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5 逍遥游(节选)同步练习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7090035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5 逍遥游(节选)同步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5 逍遥游(节选)同步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5 逍遥游(节选)同步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5 逍遥游(节选)同步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5 逍遥游(节选)同步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5 逍遥游(节选)同步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5 逍遥游(节选)同步练习(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逍遥游(节选)同步练习 一(2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北冥(mn)鲲鹏(kn)抟扶摇(chun) 坳堂(o)B夭阏() 蜩鸠(tio) 决起(ju) 榆枋(fn)C舂粮(chn)朝菌(cho) 蟪蛄(hu) 大椿(chn)D斥鴳(yn) 蓬蒿(ho)泠然(ln) 数数然(shu)2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组是()A.齐谐者,志怪者也。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B.此小大之辩也。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C.旬有五日而后反。 小知不及大知。D.御六气之辩。 而征一国。 3与“齐谐者,志怪者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莫之夭阏者。B覆杯水于坳堂之上。C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

2、也。D野马也,尘埃也。4下列“其”字不作代词的一项是()A北冥有鱼,其名曰鲲。B天之苍苍,其正色邪?C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D奚以不知其然也。5选出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A天之苍苍,其正色邪?B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C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D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二(分)(一)阅读课文选段,完成610题。(20分)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

3、,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6下列加点字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未有知其修者 修:长 B绝云气 绝:断绝C然后图南 图:图谋 D彼且奚适也 适:到去7下列“也”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B汤之问棘也是已C此亦飞之至也 D此小大之辩也8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以五百岁为春 B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其名为鲲 翼若垂天之云C

4、奚以知其然也 D其广数千里然后图南 未有知其修者9对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小聪明赶不上大智慧,寿命短比不上寿命长。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B“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可是彭祖到如今还是以年寿长久而闻名于世,人们与他攀比,岂不可悲吗!C“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那里有一种鱼,它的脊背有好几千里,没有人能够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鲲。D“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我奋力跳起来往上飞,不过几丈高就落了下来,盘旋于蓬蒿之中,这正是我想去的地方。10下列对选段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

5、确的一项是 ( )A朝菌,朝生暮死之菌;蟪蛄,即夏蝉。冥灵、大椿,都是长寿之木;彭祖,前人说他活了八百岁,以长寿著称。B庄子先写两个生命极为短促的朝菌、蟪蛄,它们一个活不到一天,一个活不到一 年;接着将它们与长寿冥灵、大椿相比,表明它们生命之短不足为道!C彭祖不过活了八百岁,他与冥灵、大椿比起来,不就如朝菌、蟪蛄同冥灵、大椿相比吗?他的寿命也是很短的,而世间众人每每与他相比,不是太可悲了吗?D以极小的形象和极大的形象对比,这是庄子惯用的手法。这两段以比喻、拟人的手法,给人一种既夸张又鲜明的印象,目的是为了论证“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一中心论点。(二)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20分)

6、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11解释加点的词。(8分)故夫知效一官。 _ _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_ _辩乎荣辱之境。 _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_12解释下列文句,选出正确选项(5分) ( )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A世

7、人都非议他而不因此沮丧。 (列子乘风)虽然免于步行,(可是非有风则不能行)还是有所依靠。B世人都反对他但并不增加沮丧。 (列子乘风)既然免于步行,(可是非有风则不能行)还是有所期待。C世人都非议他而不因此沮丧。 (列子乘风)既然免于步行,(可是非有风则不能行)还是有所期待。D世人都反对他但并不增加沮丧。 (列子乘风)虽然免于步行,(可是非有风则不能行)还是有所依靠。13对本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6分) ()A善行能联合一乡之人,宋荣子嗤笑他们,而没有向他们学习,这是不对的。B世人都称赞宋荣子,他并不因此奋勉,这表明他成功后的懈怠。C宋荣子对世俗的荣誉并没有汲汲去追求,他超然脱俗,树立至德。D只有

8、无所待的人才能达到至人境界。三(2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阳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人。城谦恭简素,遇人长幼如一。远近慕其行,来学者迹接于道。闾里有争讼,不诣官而诣城决之。有盗其树者,城过之,虑其耻,退自匿。尝绝粮,遣奴求米,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城怪其故,与弟迎之,奴未醒,乃负以归。及觉,痛咎谢,城曰:“寒而饮,何责焉?”山东节度府闻城义者,发使遗五百缣,戒使者不令返。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尝发。会里人郑俶欲葬亲,贷于人无得,城知其然,举缣与之。德宗召拜右谏议大夫,遣长安尉杨宁赍束帛诣其家。初,城未起,缙绅想见风采。既兴草茅,处谏诤官,士以为且死职,天下益惮之。及受命,它谏

