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三第二单元第3节诗歌与小说(测试)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27093892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三第二单元第3节诗歌与小说(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三第二单元第3节诗歌与小说(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三第二单元第3节诗歌与小说(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三第二单元第3节诗歌与小说(测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三第二单元第3节诗歌与小说(测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三第二单元第3节诗歌与小说(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三第二单元第3节诗歌与小说(测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课诗歌与小说一、选择题(45分,每题3分)1下列两部文学作品是中外历史上的名著,它们共同的主要特点是A.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B. 标志近代人文精神开始兴起C. 反映新经济因素的产生或发展 D. 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2元史选举志一记载:“(世祖至元)四年九月,翰林学士承旨王鹗等,以为:贡举法废,士无入仕之阶,或习刀笔以为吏胥,或执仆役以事官僚,或做技巧贩鬻以为工匠商贾。”清代赵翼陔余丛考九儒十丐有:“元制: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 ”的说法。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元朝( )A. 民族歧视等级明显 B. 社会重视宗教文化C. 文人社会地位较低 D

2、. 政府重视科举制度3明清时期,社会趋向复杂丰富,有一部古典小说讲述了贵族家庭由盛而衰的变故,它是A. 三国演义B. 水浒传C. 西游记D. 红楼梦4被誉为“诗圣”的是我国古代诗人A. 李商隐B. 杜牧C. 李白D. 杜甫5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A. 诗经B. 离骚C. 论语D. 尚书6下列文化现象与城市经济和工商业发展联系密切的是古代散文的发展宋代话本和词的出现世俗画的出现明清小说的出现A. B. C. D. 7明淸时期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繁盛时期。四大名著中,被誉为“一部为后人说不尽的奇书”的是A. 三国演义B. 水浒传C. 西游记D. 红楼梦8诗歌是人类心灵的窗口,它能让我们体验古人的喜

3、怒哀乐,感悟不同时代风情的多姿多彩。下列作品能体现出作者经历时代变迁之后强烈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的是A.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B.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C.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D.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9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者医学奖得主之一,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在颁奖典礼上自释其名“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句诗源自中国古代一部文学作品,此作品的艺术特色是A. 浪漫主义B. 古典主义C. 现实主义D. 自然主义10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是广为流传的佳句,其文学体裁属于A. 汉赋B. 唐

4、诗C. 宋词D. 元曲11明代中后期,大部分图书采用注释和注音的编写方式。如唐书志传一书中“尔兄日前饮酒至酣”,编者对“饮酒至酣”做了注释:“半醉也”;详刑公案一书中“事系无辜不究”,编者对“辜”的读音做了注释:“辜音孤”。这类现象反映出当时A. 文化发展呈现大众化趋势B. 科举改革影响了书籍出版C. 学术思想适应了社会转型D. 商业发展冲击了学校教育12王国维在宋元戏剧史序中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此话的主要含义是A. 赞美宋元文学的辉煌成就B. 强调文学具有很强的时代性C. 指出各个朝代的文学成就D. 哀叹古代

5、文学时间的短暂13郭沫若先生为山东某一历史名人纪念祠题写的楹联为:“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一历史名人是A. 苏东坡B. 李清照C. 辛弃疾D. 陆游14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 汉赋在武帝时代走向创作全盛时期B. 唐田园派诗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C. 南宋辛弃疾的词慷慨激昂沉郁悲凉D. 明清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世情小说15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明代出现A. 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B. 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向上

6、的思想C. 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D. 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二、非选择题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篇太子(刘爽,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今后富贵人左右皆诵读之。汉书材料二: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7、材料三: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钱大昕(清)十架斋养新录(1)材料一反映了“赋”在汉代有何影响力?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明清小说产生影响的新因素。(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流传有何趋势?对此你有何认识?参考答案1C【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红楼梦是明清小说的典型代表,十日谈,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两部书都具有反封建思想的意义,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8、的产生和发展的结果,C项正确。红楼梦没有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更没有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排除AD。十日谈全书贯穿了人文精神,而红楼梦则没有,排除B。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分两步走:一是正确理解红楼梦和十日谈的主要思想,而是抓住设问要求“共同的主要特点是”,运用所学知识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2C【解析】材料“贡举法废,士无入仕之阶”“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说明元朝由于废除科举制,导致文人的社会地位低下,故C项正确,D项错误;A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点睛:材料“贡举法废,士无入仕之阶”“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

