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_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27092200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_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西省_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西省_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山西省_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山西省_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_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_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沁县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答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实行方国联盟 B实行内服和外服制度 C受宗法血缘影响 D.实行分封制2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A周王卿、大夫诸侯士B周王诸侯士卿、大夫C周王诸侯卿、大夫士D周王士诸侯卿、大夫3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4秦统一后,巩固统一的积极措施有: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制定细密、严苛的法律 修长城、驰道和直道A. B. C.

2、D.5中央集权中始终贯穿着的两大矛盾是中央政府和与地方割据势力君权与相权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汉族与少数民族A B C D6在中国古代史上,经常出现地方分裂或叛乱的现象,对这种现象的评述,正确的有根本原因是封建经济的分散性主要原因是某统治政策的失误导致中央弱地方强 破坏生产,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给我们的启示是地方政权不宜过大,必须保持中央政令的畅通 A B C D7.西汉武帝为加强皇权,巩固国家统一,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设御史大夫B建立中朝,削弱相权C实行“推恩令”削弱王国实力D设置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监察8造成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的根源是A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 B民族政权间矛盾不可调和C藩镇割据局面的

3、继续扩大 D北方少数民族陆续进攻9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最突出特点是A极力提高皇权 B竭力削弱相权 C削弱兵力 D削弱地方势力10三省六部制的积极意义在于A.中央机构有明确的分工与制约,提高行政效率 B加强了皇权C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D扩大统治基础11元朝时,全国最高行政机构是A行中书省 B中书省 C尚书省 D宣政院12清朝加强皇权的主要措施是:A大兴文字狱 B废除丞相 C增设军机处 D采用三省六部制13下列历史现象关系的表述,正确的一组是 A爱琴文明西方文明希腊文明B爱琴文明希腊文明西方文明C西方文明爱琴文明希腊文明D希腊文明爱琴文明西方文明14爱琴文明包括A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B克里特文

4、明和希腊文明C迈锡尼文明和希腊文明D希腊文明和西方文明15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是A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B无等级差别,无贵贱之分C范围只局限在城市D实行联邦制16希腊城邦海外殖民运动的主要原因是A好战尚武的特性 B地少人多,生活所迫C造船技术高 D岛屿众多,利于航海17希腊城邦海外殖民运动的影响主要是A扩大了疆域 B改善了生活C吸收外来先进的文化成果,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明 D发展了商业贸易18古希腊城邦中最流行的政体是 A贵族制和民主制B贵族制和平民制C君主制和寡头制D寡头制和僭主制19希腊城邦在民主制出现后,最高治权的体现是A元老院B贵族会议 C公民大会D民众法庭20下列是雅典民主化进程的

5、表述,正确的是A.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B君主制民主制贵族制C民主制君主制贵族制D贵族制君主制民主制21隋唐时期,宰相都是可以坐的。到了宋朝,太祖认为坐着对皇帝不敬,就把椅子撤走了。到了明清时期,大臣奏事必须跪着。由坐到站再到跪的变化,说明了()A中央集权的强化 B封建等级秩序的模糊C君主专制的加强 D古代礼仪制度的不断发展22 与君主制相比,雅典贵族制实行集体领导平等协商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任期制和选举制终身制和世袭制A BC D23“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适应这一变化,英国()A通过“光荣革命”

6、,赶走专制君主 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议会主权C进行议会改革,调整议员结构 D建立内阁制度,限制国王权力24从18世纪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对保守主义政治理解正确的是()A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开始确立 B选举中的高额财产限制被打破C议会开始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D工业资产阶级未能充分参与国家政权2519世纪70年代,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已经通过革命战争或和平改革制定了宪法,设立了议会,确立了资本主义代议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主要特征是()A选举和议会立法 B国家元首掌握行政权C内阁对议会负责 D政府首脑对选民负责26林

