度量衡 促进经济发展 文化 统一文字 促进文化交流 民族融合 通过统一战争 促进了民族融合 2 过失 暴政 严刑酷法 大兴土木 徭役 兵役繁重 焚书坑儒 摧残文化 其残暴统治最终引发农民起义 导致秦朝灭亡 2 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 唐太宗励精图治 使唐朝社会稳定 经济发

7、展 阶级矛盾缓和 开创了 贞观之治 的局面 这就为 开元盛世 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 加强了同周边各民族之间的联系 加强了民族团结 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了鼎盛时期 3 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 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的色彩 封建文化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 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 具有很强的自我反省意识 成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范 并对以后历朝的治国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 3 古代中国政治家的共性与区别 1 活动 2 共性归纳 政治上 都对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

8、献 经济上 都采取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 民族关系上 都对边疆少数民族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 文化上 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对文化发展带来了不同的影响 3 分析区别 统治效果不同 秦始皇的统治并未使中国进入盛世时期 而唐太宗与康熙帝的统治使中国进入了盛世时期 面临民族问题不同 秦始皇 唐太宗面临的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 而康熙帝既面临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 也面临中华民族与外来侵略势力之间的矛盾 4 评价古代政治人物的方法与原则 1 方法评价古代政治家功过的一般方法为结合政治家的活动一分为二地评价 一般从以下角度进行归纳评价 是否完成国家统一 推动历史发展 是否调整政治措施 保持社会安定 是否

9、调整经济措施 重视改善生产条件 促进经济发展 是否采取措施 促进文化繁荣 是否采取措施 巩固国家统一 促进各民族的融合与团结 是否反抗外来侵略 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 2 原则 清除英雄史观 树立人民群众才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 任何夸大个人的决定作用 否定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确定评价标准 以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去评价历史人物的历史地位 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统一 特定的历史背景 具体分析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环境 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 不是英雄造时势 而是时势造英雄 防止以偏概全 具体分析历史人物的功过 注意分析其阶级性和时代性 1 考向 史料理解 秦的制

10、度创新 对接选考 加试题 2017 义乌选考仿真评估 司马迁在 史记 李斯列传 中评论说 秦无尺土之封 不立子弟为王 功臣为诸侯者 使后无战攻之患 下列对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 最准确的是 A 秦朝统一后实行 无为而治 政策B 秦朝最早实施了影响久远的地方行政制度C 司马迁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制度的作用D 司马迁指出了分封制与郡县制最主要的不同点 答案 点拨 1 2 3 4 点拨材料 秦无尺土之封 不立子弟为王 功臣为诸侯者 使后无战攻之患 体现的是秦设郡县避免了分封的后患 秦通过皇帝对郡县地方长官的任免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严密控制 避免了分裂割据局面的再次出现 所以材料的本质含义是肯定了郡县制的作用

11、 故选C 1 3 4 2 2 考向 史料理解 唐的文化自信 加试题 2017 丽水选考评估 或许因为他 太宗李世民 本身带有少数民族血统之故 因此无论胡汉 都能一视同仁 这种作风对有唐一代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下列选项中体现唐太宗 这种作风 的是A 选官不拘一格 用人扬长避短B 选其 突厥 酋长 使入宿卫C 文德治国 崇儒尊孔 完善科举D 对宗教一体扶植 示存异方之教 答案 点拨 1 3 4 2 点拨材料没有谈到选官制度 故A错误 根据材料 可知唐太宗对各民族都一视同仁 故B正确 C D均不是题干材料所反映的 故排除 1 3 4 2 3 考向 史料理解 历史人物评价 加试题 2017 绍兴选考检测

12、 康熙帝一直被誉为康乾盛世的开创者 但有学者提出应当重新评价他 认为中国之落伍恰恰始自康熙帝 因为他处在剧变的时代却拒绝重大的变革 下列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该学者评价思路相类似的是A 秦王嬴政顺应潮流实现统一B 唐太宗奠定大唐盛世C 明太祖废除丞相高度集权D 康熙帝捍卫了国家主权 答案 点拨 1 3 4 2 点拨从题干来看 康熙帝一直被誉为康乾盛世的开创者 这是大众性的评价 而有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予以了否定 这就是题干学者的思路 从四个选项中来看 B C D三项是历来传统大众的评价 而对于秦王嬴政 历来都认为是一个暴君 然而A项从不同的角度 对其予以了肯定 答案为A 1 3 4 2 4 考向 家