9、猎、八民、九儒、十丐”是解题关键。3D【解析】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讲述了贵族家庭由盛而衰的变故,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均不涉及贵族家庭由盛而衰的变故,本题只有选项D不符合题意。4D【解析】据题干“诗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故D项正确;李商隐没有“诗圣”的称号,故A项错误;杜牧也没有“诗圣”的称号,故B项错误;李白被称为“诗仙”,不是“诗圣”,故C项错误。故选D。5A【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诗歌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

10、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故A项正确;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集而成,是记载孔子言行的重要儒家经典,也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尚书是中国第一部古典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它以记言为主,也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故选A。6C【解析】据题干“文化现象与城市经济和工商业发展联系密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散文在先秦时期已经有较大发展,这与城市经济和工商业发展的联系并不密切,故错误;宋代城市经济和工商业繁荣,话本和词的出现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要,故正确;世俗画的出现也伴随城市经

11、济和工商业发展,故正确;明清小说的出现也是以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为基础的,故正确。故组合正确,故C项正确,ABD项都错误。故选C。7D【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红楼梦被誉为“一部为后人说不尽的奇书”,通过贵族家庭的变故,揭示了专制帝国和封建社会由强到弱的必然命运,D项正确。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排除A。水浒传开英雄传奇和武侠小说的先河,排除B。西游记堪称神魔小说的典范,排除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信息“被誉为“一部为后人说不尽的奇书”,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是红楼梦。8B【解析】根据题干要求“作者经历时代变迁之后强烈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

12、人文主义色彩”,结合选项分析可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该诗描述了国都沦丧、城池沦陷、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情景,反映了诗人遭遇安史之乱的凄凉心境,符合设问要求,B项正确。A项体现的是诗人杀敌立功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C、D两项都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无法体现忧患意识,故排除AC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9C【解析】据材料“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来自于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它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属于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故C项正确;浪漫主义、古典主义、自然主义都不属于

13、诗经的艺术特色,故ABD选项都错误。故选C。10C【解析】根据材料“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属于宋词,故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题意。11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唐书志传与详刑公案都是小说、故事类的读物,对“酣”“辜”这种极为简单的字注释或注音,表明这一时期此类书籍的阅读者很有可能文化程度比较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工商业城镇和市民阶层兴起,新兴社会群体对文学精神食粮有所需求,文化发展呈现出大众化的趋势,A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及科举制,明代科举制采用八股取士,考查儒家经典著作;而唐书志传与详刑公案都是小说、故事类的读物,与科举制无关,排除B。唐书志传与详刑公案都是小

14、说、故事类的读物,面向对文化精神食粮有所追求的市民阶层,并非学术著作,排除C。题干中讲的是小说故事的编辑出版,并未体现学校教育,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12A【解析】根据题干“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可知,王国维强调各个朝代有各个朝代的特色,说明文学形式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B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王国维赞美宋元文学的辉煌成就,而是肯定文学形式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排除A。C项是题干表象,无法体现题干是内涵,排除。D项说法错误,与题干肯定文学形式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不符,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13C【解析】根据题干“铁板铜琶,

15、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是指苏东坡写作的豪放风格;“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是指辛弃疾希望南宋朝廷不要偏安江南一隅,而要立志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故排除A,选C。李清照是婉约派词人,与题干豪放风格无关,排除B。陆游与典故“美芹悲黍”无关,典故“美芹悲黍”与辛弃疾有关,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14D【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为适应市民阶层发展壮大,文学体裁方面出现世俗化趋势,涌现出了一大批世情小说,D项正确。汉赋所体现出来的风格是铺陈排比、恢弘,更多是政治统治服务,排除A。唐田园派诗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题干城市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学产生的影响无关,排除B。南宋辛弃疾的词慷慨激昂沉郁悲凉,与题干城市的发展、市民阶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