7、肯总统在某次内阁会议上就某个方案征询意见,结果出席会议的七名内阁成员都表示反对。但林肯在宣布结果时却说:“七票反对,一票赞成,反对无效,方案通过。”你认为林肯的做法()A符合民主集中制原则 B违反了权力制衡原则C违背宪法,林肯宣布结果无效 D符合宪法对总统权限的规定27美国的政治制度赋予了各州教育行政自主权,美国长期以来没有统一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造成美国高校考试制度相对灵活的重要原因是()A联邦体制 B三权分立原则C邦联体制 D民主共和政体28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说:“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

8、,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在西方代议制确立的过程中,没有被真正“关在笼子里”的是()A英国国王 B美国总统 C德意志帝国皇帝 D法国总统29那种对德意志政治制度的民主成分不屑一顾的态度是值得商榷的。帝国国会不是一个假国会,虽然首相与政府都由皇帝任命,但是如果他们没有国会多数的支持,几乎无法执政,因为国会享有立法权。”作者对近代德国政体的看法是()A近代德国政体富有专制色彩 B德国国会是最高的立法机关C国会支持德国皇帝与政府的工作 D德国政体不乏民主成分30吕一民法国通史称“1875年宪法是一份有宪法之名而无宪法体系的独特文献”,其“独特”之

9、处在于()A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B在外国势力主导下制定C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 D各派势力妥协痕迹明显二、非选择题(第31题14分,第32题13分,第33题13分,共40分)31中国传统社会始终面临着中央与地方关系调处的难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西周以同姓兄弟或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分封出去的邦国,按“授民授土”的原则,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西周政治体制明显是二元,而不是一元的中央与地方权力并存共荣。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汉之郡国守相、丞尉、县令长、侯国相及

10、丞尉虽不能用本地人,但他们的属吏必为本地人。如(郡)主簿于属吏中最为亲近,犹今之秘书长,功曹总领众曹,群吏进退赏罚皆由之故其权极重。严耕望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略材料三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周王室在原有邦国内“掺沙子”的意图。这一举措对西周政治体制产生了怎样影响?(4分)(2)据材料二,指出汉代地方官员任用

11、的特点。这反映出中央与地方关系如何?(4分)(3)据材料三,指出元朝行省制度在权力运行方面的特征。(4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古代中国地方权力的变化趋势。(2分)32古希腊、古罗马是古代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篮,雅典的民主制和罗马的法律更是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所有公职人员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负责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材料2:“是通过抽签从数个部落中各选数十人组成的。每数十人为一组,轮流执政,处理一些日常事务。”材料3: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

12、行处理一家之主有权将他的财产遗留给任何他所喜爱的人。罗马法材料4: “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由于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的明显要求,并且在事先公平补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能被剥夺。”人权宣言请回答:(1)指出材料1与材料2各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什么特点?(2分)(2)假如你生活在雅典的民主制全盛时期,作为一名合法公民,你能享受到哪些权利?(4分)(3)依据材料1、2,结合所学知识,试对雅典民主制进行评价。(5分)(4)恩格斯曾评价道:“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权关系。”请结合材料3、4及所学知识论证该观点。(2分)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责任内阁大事记(部分)

13、1714年乔治一世即位。1718年 因语言障碍,乔治一世不再出席内阁会议。1721年 乔治一世任命首席财政大臣、议会多数党辉格党领袖沃波尔主持政府工作,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首相。1742年 因受下院多次反对,沃波尔被迫辞职,这成为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的标志。1782年 英国在北美失败,首相诺斯率内阁成员集体辞职。标志着责任内阁制的发展。1783年 乔治三世任命小皮特为首相并组阁。1784年 面对议会的反对,小皮特别出心裁地解散议会,宣布提前大选,并最终在大选中获胜。这表明英国责任内阁制继续发展。材料二美国1787年宪法并未像早期的州宪那样,在新政府中设立独立的内阁机构。虽然内阁后来得到公认而成为联邦政府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始终无法定权力,无法定组织原则,无法定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