13、国情怀 康熙帝的民族自信 加试题 2016 4月浙江选考 历史的意义在于对后人的教育和启迪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康熙时 驻守古北口长城的总兵官向朝廷建议 拨款维修加固长城 康熙帝阅批奏折后认为守国之道不在于修长城 而在于 修得民心 清王朝治国安邦的一个大手笔 便是将北方草原上凶猛剽悍的蒙古铁骑 变成了护卫江山的真正长城 回放历史的画面 在内蒙古木兰围场 承德避暑山庄 故宫保和殿都曾经记录下有清一代民族团结和睦的历史佳话 摘编自 世界遗产在中国 1 3 4 2 材料二回顾清朝的历史 康熙帝无疑是可圈可点的人物 他启动了康乾盛世之门 把一个纷乱而残破的中国引向大治 真正开创了一个空前统一

14、政治稳定 经济繁荣的新时代 面对进入全盛期的形势 他滋生出一丝总揽朝政的满足感 对于康熙帝的文治武功 不同时代的人们从不同角度出发 主要有如下一些认识 圣祖仁皇帝平三逆 平朔漠 亿万年久安长治之业实定于此 康熙帝尊崇孔子 超越前代 笼络明朝遗民 使政风为之一变 康熙帝保卫边疆 抵御外侵 缔结和约 康熙帝实现了由乱而治之局 使朝中威胁皇权的各种因素不断受到控制 皇帝乾纲独断 据 清史 等整理 1 3 4 2 1 阅读材料一 结合所学 从 修得民心 的角度 分别指出木兰围场 避暑山庄 保和殿的相应职能 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清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创造的成功经验 答案 答案木兰围场 处理民族事务的特

15、殊场所 避暑山庄 处理民族事务 加强北部边防的政治中心 保和殿 每年除夕 皇帝在此宴请少数民族的王公贵族 经验 因地制宜地处理边疆问题和民族关系 1 3 4 2 2 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 请你选择对康熙帝 文治武功 的其中一种认识扼要予以展开 答案 答案选择 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 统一台湾 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巩固统一国家 选择 康熙帝尊重各民族文化传统 崇尚儒家文化 恢复开科取士 延揽汉族文士 缓和矛盾 选择 康熙帝抗击沙俄对东北的侵略 组织两次收复雅克萨之战 和平签订 尼布楚条约 从法律上确定中俄东段边界 维护国家主权 选择 康熙帝改革弊政 励精图治 作为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 凭借其至高无上的

16、权力和地位 实行专制集权 1 3 4 2 1 加试题 2017 宁波选考检测 2000万人口的秦朝 秦始皇可以调动40万劳动力去修长城 70万人去修秦始皇陵 70万人去修阿房宫 50万人去戍五岭 这是西周天子难以办到的事 其直接原因在于秦朝与西周的A 生产工具的差异B 政治制度的差异C 社会观念的差异D 经济形态的差异 答案 解析 1 2 3 4 针对训练 5 解析西周实行分封制 地方诸侯权力较大 周天子不能拥有对大量人口的广泛支配权 秦始皇创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皇帝权力至高无上 君主则拥有对全国臣民的支配权力 基于以上分析可知 本题选B 1 2 3 4 5 2 加试题 2017 义乌选考评估 唐太宗时期开始设置的羁縻府州 是唐代管辖民族地区的一种地方制度 这一制度 是唐政府对民族地方实行直接管理的基本形式 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 得到了少数民族首领的拥护 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A B C D 答案 解析 解析在羁縻府州 少数民族首领担任都督 刺史 并且这些官职子孙世袭 因此 该制度是唐朝对民族地方的一种间接统治形式 说法错误 符合史实 故选B 1 2 3 4 5 3 加试题 2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