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1导学案1.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Word版缺答案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27094509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历史必修1导学案1.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Word版缺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1导学案1.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Word版缺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1导学案1.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Word版缺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1导学案1.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Word版缺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岳麓版历史必修1导学案1.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Word版缺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历史必修1导学案1.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Word版缺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学习目标】 (1)了解汉唐分裂割据的原因、表现;掌握西汉和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掌握明朝内阁制度形成及发展、清朝军机处的设置.(2)理解君主专制加强的趋势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作用。【知识结构】【知识梳理】一、汉唐时期的地方割据与集权措施:(一)七国之乱与汉武帝的集权措施 1.西汉初年,刘邦在推行 ,希望借此巩固皇权。但此后 与 矛盾日益激化,诸侯王接连发动叛乱。2.王国问题的解决和中央集权制的加强:(1)公元前154年, 采纳 的建议,开始着手削藩。吴王刘濞借口“ ”,串通其他六国诸侯王,发动叛乱,史称。(2)汉武帝即位后,实行“ ”,强干弱枝,监察地方。(二)藩镇

2、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1.时间: 是唐朝有盛而衰的转折点。2.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势力进一步发展,中国历史进入 时期。(三)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根本目的:加强皇权、巩固统治2.措施:兵、权、钱(1)收精兵。宋太祖将禁军分别划归互不统属的 等“ ”统领,但发兵之权归 。这样就实现了 ,有利于 。(2)削实权。宋朝废除了 、 、 的权力。在州郡长官之下设置 ,有权向朝廷 。 (3)制钱谷。政府规定各州郡的财赋,除 外,其余运往京师获指定地点,由 掌握,从而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 。3.影响:(1)积极影响: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的分裂局面。(2)消极影响:造成了“ ”“ ”“ ”的国家 危机。二

3、、皇权的不断加强 (一)明朝 1.废丞相 (1)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下令裁撤废除 ,由 亲自掌管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并且规定 。(2)意义:在中国历史上实行了1600多年的 被废除, 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2.设内阁(1)明太祖设 。殿阁大学士品秩较低,仅 ,并不 。(2)明成祖正式设立 ,大学士开始参与 。此后,阁臣的权力也越来越大,可以帮助皇帝 ,称为 。最后再由皇帝 ,称为 。(二)清朝1.设军机处: 年间,为了 ,设立 。 (1)职权的变化:军机大臣最初只参与 ,后来职权不断扩大,可以参与 、制定 、审理机要政务。 (2)地位:本身 ,日夜轮流在军机处值班。受皇帝召见,只

4、能 。 (3)影响:军机处简化了 ,行事快捷,提高了 。军机处的设立,是 的重要标志。【知识理解】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材料二 明大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材料三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职位基本职权明中叶后内阁首辅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清朝雍正年间以后军机大臣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请回答:(1)在君权与相权以及中央与地方关系

5、的处理上,秦、汉、唐、宋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12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7分)【随堂检测】1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汉武帝建立“中朝” B.唐朝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C.宋代设置三司,分割宰相的财权 D.元代的中书省掌管一切政务2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他最有可能的理由是 ( ) A刘墉不是驼

6、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B丞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C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D他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3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了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A纵论军务,谋划战事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D跪受笔录,上传下达4自康熙经雍正至乾隆的130多年,史称康乾盛世,但马克思称之为“奇异的悲歌”,也有历史学家称之为“落日的辉煌”。能说明这一时期为“悲歌”、“落日

7、”的历史现象是( )A设立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来源:Zxxk.ComB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C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加强D对边疆的政策宽松5.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为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A文官任知州 B设三司使 C设枢密院 D施行将兵法6.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A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 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D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二府三司 材料二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里,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摘自中国古代史材料三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近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请回答:(1)材料一中图示与哪一朝代有关?该朝代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何特点?(2)材料二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元朝为什么实行一省制?实际效果如何?(3)材料三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哪一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