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1 专题4第2课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教学素材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27090107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1 专题4第2课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教学素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1 专题4第2课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教学素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1 专题4第2课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教学素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1 专题4第2课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教学素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1 专题4第2课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教学素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1 专题4第2课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教学素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教学素材)【新课导入】材料导入:文革前期,刘少奇在中南海被批斗,失去人身自由。他拿着宪法愤怒地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是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刘少奇的申诉在当时有效吗?从而导入新课。【材料题】材料一:毛泽东认为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资产阶级都将存在,并将企图复辟资本主义,这是党内产生修正主义的根源。他要求全党对资产阶级斗争问题要年年讲、天天讲。号召“千万不要忘记

2、阶级斗争”。材料二:1964年,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进一步提出“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回答问题:(1)两段材料表达的错误倾向是什么?这种错误最终导致了什么历史事件的发生?(2)现在,我们要从这个历史事件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悲剧的重演呢?【教师点拨】(1)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极端“左倾”错误思想。(2)措施: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必须要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约束人们的行为,保障公民民主权利;国家决策必须遵守法律的规定,避免因决策失误给国家、人民带来损失;应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公民遵法守法、自觉维护法律的意识。【思维拓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历史性

3、的伟大转折,其重要作用和意义是什么?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进入了政治建设的新时期。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板书设计】一、良好开端中共八大1背景2时间、地点3内容4评价:第一次、良好的开端二、重大挫折“文化大革命”1十年大动乱2“文化大革命”的教训三、伟大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在徘徊中前进2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时间、地点(2)主要内容:拨乱反正,改革开放(3)意义四、发展完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第一、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第二、制定了大批法律及其与法律有

4、关的规章,形成了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具体法律体系的完善)【训练】11980年,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特作出决议:撤销中发(68)152号文件(即八届十二中全会公报)中加给刘少奇同志的罪名和对他的处理决议,恢复刘少奇同志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该决议()A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彻底否定了“文革”时期的“左”倾错误C表明政治路线拨乱反正的完成D标志着思想路线拨乱反正的开始答案:A解析:分析题干材料可知,恢复刘少奇同志的名誉体现了中共有错必纠、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A项符合题意。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一致通过关于

5、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B项与材料中的“1980年”不符。拨乱反正开始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0年并未结束,排除C、D两项。2新时期民主和法制建设的成就有()1982年修改了宪法中共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方略中共八大提出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1999年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A BC D答案:C解析:中共八大召开于1956年,不属于新时期民主和法制建设的成就,故排除。31980年8月,邓小平在回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提出的“怎样才能避免或防止再发生诸如文化大革命这样可怕的事情”时指出:“这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为此,我国采取的重大措

6、施有()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提出并实践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A BC D答案:A解析:都是我国为避免发生类似情况采取的有效措施,“一国两制”是针对祖国统一问题采取的措施,与题意不符。答案为A。41978年至1992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二百三十多部重要法律,其中包括1982年宪法、刑法、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等。这一立法高峰的出现()A保障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B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C确立了依法治国方略D促进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设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的时间限制“1978年至1992年”并联系所学

7、知识可排除A项;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基础的是1954年宪法,排除B项;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方略,排除C项;这一立法高峰的出现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设,答案为D。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材料二材料三1953年颁布的选举法规定了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比例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1979年,修订后的选举法规定,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

8、的原则。2010年春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修改为11。中国新闻网(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新型的政治制度来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权利?(2)根据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完善民主制度的典型做法是什么?(3)依据材料三中人大代表选举方式的演变,简述新中国民主进程呈现出了怎样的演变轨迹。答案:(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3)演变:由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变为无记名投票;代表由等额选举变为差额选举;代表名额比例由偏向大城市转变为城乡平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