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7092948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宁夏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宁夏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宁夏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宁夏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夏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宁夏平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第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1.下图为闽南地区王氏宗祠“世飨堂”的两块牌匾。它们( )体现聚族而居的宗法观念具有激励族人的教化功能强调尊宗敬祖的文化认同反映重利轻义的价值取向A BC D 2.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

2、力的不平衡B.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C.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都城的建制3.下列王位或官职的继承不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是( ) A B C D4.托马斯卡伦德写道:“在历史的某个时刻,在欧洲郇(xn)窄的一隅,生活着近五百万陆地和海岛居民,他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极其匮乏,却创造出了最原创、最绚丽的文化、商业、社会秩序和政治闻名遐迩”。材料反映的是( )A.古希腊文明B.古罗马文明C.不列颠文明D.阿拉伯文明5. 希腊半岛的地理特征对于其居住者的生存提出了很高的挑战:山多、石多,土地贫瘠,巴尔干山脉更是阻碍了人们的出行和交流。所以

3、,城邦时代希腊社会的发展主要依靠( )A.农业生产B.海外殖民C.奴隶贸易D.海外贸易6.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下了“男人就是城邦”之句。根据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以下属于公民范畴的“男人”的是( )A.温杜德,男,35岁,没有读过一天的书,大脑中度智障,居住在雅典的自由民B.麦克卡,男,28岁,满腹经纶,文武双全,来自波斯帝国,现暂住在雅典C.索斯丹,男,33岁,武艺超群,因无钱给父母治病,被迫卖身为奴D.艾梵德,男,11岁,雅典自由民,公认的神童7.下图为古代雅典“通往公民大会会场路途的交通禁行标志”示意图。被这一“交通禁行标志”禁行的人有( )奴隶妇女外邦人儿童A. B.B.

4、 D.8 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表述( )雅典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希腊城邦的产物,有其时代的局限性 雅典的民主政治为人类文明中政治组织形式的完善指出了一条道路A.都正确 B.都不正确 C.正确错误 D.错误正确 9.有学者指出,罗马帝国虽然衰亡了,但它却把文明留给了欧洲。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古罗马( )A.开创了西方人文思想的先河 B.进行了民主政治的最早尝试C.奠定了西方法律传统的基础 D.提供了治理大国的成功经验10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自明朝晚期,厦门开始有博饼习俗,中秋前后,骰子声四起,“一秀”、“二举”、“四进”、“三红”、“对堂”、“状元”,形成独特的厦门博饼文化。这种地方文化主要反映

5、出中国古代的( )A. 等级制度 B. 分封制度 C. 宗法制度 D. 科举制度11. 今天我们国家共划分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其中“省”作为中国历史上地方最高行政单位开始于( )A西周的分封制 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C.秦朝的郡县制 D元朝的行省制12.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 )A.皇宫建筑布局愈益合理 B.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13.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 )A.海国图志 B.天朝田亩制度 C

6、.资政新篇D.康輶纪行14.下面关于辛亥革命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彻底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D.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5. 某爱国运动的宣言提出:“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 这场爱国运动是( )A.五四运动 B.国民革命运动 C.一二九运动D.全民族抗日运动16.诗词是人们寄托情思、直抒胸臆的一种文学形式。“碧净南湖水,峥嵘烟雨楼。画船千载梦,今日御神州。搏出新天地,赢来万象幽。?这一诗作是为了纪念( )A中国共产党诞生 B国民党“一大” C北伐

7、战争 D中共“二大”17.日本右翼势力认为:在支那事变(指1937-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发展的过程中,日军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性质。最重要的是,日本方面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意图。下列各项有力驳斥了以上言论的是(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变成日本的殖民地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全面侵华战争期间占领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南京大屠杀A. B. C. D. 18.下图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所取得的最大成果是( )A. 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了城市B.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C.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D.确立毛泽东在党内的核心领导地位19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最基本的经验是( )A.坚持武装斗

8、争B. 坚持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 C.建立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D.坚持共产党的领导20.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 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C.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21.2008年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传唱于祖国的大街小巷。下列各项能够充分体现这一歌曲主题的是( )A.一国两制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改革开放政策 D.四项基本原则22.1953年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按照选举权计算,即8个农民等于1个工人。1982年后,工农人大代

9、表比例改为可以小于4:1,直至1:10。这种变化反映出( )A.农民的政治意识在增强 B.改革开放解放了国人思想C.基层民主制度不断完善 D.工农政治联盟逐渐巩固23.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所谓民主党派也被吸进了统一战线和政协”“在24名新政府部长中.有11人是这些小党或无党派民主人士”。其记述在客观上体现出( )A.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具有鲜明的民主性 B.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政党共同执政C.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 D.民主人士拥有政治特权24.最能说明“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破坏的是( )A.九一三事件 B.四 五运动 C.“批林批孔”运动 D.刘少奇被开除出

10、党2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1984年5月31日修订通过,自1984年10月1日起施行。它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 )A.开始成为一项行政区划制度 B.在全国开始全面推行C.提高了少数民族的政治地位 D.进入法制化建设轨道26. 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形势下的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指出:“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13亿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真诚希望维护和享受和平,更希望自家骨肉兄弟能够和平解决自己的问题。” 这则材料主要说明()A.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唯一合法政府 B.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C.中国政府承诺不对

11、使用武力 D.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27. “五四宪法开创新纪元,十年文革遭遇磨难中断,十一届三中全会得以恢复发展,十八大以来制度日趋完善。如今您正充满生机活力,肩负着为人民当家作主的重托,迈着矫健步伐豪迈向前。”该诗赞颂的制度是( )A.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民主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8.香港大公报在2008年3月18日说:从1988年黄顺兴代表投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史以来第一张反对票,到如今一些决议表决中出现的500多张反对票和100多张弃权票,20年间,人大代表们用选票表达意愿的能力日趋提高,民众的声音越来越响亮。表明中国政治建设( )A.民主权利意识

12、的增强 B.民主政治观念的萌发 C.依法治国的实践效果明显D.民主权利的扩大29.到2006年底,有1487名来自中国的维和军事人员在联合国9个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就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中国热爱和平,积极履行国际法义务的负责任大国形象。这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一特点(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C.重视经济外交和不结盟外交 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30.下面的两幅图片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最主要的区别是( )A.实施群体不同B.享受权利不同 C.社会制度不同D.主要作用不同 第II卷(选择题,共40分)

13、31.(18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法治是政治文明重要内容之一。法治即根据法律治理国家,实施法治是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追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 第五表 凡以遗嘱处理自己的财产,具有法律上的效力。第七表 表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第九表 不得为任何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十二铜表法 材料三 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全集材料四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是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人民自己创造出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请回答: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法令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