9、官论事苛细纷纷,帝厌苦。而城方与二弟延宾客,日夜剧饮。客欲谏止者,城揣知其情,强饮客,客辞,即自引满,客不得已,与酬酢,或醉仆席上,城或先醉卧客怀中,不能听客语。常以木枕布衾质钱,人重其贤,争售之。每约二弟:“吾所俸入,而可度月食米几何,薪菜盐几钱,先具之,余送酒家,无留也。”服用无赢副,客或称其佳可爱,辄喜,举授之。有陈苌者,侯其得俸,常往称钱之美,月有获焉。及裴延龄诬逐陆赞等,帝怒甚,无敢言。城闻,曰:“吾谏官,不可令天子杀无罪大臣。”乃约拾遗王仲舒上疏极论延龄罪;慷慨升谊,申直赞等,累日不止。帝大怒,召宰相抵城罪。顺宗方为皇太子,为开救,得免。然帝意不已,欲遂相延龄。城显语曰:“延龄为相

10、,吾当取白麻坏之,哭于廷。”帝不相延龄,城力也。城出为道州刺史,州产侏儒,岁贡诸朝,城哀其生离;无所进。帝使求之,城奏曰:“州民尽短,若以贡,不知何者可供。”自是罢。赋税不时,观察使数诮责。观察府遣判官督赋,至州,怪城不迎,以问吏,吏曰:“刺史以为有罪,自囚于狱。”判官惊,驰入,谒城曰:“使君何罪?我奉命来候安否耳。”留数日,城不敢归,寝馆外以待命。判官遽辞去。顺宗立,召还城,而城已卒,年七十。(节选自新唐书阳城传)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A及觉,痛咎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B强饮客,客辞王子皇孙,辞楼下殿C即自引满,引壶觞以自酌D赋税不时,观察使数诮责数遗魏王及公子书

11、,请救于魏15文中“为开救”的“为”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B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C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D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1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阳城智谋的一组是闾里有争讼,不诣官而诣城决之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尝发城或先醉卧客怀中,不能听客语延龄为相,吾当取白麻坏之,哭于廷州民尽短,若以贡,不知何者可供刺史以为有罪,自囚于狱ABCD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阳城宽厚待人。他看到有人偷他家的树,为了不使那人难堪,自己躲开了;派去求米的家奴拿米换了酒喝,醉倒在半路上,阳城一

12、点也没有责备他。B德宗皇帝召阳城任右谏议大夫,人们认为他一定能拼死力谏,但阳城看到朝廷腐败,皇帝又听不进谏言,于是和两个弟弟请来宾客日夜酗酒,常常喝得酩酊大醉。C裴延龄捏造罪名陷害陆贽等人,皇帝信以为真,极为震怒,无人敢出来讲话。阳城挺身而出,约王仲舒一起上疏,极力揭发裴延龄的罪过,接连几天为陆贽等人申辩。D观察府派判官来催办税赋,阳城就投狱自罚。判官拜见阳城说,我不过是奉命来给您请安的。判官待了几天,见阳城仍然不敢回去,只好匆忙辞别。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会里人郑俶欲葬亲,贷于人无得,城知其然,举缣与之。译文:常以木枕布衾质钱,人重其贤,争售之。译文:四(10分)19

13、根据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对出下联,并拟出恰当的横批。上联:华夏儿女文武双全建伟业下联:横批:参考答案:一、1D(A抟扶摇tun;B决起xu;C朝菌zho)2B(“辩”通“辨”,分辨;A“志”通“记”,记录;“反”通“返”,返回;C“有”通“又”;“知”通“智”,智慧;D“辩”通“变”,变化;“而”通“耐”,才能)3D(D项与题干均为“判断句”。A宾语前置;B状语后置;C定语后置句)4B(B副词,表反问语气)5B(A古义:真正的颜色;今义:纯正的颜色;C古义:不求名声;今义:没有名声;D古义:四季;今义:春天和秋天)二、6B(绝,超越)7B(句中语气词,其余表判断语气)8D(A当作,作为/是;B他/的;C这样/表承接)9D10D(“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并不是本部分的重点)11显才能;使到来;界限;拼命追求12A13D三、14 B(A谢罪 B拒绝;辞别 C举起 D多次)15 A(例句:为,介词,替。A替 B成为 C因为 D被)16 D(明显与智谋无关)17 B(“看到朝廷腐败,皇帝又听不进谏言”不是阳城酗酒的原因,文中无此表述。)18见译文附:参考译文阳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人。阳城性情谦虚敬肃简约朴素,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