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3.1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7093896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3.1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苏省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3.1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苏省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3.1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苏省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3.1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苏省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3.1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3.1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3.1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学习目标1了解“一五”计划的建设成就2理解三大改造3了解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4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二、预习检查1.1953年制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了与同时并举的指导方针。2.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其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建立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和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7年,超额完成,成果显著: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中国开始改变的面貌。3从1953年起,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对农业、手工业改造采取与形式。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的高潮。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国家基本实现了转变为,标志着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4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内容有:(1)指出国内矛盾是同的矛盾;(2)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变为;(3)提出既反又反,即在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的探索。5.中共八大以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思想指导下,1958年,发动了“”和运动。“大跃进”主要是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不断地大幅度地提高和修改计划指标。人民公社的特点是“”。

3、这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使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三、问题探究1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在这一过程中的伟大创举表现在何处?2十年探索期间,有哪些正确的探索?探索中出现了哪些挫折?留下了哪些经验教训?四、思维训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人民公社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目前形势下,建立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农商学兵互相结合的人民公社,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并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所必须采取的基本方针。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材料二 会议以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试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

4、。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实际上就是搞“一平二调”。所谓大,就是将原来一二百户的合作社合并成为四五千户以至一二万户的人民公社。一般是一乡一社。所谓公,就是将几十上百个经济条件、贫富水平不同的合作社合并后,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多者不退,少者不补,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包括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叫做共产主义因素),造成原来的各个合作社(合并后叫大队或小队)之间、社员与社员之间严重的平均主义。同时,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也都被收归社有。在各种“大办”中,政府和公社还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这些实际上都是对农民的剥夺

5、,使农民惊恐和不满,纷纷杀猪宰羊,砍树伐木,造成生产力的很大破坏,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摘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依据材料回答: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方式两个方面概括指出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及其危害。五、课后巩固11953年实行的三大改造,其实质是( )A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B引导个体手工业者互相合作C限制民族资产阶级的剥削 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2中共八大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作出了巨大贡献,主要体现在( ) A使经济建设成为全党工作的重心 B纠正了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 C对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主要矛盾作出了正确分析D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目标3右图发生的时期是(

6、)A 19491952年B 19531956年C 19581960年D 1978年以后4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公布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土地改革运动的基本结束5某地一大宅院门的灰墙上,一副墨字对联依稀可辨:“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横批是“多快好省”。这副对联最早应该书写于( )A20世纪50年代末 B20世纪60年代初C20世纪60年代末 D20世纪70年代末6下列史实不是发生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是( )A我国首批生产的解放牌汽车 B大庆油田C我国制造的第一批喷气式飞机 D上海工商界申请全行业公私合营7“谷撒地,薯叶枯,

7、青壮炼钢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20世纪50年代末的社会现象,造成这一现象主要由于( )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8“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这首新民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A延安大生产运动 B农业合作化高潮C“大跃进”运动 D土地改革的展开9“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给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灾难,我们从中应吸取的教训是( ) 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搞经济建设要遵循经济规律 发展经济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能超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A B C

8、 D10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 )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提前完成 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已经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建立ABCD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事情总是发展的。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再过四十五年,就是二千零一年,也就是进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1956年11月)材料二材料三“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来,所以,社会主义优越性发挥得太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快、不稳、不协调,人民的生活没有得到多大的改善。”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

9、请回答:(1)材料一中,毛泽东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6年底我国发生了哪些根本性的变化?(2)结合材料二,你怎样理解材料三中所说的“波折”?答案二、先学检查1社会主义建设 改造2重工业 国家工业化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工业落后3. 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公私合营 生产资料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社会主义制度4先进的社会制度落后的生产力 落后的农业国 先进的工业国保守冒进综合平衡5大跃进人民公社化高速度一大二公左三、自主探究(1)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五”计划的实施和完成 ,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上述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党内“左”倾错误的发展,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四、巩固拓展110:BDBCD DACC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